女教授古代青云路(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88

百一还要说话,见萧二朝他摇摇头,这才把要出口的话给咽了下去。
就听郑青鸾在吩咐巧算,“这些香料,我是用不上。这些将领家里,有女儿的,就多添一份这个吧。省的放在库里,糟践了好东西。”
巧算心疼的应了一声‘是’。”别心疼了!“郑青鸾摆摆手,”不过是用不上的身外之物,哪里就值得你们这样。“百一不好说什么,问道,“那这些糖果和药呢?”
郑青鸾先是一愣,才反应过来,这问的是巧克力豆和咖啡豆。“把糖果拿一小罐给飞燕那丫头,其余的都放在我屋里吧。”
“药可不能乱吃!”百一边收拾边道,“让药杵来瞧瞧是什么东西,再用也不迟。”
“都说了,那不是药。”郑青鸾无奈的解释,“那叫咖啡,在当地,它的作用跟咱们喝的茶差不多。”
百一嘟了嘟嘴,“还是让药杵看看再说吧。”说完,就收走了。
郑青鸾知道,自己想喝到嘴里,基本没有什么可能了。百一她们对入口的东西,把的特别严。即便是萧云峰送过来的也不行。
见郑青鸾没有其他交代,伺候的人都退了出来。
百一问萧二,“你刚才拦住我的话,是个什么缘故?”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问你,主子这是第几次给各府送东西?”萧二笑的高深莫测,问了这么一句。
“第二次!”百一想了半天,才皱眉道。
“第一次送了什么?”萧二挑挑眉,提示道。
“是主子生日时,侯爷送来的海货。”百一说完,才露出恍然之色,“你是说,主子这是给侯爷造势呢?”
“差不多吧!”萧二点头,“大概就是这层意思了。”
“还真有这个可能!”百一沉思道,“这是不动声色的把侯爷的讯息告诉大家了。”
萧二点点头,笑道,“送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话,不用我再提醒了吧。”
百一笑着点头,“明白!”不就是不动声色的告诉众人萧家的主子在南边练成了水师,还打了大胜仗吗?
萧二这才转身朝前院去。心里难免感慨,这小主子对自家主子,那真是好的没话说。
百一进了里屋,郑青鸾抬头问道,“这下可明白了?”
“明白了!”百一点点头,不好意思的笑笑。
“以后还得多动动脑子,你跟萧二比起来,在格局上,显然是不够的。”郑青鸾有些遗憾,她还打算培养这丫头呢。
百一不以为意,笑道,“我就是伺候您的丫头,要格局干什么?”
“不思进取!”郑青鸾白了百一一眼,“瞧瞧人家飞燕,再瞧瞧你们------”
百一无奈一笑,转移话题,“主子这两天不去军营,是哪里不舒服吗?”
“身体好着呢!”郑青鸾放下手中的书,小声道,“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看这个东风什么时候起了。”
百一心里一紧,知道主子说的是和鞑子开战的事,也就不敢深问。笑道,“不出意外,咱们今年应该能回去了吧?”
郑青鸾点点头,应该能吧。只是那个农家小院,怕是暂时回不去了。春闱快开始了,家人应该已经进京了吧。
-----------------------
跟郑青鸾猜测的一样,因为再有个二十来天就春闱了,郑家也就不敢耽搁,按照之前一家人商量好的,全家进了京。
老家的一切都托付给郑老四和族里,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郑老二一家因为二郎在京里,也就一同进了京。
汪兴华的调令,几乎同时下来。也就名正言顺的一路往京里去。
路上有汪兴华和郑老二上下打点,走的颇为顺畅。
钱氏一路上皱着眉头,朝梅氏抱怨,“都活了半辈子了,如今反倒背井离乡。”
“哪里是背井离乡?”梅氏笑道,“再往前一步,可就是凤冠霞帔加身,怎么说的这般凄凉。快别这么想!不吉利。”
钱氏点点头,“我也就是心里没底。京城,那可是天子脚下。还不定怎么着呢?”
“这个担心就有些多余!”梅氏宽解道,“咱们有现成御赐的府邸,又紧挨着常宁侯府,有什么可担心的?你啊!是没地种就心里不踏实。这个你放心,二郎来信说,府里地广着呢。你想种什么都有地方。出产养活一家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钱氏不好意思的笑笑,“还是嫂子知道我。”
郑青蔓在一边听的嘻嘻笑,“三婶,咱家如今又不是不赚钱!每月的出息不少,咋还不踏实呢?都照你这样,京里那些普通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
郑青桔倒是理解的道,“我这心里也不踏实呢!日子好是好了,就是变得太快,心里空落落的。反倒不如以前踏实。”
“到了京里,只管挺胸抬头。”梅氏笑笑,“咱们家鸾儿如今非同一般!都是靠着她自个的本事。所以,没人敢瞧轻了咱们。你只管踏踏实实的。”
小八趴在钱氏腿上,点点头,“我二姐厉害着呢!没人敢惹咱们。”
众人都被这话引的笑了起来。
三郎和五郎情绪却有些复杂。一方面是不舍,毕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而且如今两人都是秀才功名,在县学也结交了几个同窗好友,只怕到了新地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另一方面又很憧憬,毕竟京城是另一番的繁华。
郑老三看着两个儿子,心里一笑,到底年少,不知愁滋味。这一家子在京城的好坏,全系在鸾儿一人身上。
二郎等在通州的驿站。这里距离京城还有一天的路程。同他一起的还有留守侯府的管家萧平。
杂事自有萧平处理。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这天傍晚,果然接到了人。二郎上前给长辈磕头,显得很激动。
“爹,三叔,路上还好吗?”二郎关切的打量二人,“娘和三婶呢?”
“进客栈再说话吧。”郑老二斥道,“还是没点稳重气。”
二郎一笑,也不往心里去。知道这是当爹的独有的关心方式。
一家人进了客栈,才相互见礼。此次来京,家里的下人都带着过来了。自然万事有人打理,不用为琐事操心。
这里面最兴奋的就数老福头一家了。想起当初被卖出京时,何等凄惨?没想到人生的际遇真是难说的很,谁能想到,他还有回来的一天!
如今的郑家看起来虽然不如文远侯府显贵,可要真说起权利来,文远侯府算个p!郑家的小姑奶奶手里攥着十万萧家军,这是何等权势。更何况,这位小姑奶奶刚打了胜仗,封赏却一直没下来。他也是在京里混迹了一辈子的人了,什么没见识过?猜度着这不过是等着春闱之后,推恩到父兄身上罢了。所以,在他看来,老爷这次进京,即便不能金榜题名,位列三甲,也没有大妨碍。皇家的这个赏,小不了!毕竟还得继续用萧家军不是?
等他认出萧平,心里就更踏实了。萧平可不是一般人,这个人曾是萧家的管事,但在萧家出事前,就被放了出去。而如今却出现在这里,很显然,这个人又重新回了萧家。或者说,人家一直就不曾真的离开过萧家。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人都是必然是萧家的亲信。
这会子见他为郑家这般尽心尽力,妥善打点一切,就知道萧家对郑家的态度,可不是一般的重视。
人家尽心,是人家的心意。作为郑家的管家,他可不能这么心安理得的受着。忙上前笑道,“真是劳烦您了。”
萧平对郑家的事,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见这位老管家笑的满脸褶子,客气道,“应该应分的!又不是外人。”心里也不是不感叹这家伙的运气,被主家发卖的奴才多了去了,还真是没见过这样翻身的。郑家有这么一位熟悉京城的管家,他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的。觉得肩上的担子,不再那么沉重了。
第164章
懂自保
第一百六十三章懂自保
郑家,农户,真正的小户人家。
可就是这样一家人,一入京城,就如同一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水波乍起。
与常宁侯府比邻的郑家,当真是宾客盈门。皇上给了赏赐,长公主派了心腹,瑞亲王府的世子亲自送来厚礼。上面的态度非常明显,这一家子有皇家罩着,谁也不敢轻慢。
皇子们纷纷打发人表示关怀,勋贵们也纷纷送上厚礼,表达亲近之意。
不管真实意图如何,是不是作秀给上面的人看,这些举动都迅速让郑家在京城立了足。
看着摆满贺礼的院子,钱氏有些手脚发软。这里面的东西随便拿出一件,都够小户人家几年的开销。怎能不让她受惊?凡事都讲究个礼尚往来,收如此厚礼,将来可是要还礼的。
郑老三微微一叹,他这些日子为了避嫌,以读书为由,一个客人都不曾接待。全由郑老二和二郎汪兴华出面打理。他这般态度,没想到也没有阻挡住这盈门的宾客。由此不难看出,萧家军对朝廷的作用,远不是举足轻重能阐述的。而这股子力量,如今握在自家还没成人的小闺女手中,也就注定这孩子从朝堂的旋窝中脱不了身。让人好不忧心。
五郎宽慰道,“咱们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他们来示好,也不见得咱们都得接着吧?”他指了指院子里的东西,“让人登记好,就入库吧。娘,您也不要觉得心里不踏实,这点子东西,人家压根就没正经放在心里。都是做给人看的。”他用手指了指上面,“毕竟咱们初来乍到,京城水深,你只当这是皇上的恩典就行了。只要把跟常宁侯府亲近的人家记下来,平常走礼别忘了就行,别的人家,无所谓。”他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看了一眼杜家送来的礼。
钱氏点点头,“娘知道怎么办了。”
在一边守着的萧平和花嬷嬷暗暗松了一口气,郑家都是明白人啊。
三郎低声吩咐老福头,“把亲近人家的礼单独列一本账。不仅包括萧家,还有二郎哥的朋友同僚,梅家生意上的伙伴,姐夫衙门里的上司同僚。再问问萧平,把跟侯爷和鸾儿关系亲近的人家,重点记下来。各位皇子公主宗室的礼,又单独开一本帐。这些贵人,咱们一视同仁,该敬着还得敬着。”
郑老三看了看两个儿子,满意的点点头,就回屋看书了。这些庶务,他们就能处理明白。
郑青桔带着丫头过来,扶了钱氏往屋里去,“您这几天心里不踏实,没歇好觉,现在歇着去吧。这些事,有我呢。”不由分说的把钱氏送进屋里。
钱氏也不执拗,这几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大人强多了。
郑青桔叫了周海的婆娘周嫂子,叮咛道,“入库的时候,小心一些,上面的贴的签子,也别往下撕。往后少不了给别人家走礼,把这些东西岔开了送,别闹出把东西原样送回原主的事就行了。我刚才瞧了,虽然看着东西不少,但都是市面上能见到的东西,没什么要忌讳的。要真是碰见有几个特别的,你单独拿出来。要是心里没谱,不妨拉了侯府的花嬷嬷,让她过过目。福家的两个儿媳妇,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你们一起打理,出不了差错。”自己家又不是大户,当然得算计着来。不用了他们,难道还等着放在库里发霉吗?
周嫂子连声应下了。这些下人里,就她是没见过世面的,但在郑家,谁也不敢小瞧她,一方面是因为她忠心,二方面是因为自家男人跟着二小姐,正当用。说到底,这郑家如今的体面都是靠二小姐撑着。
萧平和花嬷嬷见了郑家的处事,真是满心轻松。这主子的岳家,有没有大本事,如今还看不出来,但光凭这不扯后腿的样子,就足够萧家满意。更何况人家的闺女确实本事了得。于是两人更加卖力,帮郑家熟悉京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