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88

春闱马上就到了。
郑家在京城引起的风波马上被春闱所替代。
全国各地的举子齐聚京城,街上也比平时显得热闹了几分。
郑老三也接到了两个同年的邀请,带着鬼五去了约好的茶楼。
这两人一个叫穆从林,一个叫何钦洲,年纪和郑老三相仿。又都是出自一省一府的老乡。如今他地相聚,自有一番感慨。
“郑兄如今是贵人了,能屈尊前来,真是我等的荣幸。”穆从林打趣郑老三。
“穆兄见笑了。”郑老三摆摆手,“说什么贵人不贵人,苦乐自知罢了。”
穆从林还要说话,却被何钦洲给拦了,“郑兄慈父心肠啊!此次邀请郑兄,还真是有事相求。”
穆从林心下一突,一句‘慈父心肠’,他才恍然,险些又得罪了人。说什么‘贵人’,不是往人家心口上捅刀子吗?谁家的孩子谁心疼,这郑家的女公子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的才能,可见在家里,也是千娇万宠的。甚至是当成儿子在教导。否则这一身本事从何而来。而能把女儿培养成这样,可见在这位郑兄心里,把这个女儿看的极重。自然不愿意看到女儿涉险。而他的这份尊贵,却恰恰是女儿战场上拼命才换来的,心里得多难受啊。他也是当爹的人,这份心情,也就很好理解。他讪讪的道,“在下失言,还望勿怪。”
“无妨!”郑老三宽厚一笑,“都是人之常情嘛!”人人都是先看到繁花似锦的表面,不曾深想这背后隐藏的心酸,他转移话题,“不知所求何事?如若能帮得上忙,自然不会推脱。”
何钦洲沉吟了一下,才道,“此次的主考官,是李平年李大人,据说他跟老兄家有些交情,不知道是与不是?”
李平年,当年庭审郑青鸾的钦差,探花出身。这能算是交情吗?
郑老三皱眉道,“有些交集,但万万不敢妄言交情。”
何钦洲笑道,“认真算起来,郑兄家的女公子,算的上是李大人的学生,怎不是交情呢?”
这话也不算错。
主考被考中的学生称为恩师,这是官场上的规矩。而且这层师生关系,在官场上,也被看的很重。
郑老三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他可不愿意考前就跟主考套交情,不仅毫无意义,还会平白惹一身骚。沉默了半晌,才才憋红了脸,道,“两位兄台的话,真是羞煞我了。”他站起身来,拱拱手,转身走了。
怎么就走了呢?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何钦洲和穆从林两人目瞪口呆,看对方的样子,反倒是他们的话,让人家无地自容了。可是他们说什么了吗?
穆从林琢磨了半天,一拍大腿,懊恼的道,“今儿真是糊涂了。白白的得罪了人。”
何钦洲一脸迷茫,“怎的就得罪人了?也没说什么啊?”
“咱们说李大人是那位女公子的恩师,那此次春闱之后,李大人和郑兄的关系又该怎么说?父女师出同门?伦理纲常全乱了!这不是明晃晃的羞辱人家吗?”穆从林小声解释。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牵强?”何钦洲皱眉道,“他们家父子三人同一榜中了秀才,这又怎么说?”
“那就是人家不愿意瞎参合,找了个理由推脱了呗。”穆从林这会回过味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一直觉得这郑叁水是个憨厚的老实人,如今才明白,他们还真是走了眼了。人家能把家里的孩子教的个顶个机灵,本人怎会没几分真本事?
隔壁的雅间里,瑞亲王陪着微服的泰安帝听壁脚。
泰安帝放下手里的茶盏,笑道,“这郑叁水还真是个机灵又有分寸的人。”
瑞亲王有些无语,“只看郑青鸾那丫头,就知道这郑老三是个什么样的人。何况,自从郑家进京以来,那么多上门送礼的,愣是没人见到过这正主。这人究竟怎样,也能估摸出两分来。”还用得着这么偷听吗?
“那这些年他们在乡下的日子,怎么过成那般模样?”泰安帝摇摇头,一副不赞成这话的样子。
“出了萧家的事,您觉得真正的聪明人会怎么做?”瑞亲王呵呵一笑,“混的风生水起?还是老实木纳到没人注意,没人想起来?”
泰安帝一愣,随即点点头,“这还真是个识时务的人。”
瑞亲王这才点头道,“正是这个话。不仅识时务,还很是有些自保的手段。”
“懂得自保就好!”泰安帝笑道,“懂得自保,又识时务,这样的人,才让人放心。”
瑞亲王没有说话,不过心里也是赞同的。凡是善于自保的人,都异常惜命。那么这样的人,做事为人难免中庸一些。不会行铤而走险之事。那么郑青鸾在萧家军中的威望再高,威胁也就不大了。
“春闱的事,你让人盯着吧。这个郑老三不论如何,也要让他中的。”泰安帝叹道,“在北方种稻,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为他破例,也没什么不可以。”
“我调看了郑叁水秋闱的卷子,虽然说不上花团锦簇,但也算得上中正平和。言之有物,又不夸夸其谈,很务实。春闱,让他自己发挥,未必就不能高中。”瑞亲王低声把情况说了一下。
“哦?”泰安帝脸上就有些笑意,“那就先不用管,看看再说。如果到时候真没过,你再出手也不迟。”如若靠他自己就能出头,这个人的本事就更让人放心。
瑞亲王点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165章
春闱
第一百六十四章春闱
春闱如期而至,郑家请了名医,帮郑老三检查完身体,确保身体情况能支撑考试,才把他送入了考场。
为期九天的考试让这一群举子在这初春的天气里,吃足了苦头。考舍很狭小,只有两平米的大小。一张能移动的木板支在两侧的墙壁上,充当书案,也是出入考舍的格挡。里面还有一张固定好的木板,位置较低,白天充当椅子,晚上就是简易的床。真是太简陋了。但郑老三的处境应该算是还好。考舍的位置很好,虽然外观上看不出不同,但郑老三还是敏感的意识到了什么。这间考舍不冷,他坐在靠后墙的木板上,身子往后靠了靠,后墙还有些温热。他心里马上明白,这是有人偷偷把一切都打点好了。能把手伸到这里,还做的悄无声息,除了萧家,也想不到其他人。心里微微一叹,对这个身份尊贵的侯爷女婿,难免满意的两分。没有萧云峰的吩咐,下面的人考虑不到这么仔细。难为这孩子凡事都做在暗处,没有丝毫表功的意思。让人心里就更熨贴了。
郑老三的身体情况,他自己也是知道的。因此丝毫都不敢大意。心里知道有皇上在那里打底,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心态放松之下,发挥有些超常,第一天考的还算是满意。但到了晚上,就变了天,外面一时间寒风凛冽,二月末又飘起了零星雪花。郑老三的所有衣物都是大毛的。这会子他紧靠着墙壁,倒也睡的安然。
第二天考场抬出去几十个人,但郑老三的状态始终不错。
郑家人守在考场外,战战兢兢的看着每天从考场里抬出来的人,一天一天的等到最后。直到考完,看见随众人一起出来的郑老三,虽然显得有些邋遢,但精神不错,两眼神采奕奕。才舒了一口气。
钱氏伺候自家男人在水里泡了半天,才准起身。外面早有长公主派来的御医等着,诊了脉,确认身体康健,一家人才露出了笑脸。
等外人都走了,郑老三才笑着把萧云峰的安排小声说了,“这孩子,还算是有心。”语气里带着感慨。
“嗯!”钱氏点点头,“能为咱家做到这一点,着实不容易。”科举是多大的事啊!能冒险把人照顾的这么好,在钱氏看来,是得花大力气的。这次的天气一场,有多少人身体都吃了亏。好好的人都受不住,回来且得大病一场。自家男人这半个病秧子,反倒好好的。可见人家十分用心。不由的对小女婿也满意了起来。再加上长公主派来的御医,钱氏心里更熨贴。能把自家的事放在心上,至少说明萧家和长公主对自家姑娘是满意的。那以后把闺女嫁过去,日子也好过一些。
五郎和三郎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想起这些日子在坊间听到的传言,小妹的名声实在算不上好,胭脂虎的名号她戴的妥妥的。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被自家爹娘知道了。省的生闲气。
郑青桔也是听采买的婆子说了一嘴,心知这些人是不会跑到钱氏面前嚼舌根的。也就没在意。厉害点怎么了?胭脂虎也没什么不好!自己过的舒服就行了,名声能值几两银子?对这些话她是嗤之以鼻的。至于连累姐妹名声的话,更是放屁。谁在乎!
老福头机灵,观察了主子的反应之后,果断的掐断了流言。
所以,郑老三和钱氏应该是不知道的。
萧云峰的这个反应,让一直为小妹忧心的三郎和五郎放了心。对萧云峰也多了些好感。
等待揭榜的日子,还真是让人心焦。十天后,榜贴出来了。郑老三考中了一百一十三名。在三百人中,好似挺靠前。其实不然,这个成绩在殿试时,还是挺危险的。一不小心,就被打入同进士的行列。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第一名至第六十名都是称为进士,为一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第六十一至第一百二十名为二甲,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第一百二十一名到最后一名为三甲,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都说同进士犹如‘如夫人’。可见这样的出身,在官场上难有大进,当一辈子官,可能都在五六品上徘徊,能冲到四品,那绝对是凤毛麟角。而且科举是一次定终身,如果被定为同进士,那么这个标签就会跟随一辈子。所以,很多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都不会轻易的下场,就怕一个失误,名次上没上去,反倒耽搁一辈子。宁愿晚上几年,也要求个把稳。
郑老三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成绩。但不管是哪一种,总算让一家人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想必殿试之时,即便表现不尽如人意,也不至于把他点为同进士。
殿试的时候,郑老三远远的看见了皇上。跟这些激动的考生不同,他对这个皇帝的心思是复杂的。如今入闱进了殿试考场,之后也可以称为是天子门生。可心里怎么反倒没有之前想像中的激荡呢?
考题是皇上亲出的,只有两个字‘富民’。
郑老三皱眉,这个命题很大。与其蜻蜓点水般的全面阐述,不如抓住一点深入剖析。想到之后即便考中,也要专心农事之事,心中就有了主意。将农事中,从土质分析,到农时灌溉,再到种子改良,最后说到农具革新。全都是些便于实施的务实之言。
泰安帝果然留意了郑老三的卷子,见李平年等人给评语还不错,排了一百零九的名次,也就点点头,没再干预。
等报喜的在郑府门前,恭贺郑叁水得中,赐进士出身时,一家人才算是喜形于色。
郑叁水进宫领琼林宴时,泰安帝召见了郑老三。
见此时的郑老三面容沉稳,进退有度。泰安帝心里就有了几分好感。
“咱们虽是君臣,但也算得上是亲家。你家的小闺女是朕的外甥媳妇,算不得外人。”众目睽睽之下,泰安帝表现的很亲和。
“不敢!君臣有别,岂敢乱了纲常?”郑老三跪下磕头,一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模样。
泰安帝看着郑老三的神情,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平身吧!你可没有你家闺女放得开。你家的丫头,朕很喜欢。”
“谢皇上隆恩。臣女出身低微,不懂礼数,年纪尚小,若不是皇上宽和慈爱,也不能纵的她如今越发无法无天。”郑老三低着头,不敢直面圣言颜。话语中又盛赞皇上的长辈风范,让泰安帝脸上的笑意又多了几分。
瑞亲王不由多看了这个郑叁水几眼,还真是会说话。皇上是个什么性子的人,他最清楚。越是暗地里对不起谁,面上越不肯认。若是有人看不懂他的算计,还直认为他好,他心里才会觉得越舒服。典型的打了人家一巴掌,还得让人赞打得好的人。郑老三的这番话,还真是说到皇上的心坎上了。
泰安帝一直认为,作为皇帝,有皇帝的使命。算计人,利用人,是这层身份必须去做的事。而另一方面,他还是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对萧云峰就是如此。作为皇帝,算计臣下是他的工作内容。作为舅舅,他自认为疼外甥的心一点没少。
如今听到郑老三把郑青鸾的数次放肆行为,解释为‘皇帝的纵容’,泰安帝心里难免有些认同,“自家的孩子,有一两分的出格之处,也没什么要紧。更何况她与北胡一战,功不可没。朕要好好奖你才是。没有你悉心教导,也就没有如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了。”
郑老三连忙推辞,“若没有皇上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哪里就有她的今天。臣受之有愧。”
泰安帝一愣!这话还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过。都把郑青鸾去边城看作是萧家自己的家事,萧云峰顾及不到,萧郑氏前去理所应当。从没有人意识到这里面还有他这个皇帝大胆用人的功劳。如果说对武家的不当使用让泰安帝颓唐的话,今儿郑老三的一番话彻底洗掉了这位皇帝心里的阴霾。对郑青鸾的大胆任用,可不就是慧眼识人吗?除了他,谁敢把边城的稳定交到一个小姑娘手上。想到这里,一时间心情大畅。
“爱卿不要过谦。”泰安帝朗声一笑,“你的殿试文章朕看了。踏实,务实,对农事甚是精通。里面提到的种子改良,朕很赞同。你可愿意专门负责此事?”
“臣谢恩!”郑老三跪下磕头,“臣出自寒门,世代以耕种为生。不敢忘本。”
“好个不忘本啊!”泰安帝很有感触的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先去工部,挂着员外郎之职。不用去衙门值岗,朕另赐皇庄一个,以备爱卿实验之用。”
“臣谢恩!”郑老三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尘埃落定。工部不是什么紧要衙门,更何况他一个不用去衙门的员外郎,即使是从五品的官职,也不会引人嫉妒。
这就很好了!
第166章
暗渡陈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