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之新征程(校对)第8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0/1005

  于是,他就带着祈求的眼神看他四伯,“侄儿现在真是脑子快跟不上了。只要能出来当差,您让去哪里就去哪里,您让干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哪怕跟之前一样,去守大门去,侄儿也愿意。”说的信誓旦旦的,恨不能赌咒发誓。
  四爷看他眼巴巴的,就状似随意的道:“洋人的事务,你去管吧。以后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越来越多,总得有人去管。”
  弘旺比较懵,“我去理藩院吗?”
  “不!”四爷用你小子是不是傻的表情看他,“你去广州,现在只有那边一个口岸,那就现在广州设立一个洋务处。”
  这是要把洋务从理藩院分离的意思吧。所以,四伯叫自己出去是为了霍开一条口子的。
  弘旺还比较高兴,广州繁华,贸易往来频繁,关外怎么可能与之相比?
  刚高兴完,就又觉得不对。赶紧追问了一句,“洋务处都管哪些呀?”跟理藩院肯定有冲突的地方呀。像是人家路政署,虽说以前归工部,但是因着这玩意太烧钱了,工部恨不能一把推出去,没人要,烫手的山芋。路政署是那种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在银钱上捉襟见肘的,但是自由度上很高啊。自己这边怕是不容易。为啥呢?因为瘦田无人耕,肥田大家可都盯着呢。广州那地方谁不知道啊,肥缺中的肥缺。洋人事务又是肥肉最厚的部分。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理藩院要是舍得这块肥肉才怪。自己遇事人家未必帮忙,自己在那边要是肥了,那理藩院也不能干啊!所以,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好差事。夹缝里行事,考验技术的很。
  四伯您是把侄儿架在火上烤呢!您这不厚道呀!
  他四伯似笑非笑的道:“之前跟你提过,皇家银行的事你还记得?”
  记得!
  “让肃英额去做。”四爷看他,“明白把你放在广州的意思了吗?”
  弘旺一脸迷茫:“……”我应该明白吗?
  四爷轻笑一声:“你要是实在想不明白,朕换个人去广州?”
  弘旺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那不用!您叫侄儿干的事那侄儿肯定好好干呀!想的明白得去,想不明白也不耽搁侄儿为四伯您效劳呀。您看您把侄儿想成什么人了……您放心,只要您去,侄儿立马就能动身,咱就这么说定了,不能改了。”说着就起身,脚下利索的朝院子外面去,“不早了,您歇着。”
  然后利索的跑出去了。跑出去连着琢磨了好些日子,也没发现自己去广州跟儿子要去皇家银行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很怀疑自己是被自家四伯给忽悠了。
  路政署的事朝廷正在酝酿,主要是对这个路政署的级别产生了争执。有些人说这是大事,至少得是个二品的衙门。可有些人却道,顶多也就四品。因此上,各种声音争执不休,有点难产的劲儿。
  倒是银行和商行,因为只打着皇家的招牌,因此真的没有掣肘的。乾隆一表态,人员一调拨,基本就齐活了。再给两个办公的地点,行了!去办差吧。
  此时,大家才知道肃英额和栋喜被委以重任了。
  肃英额这个大家还能理解,毕竟在书院这么长时间,对此人多少还有些了解。但是栋喜,哪里冒出来的?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书院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什么?人家出身宗室?
  别逗了好吗?
  没人逗!真的。
  很多人不知道栋喜有什么本事被看上了,还自行脑补,便提起了九爷:“那位商通南北西东,就没有他不做的营生。做生意嘛,别的不要紧,紧要的是路子。”觉得栋喜被看中是因为继承了九爷的商业遗产。
  栋喜呵呵两声,糟老头子有个屁的遗产。
  这话才落下,就有人求见,是弘政打发来的人,给了栋喜一个小黑匣子。
  什么东西?
  栋喜打开,里面是几本已经泛黄,甚至因为潮湿虫蛀而破旧的不成样子的书册,打开看了,是阿玛留下的手札。他从头翻到尾,没有什么敏感的东西,完全是做生意管理下面这些管事的一些心得。有些记得很认真,有些记得很潦草。偶尔一天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嘲讽一下他四哥那个穷酸。然后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骂一下他八哥是个吞金兽,银山银海都填不满。而比较日常被提起的是他十弟。那手札册子了,或是边上写一句‘得叫从南边给老十捎带一套家具’,或是夹缝了记一句‘万寿节备礼两份,一份分予吾十弟’。诸如此类三两页就能见一条。虽然他不知道为啥自家阿玛管了十叔送礼就罢了,甚至连过日子日常用的东西都得操心,但是吧,这么多银子,不管是被八伯索取的,还是主动贴补给十叔了,这都不难看出,自家阿玛其实才是他们这些兄弟们里难得的实诚人。
  四伯对人好,可最起码有个是非对错。再是亲近的人,犯错了就不行。
  可自己阿玛呢,对人好那就是好。管你前路是锦绣前程还是万丈深渊,不离不弃。十叔都能在那种情况下顺利脱身,活了个寿终正寝,为什么阿玛不行?
  人啊,有时候太实诚了,就是罪过。
  当年那个他没见过的,曾经意气风发的九爷,仿佛一下子从册子上走了下来,那般的鲜活,鲜活的他鼻子发酸,眼泪不由的湿了面颊。
  他要是活着,是不是也盼着他的后人能站在人前,挺直了脊梁,就像是他一样,带着几分嚣张与轻狂。
  栋喜靠在椅背上,抬手捂住眼睛,哭着哭着,便不由得轻笑出声。嚣张与轻狂就算了吧,这不能赖后人不争气。怪只怪糟老头子败了,把后人嚣张和轻狂的资本都给消耗没了。要么人说,十分本事用七分,留下三分与儿孙呢。连嚣张与轻狂都是一样,这东西,他一个人占完了,后辈就真的没有了。不过挺直了脊背,还是做的到的。
  在皇家,起起落落,这是常事。在离皇家权利越来越远的时候,那些起起落落便不用再担心了。活出个样儿来,做点别人都做不到的事,别把糟老头子的招牌给倒了。这也许就是他真应该做的事吧。
  他啪的一声,合上盒子,认真的收起来。不就是商行吗?
  干!
  要人没人,要本钱没本钱,他直接去找他四伯。
  到的时候肃英额也在,这会子他端方的像个君子的脸上全是那种不可置信,也不知道四伯到底给他说了什么。
  栋喜左右看看,见没人拦他,踟蹰了一下就又朝前挪动了点。
  然后就听四伯在那里说呢,“……从无到有,哪里有那么容易。你先得叫其具有储蓄功能才行。怎么样叫人家把银子给你交你拿着,那是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我记得之前交你跟那个票号出身的学生学过?回去多请教一些。另外,人可着你先挑。以后啊,我们要做的是金银攥在手里,用纸币代替不方便携带的金银……所以任重而道远……”
  说了很多,肃英额认真的听着,只听不走,他等着最后的结论了。看是不是能再支援点其他的什么也行啊。
  这种姿态叫栋喜愣了一下,然后就有点明白了,四伯这是在耍赖。白手起家是啥意思?栋喜看着两只空空如也的手,他好像有那么一点明白了。
  这个时候,他就觉得,哪怕有一肚子的话,这会子也可以不用说了。连肃英额做银行的,什么都没有要到,他就更不可能要到什么了。因而,这个口也就不用开了。
  那边四爷还挺和蔼的,对着栋喜特别有耐心:“有事就说话。”
  栋喜呵呵的,然后摇头,“侄儿来是跟您道别的。想先去广州熟悉一下情况,见一些洋商人再做决定不迟。另外,言院那边侄儿得挑几个人一道儿走。”
  可以!去吧!
  等人走了,四爷才跟肃英额道:“给你写的条子在里面放着呢,拿着这个进宫找皇上去。你要的打底的银子拨给你。但这银子只能放在朝廷的银库……”
  知道,他现在啥也没有,银子给他他也没地放去。
  他的心落到实处了,其实刚才当真吓了一跳,好好的说话呢,结果突然话风一变,言语里的意思竟是不给银子了。他没有反驳老圣人的习惯,老圣人说啥他听啥,然后谁知道弄了半晌,那些话是说给栋喜听的,那么今儿叫自己来就是为了堵住栋喜的嘴的?
  看来朝廷是真挺穷的呀!
  等肃英额也走了,林雨桐才问:“真不给栋喜一点本钱?”
  “不用!这小子擅长空手套白狼。”再说了,皇家的招牌就是最大的本钱,要什么本钱?什么货只要他要,有的是人赊给他。要是有本钱,用谁都行干嘛把这小子拎出来。
  但是栋喜此刻还没觉得他四伯耍他,因为钱盛出去的时候,告诉这位栋六爷,像是玻璃啊,药品啊,丝绸布匹包括瓷器,这些东西都是只要他去,只管拿货。
  栋喜还挺感激的,可从里面出来没走到家呢,就反应过来了:这些话是老圣人提前交代钱盛的,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真就没想过给自己本钱。
  栋喜就觉得吧,阿玛那手札里偶尔出现的牢骚真对:四伯真是个又寒酸又抠唆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事都开始有条不紊的办了。书院打从这个新学年开始,就各种的热闹。先是新生,新生这边还没适应条件呢,然后发现还有大半年才能毕业的,这会子已经开始陆续离开了。
  书院和儒院里大龄班,基本都出去了。他们现在归文管署!
  文管署有自己的衙门,虽然逼仄,但地段还不错,能跟大衙门比邻这就很好了。至于说地方不够,没关系,我们把衙门的分理处设立在书院左近的地方。如今他们这种衙门真就属于比较有格调的衙门了。清是清闲,贵是有钱。真的,属于特别有钱的那种。刊印的东西免费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订阅了。一年虽然也就二三两银子,可架不住官员体系庞大呀。户部管着俸禄的,这玩意属于必须订的,因此银子直接从户部支取。再加上零散的卖出去的,现在不说各地的书商赚的,就是京城,也出现了零散的卖家。
  然后肃英额从书院里点了人手,人一带,也忙去了。
  与之相比的栋喜反倒是比较低调,人抽调了几个,但是什么时候走的,谁也不知道。
  弘旺去了广州,蔡新的任命也终于下来了,紧随其后,去了福建。
  书院里的新生,就这么看着一拨人连着一拨人,说走就走了。到了最后,好些寝舍都空出来了,才发现这里好些人被安排干啥去了,他们都不知道。
  而路政署这事吵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把乾隆给吵烦了,“临时衙门,不着急定品级。直属朕管辖便是了,跟众爱卿无关。”
  说是这么说的,但其实,还是给定了路政署得有尚书一名,侍郎二名……跟六部并无不同。
  可这个尚书的人选,乾隆也是思量了很久。其实若只是为了品级的话,他早一锤定音了。之所以由着他们吵,是他压根就没想到这么重要的职位,能交给谁。
  傅恒,可以兼任尚书。顾不过来没关系,具体的事情由下面的人干。但这个要紧的位子,得强有力且忠心的人兼着。
  而只有傅恒还不行,他发现,现在新学那边,宗室的人都在人尽其用。可只有两个人,说起来并没有得到重用。
  而这两个人,正是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一个是大阿哥永璜,一个三阿哥永璋。
  在宗室里他们该是最耀眼的人才是,可是这两个孩子太默默无闻了。
  不仅他们,就是几个小的里,也没有与哪个表现的叫人惊艳。
  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让皇子们跟别人一起念书的坏处。
  如果脱去身份的光环,他们并没有比谁聪明多少。当然了,这些皇子里,除了永琅。
  小的还好安排些,如今再想法子还来得及。但是,两个成年的阿哥……太不争气了。
  虽然自己之前骂过,但不待见不等于说养废人呀。
  可是天地良心,四爷对这两孩子是真有安排的。永璜接了弘曕盖房子的活,现在还在扩建的书院,包括医馆,星象台这些,都是永璜在负责的。这孩子属于一板一眼的性子,人很老实,好处就是这样的东西上手了,他容易钻进去,且没胆子做出偷工减料的事来。这么大的几个工程,他一天也没闲着。大事小事的天天有。他皇阿玛又不叫他出头,他在不在这种可有可无的事上钻一钻,找到那个无可替代的位置,那以后他还能干点啥?
  而且,现在他还正在筹备盖一个藏书阁,收藏天下所有的书籍。哪怕是禁书,也该放在藏书阁被禁起来。
  他是真挺忙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说的就是他这样的。管书院里谁去谁留,反正跟他也不相干。光他手里的活忙完,没有成十年都干不完的。他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
  而对于永璋,四爷是这么安排的。这半年里,不停的叫他走访镖局,走访驿站,再看看来往的书商,四爷是想筹备邮局,而永璋为其择名——书信馆。
  乾隆本是带着一腔疑惑来的,但一听他阿玛和他儿子的奏对,便觉得有些欣慰。各自能独立的去做一件事,皇阿玛对孩子们是用了心的。
  这两个是大了,没在书院呆多久,然后当差了。可现在剩下的小的,乾隆觉得叫这么着学下去也不是办法。一直比不过人家,把孩子那点骄傲都打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0/10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