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38

  崇祯五年八月十八日,闯王高英祥带领张献忠和罗汝才三路农民军共七八万人开始朝大宁城发起了进攻……
  大宁距离五里寨共三百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对于现代来说不过是一个电话的事,但是对于现在的这个时空来说,这个距离是大部分的农民一辈子生活的全部距离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消息的封闭行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数百里外发生的事情岳阳是一概不知的。
  今天天亮之后,一身戎装的岳阳照例背着手站在校场的土台上,看着面前的数百名身穿铠甲的士兵一动不动的身影,心中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对于岳阳来说这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两个月里,岳阳无论是吃住几乎都泡在了军营里,而且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是岳阳练兵的法子。在这两个月里,岳阳对这些新兵不练别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让他们排列队形、踢正步上了,剩余的那点时间才让他们练习枪术和剑术。
  深受现代军队影响的岳阳认为,一支部队最重要的就是纪律,一支军队一旦有了严明的纪律,那他们离百战百胜也就不远了。相反,一支纪律松弛的部队即便偶尔能打一两个胜仗那也终究会如同昙花般一闪即逝。
  “少爷,兄弟们已经练了一个上午了,是不是让他们喘口气歇息一下?”同样一身戎装的顺宝穿着粗气低声对岳阳说道。
  八月的骄阳高高的悬挂在半空中,肆无忌惮的挥洒着自己的热量。岳阳从现代社会弄来的哥德式板甲穿上去之后看起来固然是威风凛凛,但士兵们所要承受的重量和消耗的体力也是即其惊人的加上士兵们手中的重剑和盾牌,一名士兵所要承受的重力已经达到了四十多斤,这个重量可是很吓人的,如果有哪位仁兄不相信的话可以背上四十斤的背包在太阳下站几个小时试试。
  “你要是受不了你可以自己下去,不过今后你别说是我的人!”岳阳头也不回的冷冷说道。
  顺宝吐了吐舌头就不说话了,如果他真的被少爷从身边赶走,他老子岳来福非得打断他的腿不可。
  岳阳训斥了顺宝之后继续目不转睛的看着校场上依旧一动不动的士兵,心中很是满意的暗暗点头。这些士兵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训练成令行禁止的士兵,这确实是一件让他自豪的事。不过这个过程可不怎么和睦,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岳阳对于那些没能很好领悟命令或是犯错的士兵唯一的惩罚方式就是手中的木棍。
  是的,就是木棍。在士兵们训练的时候,胡老三就会带着十多名家丁在新兵的周围不断训斥,但凡在训练时走神、说话、动作不到位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就是一棍子打下去,直打得这些新兵蛋子嗷嗷直叫。有鉴于胡老三的凶残,新兵们给胡老三起了一个外号叫做胡阎王。
  不过严格的训练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虽然这些新兵的实际战斗力还不知道,但对于队列方面的训练和纪律性在大明来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岳阳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后点点头:“嗯,可以了,接下来应该进行对抗训练了!”
  “现在我命令,全体都有,立正!”
  “轰……”
  一声整齐的响声传来,四百多名士兵用力抬起了右脚重重踏在地上,发出了沉重的响声。
  “现在听我口令,所有人预备……”
  “少爷,应州府来报,大宁城被流寇攻陷了!”
  正在岳阳要下达命令的时候,一名家丁匆匆跑来在岳阳的耳边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第二十七章
势如破竹
  
  “什么?大宁失陷了?”
  岳阳刚举起来的右手一下僵在半空,脸上露出了一丝震惊的神情,紧接着便急声问道:“是不是髙迎祥、张献忠他们干的?”
  这名家丁目中露出惊讶佩服的神情:“原来少爷早就知道了,就是高英祥、张献忠他们干的,现在这些流寇正在猛攻隰州、泽州,而我们应州城内也已经乱成了一团,现在知府郑大人正四处张罗救兵呢。”
  “咦……你干嘛用这种的语气说话。”岳阳看着这名家丁脸上那种幸灾乐祸的神情,很是不解的问道。
  “哼,活该!谁让那名郑知府和王家他们变着法的来欺负咱们岳家庄,现在轮到他们着急了吧。”家丁很是振振有词的憋出了这么一句,上次岳阳到应州府内被郑知府和王家、林家、李家一同施压被迫开放桑干河任由他们三家在桑干河取水,这事让岳家庄甚至是五里寨的儿女上上下下都憋了口气,是以这名家丁现在听说郑大奎正四处张罗着找救兵时,心中不免升起了一种叫做幸灾乐祸的心思。
  看到这名家丁脸上那幸灾乐祸的笑容,岳阳心中却涌起了一股担心,大宁距离应州府只有五六百里的路程,要是高英祥这伙流寇来到应州,应州城能不能保住他不知道,但距离应州城仅数十里地且没有任何城墙保护的五里寨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弄不好整个五里寨就会变成一团废墟。
  岳阳在台上默默的想着心事,而台下的数百名士兵则是因为没有接到命令依旧立定在当地,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残酷的训练,岳阳已经把服从命令这个概念牢牢的灌输到了他们的身上,现在整个校场上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慢慢的将目光转到了校场上,岳阳的嘴角动了动,突然大声的喊了起来:“全都冷着干嘛,接下来举行对抗训练!所有人分成两组,放面罩,实兵对抗开始!”
  “哗啦!”
  随着岳阳的命令,四百多名士兵熟练的分成了两组,他们或是举起长枪,或是举起了重剑和盾牌纷纷发出了一声嘶喊踏着整齐的步伐朝前走去。
  “举枪!”
  “呵……”
  “突刺!”
  “呵……”
  “砰砰砰……”
  随着双方的接触,一阵阵清脆中略带沉闷的金属撞击声在校场上响了起来,数百名士兵在操场上开始厮杀起来,一时间操场上一阵阵厮杀的声音响了起来……
  与此同时,应州城知府衙门里,身穿绯红色官袍的郑发奎正背着手在内堂走来走去,清瘦的脸上满是不安的神色。在他旁边,一名身穿黑色服饰满身尘土的年轻衙役正垂手站立在一旁。
  突然,郑发奎停住了脚步扭头问道:“鲁班头,卢千户怎么说,他答应出兵了吗?”
  这名姓鲁的班头恭敬的回答道:“启禀大人,卢千户说,他们的卫所隶属于大同府统领,没有大同府杨总兵或是兵部的命令他们不敢擅自出兵,否则被人参上一本他吃罪不起。”
  郑发奎大怒:“混账,这个卢友祥,平日里跟本府要粮要饷的时候恨不得跪下来舔本府的靴子,今天竟然还拿捏起来了,难道他就不怕本府日后跟他算账吗?”
  看着郑发奎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鲁班头无奈的说道:“大人,请恕小人直言,卢大人虽然身为卫所千户,但如今卫所的糜烂您也清楚,如今的卫所早就不复当年太祖开国时的骁勇了,您让那些卫所兵种地的话他们个个都是好手,可若是让他们打仗的话恐怕他们还不如应州城内的青皮混混呢。”
  郑发奎忍住了怒气长叹了口气:“那你让本府怎么办?现如今应州城里可用之兵不足五百,即便是加上知府衙门的差役总共也不过六百多人。卢友祥的卫所兵即便再烂但是用来搬搬垒石滚木总是可以的吧,可本府没想到这个卢友祥竟然如此贪生怕死,连卫所的大门都不敢迈出来,真是太让本府失望了。事到如今只能听天由命了,如若那些流寇一旦来攻,本府就和应州城共存亡吧。”
  “大人!”看到郑发奎如此颓废,鲁班头也不禁有些难受,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安慰他,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不做声。
  突然,鲁班头突然想起一件事,眼中露出一丝喜色,他赶紧说道:“大人,我们还是有援兵的,应州城里不是还有不少士绅之家吗?他们哪一家没有个一两百的家丁护院啊,尤其是林家,他们的矿山里更是聚集了不下千人的悍勇护矿家丁,只要他们能同意派人过来,我们至少能多出一两千名兵丁啊!”
  “嗯,这样行吗?”郑发奎心中倒是一动,低头思索起事情的可行性来。
  看到郑发奎心中尚有些犹豫不决,鲁班头又添了把火说道:“大人,不管事情能不能行,但至少多出一两千护城力量也是好的,现如今谁也不知道流寇会不会打到应州城来,咱们能够未雨绸缪总比没有丝毫准备要好吧。”
  “嗯,有道理。”郑发奎有些意外的看了鲁班头一眼赞道;“连你这个班头也知道未雨绸缪的道理,本府又怎么怎能落后于你呢。好,你马上拿上本府的帖子,到王家、林家和李家去,请他们立刻派出家丁帮官府守城,还有你也告诉其他各大户人家,此次若能守住应州城,待流寇退走后本府必然替他们向朝廷请功!”
  “是!”
  鲁班头朝郑发奎单膝跪了下去行了一个礼后立刻就出去了。
  在流寇的恐怖压力下,应州城内所有的士绅顿时立刻开始行动起来。虽然他们平日里各自都有矛盾,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都是明白的,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他们或是几十人,或是一百或是几百人,都把自家的大部分家丁护院派了出来,等到第二天,郑发奎意外的发现自己手中竟然多出了一千五百多的人马,加上应州城原本的兵丁,他的手中已经有了两千多的兵力,这样的兵力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来守城应该还是可以的。
  崇祯五年八月二十六日,高英祥和张献忠、罗汝才三人共率领共五万流寇兵分四路又攻下了隰州、泽州、寿阳诸州县,消息传到朝廷,兵部立即责令宣大总督张宗衡驻平阳,巡抚许鼎臣驻汾州,分地守御。十四日,髙迎祥麾下大将李自成攻陷修武县,杀知县刘凤翔,消息传到崇祯耳中后,崇祯大怒,他立刻下旨训斥张宗衡,命令他立即调集兵力围剿这股流寇,张宗衡接到旨意后不敢怠慢,给宣镇总兵杨大柱下令,责令他派出不得少于五千精兵赶往修武县一带围剿流寇。
  杨大柱接到这封措辞严厉的命令后不敢怠慢,亲自率领六千精兵前往修武县剿灭流寇,八月三十日,六千宣镇府大军赶到修武县,和李自成率领的一万多流寇相遇,双方刚一接触,流寇就溃不成军,李自成只得抛下自己的大军带着自己的侄儿李过和几百残兵逃往寿阳和髙迎祥会和去了,杨大柱则是挥动着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九月初三,李自成终于逃到了寿阳和高英祥见了面,双方一见面都有些唏嘘不已。
  “干爹,孩儿惭愧,这次又被那些官兵给击败了。”见到高英祥后,李自成便给髙迎祥跪了下去,羞愧的向自己的义父请罪。
  对于这位干儿子高英祥是很看重的,因为李自成为人豪爽重义,但又杀伐决断,因此他也被高英祥当成了重点来培养,不过他既然身为义军首领,李自成此行打了败仗,他自然也要做出表示才行,否则就很难服众,就在髙迎祥要说话的时候,一旁钻出来了一名身穿蓝色衣裳浓眉大眼二十四五岁的女子,抢先说道:“爹爹,李大哥虽然打了败仗,但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他面对的可是明狗的边军精锐,这种事任是谁碰上也会吃败仗的,您可不能太过苛责李大哥了。”
  这名突然冒出来的女子名叫高桂英,是髙迎祥的亲生女儿,髙迎祥平日里对这个宝贝女儿也非常疼爱,闻言后哈哈一笑打趣道,“秀英,你爹有没有老糊涂,自然不会因为这件事惩罚你李大哥,不过爹爹就纳闷了,你这么护着你李大哥,你就不怕你爹吃醋吗?”
  “爹……”
  听到高英祥这么打趣自己,高桂英一下就闹了个大红脸,一下子就有些羞涩起来,李自成在下面也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她和李自成好上的事众人谁都知道,只不过平日里没人说出来而已,现在高英祥一下子说出来,使得她有些害羞起来。
  “好了,现在该谈正事了。”髙迎祥脸色一正,对一旁的张献忠说道;“八大王,现在明军精锐既然已经赶到,咱们自然不能和他们硬拼,得换个方向了,你明儿立即率部朝应州前进,争取早日攻陷应州,咱们要让朝廷看看,咱们义军不是那么好剿灭的。”
  “好咧!”
  张献忠狰狞的一笑,咧嘴道:“闯王放心,我一定会给那些明狗好看的,应州城我一定会把他打下来!您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第二十八章
应州求援
  
  崇祯五年九月初八下午酉时。
  岳阳带着岳来福、顺宝等一众家丁正行走在五里寨的田间小路上。
  经过了几个月的忙碌,岳阳利用钻井机钻出了近两百口灌溉用井,因此尽管桑干河的水依旧干枯,但五里寨的播种工作并未受到影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五里寨已经完成了田间的收割、插秧和播种的工作,此时岳阳看到一路上不少农户正行走在田间查看田间的情况,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阵阵深秋的清风吹过来,夹杂着好闻的草香,田间里透着一股爽利的味道,岳阳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间那绿油油的稻田心中一阵欢喜,早在这两个月前,岳阳就通过强制的命令让自家的佃户们通通种上了自己从现代时空里弄来的超级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虽然岳阳还不敢把化肥这种大杀器弄出来,但是岳阳相信即便是只凭借着农家肥他也有信心让产量达到亩产一千斤以上,这样一来到了明年年初他家的一万两千多亩田地至少能收获粮食一千两百万斤,以佃户们上交五成租子计算,岳家庄至少能收获六百万斤的粮食,一想到这里岳阳的心顿时就开始火热起来。
  一路走来,心中高兴的不止是岳阳,岳来福也是啧啧称奇:“少爷,这些庄稼的长势好的很啊,比起咱们原来的种子可是强了很多,小的一路走来几乎就没看到啥病虫害啊,这可是少见得很呐。”
  “是啊,小的也觉得纳闷呢,往年咱们种下去的装甲很容易被病虫给祸害掉,庄户人家得天天盯着才行,可今天这么一瞧,这秧苗的长势简直是太好了,好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啊,少爷弄来的这些种子可真是太厉害了。”
  一旁的顺宝也在惊叹着,语气中透着一股自豪,因为就在上个月前,当岳阳将这些种子发到佃户手中时,大部分佃户对这种来历不明的种子还心存疑虑,都不大愿意种植这种新的稻种,最后还是岳阳强制下达了命令,并声称若是种子有问题的话他就把今年的租子给免了,佃户们这才勉强愿意种下去,现在看来岳阳带来的这些种子完全就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种子,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还很抗病虫害,剩下来就看它的产量如何了。
  岳阳正看得高兴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叫声“公子!公子!”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家丁从远处朝着他们边跑边喊。
  很快,这名家丁来到了岳阳面前气喘吁吁的说道:“公子,应州府来人了,现正在咱们庄子里等您呢?”
  “应州府来人了?”岳阳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赶忙问道:“是不是应州府出什么事情了?”
  家丁摇摇头:“小的也不知知晓,只是听过来的官差说事情十万火急,赶紧请少爷过去。”
  “走!”
  岳阳一听,也来不及再说什么,赶紧朝着庄子的方向一路小跑的跑了过去,岳来福和顺宝两父子对视了一眼也赶紧跟着追了上去。
  很快岳阳便跑到了庄子的大厅里,顿时就看到一名穿着红黑相间皂袍的衙役正焦急的来回踱步,一看到岳阳回来,他顿时如同见到救星般一个箭步跑了过半跪在地上大声喊道:“应州府衙门班头鲁林见过岳公子!岳公子,大事不好了,今天一大早无数流寇就把应州城给围了起来,他们一来就二话不说朝应州城发起了猛攻,现在应州城危在旦夕,知府大人特命小的前来求援,请您发兵救救应州城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