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338

  “呵呵……好一个不知者不怪。”多铎继续落井下石道:“这么说起来,下次谁要是再冒犯大汗,只要用一个不知者不怪就可以蒙混过关了吗?”
  “这……”阿巴泰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不过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无论如何今日也要保住鳌拜的性命,原本多尔衮就占着大义,他们的力量已经比多尔衮弱了,要是鳌拜再被杀了他们的处境就更堪忧了。
  想到这里,阿巴泰一咬牙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泣声道:“大汗,臣等愿意为鳌拜作保,您就绕了他这一遭吧!”
  “大汗……您就绕了鳌拜这一遭吧。”阿巴泰这么一跪,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等人也纷纷跪了下来,一时间大堂上跪了一大片。
  多尔衮冷眼看着下面跪成了一排的众人,脸上却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容,他站了起来对众人道:“好了,诸位爱卿都平身吧。朕适才不过是一时气急而已,怎会真的要杀了鳌拜呢。不过嘛……鳌拜确实是对朕不敬在先,不处置他也说不过去,这样吧,朕现在先将鳌拜的镶白旗都统的位子撤去以儆效尤,但允许他戴罪立功,日后若是再立了战功再让他重新官复原职,诸位以为如何啊?”
  多尔衮此话一出,大堂内的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一招连消带打太厉害了。先是挖了一个坑让鳌拜跳了进去,随后假装要严惩鳌拜,他知道自己一行人势必不会等眼睁睁看着自己处死鳌拜,随后立刻就口风一转要撤了鳌拜镶白旗统领的职位,这一招太厉害了。只是事到如今他们还能说什么呢,一众人等只得跪拜在地上无奈的齐声道:“臣等遵旨!”
  就这样,多尔衮只是简单的刷了一下手腕就把鳌拜的统领之职给撤了,这是多尔衮登基以来第一次发威,这也让人看到了多尔衮不逊色于皇太极的智慧和手腕,一直在一旁不做声的代善、杜度等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多尔衮的狠辣。
  处理了鳌拜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质疑多尔衮撤军的命令了,随着质疑声音的消失,十万早就做好了准备清军分批陆续朝关外撤去,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让匆匆赶到昌平的岳阳也有些措手不及。
  “我们都小看多尔衮了,这厮这是打算抢一把就走啊!”
  看着空荡荡的昌平城,岳阳也只能无奈的感叹多尔衮的狡猾,此次出兵岳阳一共出动了七万大军,其中耗费的物资更是海了去,却只是取得了歼敌不到两千的战果,这也让岳阳感到失望不已。
  “少爷,现在咱们怎么办?继续追下去么?”一旁的顺宝也很不甘心的问了一句,现在整个宣大军,也只有他敢这么称呼岳阳了,在顺宝看来“少爷”这个称呼可是他打小就跟随岳阳的见证,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这么称呼岳岩的。
  岳阳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行,此番咱们出兵并没有做好出关作战的准备,若是擅自出关势必会造成物资不足,这对咱们绝非好事。咱们还是……”
  岳阳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后面有人来报告,说是从京城来了一队人马,据说是来宣旨的。
  “这个皇帝到底想干什么?连圣旨也下个不停,还让不让人活了!”一旁的顺宝有些不满的嘀咕了起来,却被岳阳一眼给瞪了回去。
  当岳阳看到来人时却吃了一惊,原来此次来宣旨的却是崇祯的贴身大太监王承恩。这个王承恩虽然现在虽然已经不在司礼监首领太监的位子上呆着,但却从未有人敢因此而小看他,因为若是说起对崇祯最忠心也最受崇祯信任的人整个大明除了他估计就没有第二个人了。
  “王公公,自从前些年在京城一别就再也没见过您,看起来您还是风采依旧啊!只是到底有何大事有劳您亲自宣纸啊?”看到被十多名锦衣卫拥立在中间的王承恩,岳阳大步走了过去笑着对他打起了招呼。
  王承恩淡淡的对岳阳笑了笑,轻声道:“岳侯爷,不知可否找个僻静的地方,咱家有事和您相商。”
  “当然可以!”岳阳心中微微一怔随后点了点头,很快就找了个一间僻静的屋子坐了下来。
  两人一进屋子,王承恩就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折子高高举起肃然道:“忠勇侯岳阳听旨!”
  “又来了!”岳阳心中暗暗一叹,在他尚未正式和崇祯反目之前看到这玩意他还是得下跪啊,上前两步就要下跪,但却被王承恩给拦住了。
  “岳侯爷,皇上说了,这道旨意乃中旨,因此您不必下跪听旨!”
  “中旨?”岳阳有些愣住了。
  有明一朝,讲究的是君臣共治天下皇权和臣权并存,皇帝下达的旨意要通过内阁的盖章才算是正式的格式,如果皇帝没有经过中书省或是内阁就下达旨意,那就是不是正式的圣旨,这种旨意也被称之为中旨。《睢州志·袁可立传》就曾说过,“可立曰:‘杀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顾可脱乎?’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为动。”
  “王公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会突然下了中旨呢?”岳阳立刻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你听了就知道了!”王承恩无奈的说道:“这道旨意除了皇上和内阁几位大臣,如今整个大明还没有人知道呢,你自己看看吧。”说完,王承恩将中旨递给了岳阳。
  岳阳接过中旨展开一看,上面第一句话就写着:国有奸佞,引清兵入关,以至生灵涂炭……
  看到第一句话时,岳阳就被下了一大跳。他紧接着又看了下去,越看就越是吃惊,最后饶是他自认胆子很大也被圣旨里的旨意给吓着了,这他娘的就是一个坑……而且还是专门埋人的天坑啊!
  好不容易看完了旨意,岳阳扬了扬手中的圣旨面色不善的问道:“王公公,你确定这是皇上亲笔写的圣旨么?”
  王承恩赶紧说道:“这还能有假,这确实是皇上亲笔所写。”
  “可本侯怎么看到的全都是要害人的东西啊。”岳阳微怒扬着手中的旨意喝道:“让本侯率兵去接管辽东防线,你知不知道这会死多少人?本侯可以凭借这东西就将你先斩后奏!”
  岳阳带了这么多年的兵,经他手杀的人何止十万,当他心中杀意涌现时,若是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很容易就会崩溃,王承恩虽然没有那么不堪,但也吓得不轻。
  王承恩吓得把手摆得跟车轮似地:“岳侯爷,你可不能冤枉奴婢啊,奴婢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旨啊!这的确是皇上亲笔所书哇!万岁爷说了,辽东军勾结鞑子私放清兵入关,其罪当诛,罪不容赦,侯爷要是不信可以时候亲自询问皇上啊!”
  看着脸色发青的王承恩,岳阳也知道这道圣旨十有八九是真的了。对于这次清兵突然轻易突破关隘冲入关内的事岳阳也很是疑惑,因为事先他潜伏在盛京的细作竟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而看了崇祯给他的旨意后他心中的疑惑这才得到了释怀,感情是辽东军私放鞑子入关啊!
  只是崇祯在旨意里让他去接管辽东军的边防,这件事有利也有弊,要是一个不好就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第三百六十六章
兵发山海关
  
  辽东军盘踞辽东数十年,早就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吴襄、吴三桂父子盘踞着山海关,手下有近三万大军,其中七八千是精锐的关宁铁骑。而祖大寿家族则是占据着锦州一带,麾下也有数万精锐,可以说这两家已经是辽东地区事实上的土皇帝。
  象这样野心勃勃的藩镇会因为一张圣旨就束手就擒吗?恐怕再天真的人也不会这么认为吧。想要接手辽东防线,山海关就是第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而且岳阳可以肯定,一旦自己带着大军靠近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吴家父子肯定不会束手就擒,届时恐怕就要大战一场了。
  “这是哪个生儿子没屁眼的龟儿子出的馊主意!”情急之下的岳阳忍不住骂了一声,一旁的王承恩却是满脸的尴尬,说不出话来,毕竟这事朝廷做得确实不地道,岳阳简直成了专业背黑锅的了。
  最后王承恩才喏喏的说道:“岳侯爷,这事你也不能怪皇上,皇上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否则他也不会将宣大交给您后再将辽东也交给您啊,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
  “嘿……这么说我还得叩谢天恩啰。”岳阳一脸的讥讽。
  听到岳阳那满是讥讽语气,王承恩也无言以对。这要是换了别人说这话王承恩得吐他一脸的唾沫星子,可眼前这位爷却不一样。眼前这位可不是一般人,这位如今手握十多万雄狮,连皇太极、岳托这样的狠角色都死在他手里,现在人家还愿意听崇祯的调遣已经是很给崇祯面子了,朝廷要是再唧唧歪歪人说说不定就直接打道回府不和你玩了。
  王承恩是不说话了,可跟随王承恩一同来传旨的十多名锦衣卫在屋外听到里面传来王承恩被训斥的声音后不禁好奇的往里面探头,当他们看到王承恩被岳阳这么讥讽心里却有些不舒服了,一名一心拍王承恩马屁的锦衣卫快步进了屋子对岳阳大声喝道:“岳侯爷,请您自重。王公公此番前来乃代表了皇上,你虽为侯爷,但也不应对王公公无理,还不赶紧向王公公赔罪!”
  “嗯……”
  乍一听到这话,岳阳首先的反映不是愤怒而是惊讶,他记不起有多久已经没人敢这么叱喝自己了,这个小小的锦衣卫难道吃了豹子胆么?到最后岳阳甚至看着王承恩失笑出声来,意思是你从哪找来的这么一个缺心眼的二货。
  王承恩也满脸通红,这些锦衣卫向来在京城里耀武扬威霸道惯了,而京城里也是公侯满地走的地方,正所谓无知者无惧,在这名锦衣卫百户看来,天下最大的莫过于皇帝,此次王承恩前来传旨代表的就是皇帝,岳阳即便是再牛逼也只是一个侯爷,现在对王承恩无理,这正是自己表忠心的时候啊,是以竟然忙不迭的上前拍起了马屁。
  “你闭嘴!”被岳阳似笑非笑的眼神看得脸色通红的王承恩恼羞成怒之下伸手就给了这名百户一记响亮的耳光并骂道:“没听到适才咱家和岳侯爷的话吗?谁让你进来的,还不给咱家滚出去!”
  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的百户不敢多言,赶紧捂着脸庞退了出去。只是经此一事,岳阳心中的怒气倒是消了不少。看着王承恩略带恳求的目光,他沉吟了一下才说道:“王公公,事关重大,本侯要好好思量权衡利弊才能做决定,这样吧你先回去,本侯商议好了之后再做决定。”
  “这……岳侯爷,皇上和朝中几位大臣可是在等着咱家回去给他们报喜讯呢。这样吧,您就让咱们在这里住上几天,您什么时候想好了给咱家答复咱家就什么时候回去。”王承恩一听急了,你这样吊着不给答复我可怎么交待啊,那好……你不给我答复我干脆就不走了。
  “嘿……你还给我耍上赖皮了!”看到王承恩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走的模样,岳阳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也能理解崇祯的焦急心情,后世的西方有一句谚语:当出卖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你就会不断的出卖下去。吴三桂和祖大寿这些人这次可以放开关隘引清兵入关,下次他们就敢直接投靠了鞑子,况且在历史上这两位也不是什么好鸟,一个是直接投降了满清甘做鞑子的走狗,另一个被俘后也直接举起了双手投降,虽然也有“叫兽”“砖家”跳了出来要为他们喊冤,说什么他们投降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属于情有可原,但这种借口岳阳向来都是嗤之以鼻的,连投降都弄得好像自己有多委屈似地,这样做人也太假了吧。
  岳阳将王承恩一行人安顿下来后便迅速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岳阳将崇祯发来的旨意给众将念了一遍,大帐内顿时开始哗然起来。
  虎大威不禁失声道:“侯爷,这怎么可能?吴家父子和祖大寿怎敢放开关隘让引鞑子入关呢,这不是投敌卖国吗?”
  虎大威说完,不少人也纷纷表示了疑惑,在他们看来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大家都是同行,虽然一个在宣大防线一个在辽东防线,边关的将领们是什么德行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吃空饷、喝兵血甚至倒卖一些军用物资给清兵都做过,但象辽东防线这样直接开放边关让清兵入关这种事已经超出他们的心里底线了,这和直接投降卖国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杨国柱也表示了他的怀疑,“侯爷,朝廷此次是不是太武断了。吴家父子和祖大寿世受皇恩,虽说小节上或许有些瑕疵,但也至于直接放开关隘直接引清兵入关吧。”
  “你们啊……也太高看这些人的节操了。”岳阳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若非他来自后世他也不会相信整个辽东防线竟然糜烂到了这种地步,吴三桂就不消说了,后世大名鼎鼎的汉奸代表,反明的急先锋。而且还是那种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那种,投降就投降吧,偏偏还用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作借口,把自己包装成一副痴情种子的模样。
  另一个祖大寿也不是什么好鸟,人家吴三桂好歹也只是投降了一次,而他却投降了好几次,最后连鞑子都看不起他的人品。最后吴三桂好歹还被封了平西王,可他最后只是给了他一个汉军旗正黄旗旗主的名头,随后被禁足在京城里最后郁郁而终。后人给他一个很有趣的评价:“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说得太贴切了。
  听到众人纷纷表达自己的疑惑,岳阳一摆手道:“好了,你们都不用替吴家和祖家开脱了。此番鞑子出动十万大军,从独石关、喜峰口两处关隘闯入关内,守军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发出,直到清兵入关后第三天才由居庸关的守军发觉并上报朝廷,以至于鞑子如入无人之境在大明境内肆虐,你们说这正常吗?”
  听到这里,杨国柱一行人沉默了,此次清兵犯关确实透着一股蹊跷,整个辽东防线事先竟然没有一丝警报发出,最可笑的是直到清兵入关第三天才由内地的明军报警,要说这里头没有猫腻恐怕就是在挑战他们的智商了。
  “可是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呢,这么做对它们有何好处?”虎大威无力的辩解了一句。
  “好处……”岳阳冷哼了一声:“正所谓养寇以自重,没有一个强大的外地,朝廷又怎会重视他们辽东军呢。上次鞑子被我们打疼后,清兵对大明的压力一下就减小了。据说前些时候朝廷将咱们缴纳的粮税分了大半给正在剿匪的洪承畴和卢象升所部,辽东军只分到了一小部分,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什么都要占大头的辽东军来说如何能忍,是以他们弄上这么一出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原本对于此次清兵犯关的缘由岳阳并没有想得太多,虽然他也感觉这次清兵犯关有些来得蹊跷,但也没想到辽东军会丧心病狂到引清兵入关的地步,但但是经过王承恩这么一说后,他也越想越觉得有蹊跷,越想越觉得有问题,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竟然能一丝丝的对上号了。在这里连他也不得不佩服朝廷里的那些大佬,别看他们治国的水平都是二把刀,但若是抡起琢磨歪门邪道来一个个都是专家级别的,辽东军刚一撅屁股他们就知道是谁拉的屎了。
  众将也不是笨蛋,听岳阳这么一说后他们也感到了许多蛛丝马迹,感到此次清军犯关确实和以往不同。
  一旁的楚狄也出言道:“其实这事还不好说,咱们只要将大军开到山海关城下,让吴家父子和一干守将出关迎接圣旨,若是他们不敢出来那就证明他们心中有鬼,咱们也甭废话,直接攻城就是。”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顺宝有些担忧的说道:“侯爷,朝廷命我等接手辽东防线,并将祖家一行人和吴家父子都押解回京,这活可不好干啊,祖大寿和家父子可不是什么善茬,他们带着大军这么大摇大摆的过去傻子都知道咱们要干什么了,届时恐怕又是一场大战。尤其是山海关和锦州那更是城高池深,咱们若是硬攻的话恐怕又是一场大战”
  杨国柱也苦笑起来:“是啊……同是大明精锐,若是真拼得你死我活,恐怕要让满清鞑子笑死了。”
  大帐内的众将也不吭声,尤其是杨国柱、虎大威为首的一干宣大将领心里感觉有股说不出的别扭,前天大家还都是大明将领,此刻却要变成仇人般生死厮杀,心里这道坎还真转不过弯来。
  岳阳冷眼将这些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他淡淡的说道:“你们肯定觉得有些不习惯吧,原本大伙都是袍泽,甚至不少人还和他们一起并肩杀过鞑子,但现在却要相互挥刀相向,这让你们有些受不了,是不是这样?”
  感受到岳阳淡淡却犀利的目光,不少原宣大将领都低下了头,不敢和他的目光相接触。
  “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人如此做派和畜生何异?”岳阳突然提高了声音,“你们知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一己之私,咱们大明死伤了多少百姓军民,多少财物被夺走,多少女人被侮辱。原本应该守卫边关的将士,却变成了引狼入室的凶手,这样的人已经不配成为大明将士,他们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敌人!”
  “砰……”说到激动处,岳阳一拳打在了桌上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
  “侯爷说得正是,此种恶贼人人得而诛之!他们已经不配做我的袍泽!”身为岳阳的铁杆心腹和忠实狗腿子,顺宝历来都是岳阳最坚定的支持者,此时也喊了出来。
  岳阳双目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向了众人喝道:“吾意已决,大军再次停留数日,等待后方将粮草、辎重到齐后立刻开赴山海关,我倒要看看这个天下第一雄关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三天后,当后方的辎重粮草跟上来后,岳阳终于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王承恩带给了崇祯,信中岳阳答应会立即遵旨前往辽东前线,准备接管辽东防线。
  王承恩站在官道上,看着官道上那一队队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心中是喜忧参半。作为崇祯身边最亲近的人,王承恩对于朝中的大事自然是洞若观火,这个岳阳虽然看起来要比吴三桂、祖大寿之流要靠谱得多,但危险也同样要大得多。若说辽东镇的那些将领只是一群见利忘义的白眼狼,那么岳阳就是一头潜伏的猛虎,抡起破坏力要比辽东镇强了不知多少倍。在他看来朝廷让岳阳接管辽东防线纯粹是饮鸩止渴,一旦让岳阳接管了辽东防线,以岳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只要两三年,整个大明的西北边陲将尽入岳阳囊中,可即便明知是这样,朝廷还是不得不咽下枚苦果。
  崇祯十年十一月十六日,岳阳带着汇集在一起的七万大军朝着山海关进发,经过七天的长途跋涉,七万大军终于抵达到山海关的城墙外。
  吴三桂父子经营山海关这么多年自然不是吃干饭的,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逼近山海关他们要是还不知道的话也可以去死了,接到夜不收禀报的吴襄父子一下就慌了神。岳阳这个杀神的威名现在天下谁人不知啊,这家伙连皇太极这个狠人都被他给弄死了,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吗?而且看这架势就是白痴也知道岳阳带着这支大军过来绝不会是来恭喜吴襄新纳了第八房小妾的。
  吴府里,吴襄对着自己的三个儿子气急败坏的说道:“你们都说说看,岳阳这个杀神怎么跑到咱们山海关来了?咱们吴家可从来没有得罪过他啊?”
  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是个性格鲁莽的人,闻言狠声道:“父亲何必担忧,咱们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坚固无比,那岳阳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咱们不开关门他又能奈何?”
  “住嘴,你知道个屁!”吴襄狠狠的瞪了大儿子一眼骂道:“你这孽畜知道什么?或许岳阳是攻不进咱们山海关,可咱们城中可没储备多少粮草,要是他将咱们围个三五个月,咱们能把西北风当饭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