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566

  孙思邈笑了笑:“陛下难得忙里偷闲,正好可以休息休息。院子里的血腥气太浓了,不如我们进屋里聊可好?”
  看了一眼那头倒霉的猪,李世民点点头,跟着孙思邈进了茅屋。
  到了孙思邈这里,自然能喝到药茶。
  准备了一杯槐树花茶,孙思邈解说道:“陛下,槐树花并非只是花儿,或者食物,用于治病,正好对应您的风疾。都说是药三分毒,如果把吃药变成平时的养生,大有裨益啊!”
  喝了一口茶,李世民点点头,开始询问成婚早晚的事情来。
  李承乾早就在草原的时候就跟老孙串通好了,听孙思邈说出早婚对男女的各种不利后,李世民顿时绝了让孩子们早婚的念头。他自认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这般用孩子的健康换取跟大臣之间的亲密,他不屑为也。
  宴会还在准备中,所以李世民也就干脆坐下来,跟孙思邈聊一聊伤兵营的事情。他就是统帅,自然知道伤兵营的重要。既然东突厥之战证明伤亡是能够有效控制的,他自然急不可耐的想要抓紧推广到全军。至于给军医分配军功,分配官职,在他看来,都是小事情。
  见皇帝有意推动军医系统的改革,孙思邈自然愿意破戒,说到伤兵营的时候,总是怎么凶险怎么说,不过在一堆沙子里掺一把土,基本没什么影响。真实的伤兵营,用不着夸大,本身就是“凄惨”两个字的代言。
  就在皇帝和老孙交谈的时候,院子里忽然传来一声呼喊:“孙神医在吗?孙神医在吗?快来给魏王看看伤!”
  “青雀?”
  不愧是曾经的统帅,李世民第一个反应过来,窜出了房屋。
  只见李泰正捂着一只手直吸气,疼得汗水都出来了。
  见到皇帝老爹竟然在这里,本来红红的眼睛,立刻就流出了决堤的泪水。这家伙就这个毛病,自己一个人,或者在别人面前的时候,很是坚强,可一到老爹老娘面前,就不是这样了。
  “怎么了青雀,别吓父皇啊!”
  李泰流着泪伸出一只手,只见略胖的手上起了好大一片水泡,应该是被烫的。
  烫伤不同于别的伤,那种钻心的疼法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看清了伤势,孙思邈就回屋配药,没一会儿,就拿着一种膏状物出来了。
  “老道的清凉去火膏,对付烫伤的时候很有效,坚持使用,连疤痕都不会留下。”
  果然,刚刚还流着眼泪的李泰,很快就没那么疼了。尝试性的摸了一下,结果顿时疼得龇牙咧嘴。
  看了一眼李泰的贴身护卫,李世民厉声道:“你是怎么看护魏王的!竟然伤成这样!信不信朕砍了你!”
第二百零九章
挡箭牌
  在李泰面前,李世民就变成了不讲道理的父亲。
  侍卫跪倒在地,汗如雨下。
  李承乾赶紧拦在前面说:“父皇,这不关他的事儿,估计青雀是被琉璃烫的,派他去琉璃作坊的是儿臣,请父皇责罚!”
  见皇兄认错,李泰赶紧说:“父皇,不关大哥的事儿,是青雀非要过去的。儿臣不过是想要看看出窑后的琉璃变化,一不小心把手放上去了。没什么事儿,孙神医的药很管用啊,儿臣现在已经不疼了。”
  见太子护着侍卫,青雀又护着太子,李世民气愤的一挥手,表示很生气。但是回过头的时候,嘴角却带上了笑意。很好啊,兄友弟恭一直是自己最荒诞的梦,想不到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看到了。
  见皇帝带着大儒们离开了,李承乾看了看李泰的手,皱眉道:“怎么这么不小心,青雀,没事儿不要往危险的地方凑合,你看过你哥哥我往火窑靠了?”
  可能是痛感又出现了,李泰龇牙咧嘴的说:“我发现,只要把材料里的铁粉吸出来,琉璃制作出来后就会少很多的绿色,只是到底还是不能分辨出沙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起的作用,制作出来的玻璃板,估计也能更薄一点儿。您的那个什么钻石很好用,能轻易在玻璃上刮出痕迹,比以前刀子一点一点的刻要好多了。”
  跟一个自认不凡的家伙就没法聊,因为他总是会把自己的发现全部抖出来,来证明自己的聪明。不过,李泰也确实聪明。
  学院外的场地已经全被撤走,老先生亲自题的“贞观学院”的招牌,依旧高高的悬挂在那里,无形之中,多了几分沉稳的感觉。
  十岁是一个分界岭,十岁以下表现的过于妖孽,那么这个词就会变成名词,而十岁以后再表现出来,就会变成形容词,至于二十岁以后,那就是褒义词了。
  学院的厨子可都是东宫厨房一手调教出来的,其手艺自然不会令人失望,皇帝的宴会,在学院举办的很成功。再加上亲眼看到自家儿子学习的环境,听到大儒对自家儿子上进的评价,更是畅快。
  不少人喝的酩酊大醉,心里得到双重畅快的皇帝,更是喝的醉倒,不得不留宿在学院。
  只不过当李承乾发现自己的扇子被长孙冲偷走,还送给长孙无忌后,逮住他好一顿臭揍。
  有长孙无忌的宣传在,特别是这是太子研究出来的东西,折扇在长安获得了极大的欢迎。
  檀木的扇骨,白玉的坠饰,不管怎么看怎么觉得有气派。至于空白的扇面,更是大受欢迎。觉得自己丹青不错的、书法不错的,就自己写;而如果是得到名人的题字,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这股风潮蔓延开,以至于手里没有一把折扇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又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后,李承乾不得不苦着脸,开始张罗行宫的建设。
  皇帝老爹对学院周边的风景很是欣赏,所以下令在这里建设一座行宫,以供游乐时居住所用。
  行宫,就是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好些大城市,比如洛阳扬州等,都会修建。不过学院距离长安也不是很远,在这里修建,费时费工不说,意义也不大啊!
  一直沉默的魏征刚要跳出来组织,却见皇帝没有叫工部尚书李大亮,而是跟太子说的。
  嗯……也罢!反正是太子掏钱,只要不浪费民脂民膏,魏征才不去管行宫的建造会耗费多少。
  工部不掏钱,不出免费劳力,但是出工还是必须的,建造宫殿可就超出将作监的能力范围了。李大亮特意跑来学院商量匠人工钱的事儿,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样的许诺,回到工部的时候嘴都要咧到耳根子了。
  忙完这些琐事,李承乾就跟在李纲身边,几乎寸步不离。
  老先生这段时间吃的越来越少了,原来还能离开轮椅走一会儿,现在只能扶着轮椅走几步。
  一个老人的衰弱,不是日积月累,而是仿佛前一天还能跑能跳的,第二天就彻底垮下来了。
  孙思邈看过很多次,依旧是一样的诊断结果,这让李承乾大为头大。
  生老病死,这是人必须要经历的,没有人能一直活下去,老先生的岁数,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了。
  夏日的闷热让人烦躁,只有在河边才能让人得到休息。凉棚下架起鱼竿躺椅,然后就能躺倒打盹儿了。
  “小小年纪怎么就跟老夫一样,方孝全可是少有的道德先生,人家就是为了教你才留下来的,不好好到他面前听教,跟老夫钓什么鱼啊!”
  伸了一个懒腰,李承乾笑道:“老人家见咱们学院有印书坊,所以就准备写一本书,就叫《通假字全解》。按他老人家的说法,弟子这样的人,会让老师折寿,还是不去祸害他了,回来祸害您吧!”
  李纲微微一笑,面带追忆之色的说:“什么折寿不折寿的,都是扯淡。当年老夫娶妻的时候,别人都说李纲的妻子颧骨高,是克夫相,可老夫不还是活到了现在。”
  “嘿嘿,若是袁天罡在这儿,没准儿又要说您的命格硬,师母克不动您。”
  “小小年纪如何能拿长辈开玩笑,不过也就是你这个性子让老夫喜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既然你知道那些和尚道士都是扯淡,就不要信什么折寿的话。老夫今年已经八十有三,多少人哭着喊着都活不到的年纪。就算哪天死掉了,也不是夭折。安仁已经成家,虽然生了两个丫头,但是儿子迟早还是会有的。有后,就无愧祖先。再加上今生高官厚禄拥有过,如今更是当上了你的老师,老夫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越是气量大的人,对生死就看得越开。老先生的不畏,不是勇夫那种无畏,而是看淡了生死。
  “您啊,别总是自己吓自己,孙道长不是说了吗,您的身体好着呢。弟子今年才十一,您再撑几年,等弟子成婚了,给您抱抱徒孙,再想死掉的事情也不迟!”
  李纲笑了笑,就把斗笠扣在自己脑袋上,没一会儿,就传来了鼾声。
  吩咐侍卫把老先生虚抓的鱼竿小心的拿下来,李承乾也靠在躺椅上开始休息。
  陪伴,或许是他能送给老人家最好的践行礼物了。
  太子不住在东宫,而是离开长安,住在学院,这让很多官员觉得坏了规矩,也不知道是谁起头的,反正弹劾的奏章就没断过。
  李世民自然知道太子的行为不妥,但考虑到李纲,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弹劾的奏章留中不发。
  皇帝留中不发就是拒绝应答,这点儿事儿,在朝的官员怎么也该懂得才对。只是,有两个混蛋言官不止不放弃,还当堂出班弹劾,这就过分了!
  回想到这两个官员的出身,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又要被气笑了。
  世家还是不死心啊!在太子手里吃了亏,总是想着扳回一次。太子不住东宫就是很好的攻击点,只是,难道这些人不知道事出有因吗?
  用不着他亲自斥责了,因为唐俭已经站了出来。
  “荒谬!太子作为贞观学院的副院长,住在学院怎么了?更别说李太师身体不好,需要孙道长的照顾。太子作为弟子在师长身边陪伴,乃是尽孝,莫非你二人要攻击太子的孝道吗?”
  唐俭的声音很大,在朝堂之上能够如此大声咆哮的,必定是站在必胜的角度。
  不过老唐也确实是必胜的,仁义孝等,只要搬出来,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唐以孝义立国,谁在“孝”字面前敢说一个“不”字?皇帝都不敢!要知道就算李世民杀兄囚父,该在公众面前扮演的桥段也不敢少一场。东突厥覆灭后的酒宴,就连李渊也不得不亲自过来参加,主动配合儿子敲锣打鼓,上演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戏。
  不得不演,因为只要太上皇不支持皇帝,就会有很多人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甚至因此而起兵反叛。
  没人敢跟唐俭拌嘴,站在孝道面前只有躬身行礼的份儿。
  两个言官灰溜溜的滚回了队伍,唐俭这才开始说自己的事儿:
  “启奏陛下,倭国的使节已经抵达长安,就住在鸿胪寺的客馆,除了倭国,西突厥、吐谷浑、吐蕃、薛延陀、高丽、新罗、百济、靺鞨、高昌、党项等地的使节,都已经汇聚到长安,请陛下闲暇时接见一两个。另外,倭国遣唐使犬上御田锹者,希望能够拜读我大唐的典籍,或者拜名宿为师。听闻太子以一己之力力战名门望族全体后,更是希望能够到学院就读。”
  听到前半段的时候,不止皇帝,就连武将们都笑得开怀。战争的胜利,就是大唐最大的脸面。偌大一个东突厥的覆灭,对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国家而言,都是威慑。相信这些使节,都是带着最谦卑的态度、最奢华的贡品,最卑微的祈求,而来到大唐的。
  可是听到后半段,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就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倭国远在东洋,取之无用,连大唐的攻取名单都上不去。这样的一个国家,因为还要用来牵制新罗百济,甚至是甚至是高丽,所以还是有那么一点用处的。作为宗主国,大唐能够获得倭国的恭敬也是好事儿。
  中原的典籍一直是蛮夷向往的东西,既然倭国遣唐使态度卑微,赏给他们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能够在宗主附庸的关系上更进一步,变成师生。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太子好像唯独看不起倭国,国界附近不顾唐俭阻拦,也要砍死倭国使节就能看出一点来。
  如今倭国遣唐使想要进学院学习,恐怕会铩羽而归啊!
  算了,关朕何事!还是仍给唐俭自己处理去吧!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说:“唐卿,既然倭国使节有这个需求,你就带他们去学院试试吧。别看朕是贞观学院的院长,大权可都在太子这个副院长手里。对了,你去的时候顺便帮朕问问,朕的俸禄,不对,学院叫薪水,你问问朕的薪水,太子什么时候发过来?”
  大臣们为太子的掌权行为议论纷纷,但是听到皇帝之后的话,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很明显,皇帝并不在意自己在学院不如太子的事情,似乎,还有考验太子的想法在里面,还是不要多嘴的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