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566

  接了皇帝的命令,回到自己坐垫上的唐俭苦笑不已。他出班启奏就是希望能够获得皇帝的旨意,只要有皇帝的旨意,太子就算再讨厌倭国的使节,也会遵从吧。如今旨意没有,还要带着遣唐使上门,诸天神佛保佑,可别让太子又把这些人给杀了。
  他算是认定了太子对倭国人不是看不起,而是厌恶,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草原上的时候,太子还主张给俘虏的牧民疗伤,等出了草原,见到遣唐使,却抓着国书开头不放,借李靖的军令,干掉了遣唐使。
  下了差,越想越害怕,唐俭只能找两个帮手,一起去学院。
  如今学院已经完成了二批招生,已经习惯了学院授课频率的大儒们,虽然稍稍吃力一点,但还是能够应付。而且学院门前的一战,让学院彻底成名,各地的大儒都慕名而来,有力的补充了师资力量。
  除了这些大儒外,李承乾还丝毫不忌讳的拜访了军方的各个将领,要了一些临近退伍的老兵,要他们到学院担任教练。嗯,其实就是体育老师。
  指手画脚的让学院安定下来后,李承乾就又溜到了河边,跟李纲一起钓鱼。
  现在老先生很喜欢钓鱼这样的消遣方式,也不多钓,每天最多带回去一条,要么清蒸,要么红烧。
  师徒二人的斗笠都扣在脸上,在河边的清风中消遣着午后的时间。
  迷迷糊糊中被人抽了一下,这就怒了,谁敢拍太子的脑袋?
  起身刚要发火,看到长孙无忌一脸怒容的样子,李承乾又老老实实的缩了回去。
  今天他没穿太子的那一套皮,长孙无忌也没穿官服,见面以后就要当“外甥”,要是反抗,估计会被揍。
  古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用什么身份对待什么人,都是不一样的。
  坐在李承乾让出来的椅子上,见李纲没有醒来,长孙无忌压低声音说:“好好的少年人,硬是在这里钓鱼睡觉,成何体统。人家大儒方孝全教导你要戒骄戒躁,难道你忘了?”
  李承乾赶紧躬身道:“不敢忘,只是李师近来精神颓惫,只能侍奉左右。”
  说完,刚抬起腰,就看到又是两个人钻了进来,一个是魏征,另一个是唐俭。再看看远处被太子亲率士兵团团包围,点头哈腰嗨嗨的倭人,立刻想明白了。
  该死的唐俭,绝对是怕自己一个人不够,把这两个人拉过来当挡箭牌的。
  想发火却无从发起,见长孙无忌拿出自己的折扇开始扇风,就更是憋屈。
  水墨画还没有兴起,自己研究来研究去的,才勉强画出了一点神韵,扇子完成的时候,得到了学院大儒的赞赏,杨度要了两回都没能要过去,结果被长孙冲给偷走了。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自己当初还抢了他的钻石呢,如今只能吞下这个苦果。
  三人中只有唐俭身穿官服,所以长孙无忌就起来,把椅子让给了唐俭,自己跟魏征一起倚靠在棚子柱上。
  这样的行为背后,也有乱七八糟的深意,懒得让人诉说。
  看了一眼那些倭国人,李承乾皱皱眉,对唐俭说:“莒公好算计啊,竟然叫了舅父和魏大夫来,莫非他们二位不在,孤就不允许他们进学院了?”
  唐俭擦了擦冷汗,无奈道:“下官请赵工郑公同行,不是怕殿下不准他们入学,而是怕您一怒之下把他们都干掉啊!殿下,咱们有话好好说,让您的手下把强弩收起来,如何?”
  无奈,李承乾只能挥挥手,让河岸边的弓箭队把强弩收起来。
  别看他现在在学院外边,貌似悠闲,周围还是有五百多的护卫,都是太子亲率的精兵。只不过跟招摇的禁军护卫不同,太子亲率的护卫只要隐藏起来,寻常人是很难发现的。只有现在这样不明队伍靠近的时候,他们才会如同瞬移一般的出现,并做好劝谏敌人的准备。
  长孙无忌合上折扇,敲敲手心说:“莒国公邀请我们二人过来说项,所以老夫也就不用舅舅的身份压你,承乾,你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提防倭国人?虽然他们对待上国的态度恶劣了一点,可也不至于让你这么厌恶他们吧!”
  从躺椅之间的小桌子上倒了两杯茶递给魏征和长孙无忌,再从抽屉里拿出备用的杯子,给唐俭和自己也倒了一杯。
  喝了一口茶后,李承乾才说:“学院的大儒姚思廉先生很喜欢收集史书和各种钟鼎,借以追溯历史。在一本汉朝流传下来的记载中可以得知,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国使者就曾来汉朝拜,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授。隋大业十年,那个狗什么的家伙就任遣隋使入隋,因为‘日出之国致日落之国’的语句,惹得炀帝大怒,次年就被驱逐归国。”
  长孙无忌点点头:“你说的不错,虽然光武帝年间的事儿不曾听闻,但倭国的名字由来已久,倒也能相信。”
  博学多闻是必备的技能,不仅长孙无忌知道这件事,就连魏征和唐俭也跟着点点头。
第二百一十章
一人事,众人事
  虽然汉朝光武帝的事情他们不知道,但是隋朝发生的事儿,还是记得,或者听说过的。
  “我要说的不是倭国跟中原的渊源,而是要说说他们的态度。从他们进长安以后的表现来看,还是知道什么叫谦卑,什么叫恭谨。但是,为何偏偏他们的国书,被炀帝训斥以后还是坚持这样的开头?我听说隋朝的使者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这样一个猖狂的种族,在遍访我大唐后,不应该不知道我们中原皇帝是天子的说法。可他们依旧坚持,可见他们依旧顽固的认为他们是我们的叔伯。
  这就奇怪了,明明奉大唐为宗主国,却在统治者的名义上寸步不让。这是什么意思?只能说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国家,现在对咱们大唐恭谨,是为了以后的猖獗做准备。并非咱们自夸,我中原不管是冶铁还是农业工业,放眼天下都是极为先进的。他们倭国一个野人住的小岛,对咱们这么恭谨,不就是抱着偷师学艺再弑师的心思吗?
  我大唐是有广纳百川的心胸,可那也只是针对自己国土范围内的顺民而言。对倭国这样的卑劣小国,过施恩赐只会助长他们的野心和不劳而获的惰性!舅舅,郑公,莒公,听了这一番话,你们还觉得,倭国的使节可教?”
  唐俭低下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觉得太子说的很有道理,但也总觉得哪里不对。这也,太以太子之心,度倭国之腹了吧!
  魏征捋捋胡子,点点头,道:“太子这番言论老夫倒觉得不错,倭国确实狼子野心,或者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要出了大唐,不管哪个国家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东突厥几次三番的毁坏盟约,寇边烧杀抢夺,是因为他们不受教化吗?老夫觉得未必!”
  唐俭回头看了魏征一眼,顿时懊恼不已,怎么就忘了魏征这老儿对外族一点好感都欠奉,找他来当说客,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情不自禁的看向长孙无忌,这是自己最后的依靠了。
  长孙无忌看到了唐俭求助的眼神,刚要说什么却听见刚刚还在打呼噜的李纲,开口了。
  “都不要争了,唐俭的意思老夫明白。我等既然作为天朝上国,对小国不能过于苛待,倭国的使节,既然要入我学院学习,这是好事儿。”
  唐俭脸上刚刚浮现喜色,却听李纲又说了:“不过,教他们什么,却不是你说了算的,而是太子说了算,懂不懂?”
  李纲既然开口了,莫说这几个人,皇帝都八成要考虑接受这个建议。
  李承乾笑着拱拱手,如今接纳倭国使节确实是大势所趋,就算唐俭回去了,估计下次还会再来。与其之后再收,不得不教授,不如现在就把话说开了,教可以,但是教什么,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唐俭拱拱手说:“既然李太师开口了,晚生自然遵从。”
  说完,唐俭苦笑着看向李承乾:“太子殿下,您管束着点儿手下,可千万别再干草原的事儿了。跟草原的使节不同,这批使节是从东海跨洋而来,携带了大量的礼物。除去朝贡给陛下的,用来求学的也不少啊!”
  对于懂事儿的人,李承乾自然是喜欢的。所以也不再打扰老先生,几个人结伴走出凉棚,去学院前接见使节。
  在这很短的时间里,倭国人已经快被扒光了。莫说是武器,就连竹子做的铠甲,都被没收走。一个个的兜着兜裆布,站在那里猥琐至极。
  猥琐归猥琐,不过使节头头犬上御田锹和副使药师惠日还是很有眼力的,见李承乾身在中间的站位,立刻学着唐人拱手施礼:“下国使节,见过上国太子殿下!”
  李承乾走到侍卫圈儿外面站定,皱眉道:“孤没记错的话,你们倭国是行跪拜礼的,普通的官员见到天皇,甚至要把脸贴到地上,避免不敬。怎么你们到了大唐,就这么不守规矩了?莫非孤太子的身份,比不上你们的天皇?”
  面对这个犀利的问题,几个武士刚要发怒,就被犬上御田锹凌厉的眼神瞪老实了。
  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地,犬上御田锹恭敬道:“唐国有入乡随俗的说法,故此小人失礼了。下国对上国的经文典籍羡慕已久,我天皇命我等持礼而来,愿能求取上国典籍,让我等未开化的贱民启蒙,求殿下成全!”
  说完,十几个武士就让开,把带来的箱子打开,阳光下,里面满满当当的银子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看到这些银子,李承乾才想起来倭国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别看它只是一个岛国,但是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银子,那个什么见银矿,产量巅峰的时候甚至能顶起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要知道不管什么东西跟世界挂钩,只要不是现代,那就是牛13的代名词。
  想到这一点,李承乾紧绷的脸顿时松了下来。侍卫依旧顽固的把倭国的武士赶走,检查完箱子后,才准许太子近前。倭国人对自己的待遇并不意外,他们认为,在一国太子面前不需要被刀架着答话,已经是一种礼遇了。
  看了看箱子里的银子,成色不错,就是冶炼落后,其中不乏杂质,不过就这样,这些银子加起来的价值,怎么也有二十多万贯了。
  满意的点点头,李承乾回头前进几步,靠近了对犬上御田锹说:“还行,看样子你们还知道知识的宝贵。不过,你们既然要进学院学习,院规必须要背熟,若是触犯,会加倍处罚,可否?”
  见事情终于有了苗头,犬上御田锹大喜过望:“殿下放心,莫说加倍,若是我等有谁触犯院规,大可夺他性命!”
  李承乾点点头,接着说:“你们既然要学习大唐的文化,其实最应该进的就是史学院。我们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甚至能追溯到几千年前。最近,史学院的姚老先生找到了大批的龟甲,孤认为上面的符号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一个老人家总是搬重东西会被累到,你们去了以后要恭顺一点,懂吗?”
  药师惠日咧着嘴,用怪调的官话说:“殿下放心,尊老爱幼,我等还是知道的。我等,必定奉老先生为父,如同照顾父亲一般照顾他!”
  见太子竟然把倭国使节送到了史学院,唐俭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姚思廉确实是大儒,学院如果真的是派出姚思廉教导这些倭国学生的话,算不上坑,而是抬举啊!
  眼看着倭国的使节团被太子带进了学院,唐俭想了很久,还是派出两个随从跟倭国使节一起。他实在是害怕太子会让这些人不明不白的死掉。
  如今各国使节齐聚长安,这个关头如果出现倭国使节被全灭的事儿,对鸿胪寺,乃至对整个大唐而言,都是有恨恶劣影响的。
  领着犬上御田锹等人进入学院,一路上这群土狗对学院的建筑、花草、石刻赞叹不已。只是一个学院而已,竟然比他们的皇宫还要气派奢华。特别是看到琉璃造就的窗户,他们的卑敬之色愈发明显。
  上国就是上国,甚至跟隋朝比起来,唐朝要更加厉害。
  领着他们一路前进,进了史学院的小院儿,指指藏库对面的空地,李承乾道:“稍后会有人给你们送帐篷,也不是孤刻意苛待你们,实在是学院刚刚完成招生,宿舍都被住满了。再说你们不是唐人,为避免跟我大唐学子产生冲突,还是住在这里吧。对面就是史学院的藏库,出门就能学习,岂不妙哉!”
  看着为首几个屋子里满满的书籍,犬上御田锹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拱拱手:“下国使者谢过殿下美意,殿下放心,麾下若有跟大唐学子起冲突的,用不着您处理,小人就会砍掉他的脑袋赔罪!”
  李承乾点了点头,见亲率士兵已经把帐篷送了过来,就让他们先准备行李,自己则回到河边推老先生。
  这必须要开会,虽说不得已把这些豺狼迎进了学院,可还是要开会说明一下。特别是工匠分院,必须得列成禁地,擅自入内的倭国人斩!
  老先生们要教导的学生很多,所以会议一直到下午大课间的时候才召开。
  当得知自己被安排过去教导倭国学生的时候,姚思廉大怒:“该死的,老夫还要编篡梁书,整理殷商的文物,哪有时间教导那些野人!要教太子你自己教,别往老夫身上推!”
  这一位堪称独来独往,一门心思的等着主学区这边给他培养出合适的学生来。除了人手不足的时候帮着教了几天书以外,就一头扎进自己的分院,不问世事。虽然任性,但是老头子说了,不管他整理出了什么资料,都是学院所有,也算大方。
  李承乾起身亲自给姚思廉倒了一杯茶,拍着他的后背说:“您消消气,让小子给您说说这里面的原由。小子一直以为倭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拒绝他们进入学院,朝廷抹不开面子,传出去也不好听,所以才把他们迎了进来。您可不知道,倭国使节送上的拜师礼,可是足足二十多万贯啊!我做主,一半入公帐,另一半送给您的史学院可好?”
  姚思廉冷哼了一声:“老夫羞于谈钱!”
  虽然这么说,但是老人家却不再喘粗气了。
  “您看看,您现在正在寻找殷商的遗物,龟甲好找,药材店儿翻翻总能找到,可是殷墟之类的地方,您不能总坑老金认识的那几个摸金校尉啊!让这些倭国人去冒险,多好。”
  姚思廉奇怪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老夫怎么发现你有点儿不把倭国人当人?”
  “呵呵,老姚你还不知道他在草原上干掉倭国使节的事情吧。老夫也不知道这小子为何看倭国人那么不顺眼,不过老夫相信他的判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