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66

  东宫的跟宫城平行,站在东宫门口恰好能看清长乐门等宫门口的情况。
  明明是下午了,可是跪在道路两边的勋贵们不曾减少多少,看样子一天的忏悔,还不够打动当今太子李世民的。
  远远的,一辆简单的牛车从安福门进入,拉车的老牛可能是肠胃不好,走几步就会留下点“肥料”。
  进了安福门,就是皇城宫城之间了,老牛在这么正规的场合留下污秽之物,本来是大罪,但是,不管是守门的将士,还是那些跪着的勋贵,没有一个人敢有意见。好多下跪着的勋贵,还要刻意直起上半身,朝着牛车拱手施礼。
  看着牛车在勋贵们的拱手相送下缓缓驶来,李承乾忍不住扯了扯长孙宝庆的衣摆:“这谁啊,这么屌。”
  长孙宝庆一脸尊敬道:“李纲,李文纪老先生,小人只闻其名,却一直没有见到他的机会啊。”
  “李纲?”
  脑海中一顿翻江倒海找出这人的信息后,李承乾立刻转身、远远的就躬身行礼等待。
  惹不起,惹不起。
  且不论这一位的身份,就是他八十岁的高龄,也不是李承乾能够造次的。
第二十四章
李师
  唐朝以孝义立国,“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而且,天下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赡养的义务。而且,八十岁以后,除非是谋反等大罪,老人一般是不会被判刑的。
  可以说,只要在唐朝活到了八十岁以上,在律法方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李纲今年就恰好达到了八十岁,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还亲自派人在李纲八十岁的时候送上了大笔的贺礼。
  不算年纪,就是这一位的资历,也不是李承乾能够散漫对待的。老家伙在北周的时候就已经混进了官场,隋文帝时,还成了杨勇的老师,武德年间,还担任李建成的老师。如果不是李建成肆意胡为,老家伙也不至于辞官归隐。
  可就是这么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儒,李承乾却对他没什么好印象。无他,李纲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滴,教了杨勇,杨勇被弟弟搞死了;教了李建成,李建成被弟弟干掉了。
  现在,他又来祸害自己了。
  如果历史前进的轨迹正常,李承乾又是一个把自己玩死的。
  当然了,这都是概率学上的一个玩笑。等牛车在东宫门口停下的时候,李承乾还是拽着长孙宝庆,到牛车边等着。
  牛车是那种光板牛车,驾车的是一个仆役。而刚刚升任太子太师的李纲,此时却躺在牛车上,只用一顶草帽遮住脑袋。草帽下,还依稀能听见老人家的呼噜声。
  这就睡着了?李承乾哭笑不得。
  看了看西下后依旧热辣的太阳,李承乾对车夫说:“再赶赶牛车,到东宫的阴凉处,老人家被阳光晒着对身体不好。”
  那仆役却拱拱手说:“殿下,这老牛昨日吃坏了肚子,恐怕会玷污东宫的。”
  “无妨,本王会叫人收拾的。”
  在李承乾的坚持下,仆役赶着牛车进了东宫。谁也没有看到,草帽下,李纲的嘴微微上翘了一下。
  牛车被赶到了阴凉处,李承乾则带着长孙宝庆等候在一边。
  没办法,老人家还没发话,他这个后生并不能抛下老人家干自己的事儿去。程门立雪的典故,大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尊敬老人,尊敬师长,这是跟一个人的品格直接关系到一起的。
  大概也就是四五分钟后,平板车上的李纲才摘下草帽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哎呦。”
  可能是伸腰的姿势不太对,李纲撇着嘴倒吸了一口冷气。
  “李师,您没事儿吧。”
  听到李纲的哎呦声,长孙宝庆和李承乾都紧张起来。
  这一位要是在东宫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俩可担待不起,哪怕李承乾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也是如此。
  “不妨事,不妨事,上了岁数,身子骨就是这么弱,起来的猛了一点,就酸疼不已。”
  嘴上这么说,但李纲还是很自然的把手交给了长孙宝庆和李承乾。
  长孙宝庆的是搀扶,至于李承乾的,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
  下了牛车,李纲微微一笑,对李承乾说:“早就听闻世子早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是等着老夫醒来的这份恭敬之心,就不是一般孩子懂得的,哈哈。”
  李承乾虚浮着老先生,谦虚道:“您是德高望重的学问大家,小子焉敢对您不敬?刘四,你先去把茶水泡好,让李师去去暑气。”
  刘四就是东宫的太监总管,他们这些净身进宫的下苦人,很少有一个正经名字的。
  刘四答应一声,快跑着去书房准备茶水,而李承乾则扶着李纲一步一步的慢慢走。
  李纲有腿疾,一条腿明显的僵硬,哪怕受力也是短短的一瞬。见老先生走路这么费劲,李承乾打定主意过后给老先生弄一个轮椅一样的东西,八十岁的年纪,腿这样还坚持着走路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不长不短的一段路,走走停停足足用了两柱香的时间,等老先生坐在锦垫上的时候,太阳已经隐隐有落山的趋势了。
  给老先生倒了一杯茶,李承乾乖巧的坐到了老先生的对面。
  喝了一杯温茶后,李纲长舒一口气,看着李承乾满满的茶碗,问道:“世子殿下为何不饮?可是在老夫面前拘谨了?”
  李承乾笑着摇头:“并非是小子拘谨,只是,这茶汤的滋味,小子实在是受不来。”
  唐朝的茶叶,几乎不经过工序处理。而喝茶,也不是泡茶叶,而是煮茶。简单点的,把茶叶碾碎后,直接把茶叶末扔到沸水里煮。复杂点的,居然还要往里面添加葱姜蒜。
  他之前喝过一次,茶水刚进嘴就被他吐了出来。太难喝了!
  见李承乾没了下文,李纲也就不再问,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说文解字》,看了两眼后又拿起了李承乾练字的纸张。
  看了几眼上面的字,李纲微微一笑:“世子可是在辨认生僻字?这么说,寻常的字,世子都把握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是的。另外,李师,您直接叫小子承乾就好,莫要以世子相称了,要是让父王得知,肯定饶不了我的。”
  李纲哈哈大笑,随即从善如流:“好,承乾啊,你既然已经掌握了寻常的字,又看过《逍遥游》,可否告诉老夫你有什么收获?”
  收获?
  李承乾低头想了起来,面对李纲,显然白天的那个说法不合适了。杜正伦和于志宁只是人到中年,生气也没什么。可要是把老人家气出好歹来,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喽!
  好在后世的语文学科,给李承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想了一会儿后,李承乾直接回答道:“庄子先贤的文章,自然是雅文。庄子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接着,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可以说,整篇文章都充满着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格。”。
  “浪漫主义?”
  见老先生发懵的样子,李承乾偷着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夭寿,又造词了!很显然,浪漫这个词现在没有出现在华夏大地的词库里。
  思索了一下也没有想明白“浪漫主义”的意思,李纲只能说:“虽然不知道你说的浪漫主义是什么,但是老夫大概也了解了意思。不过,承乾啊,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第二十五章
曲解圣贤书
  说这话的时候,李纲的眼睛闪亮无比,仿佛能洞察人心一般。
  被老先生这么盯着,李承乾一时间有点不适应。
  苦笑了一下后,李承乾站起来,恭敬的施礼过后才说:“其实,小子不是这么想的,只是,如果把小子真正的想法说出来,怕气到您。”
  李纲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达到他这个年岁,如果不是天性好怒,一般都有了很强的心境修为,不可能因为一个孩子的几句话就生气。
  硬着头皮,李承乾开口了:“其实,小子觉得,不管是逍遥游还是别的什么文章,阐述的都是一种精神境界。对我们常人而言,精神境界只是一种追求,但是想要达到,无异于痴人说梦。就像好多终南山的隐士,其实是借着隐居终南山为噱头,期待朝廷启用他们一样,庄子的这篇文章,也有点太理想化了。什么不为世所用,逍遥世外,都是一种想法而已,可以说,整篇文章虽然华丽,但是却华而不实。”
  说完,李承乾很老实的坐到了老先生对面,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将文人眼中的圣贤文章曲解成这个样子,恐怕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了。
  可是……
  很意外。
  李纲居然笑了。
  “哈哈,你这小子,简直像个小贼。圣贤文章被你曲解成这样,要是换个人过来,没准还真的被你给气死。”
  李承乾眨了眨眼睛,疑惑道:“您不生气?”
  李纲摇了摇头:“不气,其实啊,老夫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如今是武德九年,老夫已经活了八十年,见过天下大乱,见过朝堂更替,对世事和人心已经看透了。其实,只要是人,就杜绝不了心里的阴暗面。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老夫虽然惊讶,但是更多的却是担心。”
  “担心?”
  “没错。”李纲又喝了一口茶,才继续道:“就是担心,你这样的心态,老夫也曾见过,那就是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早年老夫教导他的时候,他就很是欣赏‘人性本恶’这样的说法,结果,你也看到了。”
  李承乾打了一个寒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