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566

  房玄龄说完了,唐俭等人才有了发言的机会。
  唐俭来不及把嘴里的面条咽下去就说:“殿下,吐蕃虽然民风彪悍,但是其赞普对于中原还是很恭敬的,吐蕃大相抵达长安的这段时间里,没有一点桀骜的表现。而且,微臣从他口里探到了口风,吐蕃赞普有意跟咱们联姻。吐蕃地处高原,我们的士兵攻上去后浑身的气力不够,总是会吃亏。这样的一个敌人,如果能变成盟友,还是很有利的。松州虽然经常受到吐蕃人的骚扰,但那都是边境的部族自作主张,如今高原大部分统一,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了?所以微臣的提议是答应为好。”
  李绩瞥了一眼唐俭以后才说:“老唐,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么能答应吐蕃人呢?松州,自古以来即为蜀中陇右等地的商贸集散地,有‘蜀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是咱们大唐平常战事最惨烈的地方。要是那里跟吐蕃人作战的守将韩威得知这件事,估计会自己抹脖子。
  当初贞观二年的时候,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反身所败,部分羌酋见风使舵,叛变倒戈,阔州刺史、诺州刺史举州投降。可是后来韩威硬是在松州顽抗,生生守住了城关。这件事没有彻底公开,就是为了大唐的颜面计。吐蕃这样的强敌,跟他们当邻居,可是大为的不妙啊!”
  李靖也点点头说:“茂公说得没错,附国一亡,咱们大唐就要有好多地方跟吐蕃接壤。别看吐蕃对咱们大唐忌惮,可是从他对周边小国,甚至是吐谷浑的态度来看,吐蕃的这位赞普也有吞并四海的志向啊!”
  魏征什么都没说,他觉得自己今天就是单纯被太子叫来蹭饭的。涉及到外国的事情,军方和房玄龄等人都有发言权,唯独自己一问三不知。
  看到了三反一赞同的“投票”,李承乾就知道,在吐蕃进攻附国这件事上,大唐是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了。
  “既如此,那稍后孤见一见这个吐蕃大相吧,莒公,稍后烦劳你领路了。”
  唐俭拱拱手,才继续吃饭。他知道,这一次估计吐蕃大相的打算要破产了,太子明显想要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至于会不会影响和亲,就不是他能猜到的结果了。
  一顿饭吃完,房玄龄和魏征回了自己的官署,皇帝这次走得干脆,甚至没有下令让朝廷将奏折送去岐州,这样一来,他们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更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才行。
  而李绩和李靖,则回家里继续当宅男。
  如今军队的军权都被皇帝死死的拿在自己手中,以前一个将军影响一卫的情况不见了,平时,只有军司马,才是真正拥有军权的人物,大将军想要重新获得指挥权,需要在大战发生的时候才行。除此以外的时间,他们也只能躲在宅子里,就连勋贵间的交流都尽可能的避免。毕竟皇帝做的太明显了,他就是要绝对的中央集权,避免自己的事情再次出现。不想谋反,也只能接受了。
  唐俭吃了不少,以至于走路都有点慢。
  “殿下,吐蕃大相名为禄东赞,这段时间的交流,下官发现此人真的不愧是吐蕃的宰相人物,他的见识和心胸手段,完全不是那些小国的使节能够媲美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禄东赞更好奇了。一个能让敌对两国联姻成功的家伙,肯定是不缺智慧和手段的。
  鸿胪寺的客舍里,依旧是人满为患。
  各国的使节其实总是络绎不绝的,而且每一波都会在长安居住好久才会回去。其实这些人都是明目张胆住在大唐的探子,一茬茬的过来,都带着监视大唐,并随时准备给祖国报信的想法。
  不过这些人肯定不能如愿,因为大唐的官场很严格,特别是对外作战的时候,消息根本不会透露出朝堂之外。泄露消息这种事情,没人敢干,没抓住了可是真的会诛九族,而且没人会觉得皇帝残暴。私通外敌,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就在鸿胪寺的上等客舍之一门外,李承乾见到了一队吐蕃的士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当皇帝的艰难
  怎么说呢,虽然都说胡人顶风骚十里,可是大多数的胡商到了大唐这个不缺水的地方后,还是洗洗澡的,虽然膻,但也不至于骚。可是这里的吐蕃人是真的邋遢,羊毛的大袍子上满是污渍。
  从隔壁号称高雅之士的高丽使节的表现来看,他们是真的受不了这样的邻居。
  “就是这样,殿下,吐蕃人就是这么不讲卫生,不过微臣还看过更脏的,有些地方的人最忌讳的是洗澡,有一个天竺的僧侣,身上都能种地了,听说是什么苦行僧的修炼路子,真是让人无语。”
  “蛮夷之人嘛,总是奇形怪状的,不过这种事情向来是相对的,没准儿在他们的眼里,咱们唐人这么爱干净,才是做作的表现。”
  唐俭拱拱手表示受教,然后就进门去通报。太子今天过来是突然过来的,他还没有提前敲打一下吐蕃人,免得惊扰了太子。
  过了一会儿,唐俭才带着一个高大的吐蕃人走了出来,这人脸色带着高原特有的红色,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穿着羊皮大袍,而是穿着中原的服饰,看起来竟然还有几分读书人的感觉。
  这个应该就是禄东赞了吧!微微一笑,李承乾开始盘算着怎么跟他交流。
  禄东赞用吐蕃语说了一些什么,屋子外面的吐蕃护卫就全都解除了武装,然后乖乖的蹲在墙角。
  迎接太子,就必须这么做,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而且,大队伍的使节团队,只有少数人能够住进鸿胪寺的客舍,别的人还是要安排在长安城外,并且由地方官员看管。像冯盎的两千人能全部住进长安,这是皇帝在表示绝对的放心。
  “吐蕃小相禄东赞,见过唐国太子殿下!”
  禄东赞没有高丽等国使节的桀骜,反而很是恭敬,还特意把自己“大相”的称呼改成了“小相”。
  看了一眼旁边高丽和倭国的使节,李承乾就明白为何吐蕃这样的野蛮种族,也能成为这片大地上少有的能以一国之力让大唐都慎重的国家了。人家是野蛮,可是野蛮的时候还不缺少智慧,就厉害了。
  点点头,李承乾也回了一礼:“大相有礼了,今日突然叨扰,还望大相不要介意。”
  禄东赞笑道:“太子殿下能造访,是我等的荣幸。听闻唐皇陛下今日离开了长安,如今长安是殿下主事?不知道殿下能否准许在下参观一下大唐的朝会?吐蕃虽然很快就要彻底统一,但是在统治的制度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能学到大唐的制度,是我们的荣幸。”
  学我们的制度?
  李承乾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部族酋长首长还是族长的,在松赞干布的大帐里咬着牙下跪的画面。
  或许,可以哦?
  “大相既然要学习,明日就可以上朝,礼部尚书并没有随父皇出京,孤会下令让礼部尚书跟大相交流一下的。”
  听到这里,禄东赞立刻笑了,弓着身子肃手延客。
  他虽然才到长安,可是却发现了大唐人对不同使节的不同态度。吐谷浑、薛延陀的使节擅长阿谀奉承,所以他们的待遇很是不错。倭国高丽的使节有些目中无人,所以待遇也就最差。为了让自己的目的都能实现,他果断的选择了低头。
  禄东赞的房间里还是比较整洁的,还有檀香的熏香,没有外面的味道,看得出,这人还是挺能享受的。
  禄东赞对拿着刀枪搜房的护卫视若无睹,而是倒了茶直接说:“中原的茶叶,是我们最喜欢的东西,每次的使节,都要在中原采购走好多。如今听闻因为殿下的缘故,好多茶叶都换了喝法,在下尝过后才发现,比以前不知道好喝了多少。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带一些。”
  见禄东赞称赞茶叶而不直奔主题,李承乾无视了他的吹捧,直接说:“大相,今日孤过来就是要跟你说朝堂上对附国事情的决定。你应该知道,附国虽然地方不大,也很穷困,但是他们对大唐的朝贡一年都不曾缺少。作为宗主国,大唐有责任保护自己的附属国。吐蕃想要进攻附国的话,大唐不会坐视不理!”
  这段话,李承乾说得斩钉截铁。大唐真的是这片土地上的老大哥,至少明面上的功夫从来都不缺少。不单单是附国,党项诸部也受不住吐蕃等国的压力,选择了向大唐归附。至于新罗百济,只要被倭国或者高丽进攻,就会派遣使节到大唐来求援。而且每次都会让自己的国家化险为夷。
  大唐的信任,还是很坚挺的,哪怕是颉利,也是在对梁师都派出援兵后,才被大唐收拾了。
  听到太子这个答复,禄东赞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相比较真正的高原,还是附国那片土地环境更好。吐蕃的首都要迁移到逻些,附国可是一定要收拾掉的。
  再次坚定了收拾附国的决心后,禄东赞才说:“殿下,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所谓诚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一切都是未知数。附国吐蕃势必会进攻,大唐如果能不插手,我们愿意付出足够的利益!”
  李承乾没想到禄东赞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如他所言,利益能换来很多,甚至会让一个大国短时间里变成聋子瞎子。可是,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他能插手的了。到底跟吐蕃要什么样的利益,只能由皇帝决定,连臣子也只有建议权。
  想想才出长安的皇帝老爹,李承乾觉得,还是不要拿这些烦心事烦他了。
  敲敲桌子,李承乾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不如大相在停留一段时间,估计父皇两三个月后就回来了,到时候大相直接跟父皇谈就是。”
  禄东赞焦急道:“兵贵神速,难道殿下就不能直接给唐皇陛下去信吗?”
  李承乾苦笑道:“虽然父皇说过要事要通知他,可是他在离开的时候,也说了不能什么事儿都拿去烦他。大相或许不知道,自从当上皇帝以来,父皇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在他出门散心的这段时间里去信烦他,孤可没有这样的胆子,除非是真正十万火急的事情。好事多磨嘛,再说大唐的朝廷制度繁杂,可不是大相一两天就能学会的,还是多留一段时间吧!”
  禄东赞好想要说点什么,可是最终还是闭上了嘴。他知道,这次吐蕃有事求到大唐门上,只能按照大唐的规矩来。
  “既如此,那在下就再留一段时间吧。”
  说完,拍拍手,立刻有两个干净的吐蕃武士从里屋搬出来一个箱子,放在地上打开。
  下午的阳光很充足,再加上门窗大开,阳光照射在箱子里的珠玉黄金上,散发出了令人迷醉的光芒。尽管东宫已经很有钱了,可是知道自己有钱和真正看在眼里是两回事。看到这一箱子珠宝黄金,李承乾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没有让口水流出来。
  奶奶的,吐蕃人这个箱子根本没好好摆,各种东西都很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可越是这样越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
  “这是吐蕃平定周围小国时得到的缴获,如今就送给太子殿下了,还望太子殿下多多照顾我们这些使节。”
  “好说好说,唐俭啊,你叫人去学院请个厨子过来负责大相的饮食,也给城外的使节队伍多送一些补给过去,断不能让人家感受到薄待。”
  唐俭自然连连答应。
  见自己送出去的礼物起到了效果,禄东赞也很高兴。这些珍宝送给不谙世事的太子,在他看来,比送给老谋深算的皇帝,要有用的多。
  在禄东赞的恭送中,李承乾和唐俭离开了客舍,八个侍卫,费劲的抬着大箱子,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生怕颠坏了什么东西。
  才出鸿胪寺,李承乾就回头跟唐俭说:“孤说的是真的,好好对待吐蕃人,让这些使节看看办事情地道的好处。另外,这箱子珍宝,稍后送到户部,送进国库里吧。”
  唐俭点点头,但是听到太子要把这些珍宝送到国库的时候就说:“殿下,用不着送进国库,上缴国库是我们鸿胪寺官员要守的规矩,怎么能用到您的身上?就是送给陛下的礼物,陛下不也照单全收了?”
  拍了拍箱子,李承乾笑道:“还是送进国库吧,东宫不缺这笔进项,倒是孤听闻黄河又改道了?这笔钱就用于赈灾吧,另外,大朝会的时候记得提醒孤禁伐令的事情,黄河上游植被不能破坏,破坏的话,下游的情况会更严重。”
  唐俭想不明白上流植被跟下流的黄河改道有什么关系,不过赈灾的款项有了着落,估计户部的官员会笑疯吧。
  摆摆手告别唐俭,李承乾就快步回了东宫。
  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知道书桌上会堆积多少的奏折。
  回到东宫书房,才发现奏折的数量还是挺少的,快些处理完毕,估计还有自己的时间。
  拿起奏折就开始研判,可是李承乾还是低估了这些奏折,别看少,但是内容是真的磨人,想要分清楚事情的始末,就得再三研判才行,一字一句都不能错过。
  直到现在,李承乾才明白古人为什么搞文言文了。体现出读书人的不同来只是片面的分析,真正的原因还是书写方式和书写造价导致的。用竹简的时候,总不能一件事全用大白话来说吧,那样秦始皇一天要批阅五吨的竹简了。
  如今虽然有纸了,可纸张还是金贵的东西,本章不能跟字典一样,说话还是得用文言文来说。
  好不容易全部处理完,让张赟送去门下省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看着已经暗下来的天色,李承乾终于明白皇帝老爹为何要如此任性的跑出去了。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的生活,圣人都会发疯。更别说一月一次的大朝会,还会多出更多的事情来。
  才做了一个伸展动作,就看到书桌上有个挺精致的盒子。
  这啥玩意儿?
  打开一看,李承乾就乐了,里面是一封国书,虽然跟后世的相差很大,但李承乾还认出这是倭国的国书。
  不打算看这份国书,还有唐俭的翻译,鬼子能说出什么有营养的话才是见鬼了。这个盒子倒是不错,拆掉给黑炭头的狗窝装装门面还是挺不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