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566

  李绩竟然随身带着地图,指指高丽边境的几座城池说:“殿下别看高丽的兵力分散,实际上他们借助地势,很巧妙的形成了一个杀阵,如果贸然进入高丽境内,几万的军队,都可能会被他们的配合吞噬,想要对付,除非一座城一座城的拔除。高丽的城池可不比咱们大唐的城池弱多少。殿下,您的亲率不过两千人,如何能破城?”
  令人意外的是,李孝恭也在。李孝恭接过李绩的地图,对李承乾说:“胡来啊,我等所求不过是推进一下发兵高丽的进度而已。如今国库空虚,地方又有大灾,不能发兵的道理我们还是懂得的。之所以逼迫文臣团体,怕的就是他们通过时间慢慢磨灭大唐人对高丽的仇恨。”
  李孝恭的一句话,算是把军方兜了个底掉。他们不是要现在出兵,就是要文官集团答应迟早都要发兵高丽而已。
  接过侍从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李承乾才说:“孤又不是不知兵法的蠢货,自然知道高丽不好对付。可是啊,高丽人拿前朝将士的遗骸当筹码要挟咱们,实在是过分。如果它是吐蕃,孤自然不会这么愤怒,可他一个边陲小国也敢如此放肆,自然不能惯着。诸位放心,孤对亲率很有信心。他们这次发兵,最起码还是能拔除一两个城池的。亲率新配备的武器,用来攻坚,有奇效!不过到底是什么,请恕孤不能告知,那可是比八牛弩都厉害的武器。”
  八牛弩经过改造,现如今已经成了神器一般的存在,这些将领还是知道的。比改造后的八牛弩还要厉害?到底是怎么个厉害法?真叫人好奇!
  不过,太子都说到这个程度了,他们自然不敢继续追问。知道的太多,很可能会被怀疑有心谋反。涉及到军国重器,远远避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念及如此,众人就绝口不提高丽的事情了,而是开始打探学院考试的事情。武将家中也有不少子弟在学院求学,第一期的毕业生如今也有一百多人。武将家族的子弟如果能够专任文职,他们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仗总有一天会打完的,一个家族想要延续下去,在文臣中占据一席之地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学院的考核什么时候开始,怎么考核,那都是父皇的事情,孤又如何能做主?不过诸位大可放心,武将世家的子弟,这次在实习中表现的很好。大考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这次实习中的成绩,也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他们。”
  大唐不是汉末,曹操的“取才不取德”的想法,在大唐并没有市场。通过这一次的实习,才能看清楚这些学子的品性。不过好在成绩不错,除了几个大家族的次子以外,还没有出现拉胯的学生。
  李靖笑道:“德謇本身就有勋爵,如今经过学院的教育,进入朝堂任职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殿下,今年的学院招生,要招多少人?”
  感受到聚集过来的视线,李承乾神秘的一笑:“这一次可就不招生了,道德坊、万年县县衙。蓝田县县衙附近的动静,孤不相信你们不知道。这一次学院将会把识字的教学任务在三年内分离出来,交给这三个地方的学堂。只有从这三个学堂里出来,再经过学院的大考以后,才能进入学院学习。今后,学院将会是一个读书人深造的地方。”
  虽然听得迷糊,但是众人也理解了,学院以后会变得更厉害!
  跟武将们一起吃饭其实很没意思,除了拼酒就是拼酒。哪怕是李靖这样的,都喝得面色酡红,走路都走不稳了。李承乾是没人敢灌醉的,所以当他离开酒楼的时候,里面基本没有站着的人了。
  从酒楼出来后,李承乾并没有回东宫处理政务,而是上了一辆很普通的马车,在已经换成平民装束的亲率士兵护卫下,出了长安城。从学院那里检查了李泰带领工匠制作出来的箭头后,才在一个百骑司的探子带领下继续前进。
  百骑司的秘密据点,道路自然复杂,至少李承乾是没自信记住那十几个岔口怎么走的。
  道路虽然复杂,但是却并不远。没多长时间,就抵达了目的地——原来百骑司的据点,现在火药的制作工坊。
  段云志就等候在门口,见太子抵达,一挥手,立刻就有百骑司成员过来检查,连太子都没例外。
  “殿下莫怒,这是火药工坊的规矩,欧阳烁制定的,在得知其中利害之后,属下觉得这个规矩不能不守。”
  李承乾点点头说:“事关火药工坊的安全,怎么谨慎都不为过。规矩制定的越死,反而越安全。欧阳烁制定的规矩,定成永例吧,以后工坊的坊主也不能更改。”
  边说着,两个人边走进了工坊。
  如今百骑司这个据点已经被全面的改造了,这些军器监的工匠,动手能力很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制作出了配置火药需要的工具。怎么配置是他们的事情,李承乾没有管的兴致,只能建议他们试一试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殿下,您看,这就是卑职今天早晨制作出来的成品,已经祛除了潮气。”
  拿手捏起黑火药颗粒,李承乾点了点头,大唐的工匠从来没有凑合的说法,他们制作出来的火药颗粒,比自己制作的不知道好多少。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很短的时间里,欧阳烁竟然已经弄出了合适的引信,燃烧的速度不快不慢,正好一眨眼手指宽的长度。
  “火药的配方你们知道了,所以将之改进,就是你们的事儿了!孤打算最近给太子亲率搭配上火药武器,上战场试一试火药武器的实际威力。所以,孤今天运来的那些箭头和陶瓷瓶子,你们要抓紧制作出足够的黑火药和引信。”
  火药武器用不着控制器具,只需要控制火药就好,没有了火药,陶瓷罐子和箭头,也只是摆设而已。如果将器具的锻造也交给火药工坊,需要的人可就海了去了。李承乾可没打算剥夺那么多人的自由。
  “下官知晓了,正好今日下官想要试试铁皮手雷,不知殿下有没有兴趣看看?”
  这个……自然得看看!
  亲眼看了欧阳烁用漏斗将颗粒火药填装进一个铁皮的手雷,然后将本就很小的口密封上,没多长的时间,一个铁皮的手雷就制作出来了。
  黑火药还是无法跟TNT这样的烈性炸药比较,所以当它用在铁皮手雷上的时候,只能加大药量和减小铁皮的厚度。
  因为场地足够,所以李承乾可以隔的很远观看手雷爆炸的效果。
  欧阳烁在点燃了足够长的引信后,一路小跑着离开了场地。自从亲眼见识到了黑火药的威力后,他就将保命放在研究中需要注意事项的首位。
  “殿下,快了,这次的铁皮属下选择的是最薄的,肯定能炸响。”
  欧阳烁话音刚落,李承乾就看到了一阵火光,烟雾腾起,眨眼后,巨响才传递到这边。
  火药的威力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从还在往地面坠落的砂石就能看出来,这一次的爆破威力着实不错。
  一直到烟雾散尽,没了落石后,李承乾才在于泰的护卫1下靠近试验场地。
  地面上的土坑是那么的明显,土坑周边,木板上扎满了铁皮碎块,一大块猪肉上,铁皮穿透了它,还钉入了一半的木板。
  “这是最好的木炭,提纯了的硝制作出来的火药威力,殿下,您忘记提纯一下硝石了。”
  拍了拍欧阳烁的肩膀,李承乾笑道:“你想的很对,孤当时确实忘记了这一茬,幸亏你给补上了。其实黑火药的力量不足以将铁皮外壳完全炸成碎片,这一点,可以通过改进外壳的构造下手。只要人为的制作出薄厚的差异,就能让外壳均匀的破碎,对威力的提升还是很可观的。”
  欧阳烁连连点头:“殿下说得和我想的一样啊,下官也觉得这样是最有效的。毕竟,陶瓷的外壳,对铁甲还不能造成伤害……”
  眼看太子要和欧阳烁进行详谈,张赟只能硬着头皮提醒道:“殿下,您再不回东宫,就要耽搁今日的政事了。”
  听到张赟的提醒,李承乾才终于回过神来,吩咐于泰准备回去。
  临走的时候,李承乾语重心长的对欧阳烁说:“火药是一把双刃剑,用于杀人确实罪孽深重,但是用来开山炸矿,却也功德无量,你可千万别太放在心上了。”
  欧阳烁笑着点头:“下官知晓,谢过太子殿下的开导。”
  李承乾笑了笑,才回到了马车上。
  火药的出现,用好多老顽固的说法就是有伤天和,但是这玩意儿也是有利有弊的,至少站在唐人的立场上来看,不管它的利弊,对大唐而言都只会带来好处……
  白天放羊一时爽,回到书房火葬场。
  看到桌面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李承乾才想起来现在已经是六月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大朝会……
  “只能熬夜批阅了啊。”
  苦笑一声,李承乾只能喝干一壶热茶,跟奏折杠上了。
  每月的第一天,都是大朝会,大朝会之时,文武百官,都要上朝,朝堂之上讨论的事情,谁都可以畅所欲言。
  寅时不到,李承乾就被张赟弄醒,开始准备上朝的事宜。
  昨晚处理完的奏折,已经被送回了中书省,只有需要文武百官一起拿主意的,才会在大朝会上提出来。
  文武百官自然是全部到场,跟平时不一样的是,百官躬身行礼后,李承乾并没有还礼。
  唐朝不兴跪拜,但是大朝会的时候,百官照例是要向皇帝跪拜的。李承乾是太子,只是不还礼就够了。
  当所有人坐好后,房玄龄才说:“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殿下赐教。百姓买不起煤炭,平时的烧用,都是柴禾,干柴就那么多,所以砍伐树木并不算什么大事,为何您要发出禁伐令?还特别针对黄河周边?”
  用不着唐俭提醒,李承乾昨日就已经写出了太子教送去中书省,所以今日才有房玄龄一问。
  “单单是说的话,是说不明白的,传见张赟,让他把孤前些天制作的模型拿过来。”
  随着黄门的传唤,张赟带人抬着一个大盒子走进了大殿,手里还拿着两个花洒。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此为何意。
  走到场间,在李承乾的招手下,所有人都聚集了过来,准备看看太子要怎么解释禁伐令的事情。
  “众位爱卿,你们看这个模型,看到中间的清水了?这就是黄河。黄河跟长江相比,之所以混浊,就是因为掺杂了大量的泥沙。不知道当过黄河流域州府地方官的发现没有,越是雨天,黄河水位上涨后,就越是混浊。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泥土被雨水带到黄河里的缘故。张赟,往有草的一侧山坡洒水。”
  张赟拱拱手,拿着花洒开始往上面洒水。
  长着大量青草的这边,虽然也会带一些浑水下去,却并不严重。看着略微有点发黄的底部水,没人会把它跟黄河联系到一起。
  “往另一边没草的山坡洒。”
  伴随着张赟的洒水,大量的浊水流入底部,很快,这个模型中弟弟河流,就变成了黄河水的样子。
  “殿下,您的意思是,只有草木旺盛,才能保证泥土不被雨水冲到黄河里?”房玄龄的反应最快,立刻开口惊呼。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黄河流经陇右关内河东的高原区域,这里植被本来就少,所以才会那么混浊。河水带着大量的泥沙往下游堆积,很容易就会堵塞然后改道。这还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是不想河水泛滥威胁到周边百姓,咱们就只能不断的加高河岸,好让它按照本来的河道流淌。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条地上河,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遗祸子孙啊!所以孤才要发布禁伐令。不止如此,黄河流域,甚至支流附近,都禁止放牧,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这条河。”
第二百五十九章
散官
  “勿遗子孙忧”,这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事情。有这个模型在,就算是再笨的朝臣,也能明白禁伐令对黄河下游的好处了。
  “必须推行禁伐令和禁牧令,要尽快、要彻底。”
  “魏侍中说得对,必须尽快推行,殿下,不知您可起好了禁牧令?稍后中书门下直接通过,立刻交给尚书省执行。”
  看到禁伐令的时候,房玄龄还觉得这东西屁用没有,可是明白了它的作用后,就立刻焦急了起来。甚至于,只是提一嘴的禁牧令,他都要跟着实行。
  吩咐张赟把东西都带走后,李承乾回到座位上,说:“禁牧令孤没有起草,跟禁伐令不同,禁牧令想要推行,有点艰难,毕竟,要推行禁牧令的区域里,还是有不少以放牧为生的百姓,突然之间废掉了他们的生计,实在是残忍。所以,跟严厉的禁伐令不同,禁牧令要慢慢推行。诏令这些地方的官员,要等百姓找好谋生的手段后,才能推行。”
  房玄龄立刻拱手领命,起草政令,也是中书省的工作之一。
  “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
  魏征站了出来道:“启禀殿下,御史台观风使选择一事,微臣已经定下了人选,共计七十人,每道七人,待到所选人交接完公务,就可以离京考察了。”
  李承乾点点头:“既然人选确定了,那就批准他们出发吧,一州一县都不可疏忽,如今大唐立国已经足足十五年,也是时候对百姓的情况摸摸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