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566

  长孙无忌请客,皇帝自然也要去。如今朝臣中敢连皇帝一起邀请的人很少,长孙无忌恰好是其中之一。
  程咬金的醉风楼,跟它的主人一样,一向是实惠和豪迈的代名词,不管是烈酒还是菜肴,都量大价惠。因为酒坊的合作在,醉风楼也很骚包的拿到了草原牛羊肉的经销权。只是一道“酱牛肉”的招牌名菜,就让别的酒楼甘拜下风。牛肉啊,寻常人这辈子都未必能吃到一口,吃牛肉才是身份的表现。
  所以当酱牛肉这道菜端到桌子上后,几乎所有人都放下钟爱的菜肴,先严肃的品尝这道菜。
  “知节,朕记得这酱牛肉好像是东宫的菜吧,什么时候你这里也有了?”
  面对皇帝的疑问,程咬金哈哈大笑道:“的确是东宫的菜,俺老程也是花了大价钱才买下来的方子,有这道名菜在,醉风楼的生意想不好都不行啊!”
  李承乾也跟着笑了起来,当初程处嗣到东宫拜访,想买酱牛肉的方子时,他都感到意外。
  别看程咬金看起来粗矿,但是很聪明,至少这一手就不是寻常人能想出来的。只是“烈酒直销”和“酱牛肉”两个卖点,就给醉风楼招来了足够的客户。相比较增长的利润,买方子用的那点小钱真的啥都不算。
  文臣武将共聚一堂的时候,最先退场的永远是文臣。虽然也不乏海量的人,可是在武将们面前,海量也顶不住。
  当长孙无忌也受不了告罪离席后,文臣就彻底消失了。
  看着咋咋呼呼的程咬金等人,李承乾喝了一口热茶,准备看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今日武将们如此反常,绝对是有事要说。
  果然,李靖作为武将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拱手之后说话了:“陛下,今日见到了火药武器的神威,微臣等心向往之啊!这等武器早一日装配到大军中,我大唐的战力就早一日提升,不知道陛下对此是如何打算的?”
  如果是平时,傻了才会直问皇帝的打算。可是,这是神器一般的武器啊!
  都说当将军的都要做到无情,但是这种无情只会存在在战场上,下了战场,就算是冷酷如李靖,都会多次巡查伤兵营。人心都是肉长的,经历过乱世的他们,更明白火药武器的价值所在,有了它,再艰难的战役,都会将大唐方面的损失降低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而这,是这些将军们不能拒绝的。
  如果说平时没有实职的他们无事可做的话,那么自从火药武器展现人前以后,督促皇帝尽快装配全军,就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就算是皇帝,也无法无视军方整体提出的想法。
  小咂一口酒后,李世民道:“诸位爱卿也看到了,火药武器的威力实在是恐怖,毫不夸张的说,这东西泛滥以后,是有灭世威力的。诸位跟朕一样,都是经历过乱世的,大业年间,天下共计八百九十万户口,可到了贞观初年,剩下多少?两百万户!就算流民没有统计在内,就算隋唐统计户口的标准不一样,这期间死了多少人,诸位也是有数的吧!”
  提起这个,众人都唏嘘不已。
  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在他们的身上真是贴切无比。单单死在他们手下的人,就何止百千,大大小小的战役都算起来,死掉的人还真的不敢数。
  这还只是军阀混战,皇帝的意思他们明白,火药武器是一把双刃剑,用于对外威力无俦,内战的时候一样如此。内战是中原这片土地上很难治愈的痼疾,哪怕是现在,都不能保证能太平多长时间。
  见众将领都闷头不说话了,李世民才说:“你们的心思朕明白,就是想要减少将士的死伤,但是就像太子说的那样,这只是武器而已,重要的还是使用武器的人。对敌的时候,远处用火药箭矢,中处用手雷,贴身以后呢?不还是刀子分胜负?所以啊,军队的素养依旧是重点。火药武器不是不能装配全军,但是这东西的性质很不稳定,太子,你来给诸位爱卿讲解一下。”
  被点名了,李承乾只能站出来,对众将领拱拱手说:“火药武器很不安定,一个小火星,就足以导致一场悲剧的出现。再说,它也怕受潮,诸位也不想寄予厚望的武器发射出去以后却毛用没顶吧。所以,全军装配根本不可能,除非是战前准备,战时再装配到军队。而为了提防突发的战争,府库中可以预备一批武器,防止临阵磨枪。当这批武器即将过安全期限的时候,就交给军队用来练习,也算是物尽其用,没有浪费多少,诸位将军觉得如何?”
  李靖点点头:“这样的安排自然稳妥,微臣等就不多言了。”
  不只是李靖点头,就连李绩等人都颔首称赞。太子的安排既了却了他们的心愿,也无不表现出做事情的严谨。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不能再表现的更好了。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点头,对李承乾说:“虽然管理方面朕接手了,可是说到底你才是最了解的。回去以后,给朕写出各种章程,送到宫里来。”
  李承乾自然答应下来。
  火药武器既然制作出来了,就没有藏着吃灰的道理。如果所料不错的话,第一批获得练习机会的,就会是玄甲军。这是皇帝的底牌,哪怕如今当了皇帝,也没有取消玄甲军的亲军身份。兵部甚至都不敢在这件事上面指手画脚。
  了结心愿的众将领也不再海饮了,而是笑呵呵的互相道贺,然后起身告辞。
  喝干净杯中酒,李世民欣慰的看了李承乾一眼说:“看来朕做的果然是对的,你现在做事情已经很严谨了,这是房玄龄等人的功劳,也是孔颖达等一干东宫所属的功劳啊!朕会赏赐他们的。”
  李承乾点点头,想必老孔等人都快等疯了吧。太子的赏赐不过是解决了物质需求,真正能让他们身心满足的,只有皇帝的赏赐。
  皇帝的赏赐不在乎多少,而在于给还是不给,只要有了皇帝的赏赐,对臣子而言,努力就没有白费。
  酒宴结束,皇帝乘坐着御辇回宫了,李承乾却还没有回去的心思,而是让车夫在长安城兜圈子。
  长久的安定,才是繁荣的基本。自武德年来,别的地方不说,长安已经安定了十五年。十五年的时间中,长安再度发挥了它首都的作用。外地的富商,对于京都总是抱着一种类似于爱慕的情感,不由自主的汇集到长安来。以前长安城里还有大量的平民百姓生活,现在还有,只是离皇宫最近的坊市,已经被勋贵富豪彻底包了。
  尤其是延寿坊、光德坊,因为离皇城近,还毗邻西市,成了地方富豪的首选居住地。本来便宜的地价,正在飞速的上涨中。
  江南从来不缺有钱人,经营丝绸、经营茶叶的富商,居住到长安来,本身也代表着江南的势力,也向皇家服软了。国朝新立的时候你还能在墙头摇摆两下,谁都理解,但是国朝彻底安定下来以后,还保持着敌意,那就是找死了。
  江南经济体系加入长安,对经济的繁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这些该是户部或者皇帝考虑的事情,作为太子的李承乾,只对他们厚重的钱袋底蕴,和地方上屹立不倒的声望感兴趣。
  马车上就有纸张,随便抽出一张纸,李承乾就写了一张拜帖,交给张赟,让他送到顾家别院。
  吴郡顾氏,是吴中四姓之一,书香传家。勾践的十三世孙摇,曾担任过闽越族首领,因助刘邦灭项羽有功,受封为东海王。后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其封号的第一字为氏,称顾氏。
  这就是顾姓正宗,尊摇为顾姓的得姓始祖。顾氏真正的崛起是在东晋时期,凭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永嘉南渡后的北方豪族琅琊王氏联合将司马睿扶上皇位,此后,顾氏就成为东晋皇室所重点依赖的对象,许多家族成员从此进入东晋朝廷的权力中央。吴郡顾氏家族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延续到如今,仍为江东望族。
  银行的创立,单单皇家内务府和东宫钱库根本没法支撑,这是一张硕大无朋,网罗整个大唐的巨网,注定了李姓一家不可能支撑起来。
  说起来无奈,银行的合作伙伴,最佳的选择偏偏是名门望族。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伙人
  既然要选择名门望族,自然要好好考虑人选。五姓虽然是最佳的选择,可是从目前来看,选择五姓只会受到背刺。更何况皇帝如果知道自己和五姓合伙做生意,估计会气死。
  就像当初五姓看不起皇家一样,现在李世民看五姓也想在看一坨屎。
  江南的家族其实就是天然的选择,虽然底蕴深厚,可是江南家族如今已经被历史舞台给遗忘了。底蕴还在,可是朝堂中的影响力跟五姓一比就完全落了下风。说起来也讽刺,论衣冠正统,五姓实际上是不如江南家族的,可偏偏就是被他们明面上摒弃的官权,造就了五姓后来者居上。
  在对江南家族采取措施的时候,皇帝选择了拉拢分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允许他们自己争斗,但是绝不会提供帮助,或者拉为盟友。因为一个操持不好,江南家族会比五姓还难对付。
  可就是这么强大的家族,在得到太子的拜帖后,却兴奋的难以言叙。进去送信的是张赟,不知情的人只会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宦官而已,但是顾家留在长安的话事人顾乡远,却亲自出门相送,利益周到到了极点。
  “殿下,他们对您的拜访,好像很是兴奋。”
  一上马车,张赟就开始讲述自己进去后受到的待遇。
  “没什么意外的,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他们争不过五姓,那份恶果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导致好多人都快忘了吴中顾家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孤对他们的拜访,让他们误以为是皇家准备拉他们当同盟了。呵呵,这家伙也不想想,父皇那样的人,会尝试带着香味的毒药?”
  张赟摇了摇头,然后询问道:“明日拜访顾家,咱们东宫可要备礼物?”
  李承乾依靠在车厢上,懒洋洋的说:“哪有上位者给下位者送礼的,不管怎么说,孤都是太子,犯不着自降身份抬高他们。再说了,孤明天去是给他们送好处的,带礼物?出门的时候他们得给孤把马车装满喽!”
  马车穿越热闹的大街,绕过太平坊,从朱雀门进入了皇城。
  回到东宫后,李承乾就开始写自己对火药武器的了解。既然决定放手了,那就要把姿态做足。做事留一手的人,不管到哪里都会被人讨厌。
  第二天一早,将自己的手稿直接送去后宫后,李承乾就穿戴整齐,准备会会江南的氏族。
  哪怕是正式的拜访,李承乾也没有出动仪杖,没有必要,银行的建立初期,需要这些人的帮助,但是太给他们脸了,很容易会让他们反客为主。自始至终,都临之以威,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顾家就在延寿坊,别院装修的一点也不招摇,不知情的经过他们家还会以为是富商府邸呢。
  因为太子要来,顾家特意请了坊官,将道路清空。从坊门开始,顾乡远就亲自引路,道路两边都有撒花的侍女,路面也用红色的毯子铺设好。能在短短一晚上的时间里做到这些,也是难为他们了。
  马车行驶到顾家门口,李承乾也没有下车。常何带着大队的禁军侍卫,犹如虎入羊圈般冲进了顾家,不时的将雄壮的家丁一类驱赶出来。
  对于这一幕,顾乡远却丝毫不敢反抗,心中也庆幸事先让家中妇孺都搬出去了,不会受到侵扰。
  鸡飞狗跳了一柱香的时间,常何才从府门中出来,快步到马车边拱手道:“殿下,禁军换防已经完毕,您可以进去了。”
  “嗯。”
  回答了一声,李承乾才走出车厢,在顾乡远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说真的,顾乡远这么能忍,李承乾还是很意外的,甚至于都有点内疚自己干的这么嚣张了。
  嗯,一点点点点。
  “顾先生,久仰啊,李师时常提起顾家,说会稽太守顾雍,在任则勤勉有加,为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是三国时期仅次于诸葛之流的名臣,孤心向往之啊!”
  听太子提起先祖顾雍,顾乡远如何能不知道太子的暗指。先祖顾雍为相十九年,以缜密而宽容的长者之风,保持了孙吴政权与江东世族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国势才能呈稳定而上升之态。
  这个时候可不能胡来。
  顾乡远毫不犹豫的朝皇宫的方向一礼及地,起身后才说:“先祖顾雍,能够成就功臣之名,幸赖孙君之信任,当今圣上有海纳百川的心胸,房相等人,对比先祖不遑多让啊!”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大笑着在顾乡远的带领下进了顾家。
  顾家别看门脸装修的不怎么样,里面却别有洞天,别的不说,单单这个大的过分的池塘还有水上建设的亭台小榭,就比好多勋贵的高级。从这些就能看出,传统的氏族跟新兴贵族相差有多大了。人家这样的生活才叫淡雅,不是悬金铺玉就能比得过的。
  “顾家别院名不虚传啊,孤都想要长住在这儿了。”
  顾乡远躬身道:“殿下若是喜欢,草民换个院子居住也就是了,这里就送给殿下休憩所用。”
  李承乾笑道:“君子不夺人所好啊,孤也就是感慨一下,又没想着抢。好了,快快带路,孤听说今天顾家的客人不少呢啊。”
  顾乡远笑道:“都是慕殿下之名而来的,因为跟您同是客,也就没有出门迎接。”
  说完,顾乡远带着李承乾来到了顾家的大堂。
  按理说顾家的大堂也不小,可是如今却有被撑破的趋势。乌泱泱一大片人都站在大堂外拱手施礼,没一个敢造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