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566

  “银行制度的繁琐,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所以孤早就准备好了文案,来啊,将孤的说明书带上来。”
  很快,就有宦官将李承乾准备好的说明书拿了出来。
  全程说哪有直接印刷出说明书省事?七嘴八舌的,讲一整天也说不清楚,还是各自看吧,看不看得懂,就纯粹考验个人智商了。
  一样的说明书,也送到了后殿的皇帝等人手里。
  拿着说明书,几人也一言不发,专心致志的看。特别是李世民,看着看着就从躺倒状态变成了坐起,又变成了边走边看。
  银行这个东西,他也不止一次的从太子的口中听过,对它的大致构成也比较理解。而听是一回事,看又是一回事。如今有说明书在,能够更直观的看到银行的模样。当大致的框架搭建完成以后,李世民长舒一口气。太子一点没有说错,这样的一个怪物,还真不是皇家、国库能够承担的,就算加上这是一个家族,也不过是搭建一个大致的框架罢了。想要把这个庞然大物彻底构建起来,需要的是难以计数的精力和投入,虽说投入不像岭南的海港一般有很高的打水漂的可能,可是,国库和内务府,还真的撑不住。
  跟心情澎湃的皇帝一样,长孙无忌等人也心头巨震。银行这东西乍一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真的搞清楚以后,才知道它有多么的可怕。太子说的没错,银行现在在新生阶段,或许能够借助外力维持,可是等成型以后,必须交到朝廷的手里!毫不夸张的说,掌握银行的人,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令朝廷让步,这是不行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能直接掌控银行!
  跟前面两位相比,魏征更是激动。以前他一直以为太子所说监控天下商业是在扯淡,因为哪怕持续扩张御史台,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毕竟,不可能一家商号,就派一个御史监视吧。可是,银行的出现,使监视成了可行。以银行的便利性和功能性,毫无疑问会成为商人追捧之物,只要经过银行的交易,都逃不脱监视。就算商人知道这个结果,也得接受,因为,银行实在是太便利了!
  房玄龄长叹一声,放下手里的说明书:“服了,老夫是真的服了!有银行在,农无税不会成为空想,而是真的可行!有殿下这样的太子在,贞观后继有人矣!”
  不服气也不行了,当期望的事情,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情形发生的时候,惊吓要比惊喜多得多。他们监国期间如此压迫太子,不过是想要培养太子,让他能得到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而已。现在看来,压迫个屁啊!指点个屁啊!太子不反过来指点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玄龄这话说的还是有点早,太子的确聪明,可是聪明人大多会不停的犯错。这银行看似神奇,不过是将咱们理解的几种事物整合起来罢了,没什么神奇的。后面关于银行各种制度功能的地方,看起来一条条一件件的规定的很清楚,实际上还有很多的瑕疵,好多都是基于空想,并没有结合实际。玄龄、玄成、克明,你们几个记得帮太子再优化一下,让这份说明书完整一些。”
  房玄龄等人当即拱手领命。
  相比较震撼的君臣几人,几家的家主都快傻了。如果说框架部分他们还能看明白,可是涉及到数据方面,他们就看得费劲了,但是看不明白,并不影响他们知道,这份说明书,很厉害,银行,更厉害!
  足足一个时辰以后,各家家主的脸色才好看了很多。此时不少人心里都在遗憾,如果这想法是自家人想出来的该多好!这样一来……
  “看完了吧,看完了就给孤一个准信,你们要不要做这件事。”
  顾明月、王浩等人交换了眼神,同时起身拱手道:“我等愿与太子共谋!”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李承乾并不意外,傻子才会放弃这样一个白拿好处的机会。要知道他们需要付出的只有部分人工、部分家底和声望作保而已。但是,却能在银行中分到足够的利益。
  “既然你们都答应,孤就要说说分成的事情了,皇家内务府占五成,东宫占一成七,余下你们每家占三分,别小看这个三分,等得利的时候,你们就知道这个三分能给你们家带来多大的收益了。”
  对于太子的安排,众家主只能答应,很明显,皇家是要在这件事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给他们分利如此低微,还是为了以后做打算。毕竟,银行成型以后,还是要移交给朝廷的。
  见没人叫嚣,觉得自己分的少,李承乾继续补充道:“银行的各个关节都至关重要,毫不夸张的说,银行成立以后,根基是皇家、东宫,还有你们的家产总和,面对这样甜美的东西,总会有人动歪心思的。财帛动人心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哪一家负责的环节出了错误,就会直接颜面扫地。要是你们之中哪一家动了歪心思,孤保证你们的家族会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一场豪赌,既然要参与,就要有承受后果的准备,明白了?”
  看着威风凛凛的太子,众家主忽然有了一点上贼船的感觉。可是,事已至此,除了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敲响警钟以后,就该给个甜枣了。所以李承乾离开位置,亲自引领几家的家主去崇教殿。
第二百八十八章
压迫
  在给他们安排好入席后,李承乾才来到明德殿的后殿。
  如今几位听戏的,都拿着银行的说明书,努力的研读。
  “殿下,银行的能力,老臣差不多也明白了一半,简单来说,就是收天下放贷权于银行,统领一片区域里的金钱流通,并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银钱交汇上起到助力效果。而银行的谋利,就在放贷和跨地存取的手续费上,没错吧。”
  见房玄龄清楚的说出了银行的作用,李承乾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银行对经济的刺激什么的,都是衍生。
  “好了,朕差不多也明白了,你想要建立银行,成立框架的时候可以借助这十一家的力量,但是却必须提防他们从中搞鬼,戴胄,既然朝廷要发布禁止私人放贷的令法,那就应该给银行也制定相关的规定。从朝廷公布出来的规定,才更有信服力。”
  戴胄起身,拱手领命。
  长孙无忌也起身拱手道:“陛下,银行将来毫无疑问会交给户部管理,微臣希望户部的部分官员能够加入银行,从现在起就开始管理,将来交接的时候,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这是合理的要求,所以皇帝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崇教殿现在被十一家的家主占据着,没了蹭饭的机会让皇帝很是恼火,只能对着大殿冷哼一声,才带着房玄龄等人离开。今天的例行朝会,还没上。
  送走皇帝后,李承乾就回到了崇教殿。一场宴会,自然是宾主尽欢。
  再漫长的冬季,也有过去的时候,当春雨连绵的季节,长安光德坊和常乐坊,几乎同时的出现了一个名为银行的店铺。
  长安现在总有新的店铺开张,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这两家新开的店铺,怎么说呢,有点嚣张过头了。
  别人家都是盘来地皮后,直接开张,就是对建筑改动的,都很少,推平了重新盖的,寥寥无几。可是这一位不一样,不止推平了地面,甚至还掘地好几尺,用的材料也是难得的水泥,巨石混合水泥,用来盖城墙也不过是这样,结果人家就用来建设一个建筑。
  “青雀,你设计的这个构造真的不错,还有这个防盗门,已经超出哥哥的预期了。”
  建设银行的时候,李承乾懒得当监工,干脆就把设计和施工的事情交给了李泰,李泰也不负期望,建设出来的银行格外的优秀。特别是地下室的金库,不止防盗,估计有人想抢,都对那面厚重的铁门毫无办法。
  只要是夸奖的话,李泰就喜欢听,拿着茶杯边喝茶边说:“您也不看看是谁出马,不过皇兄啊,您说我封地的赋税,是不是也能通过银行,转运到长安来?这样的话,能省不少人工呢。”
  到底是聪明人,各地的赋税运到长安确实是一个极度浪费的过程,如果变成从银行转寄,前者消耗的人工跟后者那点手续费,没有一点可比性。
  不过,现在又不是真正的商业社会,地方收上来的赋税更多的是粮食丝麻,这东西怎么通过银行转寄?国库收粮食,是为了筹备军粮,或者用于赈灾,就算把赋税换成银钱,朝廷要了也没用。毕竟,大唐现在的粮食产出,依旧是一个可怜的数字。
  “你一个人这么干没问题,可是在你之后的人纷纷效仿怎么行?所以啊,再忍忍,等什么时候粮食的产量上来了,朝廷在有限的范围内,就能用钱买到足够的粮食,你的想法才能够付诸于实践。”
  李泰点点头,他也发现了自己想法中不靠谱的地方。
  银行的建设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要宣传银行是干什么的。如果换作普通商人,选择的多半是吆喝,换作是朝廷,就是张贴公告。不过李承乾的话,会选择发传单。纸张虽然贵了点,但是有学院的印书坊在,不知道省了多少抄录的人工。
  于是,就在银行开业之前,派传单的人出现了,只要是行走在街道上的人,都会得到一张传单,上面记录了银行的功能和来历。
  平民百姓收到传单,在找识字的人介绍一遍后,就把传单塞进了灶膛。贫民小户的,哪有余钱存到银行里,一年都难得攒下一两个铜钱,吃饱喝足就成,谁需要贷款?
  跟平民百姓不同,勋贵和商人们得到传单后,却把它研究了个通透。不管是存钱得利,还是两地之间直接存取,都格外打动他们的心。
  一地腾转挪移的,只能是小商人,两地之间来往的,才是大商人,至于豪商,经营的一般都是西域货、海货或者南北的稀罕东西。对他们而言,货物的运输本来就很艰难了,还要兼顾银钱的运输,绝对耗费心力。毕竟,同意用银子金子交易的终究是少数商人,更多的商人只认铜钱甚至是绢布。可,运送铜钱,也太艰难了。
  一贯钱,就是一千枚左右的铜钱,串起来差不多能有十三斤,一百贯,就是一千三百多斤。将铜钱装在马车里,遇到险路跌落个几枚,也就罢了,关键是害怕被劫啊!要知道就算现在没有内战了,可是还是有不少人不安于种地经商,喜欢做没本钱买卖的。
  而选择银行,就省事多了。人在扬州想要把钱带到长安,只需要在扬州把钱存到银行,然后拿着凭证,记着口令,就能在长安银行把钱重新取出来。虽说每一贯钱都要扣掉三枚铜钱的所谓“手续费”,可是跟运送铜钱期间带来的消耗和可能出现的意外相比,这简直太实惠了!
  大商人看重的是两地存取的便利,中等商家和小商家看重的则是贷款功能。跟那群不要脸的秃驴比起来,银行的利息简直低得令人痛哭流涕。谁都有手头紧缺钱的时候,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手里没钱,赚不到也只能忍着。现在不用了,只要到银行请行官调查一下自己的背景,或者拿到保书,就能贷款。
  一时间,长安人口头谈论最多的,就是“银行”。
  “老兄,您说说,这样的好事,可能是真的吗?”
  “呵,假不了,要知道这银行可是皇家、东宫,还有江南的十一个家族一起办的,自然一口唾沫一个钉。就算不信那十一个大家族,你还不信太子殿下?”
  “兄台说的是,只要是太子殿下的产业,就不用怀疑。明日小弟就要启程去扬州,听说扬州那边的银行还没有建,不过这一路的时间,想必足够扬州当地银行建设完了。带着小半家产赶路确实让人放心不下,还不如付出三分的手续费,长安存,扬州取呢。”
  ……
  这样的对话,在长安各处响了起来。
  李承乾也没想到自己的信誉这么坚挺,本来还以为会被戒备一段时间,才会有吃螃蟹的人出现,结果,银行开业不过三四天,就有人选择存钱,或者两地存取了。
  “银行开设的初期,最需要的就是把名声打出去,通知各地银行的分行长,出了一星半点的差错,就提头来见。吴中,会稽当地虽然是陆家等用自家的牌面经营,可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查账的时候,必须认真仔细!”
  坐在长安银行的办公室里,李承乾对总行长张围,下达了命令。
  张围是皇帝指定的银行行长,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不过几天时间,就把长安银行的账捋的头头是道,不得不说是一个人才。
  张围点点头,说:“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卑职还是清楚的,如今各大商人,是因为殿下的声誉,才选择相信银行。我等,定然不能让殿下的声誉受损。”
  见张围保证的彻底,李承乾也就稍稍放心了。
  拿太子的名誉给银行站台,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真要是银行出了事,那可就不是颜面扫地的等级了,估计他连这个太子都做不成。可就是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皇帝却还在看笑场,甚至提出朝廷借用银行功能的时候,银行收钱是不是太过了?
  过个屁啊,银行还在新生阶段,等成长起来以后,给朝廷免手续费自然是应有之义,可是现在不行啊。
  看了一眼张围,李承乾叮嘱道:“记住了,朝廷给各地拨银的时候,该收的手续费也得收。银行既然还没归属朝廷,就不能给朝廷大开方便之门,会被人抓小辫子的。”
  张围点点头,内务府出身的他忍不住问道:“可是,如果是内务府呢?”
  “也不行,内务府涉及到父皇的私产,该收费一样收费!没有大义在,就不能破坏规矩!”
  ……
  在银行折腾一天后,才一身酸软的回东宫。
  上个厕所都要起身走路开门方便冲水洗手关门回来的流程,更不要说银行了。尽管房玄龄等人已经将银行的各种机构加以优化了,可是真正把银行推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胆战心惊。在河边不起河堤就盖房子就是这样的,面对汹涌的河水,再没心的人,都会担忧。
  对于太子的早出晚归,秀秀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宫女,她能做的只能是给太子准备好洗澡水和对口的饭食而已。
  躺在浴桶里,被人擦后背,李承乾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窘迫感。
  “殿下可是感到口渴?奴婢给您拿一壶茶水?”
  拍了拍秀秀的手,李承乾摇头道:“不是口渴,就是累,身体累心也累,你说,我一个当太子的,明明等着皇帝那啥,自己再接班,平时吃喝玩乐就好,干嘛给自己找这么多的罪受?”
  面对太子的疑问,秀秀不知所措的摆摆手:“殿下才没有给自己找罪受,奴婢听好多人说了,不管是外面的商贾,还是朝中大臣,就连陛下,也觉得您办的这件事很厉害。”
  厉害是一定厉害的,毕竟银行这东西,不知道朝前了多少年。将朝前的东西再现于古代,谁知懂是好是坏?这么用力的一脚油门踩下去,不担心车速才怪。
  拉住秀秀的手,把她往浴桶的方向拉扯一下,顿时后背就有了微妙的触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