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566

  奏折才写到一半,就出现了敲门声。
  不满的看向门口,只见露出脑袋的张赟小心翼翼的说:“殿下,侯大将军拜访。”
  太子不喜欢做事情的时候被人打扰这一点,东宫所有人都知道,虽说不会因此被处罚,可是太子亲自说的,还是遵守为好。
  “侯君集?这家伙过来干啥?”
  听到侯君集的名字,李承乾就没缘由的警惕起来。贞观朝造反的人很多,可是像侯君集这样没脑子造反的,还真不多。
  论爵位,他已经获封开国公,论官职,早在贞观四年就获得参议朝政大权的他自然是恩宠万分。更不要说现在在洛阳留守的位置上,可以说是简在帝心了。再往上,三公一类的位置已经不是功劳功绩能达到的,需要时间。只要这家伙不造反,不惹事,慢慢的混到老,哪怕新旧朝代交替,获得一个特进还是没问题的。可是这家伙偏偏跑去谋反,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的时候想要拼一把,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机会渺茫的点数上,就是愚蠢了。
  收起写到一半的奏折,李承乾道:“让他进来吧,孤也打算看看这家伙想要干什么。”
  一柱香……
  两柱香……
  按理说东宫正门到书房虽然很远,但也不至于走这么长时间吧。
  就在李承乾等不及想要派人去查看情况的时候,张赟阴沉着脸出现在书房门口。
  “殿下,侯将军在门口跟窜天猴起了争执,如果不是奴婢制止,可能要动刀子。”
  “哈?”
  李承乾直接就傻眼了,好好的拜访东宫,怎么可能闹到动刀子的程度?
  见张赟有焦急之意,索性就离开书房,准备到门口看看情况。
  就在重明门门口,门里是亲率队伍,门外是侯君集和他的家将。两方都剑拔弩张,就连横街外,都聚集了大量的金吾卫,同样是刀出鞘箭上弦。毫无疑问,金吾卫针对的也是侯君集,敢在东宫门口动刀子的,首先就要怀疑是不是要谋反。如果不是侯君集,恐怕在动刀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出手把这些人干掉了。就算杀错了,他们事后也只会得到嘉奖。
  “都放下,一个个的想干什么?这里是东宫门口,不是战场,有狠劲儿朝敌人用,用在自己人的身上算是怎么回事儿?”
  窜天猴嘴角流血的走过来抱拳禀告说:“殿下,侯将军……”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就一脚把他踹倒在地:“闭嘴!过后孤会处置你,守个宫门都能守出事故来,简直给孤丢人!”
  窜天猴只能站起身,默默的走到一边。他很清楚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之所以倒地,也是配合着倒下的。
  训斥完窜天猴,李承乾又看向一边同样操刀子的常何:“你过来干什么?东宫现在用不着你守着,带着你的人该干嘛干嘛去!”
  常何紧张道:“殿下,依卑职看……”
  李承乾斜着眼睛看了常何一眼,跟太子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常何知道,这已经是太子的底线了,再不知好歹,可就不是训斥一顿了事。
  挥挥手,金吾卫都收起了武器,但是并没有离开。
  训斥完窜天猴和常何,李承乾才看向侯君集。
  全身甲胄的侯君集看起来威风凛凛,不过李承乾没心情看他的铠甲,而是先看他的佩剑,上面要是有一滴血,他今天都别想竖着出皇城。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侯君集的佩剑上很干净。
  “侯将军,你就不打算给孤解释解释怎么回事儿吗?”
  收起佩剑,命令家将们也收起武器后,侯君集才说:“殿下,进入东宫,解除佩剑本是应有之义,可是为何要末将将铠甲之类的一并脱下?这是对末将的侮辱,请殿下惩处东宫守卫!”
  说完,侯君集就单膝跪地,表示自己的意志坚决。
  看了看委屈巴巴的窜天猴,李承乾笑了,招招手,就把常何叫到了近前。
  “来,窜天猴,给侯大将军演示一下怎么用铠甲杀敌。”
  听到太子的话,窜天猴顿时乐了,走到常何的身边,直接就是一拳过去。
  常何也不是窝囊废,面对窜天猴的一拳,也不后退,而是欺身而上。
  可是就在他准备接下这一拳然后反击的时候,却发现窜天猴的一拳落在他的掌上却软绵绵的,来不及诧异,他就感到胸腹之间一股巨力传递过来,人直接就飞了出去。
  嘿嘿笑着拍拍肩膀,窜天猴上前几步扶起常何,道:“大统领,卑职刚刚不过用了六成力道而已。”
  揉揉绞痛的肚子,再看看窜天猴肩头的铠甲,常何只能点点头说:“如果你用全力,本官刚刚一定是死定了!”
  说完这句话,常何就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回走。临走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打量窜天猴。
  于泰被替换了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以前总听说亲率的神奇,没想到新任的亲率大将军,身手如此的了得。声东击西这样的武学招式,他自然也清楚,但是从没有想过用在真正的拼杀上,竟然也能这样的圆融如意。
  看了一眼郁闷的常何,李承乾就暗笑不已。
  亲率可不只是傻乎乎的用那些器材训练,要知道他们用不着愁种地,用不着愁吃喝,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就琢磨怎么杀人了。毫不夸张的说,就是没有一身铠甲,没有武器,赤条条的上战场,他们每个人也能干掉一大片人。当杀人不是逞铠甲的坚固、武器的犀利时,反而会更可怕。
  看向侯君集,李承乾道:“看清楚了?孤不觉得东宫守卫要你脱铠甲是在侮辱你,更何况,他们还给你准备了锦袍,这可是江南家族进贡给东宫的绝顶料子,不算辱没大将军吧!”
  事已至此,侯君集无话可说,只能说:“末将知错,请殿下惩处!”
  “孤没心思惩处你,事情闹到这样的程度,已经不是私了能解决的了。孤还有政务要处理,告辞!”
  说完,李承乾转身就走。且不管侯君集要商量什么事儿,出了宫门口这档子事儿,还是先把麻烦摘清楚再说吧。就算他是玄武门的功臣,可是玄武门的事情,还是皇帝心里的一个禁忌。
  自己能做的事情,却绝对不允许别人这么做。皇宫内擅动刀兵者,就算是侯君集,也得扒一层皮下来。
  这个道理,侯君集自己也清楚,可是火气上来了,谁会想到后来的事情?想想今天来东宫的目的,见太子要走,侯君集只能硬着头皮说:“殿下,末将今日来,是想求问殿下,末将出征高昌,能否携带亲率一同前往?”
  李承乾迷惑的回过头:“亲率乃是孤的亲兵,如何能私相授受?法理人情上都不会允许的,侯将军还是别想了。”
  说完,李承乾保持着迷惑,进了东宫。
  毫无疑问,侯君集事被选上,作为大总管,发兵高昌,毫无疑问,皇帝会拨给军队一批火药武器,验证一下火药武器在大型战争中的效果。毫无疑问,亲率作为训练、实战中都用过火药武器的队伍,是最香的饽饽。
  可是,侯君集这家伙怎么就有过来借的厚脸皮?
  李靖要亲率指挥权没问题,他也算是亲率的老师,更何况当时他自己也在军中。张俭要亲率指挥权没问题,因为给他要的是皇帝,亲率是东宫亲兵,但也得听皇帝的指挥。
  相比较之下,侯君集算哪根葱?也敢对亲率动心思?
  没心情去管侯君集会怎么样,事情闹到金吾卫都出动的程度,足以上朝堂论罪了。而且,就算侯君集想要私了,李承乾也不愿意。
第二百九十章
严厉惩处
  才避开外人的视线,李承乾就走到窜天猴身边,看了看他的嘴唇。
  窜天猴呲牙笑道:“没什么,就是嘴角被一拳打破了,多谢殿下关心。”
  见窜天猴没受多大的伤,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侯君集这厮也算是捡到了,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窜天猴认真,几个回合之间就干掉侯君集是没问题的。能让他留住一条小命还反击了窜天猴的,就是他的身份。
  “挨一脚算是让你长长记性,下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交给金吾卫处理就好。你们虽然守着东宫,可是金吾卫不也不远?要冲突让金吾卫跟他冲突。无论如何,面子活儿咱们还是要做的,让亲率司马开个惩处,不用领罚,回家陪几天新媳妇就好了。这几天让刘莽他们执勤。”
  听到太子的安排,窜天猴顿时不好意思的笑了。新婚燕尔,没想到就有人给他送上了一段时间的假期,这一拳头挨的值啊!
  在给军司马写信让他走个形式的处罚过后,李承乾才继续写关于营业执照的奏折。
  没过多久,关于侯君集今日在东宫门口动刀的处罚就下来了,毫无疑问,他行军总管的任命没了,还被罚铜千斤。取而代之的是河间王李孝恭。李孝恭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带领关中陇右的精锐,出征高昌。
  当然,师出有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上国天子,李世民年前给高昌王麴文泰下了一道旨意,要求他觐见。缩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口嗨加嘚瑟的麴文泰,接到旨意以后吓坏了,来了个称病不朝。这可不行啊,你要是真的病了,还有情可原,负荆请罪的话,没准儿大唐还能心一软,只攻略你们的国土,不灭杀你们的王室,可你明知道后果却一再犯傻,这就是罪上加罪,发兵高昌,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跟以往不同,大唐这一次的出兵甚至专门给高昌去了一道旨意,告知他大唐会在什么时候进攻,可以说是嚣张到了极点。然而,面对大唐的嚣张,不管是吐谷浑还是西突厥,都选择了避让。高昌,从一个嘚瑟的熊孩子,直接变成了孤儿。失去爸妈“疼爱”的高昌,就连派出去的使节,都被吐谷浑和西突厥收押了。
  这件事,再一次证明了国与国之间的所谓盟约是多么的不靠谱。
  国与国之间的盟约不靠谱就算了,家族与家族之间,特别是家族跟皇族之间的契约,再不遵守,可就是大事故了。
  “殿下,十一家共同对账,唯独顾家少了二十贯铜钱,顾家家主羞愧欲死,已经赶回族地,誓要找出账簿不对的地方。”
  看了一眼幸灾乐祸的张围,李承乾道:“无论如何顾家这一次必须拿出一个说法来,如此严令之下还出了这档子事儿,只能说明他们地方的银行出了纰漏。银行内部的眼线怎么说?”
  张围作为总行长,自然是手握暗卫百骑司两方密探的消息。
  拱拱手,张围羞愧道:“情报还没有送回来,长安到吴中之间的道路,不像北地这么通畅,情报想要送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既然交通不便,那么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待了。这一次从消息的真实性上,就能看出顾家到底有没有担当。如果他们据实报告,那么也未必不能对他们家族网开一面,要是他们虚假隐瞒,那对不起了,直接踢出。而经过这样的事情,顾家别说股份了,就连自家的地位都很难维持。毕竟,别看江南士族同气一枝,私下里可也是彼此看谁都不顺眼。落井下石的机会可不多,得到一次不用到极致,才是怪事情。
  “回去吧,以后银行的小事就用不着向东宫报告了。”
  张围拱拱手,就转身离开了书房。
  彻底将银行的责任推出去以后,李承乾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飘飘欲仙的。虽说这样有放一把火后围观救灾的嫌疑,可是人干嘛不能自私一点?
  翻开岭南的书信,明明远在千里之外,可是李承乾还是能知道海港建设成了什么样子。黎勇树别看出身商人世家,可偏偏能画一手好画,在得到太子关于“素描”的启示后,更是在这条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看着他画出来的海港,简直仿佛身临其境。
  海港建设好了以后,就可以等着造船厂的成就了。内务府、东宫、长孙家、魏王府、吴王府五方面全力支撑之下,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收起岭南的信件,连回信都不用写了。不管是黎勇树还是邱海清,都用不着他这个太子操心。唐朝的下属,都很能干,用不着上司指手画脚的,也能把事情办好。只要不是求援的信件,就用不着回复。总是给他们加油打气的,好像有多不信任他们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