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566

  连绵的春雨时节度过后,大地仿佛一夜之间就焕发了生机,各处都能见到朦胧的绿色。新的一年,现在才是开始。亲耕大典是每年都固定的节目,失去了表演性质后,亲耕就成了皇家的一份荣耀。不过跟以往不同,现在皇家要耕种的面积更大了,因为给皇帝牵牛的变成了李泰,平地的变成了皇后一个,而作为太子的李承乾也获得了一牛一播种车,牵牛的是窜天猴,平地的也是他俩。
  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窜天猴好像很享受这样的任命,牵着牛笑得都快升上云端了。
  好不容易、七扭八怪的把地耕种完毕以后,李承乾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叛变了,躺在毛毡上,脑海中想的还是播种车应该往哪一边扭。
  “你已经十四了,是时候亲自体验耕种了。怎么样,不容易吧,魏征等人总夸太子体察民情,可是你不亲自体验一把,只不过是察而已,算不上体察。”
  到了休息的时间,皇帝毫不犹豫的来到了太子这里,还伸手就要吃的。
  张赟怎敢怠慢,赶紧把太子偷偷带的好东西都拿了出来。
  吃着肉丸子,李世民依旧不忘指点道:“咱们不过劳作一上午,就觉得不吃点肉食身体吃不消,要知道百姓们在耕作的时间,可没有这样的优待,不过是平时喝的稀粥变成了干饭而已。朕多希望百姓们每天都能吃干饭,可是大唐的粮食总是不够用,户部竭尽全力,才凑齐了军队征讨高昌需要的粮草。承乾,朕听闻学院的农学分院在培育良种?”
  听到皇帝老爹说起新种子的事情,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翻身而起说:“今年就要大规模培育了,几个农学院的先生,还带着弟子南下去了两湖和岭南,准备看看南方种植是什么样的。儿臣觉得,两湖岭南区域一年种两季应该没问题,咱们长安就算种一季,也比以前的种子高产。”
  李世民点点头:“培育良种确实是一个方法,只要成功,利在千秋。不过,你跟朕说说,你偷偷派出去的两百人是去干嘛了?百骑司回报说,他们出了长安以后,就一路北上,过了草原,进入了薛延陀境内。”
  李承乾从没想过这些人的行踪会瞒得过皇帝,只能“如实”回答:“和冯盎南下进林邑等地是一样的,儿臣偶然在胡人那里得到了几本古籍,上面那些记载这个神那个神的儿臣不感兴趣,但是对其中的一篇却很有兴趣。根据这个古籍记载,咱们大唐往东,跨过漫长的海洋后,还有一片陆地,在那里,有很多神奇的作物,其中的一些,很适合在大唐耕种。儿臣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才派出了这二百个人,准备碰碰运气。”
  “也只能是碰碰运气啊,不过你有这份心还是不错的。侯君集的事情,你不准备跟朕说道说道?朕已经处罚他了,战场临阵换将,可不比杀了他强多少,怎么朕还听说东宫的煤矿断绝了给侯家白石窑提供煤炭了?”
  父子二人平日里难得一见,就算是请安,也是匆匆而过,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彼此都悠闲的时间。
  “侯君集殴打东宫守卫,在东宫门口拔刀相向,儿臣没有上殿跟他对峙,历数他的罪责,已经是给足面子了,为何私下里还不能给他下一点绊子了?”
  说起这件事李承乾也来气,要不是他提前就“处置”了窜天猴,还有言官准备连窜天猴一起处置的。东宫门口持械对峙带来的影响太坏了,不管是非对错全都一千大板,就是他们平事的方法。
  “呵,还挺大的脾气。告诉你,侯君集虽然为人傲慢了一点,但是他是对得起咱们皇家的,当初,主动帮朕背负骂名的人里就有他,所以只要不是大错,朕是不会真的处置他的。以后办事情不要总是小孩子气,跟大臣起了冲突,你应该想着调解才是,玩对立是怎么回事儿?这样,你让别的大臣怎么看你?”
  听着皇帝的话,李承乾就偷笑。别的朝臣?说白了都是墙头草,落井下石的一套玩的比他可溜多了。他们不在乎太子跟谁起了冲突,太子是什么态度,他们只会在意被太子打击的人有多少家产,够不够大家伙分的,一个个都跟恶狼一般。
  这一次,有皇帝的庇护,侯君集才能无恙,不然的话……
  “父皇,儿臣对侯君集这个人很难相处得平和,您就不要操心了。”
  李承乾一句话,就噎的皇帝无话可说。
  说到底,他今天给侯君集求情的成分更多,堂堂皇帝为一个臣子求情已经很难得了。既然儿子不愿意妥协,再多说什么,就是掉价喽。
  有气没地方发泄,皇帝只能抽一下李泰,让他往旁边靠靠。
  李泰端着碗小心翼翼的避让到一边,等皇帝老爹吃完了去查看其它官员的田地,才凑到李承乾身边。
  “皇兄,父皇今天是怎么了?还有您,您以前可从不忤逆父皇的意思啊。”
  拍了拍李泰的大肚皮,李承乾叮嘱道:“青雀,你记住,侯君集这样的人,以后千万不要接触,有什么联系也要尽早断开。因为一点功绩就自命不凡肆意妄为的人,迟早会闯出大祸来。说实话,比起程咬金这样的无赖,侯君集这样的假正经才让人讨厌。”
  李泰点了点头,并认真的记了下来。他很清楚,皇兄不会信口胡诌,只要是认真说的,他还是记下来比较好。
  亲耕大典跟去年一样,只是一个上午就结束了。亲耕结束以后,官员们的假期还在继续,大唐重视农耕绝不只是演戏。跟官员们一样,亲率在这个时期也会放假,帮助家里耕种,只有执勤的护卫是例外。
  李承乾回到东宫后,并没有换衣服,而是来到了东宫的花园。东宫的这一片菜园,到现在依旧保留着,或许浇水之类的事情可以交给宫女宦官,但是耕种还是要自己来。
  今年跟以往不一样,不再是李承乾一个人劳作,而是换成了一男三女四个人。
  长乐不知道怎么有了邀请苏媛的权力,还有了带着她随便穿行皇宫的权力,所以今天就通过通训门溜了过来。
  到底是养过花的人,苏媛种起来就很像回事儿,至于秀秀和阿史那雪,拿着种子不知所措,只能心甘情愿的给苏媛打下手。
  对于秀秀和阿史那雪的存在,苏媛早就清楚,但是见面,还是第一次。
  没有后世的大喊大叫,对于太子未成婚就有了内定的两个妃子,苏媛一点也不在意。
  “苏姐姐种的比我们种的好多了呢。”
  阿史那雪也服气,听到秀秀的话,也跟着点了头。
  见她们没吵起来,李承乾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一边看着的长乐说:“你啊,你没发现母后这是在欲擒故纵?小心被训斥,通训门这样的地方,你觉得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过来?”
  长乐嘟着嘴道:“人家好心帮您,您还训斥我,小心我下次不帮你们了!”
  看长乐生气的样子,李承乾还是忍不住用沾着泥的手在她脸上捏了捏。
  “殿下,您说,皇后娘娘是不是想要我们早点成婚啊。”
  这个问题苏媛早就想问了,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不过啊……
  伸着手在张赟的伺候下洗手,李承乾道:“母后心急着抱孙子,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啊,咱们却不能这么早成婚。别的不说,太早要孩子对你们女子而言是最受罪的,不信你们打听打听,难产最后一尸两命的,很多都是年纪小的女人啊。虽说我也想早点把你娶进宫,可是也得为你考虑考虑不是?”
  这样直白的话顿时超过了苏媛的承受极限,也不顾手上还是泥土,捂着脸就跑了,急得长乐只能跟在后面大喊。
  秀秀和阿史那雪也有点脸红,悄悄的溜走了。
  结婚不能太早啊,最好的情况下,前几胎都是女儿才好。现在自己十四,十年之后就是二十四,按照皇帝现在的情况来看,才不会那么早的驾鹤西去,没准儿当太子当到三四十岁都是可能的。自己倒是无所谓,李承乾可不保证自己的儿子会是什么想法。憋了那么久才等到皇爷爷嗝屁,结果自己二三十岁却只当上了太子,这样的日子,恐怕说不上好过。
  征讨高昌的军队到底出发了,集结了陇右和关中精锐的六万军队,对付高昌这样的小国,简直绰绰有余。
  人一闲着没事儿就感觉时间过得有时快有时慢,等天气变得炎热,火药工坊提纯硝石的副产品——冰摆到书桌上的时候,顾家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
  跟内部眼线的报告一样,二十贯的流失,是因为顾明月的小儿子为了给一个当红歌妓缠头,手头紧的情况下在公账上偷偷拿出来的。二十贯,在银行庞大的系统面前,算得上是一个小数字,在这个叫顾章泽的小年轻看来,就算出现这样的错账,估计也不会有人在意。毕竟,他们家族出现糊涂账也不是一次两次。
  然而,他还是小看了新式记账法,特别是李承乾开创了小数点以后,银行的账就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也就是说,一枚铜钱的误差都会无所遁形,更别说二十贯了。
  顾明月也算是有手段的,他大发雷霆之余,砍掉了小儿子的一只手,并愿意拿出二百贯作为罚款,顿时让看热闹的其它家族哑口无言。做到这一步,就算人家有错在先,也得从轻发落了。
  不过张围可没有从轻发落的意思,命人将顾章泽的一只手用石灰腌了,传到各处银行给所有人看。顾家家主的小儿子仍旧逃不过砍手的命运,就更不要说别人了。于是,各地账簿无师自通的精到了小数点以后两位,谁也不敢懈怠了。
  打一巴掌以后就要给一个甜枣,所以李承乾做主给银行系统的所有人添加了年终奖制度,本来惶恐的人心,因为这个又沉静了下来。规矩严一点不是问题,只要待遇好,脑袋拴腰带上都不是问题。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有人模仿我的银行?
  天气炎热的时候,只要是跟凉有关的东西,就会大受欢迎。火药作坊在提纯硝石的时候,制作出了大量的冰块,一部分留着自用,一部分用厚实的棉被盖了,运进宫里,供皇族使用。
  出征高昌的军队带走了大约两千人整装配置的火药武器,清空了库存的火药作坊需要继续配置。
  今年至少关中又会是收成不好的一年了,持续的酷热导致粮食减产,本来这样的年景不应该出兵的,可是逐渐发展的运输条件,让清空长安粮仓发兵成了可能。
  李承乾也是在得知情况以后,才知道商业发展起来究竟有多可怕。周树人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这句话本来说某一项事物的,可是实际这样的情况真的出现了。用不着官面出钱维修官路,各地的富商为了让自己的货物运输的稳妥一些,自发的开始了道路的修建,而本来水草疯长的一些河流,也被人开辟成了通畅的航道。这样一来,就算关中颗粒无收,周边各府的粮食依旧能运过来。
  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生产力的之一,就是商贾。
  对于地方自发修路,朝廷还是很赞成的,就算他们因此而收费,也没有干涉。没几个铜子的事情,用不着小题大做。
  不过,就算长安到火药作坊的这段路多次整修,也无法让冰块安然的运到皇宫,所以享受到冰块好处的皇帝,干脆把提纯硝石的工序,搬到了皇城内进行。这样一来,享受到冰块的就不只是皇族了,就连一些值班大臣,也能分到冰块。
  一种武器用着顺手了,就总想多制造一点。在给火药武器的看管建立了足够缜密的机制后,各大边境的武装,也提上了日程。
  看着除了分发以外,还有大量的冰被浪费掉,李承乾就动了心思。
  专门产奶的牛,养殖场不缺,奶制品制作的高手,东宫也不缺,至于雪糕的制作方法,在冷饮店等单子的时候早就学会了,甚至偶尔还会帮帮熟识的店员。
  于是,在折腾了一上午,浪费了一些材料以后,美味的冰淇淋就制作出来了。没办法定型,所以只能装在小碗里。
  再三更改配方制作出完美的冰淇淋后,李承乾就命张赟用厚棉被裹着食盒,跟自己一起进宫。
  天气燥热的情况下,人也会变得烦躁,特别是处理奏折的时候,总是会憋着一股火。所以,到了夏天,皇帝总是喜欢在池塘边的小亭子里处理政务。
  等到皇帝停笔以后,李承乾才献宝似的打开食盒盖子,拿出一碗冰淇淋放到了皇帝的桌子上。
  “这是什么?”
  端起碗来看了看,闻一闻却只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奶香。
  推开要来试吃的李涧,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动了勺子。
  吃了一口,就感觉胸腹间几欲喷涌出来的燥热平息了很多。
  “好东西,方子记得送进御膳房,朕很喜欢这个。”
  “已经送过去了,只是这东西虽然好吃,但是不宜多用,否则会吃坏肚子,父皇千万要注意。”
  点点头,才要拿起奏折,李世民就迷惑的看向李承乾,说:“无事献殷勤可不是你的作风啊,说说,是不是有事情求朕?”
  李承乾连连摇头:“儿臣岂敢,这不是亲耕大典的时候,惹您不快了嘛,如今制作出好吃的冰糕,自然得拍拍您的马屁。”
  第一次被人如此直白拍马屁的皇帝哈哈大笑:“行了,朕没放在心上,你跟侯君集之间如何,朕懒得管,天热,这东西容易化,知道你要去你母后那里,就赶紧去吧。”
  见皇帝老爹果然没有放在心上,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这几年的相处,他算是彻底认识这位所谓的千古一帝了。
  自大,傲慢,老子天下第一,谁不服揍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