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566

  跟文臣一样,武将最好也是系统的培养,才更适合军方。隋末乱世的时候谁武力高谁当将军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从最近被重用的几个武将上就能看出来。不管是苏定方还是李道彦等人,都是文武兼备。
  过渭州、过浅水原,过岐州,天气彻底变得炎热之前,终于返回了长安。
  这一次李靖的待遇不可谓不奢华,宰相房玄龄亲领百官出城迎接,欢呼声从长安城外一直持续到了皇宫里。皇帝有命,今日大宴庆功!
  相比较归来的排场,李承乾更在乎的是远处带着东宫标记的马车,远远的看不清马车里坐着的是谁,但估计就是苏媛。
  遥遥的招手,李承乾就跟着大队伍一起进入皇宫。接下来是大礼仪,作为太子的他也要出席,就算再想家,也得先把场面活儿做完了才能做别的。
  太极殿前,皇帝亲自等候在殿门前,坐在锦塌上对阶下的队伍大喊:“大军出征,可曾取胜?”
  李靖领头回答道:“万胜!”
  “大军出征,灭敌否?”
  “伏允活捉,吐谷浑溃不成军!”
  ……
  每回答一句,队伍都会上几层台阶,直到最后登临跟皇帝一样的殿门前,李靖才单膝跪地,交还了兵符。
  跟群臣斗智斗勇的李世民看起来没有憔悴多少,亲自起身扶起李靖说:“爱卿如此高龄仍为大唐出生入死,居功甚伟,朕感激不尽!”
  “愿为大唐死而后已!”李靖把这句话说得很清晰。
  松开李靖的手,李世民走到了秦琼面前说:“不知爱卿的夙愿满足否?”
  秦琼点点头,道:“满足了,微臣多谢陛下体谅之心!”
  扶住要下拜的秦琼,李世民又转身看向李承乾。
  “好样的,你虽贵为太子,但是从军途中肯跟士卒一起吃苦,肯亲自上战场,已经颇为难得了。更令人惊喜的是你还活捉了慕容伏允,亲率也战功赫赫,说说,想要朕怎么赏赐你?”
  最讨厌这样的问话方式了,李承乾只能单膝跪地说:“为君分忧、为国捐躯是所有人的本分,儿臣虽为太子,亦是如此,父皇切莫再说什么赏赐不赏赐的话了。”
  “说得好啊!起来吧。”
  在皇帝的准许下起身,李承乾老老实实的跟在李靖的身后,跟随皇帝一起进了太极殿。
  今天是出征将士归来庆功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不会有人给大家找不自在,哪怕皇帝也是一样。
  打从城外起,李承乾就发现房玄龄等人的脸色不是怎么好看。要知道,喜怒不形于色是朝堂官员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像房玄龄这样的,如今脸色都不加掩饰了,只能说明群臣跟皇帝之间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
  一样脸色不好看的还有长孙无忌,不知道怎么回事,房玄龄竟然主动把位置让给了长孙无忌,否则的话,坐在太子邻桌的会是老房头才是。
  每次出征归来,皇帝都会朝出征的将领询问出征途中的事情,这在贞观朝已经成了惯例。趁着皇帝在跟李靖和秦琼等人热烈交流的时候,长孙无忌用筷子敲了敲自己的杯子,将李承乾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承乾,长安发生的事情你应该知晓了吧。聪慧如你,不会不知道陛下这个决断是多么的不妥,我等跟陛下斗争了这么久,一连几次都交涉无果,如今你回来了,最好劝劝皇帝,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听到长孙无忌小声的话,李承乾顿时头大如斗。劝?怎么劝?世间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的人,一旦钻了牛角尖,都是不容易拉回来的。有的时候,人就算了解了自己所做的是错的,最终却还是会继续错下去。更别说皇帝现在被“万世太平”的字眼给蒙了心智,就更是不容易劝了。
  “您可是给我找来一个大麻烦啊,劝?怎么劝?外甥我是太子,子言父过先是不孝,再说,要是我跟父皇作对,还是带领着你们百官一起跟父皇作对,这是什么?这跟逼宫有什么区别?到时候一个操持不好,就不是政见冲突了,会流血,从我开始往下将会化成血海。舅舅,您应该清楚才是啊!”
  长孙无忌叹了一口气:“可是如今想要打破僵局,也只有找别的人介入百官跟皇帝之间了。承乾,你要知道,没人想要造反,大家只是希望皇帝收回错误的命令而已。分封诸侯听起来好听,但是这种行为对大唐而言却是祸乱的根源。再说了,我等跟随陛下苦熬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安定了,却离开长安前往赵州,这跟发配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点点头,祸乱根源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恐怕后面的原因才是主要的。否则的话,长孙无忌这一次不会跳出来跟皇帝妹夫对立。要知道之前俩人好的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往往君臣二人一唱一和,轻易之间就主宰了朝堂论调的走向。
  “多说无益啊舅舅,等今日宴会结束,我就离开东宫,远远避开,保持中立,就是我的态度,反正我不会掺和到这些事情里面的。您就算是反对父皇他老人家,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哦!”
  喝了一口葡萄酒,李承乾就转移了视线。毫无疑问,他是不可能帮助长孙无忌他们的,哪怕皇帝确实做错了。
  酒宴进行的很无趣,没有多少的互动,更多的是皇帝跟出征将领的互动。其余的朝臣们,都被当成了摆设。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可以说皇帝已经跟朝臣们彻底对峙了,剩下的,就看哪一方先坚持不住而已。
  没有人会拿朝政当斗争的筹码,从朝臣到皇帝谁都不会,两方进行的只会是小孩子一样的接连冷战。
  想明白这一点的李承乾,就更没了参与其中的想法。只要对峙不会进一步的扩大,皇帝和朝臣们爱怎么吵吵怎么吵吵吧!
  作为群臣说客的长孙无忌,显然不会轻易的放弃,只是吃一碗饭的时间,他就又搭了三次话。
  忍无可忍的李承乾,只好借口进宫给皇后请安,离开了酒宴。
  远离了酒宴的喧嚣,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才穿过两仪门,身边就跟上了两个宦官,找借口支走张赟后,李承乾就主动走进没人经过的甬道。
  才进甬道,两个太监就跪倒在地:“大殿下,陛下跟群臣争执的事情您应该清楚了,大主管让奴婢告诉您,能避开就避开,千万不要掺和进去。陛下分封群臣的心坚若磐石,群臣反对陛下的声音愈演愈烈,一个操持不好,就是大事情。”
  大主管?应该就是王晟了吧。
  轻咳一声,李承乾道:“孤又不傻,不会干这种飞蛾扑火的事情的。不说这个,说说皇宫和东宫,在孤不在的这段时间,有发生什么事情吗?”
  “回禀殿下,东宫无事,皇宫也没有什么大事。您不知道的事情的话,应该就是娘娘又有喜了。”
  “又有喜了?”
  推算了一下时间,李承乾顿时兴奋了起来。贞观九年,这一胎毫无疑问就是兕子了。
  一想到这个孩子会早早的夭折掉,李承乾就担心不已。这个时空的长孙皇后明显没有早亡的趋势,在风疾气疾都得到了控制以后,恐怕不会过早的撒手人寰。不过,兕子的话,就让人的担心的很,如果是先天性遗传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是后天因素导致的,必须得更改历史才行!
  撵走两个宦官,李承乾兴冲冲的跑到了两仪殿,第二次不经禀报就闯进了两仪殿,紫燕阻拦都来不及。
  才进殿门,就见到了长孙。不过跟李承乾记忆中的不同的是,此时的长孙满脸愁容,脸色苍白,根本不像是有孕在身的样子。
  “母后,您这是怎么了?可是气疾又犯了?”
  起身拉住李承乾的手,长孙拉着他坐下,说:“没事儿,就是身体有些不舒服而已,反倒是你,听说你上战场的时候受伤了?伤到了哪里?痊愈了吗?”
  “伤的是手背,如今已经痊愈了,过段时间估计就是留下一点疤痕而已。反倒是您,怎么憔悴成了这个样子?莫非是跟父皇和舅舅有关?”
  本来还能强颜欢笑的长孙,眼泪顿时掉了下来:“唉!还能是谁!你父皇孤注一掷想要分封刺史,你舅舅领头反对,俩人在朝堂之上鼻子不是鼻子的,在私下里也眼睛不是眼睛的。母后夹杂在他们中间,能好受才是见鬼了!也就是你猜出来了,母后才会告诉你,唉,由得他们去吧!把皇后和妹妹气死,他们两个也就安生了!”
  见长孙这么说,李承乾顿时气愤无比,也难怪长孙带病生下兕子以后不久就撒手人寰了,也难怪兕子的身体天生不好,感情都是被这件事给逼的啊!
  一个怀孕中的女人,时常生闷气,要是能身体健康,才是见了鬼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为了妹妹
  女人是脆弱的,哪怕坚强如长孙,也不可能在怀孕期间依旧能面对丈夫和哥哥两边的夹板气。
  看看长孙苍白的脸色,李承乾忽然就来了怒气,不只是针对皇帝的,还有针对长孙无忌的。现在两个混蛋一个沉浸在开万世太平的美梦中,一个身负勋贵整体的信任,充满了责任感和纠正君王过错的荣耀感,却唯独忽略了夹在他们中间的长孙。
  都是在干什么啊!
  敲了一下桌子,李承乾义正辞严道:“母后,不如您跟儿臣一起出宫,不,出长安,不管去哪儿玩乐,都比在宫里受气强。父皇舅舅愿意吵就去吵吧,俩人就算打起来关您什么事儿?您怀着妹妹,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静养,而不是生闷气!”
  听李承乾这么说,长孙笑了,泪水却掉了下来。
  伸手摸摸李承乾的脑袋,长孙笑道:“还算是有顾惜本宫死活的人,青雀前两天进宫来过,也是这么说的,可是啊,能去哪儿?堂堂皇后偷着离开皇宫,你叫天下人怎么看?再说了,你以为你能在你父皇眼皮子底下偷着逃掉?”
  “不试试怎么知道!”
  站起身,李承乾就赌气的走了出去。
  皇宫确实是皇帝的皇宫,但是,卑贱者联盟低调了这么长的时间,也该活动活动了。虽然是最不起眼的存在,但是因此而忽视他们的作用,可就太不应该了!
  走出两仪殿,李承乾就看向天空,嘀咕道:“今天天气还真不怎么样!”
  嘀咕完以后,也不回太极殿,直接回了东宫。
  大战归来,本来该是令人感动的重逢之际,但是因为长孙的事情,李承乾甚至没有心情接受苏媛的殷勤,烦躁的让她把洗脚的水盆撤了下去。
  被拒绝的苏媛挥挥手让宫女把水盆撤下去,人也都赶走,然后蹲在李承乾的身边,把脑袋搁在李承乾的腿上说:“您这是怎么了?以前您发再大的火,也没迁怒过妾身啊。”
  伸手摸了摸苏媛的头发,李承乾无奈道:“这次不同以往,我是真的气坏了。父皇和舅舅等人争吵就争吵吧,干嘛非要把母后夹杂其间?母后如今有了身孕,再加上这年纪,正是应该好好养护的时候,结果父皇根本不管不顾!这么下去,母后和腹中的孩子还是能落好才怪了!”
  苏媛叹了一口气,尽管她深居东宫,但是外边的事情,她还是了解的。因为刺史分封制度的原因,朝堂远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平静,每当积郁一段时间后,都会爆发一次。每次皇帝跟群臣争吵过后,后宫都会传来杖毙宦官的事情。明明民间的百姓们都在为吐谷浑的覆灭欢舞相庆,为盛世的到来歌功颂德,但长安,或者说皇城之内的气氛却凝固到了极点。
  “您又能如何?您虽然是太子,却不好指正父皇的过错,帮着父皇说话的话,又会招来群臣的恶感。说到底您和母后是一样的,也会受夹板气。就妾身看来,您就应该搬到书院那里去住,如果有可能,搬的更远点也没关系,只有远远的避开,您才能平安无事。”
  李承乾嘿嘿一笑,拉着苏媛的手让她站起来,坐到自己的膝盖上说:“你也是这么想的?嘿嘿,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不只是我,还有母后,你们几个,咱们一起跑路,长安不住了,能跑多远跑多远。趁着父皇春秋鼎盛,我还能领着你们体会一下大唐的大好河山,等以后,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喽!”
  苏媛皱眉道:“您说的轻巧,可是咱们想要离开长安有多艰难?就算离开了,父皇恐怕也会很快把咱们追回来的吧!”
  听到这里,李承乾又烦躁的挠起了脑袋,苏媛说的没错,就算侥幸逃出了长安,皇帝之后派人来找,还是没用的。除非,他们一大群人,能跟山民一样钻到山里,而皇帝要是急眼,发动大军搜索的话,估计钻进山里都不安稳。
  见李承乾发愁起来,苏媛只好转身给他按揉太阳穴。
  任何的阴谋诡计,想要实施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可行性,可是在皇帝面前,一般的阴谋诡计根本上不了台面,就更不要说实施不实施了。
  就在李承乾为偷跑的事情烦闷的时候,又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有官员密奏李靖谋反,言辞凿凿!
  关于吐谷浑一战的封赏还没下达,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说让人无比的震惊。
  清晨晨练完毕的李承乾,才得知这个消息,大理寺的官员就找上了门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