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566

  来者是大理寺少卿韩度,戴胄不在的情况下,他这个少卿也只能挑起大梁。
  东宫书房分茶落座后,韩度拱拱手说:“殿下,有人密奏卫国公想要谋反,还列举了好多的证据,您当时一直跟在中军,可有什么看法?”
  李承乾嗤笑道:“韩少卿这话说的可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卫公谋反?孤为何什么苗头都没发现?平灭吐谷浑之战,卫公虽为大总管,对各路大军却只有统帅之权,而没有统领之权。就算将全军整合为两股部队,也是在征求父皇同意以后才这么做的。
  再说了,他想要谋反,干嘛不第一时间拿下孤?孤这个太子拿下以后,玩曹操那一套多方便?既然卫公没有捉拿孤,却还是有谋反的意思,那密奏想要举报什么,就昭然若揭了,说说,孤又招惹到谁了?以至于想要告发孤谋反?”
  李承乾的一番话说得韩度汗流浃背,来之前还没想明白,如今听了太子的话以后他才发现。明明太子就在军中,举报李靖谋反,跟举报太子谋反有什么区别?
  端起茶杯,却一连洒落了三次。
  战战兢兢的喝了一口茶以后,韩度才说:“殿下说的是,只是,密报只是举告卫公谋反,却并没有提及您。陛下也说谋反什么的都是无稽之谈,下令彻查这件事,务必给出交代。就连大理寺狱中的卫公,也没有被真的关押,只是住在那里而已,衣食什么的一切都是优待的。”
  “被抓到大理寺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更是傻眼,这跟莫须有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见太子窜了气来,韩度赶紧拱手道:“殿下莫急,朝廷在处理谋反案件的时候都是如此的。卫公能够孤身一人入狱,一切优待,就已经说明陛下对他信任无比了,您干嘛为了这个着急?”
  “那也不行,韩度,有时间差谋反的事情,孤劝你还是抓紧时间把密报的撰写者捉住才是正理。既然他有胆子写告发的密报,就有胆子跟我等当面质询。等你把这个人带到朝堂之上,你看孤不活剐了他!”
  说到这里韩度更是恐惧,也不敢说多余的话了,带着随从灰溜溜的离开。
  长叹一口气,李承乾立刻下令让张赟带上被褥之类的东西去大理寺牢狱看望李靖。
  大理寺的监牢虽然是关押犯官的,环境却不知道跟刑部比起来能强多少。虽说只是“走形式”,可是终究是让人担心。
  今天的大理寺监牢很是热闹,里外都是盔甲明亮的家将,而监狱里面,不仅没有什么惨叫声,反而酒气冲天,时不时的会飘出一个荤段子。
  来探望李靖的可不只是李承乾一个,发生了这么恶劣的事情,只要是军方的将领,就都同气连枝,同时也是证明这件事跟自己没有关系。不管怎么说,告发别人谋反都是最恶劣的事情了。
  大理寺的监牢恐怕还是第一次把环境设置的这么好,李靖所在的牢房,干净整洁,而且没有上锁的意思。见太子过来了,将领们赶紧让开道路,邀请太子入内。
  “算不得什么大事,陛下如此恩遇,已经很不错了,过后只要查明是谁举报的,老夫就能出狱了。”
  虽然笑着,但是李靖落魄的眼神瞒不了李承乾。
  毫无疑问,这件事里面要是没有皇帝的影子才是怪事。举报谋反而已,按理说房玄龄被人举报过,长孙无忌也没人举报过,为何唯独李靖要入狱?再加上吐谷浑大战刚结束,就更耐人寻味了。
  所以最明显的答案就是举报人虽然不是皇帝安排的,皇帝却有意通过这次的事情敲打一下李靖的气焰。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这么多的功劳加起来,封三个国公都够了,更不要说都聚集在李靖一个人的身上。就算此时李靖已经想要退休了,但还是让皇帝生出了封无可封的感触。
  跟李靖碰杯喝了一口酒后,看看周围怪不自在的武将们,李承乾笑道:“既然您这里没事,孤就回去了。等知道是谁举报的以后,孤会帮您活剐了他泄愤的。”
  矛头不能针对皇帝,就只能针对举报人了。
  李承乾才离开大理寺,第二天李靖就免罪被释放了出来。同时,举报人也浮出水面。是盐泽道总管高甑生。这家伙在最初分散战线合围吐谷浑的时候,未按期到达预定位置,贻误了军机,受到了李靖的责备。凉州集会的时候,酒宴之上这件事又被李靖提及,明明只是告诫各路大军不得轻易延误时机,在高甑生看来却是一种羞辱。
  因此心怀不满的高甑生,战事结束后,就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一起诬告李靖谋反。如果是别人告发的话,皇帝根本不会理睬,但是既然告发李靖的是高甑生。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不借机打压一下李靖,让他老老实实的退休,实在是说不过去。
  帝王术中,这样的做法很普遍,是皇帝试探人心、收拢人心必备的技能,但是在李承乾眼中这样的行为就只是下作,让人反胃。
  正因为如此,他远窜的心更加坚定了。
  卑贱者联盟第一次被他全方面的调动起来,分析神不知鬼不觉带走皇后的办法。同时,李承乾开始写信给黎达海等人,准备出行以后的事宜。
  忙忙碌碌的准备,在李泰抵达东宫以后,顿时变成了笑话。
  打开李泰拿来的锦盒,看清楚上面的字样后,李承乾小心翼翼的问李泰:“这么做合适吗?老房恐怕不会答应的吧?”
  李泰撇撇嘴道:“房玄龄,他巴不得您这个时候远远离开长安呢!君臣之间的斗争,总是会有一方要退让的,不同的就是退让的程度而已。要是您一直留在长安,最终被人选做对付父皇的手段,才是最差的情况。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魏征才提前给您准备好了这个,有这个在,您只需要带着母后出宫就行了,之后的琐事直接就解决了,岂不是一劳永逸?”
  看着锦盒里的无字诏书,李承乾只觉得自己对于魏征的印象直接就开裂了。
  好家伙,最公正无私的这家伙竟然会给自己钻朝廷制度空子的指引?
  魏征留下来的是一道空白的诏书,给天下发公告那种形式的,跟圣旨类似,却又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张诏书上已经有了皇帝的印鉴和门下省的印鉴。这东西的存在,是为了方便门下省尽快推行皇帝命令的。出于省事的想法,皇帝才会给门下省好多空白的诏书。毕竟,门下省通过了才是真的通过,门下省不过,就算诏书上有了中书和皇帝的两方印鉴,也是没用的。
  因为缺少了中书省的印鉴,所以这样的空白诏书在施行的时候,中书门下的权能反而反过来了,门下省拟定后送到中书省,中书省复查没有问题后才会送到尚书省。
  这样一来,就给了李承乾可趁之机,不管中书门下的权能如何变化,只要得到老房的认可,就能直接伪造出一份合法的诏书来。就算事发,皇帝也不会过度的追究,他总不能说是因为自己偷懒,才让太子有了可乘之机吧!
  收起诏书,对这份诏书的出现,李承乾虽然意外,却并没有震惊太多。
  跟以往的历史线不同的是,自己这个太子可以说是做的格外成功。毫不夸张的说,正常历史中的自己连掺和进君臣争端的资格都没有,而现在的自己,却有着让乱局更乱的能力。正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魏征才会留下这么一手。恐怕,就是他自己的离京,都是自愿的。他留在长安,恐怕会让冲突更升一级。
  让李泰回去做准备后,李承乾带着诏书进了中书省。
  对于太子的到来,房玄龄好像并不惊讶。
  “殿下今日来见老夫,可是想要离开长安了?”
  “房相您竟然知道孤的打算?”
  邀请李承乾坐下后,房玄龄伸手要过张赟抱着的盒子,从里面拿出诏书,加盖上中书省的印章后才说:“魏征离开长安前,特意跟老臣说过这件事,就老夫看来,您确实应该避避。这一次的君臣相争,说到底是因为陛下钻了牛角尖。不过,在冲突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以后,可就有不同的韵味了啊!
  自古以来君臣都是对立的,君臣相争,不管哪一方获得了胜利,对朝廷而言都不是好事。放殿下出去,除了让事情不至于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外,我等还有别的打算,就是给事情留下一个转圜的余地。殿下虽然没有自觉,但是老臣等人却很清楚,相比较朝廷、陛下,您的信誉,在平民中才是最坚挺的啊!”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承乾终于明白了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了。说白了就是留一份保险,太子不参与这些事,所以也就不会被人诟病,真要闹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有太子在,至少不会闹到改朝换代的程度。虽说发生这样事情的可能性低到近乎没有,但是他们依旧要顽固的给上一份保险。历经隋末乱世以后,“统一”和“集权”,不止是皇帝在意的事情。
  长叹一口气,李承乾在房玄龄的桌案上拿起笔,直接模仿着皇帝的笔迹在诏书上写了起来。
  在一边旁观了李承乾捏造的借口,房玄龄哈哈大笑:“殿下这个理由用的确实好啊,可惜赵国公现在沉迷跟皇帝的对抗中不可自拔,否则他与你同行,就更有说服力了。”
  等墨迹变干以后吩咐张赟把诏书收起来,李承乾无奈的对房玄龄说:“这一次,魏征咱们三个可是担上大事了,长安就留给你们祸害吧,孤就不奉陪了。”
  拱拱手,李承乾就离开了中书省。
  诏书造假到这种程度,反而成了真实的,只不过跟以往不同,皇帝的意见被太子的意见取代了而已。
  造假完毕以后,李承乾才终于有了逃离长安的底气。难得这一次魏征和房玄龄都帮着自己,要是逃不出去才是丢大人了。
  本该休假的亲率,被一纸命令重新聚集起来。卑贱者联盟,第一次全面活动,寻找着宫内的漏洞。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长孙,还有她肚子里未出世的小公主。
第三百二十八章
逃离皇宫
  东宫的动作很是隐蔽,李承乾基本没有动用东宫钱库的钱粮,而是专门调用的黎达海手里的流动资金。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李承乾才给房玄龄去了信,请他延长朝会的时间。也只有在朝会的时候,皇帝无心关注宫里内外,就算是硬闯,消息禀告到皇帝那里都要一段时间。
  房玄龄这一次既然选择卖给东宫面子,李承乾觉得还是把人情落实比较好,反正老房老魏的人情,他是狠狠的欠下了,甚至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还得清。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李承乾先是派出五辆东宫的马车,将苏媛、阿史那雪、秀秀和一众宫女宦官送出了东宫。自从东宫来往的马车络绎不绝后,只要是亲率亲自护送的车辆,金吾卫照例是不会过多查验,直接放行的。
  见金吾卫果然没有过多的查验,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给李泰去信,让他进宫,率先离开东宫的五百亲率士兵,会护送着太子妃一行人离开长安城,等候在五里亭。
  另一边,张赟苦着脸到了两仪殿,给皇后禀告太子突然病重的消息。
  “承乾病了?怎么可能,前两天他还来给本宫请安过,看起来很精神啊!”
  假消息吓了长孙一跳,但是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太子虽然自小体弱多病,但是自从他当上太子以后,历来都勤加锻炼,堪称百病不侵,如今就算病了,应该也不严重。
  “娘娘说的是,奴婢请孙道长看过了,孙道长说,应该是舟车劳顿所致,休养一段时间自然就会痊愈,只是殿下高热发汗,还总是呼唤您,奴婢觉得,您还是去看看殿下比较好。”
  长孙点头,不疑有他,立刻起身准备到东宫看看自己太子儿子。
  而长孙前脚刚走,紫燕就指挥着两仪殿的宫女们,开始整理皇后的行装。以前不知道,知道以后就连李承乾都吓了一跳。长孙的贴身宫女紫燕,竟然也属于卑贱者联盟,只是一直以来隐藏的格外深。
  本来还有点焦急的长孙,在东宫书房看到神采奕奕的李承乾,就知道中计了。嗔目看向身后,张赟早就老老实实的跪倒在地,等候发落。
  “母后,不怪张赟,是儿臣要他用这个借口骗您过来的。”
  跟跪皇帝不同,在长孙面前下跪,李承乾并不觉得有太多的抵触。
  旁边的李泰也跪倒在地,替兄长说情:“母后,这件事儿臣也参与其中了,您千万莫罚皇兄一人。”
  气的捋捋胸口,长孙坐在宫女搬来的锦墩上,问道:“说吧,你不惜诈病把本宫骗来东宫是要干什么?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要甩开你父皇说的?”
  想想前因后果,长孙只觉得这个解释最是合理。两个孩子谁都没有让她操心过,如今行非常之事,绝对是有合理的原因。
  李承乾嘿嘿一笑,说:“母后还记得吐谷浑一战归来之际,儿臣说的话?如今儿臣已经做好了准备,您现在已经安胎了,只要注意不要太赶路,您离开皇宫,离开长安,坐车应该无碍。苏氏她们已经出宫了,接下来只要咱们几个离开,皇宫丢给父皇一个人祸害就好。”
  本来已经平静下来的长孙,听到李承乾的话哭笑不得,明明是在为两个孩子对自己的关心而欣慰,可是一想到这行为的后果,却又让她心疼。
  “你们啊,哪有离开皇宫偷跑的皇后和太子、王爷?咱们偷跑了确实不用受气了,可是这样一来叫你父皇如何自处?让外人怎么看待皇家的关系?承乾,你可知,这件事能直接导致你的太子之位被废,青雀,你信不信,因为这个,你被降罪成郡王都有可能。你们两个都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如何不知道这个结果?你们的心意母后心领了,可是母后宁愿死了,也不愿意看到你们拿今后的前程换取母后的好心情。”
  说完,长孙就站起身,想要回皇宫。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想到两个儿子可能会因此而受罚,长孙根本起不了一点离开皇宫的心思,哪怕这是她目前最期盼的事情。
  李承乾还没继续说什么,另一边的李泰已经嚎叫着膝行过去抱住了长孙的腿。敢把鼻涕眼泪往皇后身上抹的,满大唐目前就这一位。
  “母后,儿臣知道您在两仪殿里度日如年,如果是平时,儿臣也就装作看不见了。如今您有了身孕,为了将来的公主妹妹,您也不能继续过这样的日子了。儿臣不怕被父皇责罚,儿臣只想母后您能好好的,您今天要是不答应,儿臣就不起来了!”
  虽然李泰很喜欢耍无赖,可是真的哭的眼泪鼻涕一大把、哭的随时有可能昏过去的时候非常少见,搞得长孙只能连连答应,先把李泰安抚下来。
  这小胖子,关键时候还是很靠得住的嘛。别看他偷奸耍滑的,至少对母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