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566

  本来有点感动的李承乾,看到李泰暗中比划出来的“OK”手势,感动顿时变得稀碎。好家伙,这家伙竟然是在演戏,不过就算是演戏,恐怕也掺杂了真实情感。一个正常人要是能直接哭成这个样子,那就不是影帝了,而是影神。
  好不容易才把李泰安慰的安静下来,长孙无助的看向李承乾。
  微微一笑,李承乾走到俩人身边,伸手拍拍李泰的脑袋后才对长孙说:“母后放心,这一次就算有罪过,也不是单单青雀我们两个背。至于太子的废立,不是儿臣吹牛,也得看看谁敢顶替儿臣。只要有人站出来,且不说父皇厌烦,就是大臣们也会抵抗。青雀李恪两个人不愿意,余下根本就没了可选的。”
  说完,李承乾就拿出了一早准备好的诏书递给长孙看。
  展开诏书看了一遍,长孙立刻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诏书上的字迹,跟皇帝的简直有八分相似,这还是在她跟皇帝相处这么多年,彼此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换个人过来,恐怕根本看不出端倪。字迹不重要,最重要的反而是诏书上面的印鉴,中书省的印鉴,皇帝的印鉴,门下省的印鉴,集齐了这三个印鉴的诏书,不管里面的内容有多么天马行空,都是合法的。
  不要以为集齐这三个印鉴很简单,要知道这三样印鉴都是所有人当命看的,除了公务所用,平时甚至不会展示在人前。尚书省接到这份诏书,只有宣告天下的选择。毕竟,它不是门下省,没有封驳的权力。就算它是皇帝钻空子偷偷收揽到自己手里的三省之一,面对一个正经的诏书,恐怕也不会生疑。
  没错,诏书很正经,正经的让人甚至看不出太多的端倪来。
  皇帝重视新商律的修改定法,派出太子巡查大唐,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制定合乎规范合乎实际的律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皇后尾随太子一同出行的字样,在一篇悲天悯人的诏书中不过是雪山鸿爪一般,像如今已经沦为工具人一般的尚书省,恐怕不会过度的揣摩。
  判断了可行性后,长孙吃惊的看向李承乾:“你得到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支持?你知不知道,这份诏书一旦公布出来,你父皇会怎么看?”
  “太子伙同中书省门下省挑战皇权?母后啊,儿臣要是真的对父皇不满,在如今这个局面,只要向勋贵群体抛出橄榄枝,恐怕转瞬间就能把父皇逼到墙角,干嘛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了,都说皇家无亲情,就儿臣看来,分明是父皇权利心太重的缘故,因为分封刺史的事情,他甚至对您怒目相向,简直太过分了。”
  “对,母后,咱们这一次必须得反抗一下父皇,否则他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有李承乾的话,再加上李泰的边鼓,长孙只能叹息一声说:“既如此,本宫就陪你们胡来一次吧!不过咱们要说好,一旦事发,你们父皇怪罪下来,你们只能把罪过往母后的身上推,明白了吗?”
  想起这些天来皇帝夫君对自己的态度转变,长孙也是一阵的心凉。越是恩爱的夫妻,越是不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反过来说,一旦产生了矛盾,反而会更难以收拾。
  见长孙终于点头了,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跳起来,在空中击掌了一下。
  见兄弟俩雀跃的样子,长孙苦笑着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这么做是福是祸了。
  欢呼过后,李承乾和李泰就一人一边的扶着长孙往外走,东宫丽正殿外,又是几辆马车排列了起来。其中一半搭载的是两仪殿里长孙用习惯了的东西,另一半装着的还是宫女宦官。论照顾人的话,还是宫里的宫女宦官靠谱,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哪怕尽量的在装作自食其力的样子,还是会不知不觉的习惯起来。
  这些宫女宦官,都是李承乾挑选出来的卑贱者联盟成员,有他们在,至少不会有人吃里扒外的给皇帝送信。
  才出书房,就将封存诏书的盒子交给了方山,方山拿着诏书就去了中书省。诏书还是由中书省的人送去尚书省更保险,毕竟,中书省直接将有了门下省复核的诏书递交尚书省,也不是一次两次。
  在扶着长孙钻进一个伪装的很普通的马车后,李承乾终于兴奋的挥了挥手。看到太子的手势,窜天猴毫不犹豫的开始带队护送马车出去。想要从东宫出门其实很方便,只要从正门口出去,穿过横街尽头的延喜门,就进入了皇城和永兴坊之间的街道。
  按理说延喜门的重要程度,甚至不亚于玄武门之类的城门,但是因为东宫这些年来总是有大量资金物品流通的原因,延喜门的守将等对东宫来往的马车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如说,要是哪天东宫突然没有马车来往了,才是吓人的事情。
  今天也是一样,尽管已经有几辆马车离开过了,但是延喜门守将赵恬还是没有过多的关注。队伍前进到延喜门,照常看完了太子签署的手令后,赵恬看了一眼窜天猴,再看看守卫轮空,已经被金吾卫接管的东宫守卫,迷惑道:“猴子,我记得你们不是在休假吗?怎么今天早晨突然接管了东宫防卫,现在又换成了金吾卫?”
  掀开一辆马车的门帘,露出里面金光闪闪的物事,窜天猴笑道:“现在知道了?这么多的钱财,还是我们亲率亲自押运,殿下才会放心。今天我们结束休假就是专门跑这一趟的,跑完以后拿到殿下的赏赐,回去继续休假。”
  听到这里,赵恬忍不住的露出羡慕的神色。跟亲率相比,他们禁军的待遇顿时就不香了。军中传闻,本来皇帝是准备封赏窜天猴爵位的,但是因为卫国公谋反的事情耽搁了,如今好像又要被提上日程。
  吐蕃五万人头的战功啊!亲率两千人怎么分都能撑死,作为亲率大将军的窜天猴,能凭借此从布衣一跃而成为有爵一族,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无论如何自己一个寻常守将,还是有必要跟未来的大佬人物打好关系的。想到这里,赵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窜天猴检查的要求。
  “出宫跟入宫不同,用不着严查,再说俺老赵跟东宫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延喜门的将士还收到过太子殿下的红包,既然亲率的大家伙还在休假中,还是快些交卸了差事,好回家。”
  窜天猴笑了笑,也不再坚持,跨上战马,就带领着队伍离开了延喜门。一千五百多人的阵容,并没有引起赵恬的异觉,这样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成功穿过延喜门后,李承乾就长舒了一口气。延喜门过去以后,就是通途了,至于启夏门的守将,就更好打发,亲率出入长安,除了关门落锁的时间以外,基本用不着跟他们打招呼。
  “皇兄,咱们出来了?”
  “嗯,出来了。”
  听到皇兄的肯定,李泰几乎兴奋的想要跳起来。
  长孙叹了一口气,说:“出来是出来了,可是承乾你有想过咱们这么做会连累好多人吗?延喜门守将估计会受罚,青雀的长史,东宫的奴婢、孔颖达等人,恐怕都会受罚。如果说陛下处罚有官职的这几个人还很难的话,处罚奴婢可没有那么多的顾及,自古以来可没有因为皇帝处罚奴婢而犯颜直谏的大臣啊!”
  不得不说长孙的确心善,如果是别的人恐怕此时已经沉浸在逃出皇宫的惊喜中了,但是她却反而想到了会连累到别人。她说的没错,皇帝处罚奴婢,就算是打死几个,只要不是接连不断,就不会有人进谏,魏征这样的都不会。皇帝处罚宦官宫女,跟行家法一样,外人是没有资格多说什么的。
  李承乾笑道:“母后放心就是,儿臣离开之前已经做了安排,只要父皇不给金吾卫下令,不亲自动手,那些宫女宦官就不会有事,没准儿反而能因祸得福。您知道的,儿臣向来心善,如果不是这样,安能心安理得的享受逃出来的快乐?”
  卑贱者联盟的力量,就在紫燕坦白身份的时候,李承乾就已经见识到了。在他们全部活动起来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除非皇帝血洗皇宫,否则还真别想把命令彻底落到实处。处罚宫女宦官的,也是宦官,这期间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不管是宣称已死,实际上却是送出皇宫,还是在乱葬岗找几个被打死的家仆顶替一下,都可以。
  麻烦的反而是皇帝亲自动手或者交给金吾卫行刑,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卑贱者联盟也无计可施了。毕竟这个组织能存活到现在,靠的是低调……
  不过,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李承乾也做出了保证,绝对会赔偿足够的钱财给已死之人。当然,就算不给钱,仅仅是太子的命令,也足够让所有卑贱者联盟成员赴死了。
  当东宫的车队和亲率成员耻高气昂的从启夏门穿行而过以后,李承乾就彻底松了一口气。
  出了长安以后,所有人就会直接上船,连夜前进直到洛阳。离开了长安周边,特别是离开洛阳以后,就算皇帝不下台阶直接急眼,也无计可施了。毕竟有“鞭长莫及”这个成语,除了洛阳,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常备兵力供皇帝用来堵截一行人。
  就在亲率离开长安不久后,尚书省就将诏书的内容公布了全长安,给各地的文书也准备齐全,当天就能直接发放出去。
  文书一经张贴,顿时在长安商人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年初的时候,朝廷制定了净利润十税一的新税,并公告说过后会重新调整商律,整理出一部适用于当今的商业律法。
  从实物税的十二取一变成净利润的十取一,对一些商家而言,可以说是巨大的打击。不过这个税率也不算太苛刻,大家钻律法的漏洞赚了这么多年的钱,重回正轨也没什么。跟这个相比,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新律法的事情。
第三百二十九章
醉酒的皇帝
  有消息透露出来,说以后公账将会成为未来的账簿记录方式,商户的账簿将不再属于私人,朝廷也有验看的资格。而且,敢于涂抹账簿,借此偷税漏税的,将会被严厉惩处。
  “严厉惩处”究竟是怎么个严厉程度,究竟要怎么惩处,都让人摸不着头脑,担心至极,与其缩着脖子恐惧,还不如临头一刀来个痛快。而这个时候太子开始游历四方,查看商业实情,对商人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这两年来,从太子对商业的处置手段上,就能看出是真的精于此道,一个懂行的人来制定律法,怎么也比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瞎搞要好得多,这就是商人们的想法。当然,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之流,都被他们归类到了酒囊饭袋的行列中。
  就在商人们开始将这个消息扩散到全城的时候,皇帝还被房玄龄等人牵扯在朝堂之上不能退朝。吐谷浑的事情已经说好了,只能以羁縻州的方式约束,谋定后动,新王慕容顺只要对大唐足够恭顺就够了,等到了有余力彻底收拾掉他们,取其地而融灭其民的时候,再正式谋划不迟。如今东突厥的大片新土地,还没有处理好,谁有闲心管吐谷浑那边?
  可就是说好了的策略,还是出了问题,房玄龄竟然口吐惊人之言,认为大唐应该将那里变成一片不毛之地,才是最符合朝廷利益的做法。相比较继续让吐谷浑人在那片土地逍遥自在,房玄龄认为毁掉等以后交给后人收拾比较好。
  “爱卿可知此例一开,后果由多么恶劣吗?今后敌人如果也学着我们的做法,攻入边城毫不犹豫的将住民屠戮一空,该当如何?自古以来,残暴如秦始皇也不过坑杀了一些将士,却没有对六国的国民动手。要是真的这么做了,恐怕朕在史书上就会成为茅坑一样的存在了!”
  想到后世对自己的封号是唐桀宗什么的,李世民就忍不住的冒虚汗。好不容易把太上皇搬下来,将来能给他上武皇帝的谥号,将“文皇帝”留给自己的,因此而破坏了怎么行?
  本来,这种明显脑袋被驴子踢了的主意,是不可能出自房玄龄之口的,可是看到皇帝的焦急,离房玄龄不远的长孙无忌就想到了老房这么做的可能。
  一直以来,皇帝虽然还没有明面上跟朝廷官员吵起来,跟勋贵群体吵起来,但是他想要分封刺史的心思犹如磐石。面对这样的皇帝,就算不会心生谋反之心,那么在朝廷公务上出口气,也是不错的。
  一想到这个可能,长孙无忌就暗地里给房玄龄伸出了大拇指,随后出班附议道:“陛下,微臣也觉得房相之言有道理。历来吐蕃、突厥对吐谷浑就垂涎三尺,好东西谁都想分一杯羹,不过把汤碗打碎,也就没人有想法了。将吐谷浑变成赤地,就算还有人对它垂涎,恐怕也不会轻易的争夺了。”
  眼见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不少官员紧紧跟随,出班附议。早在皇帝第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分封刺史之后,群臣就结成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抗群体,简单来说,只要是长孙无忌想要做什么,余下的朝臣都会无条件的跟随。
  当然,聪明人跟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会防患于未然,这样的联盟,房玄龄没加入,杜如晦没加入,虽然他们也反对皇帝,但是绝不会跟大多数人结成利益共同体。至于武将们,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武将的反抗,反而是最敏感的。
  眼见朝中好多人都出班附议,李世民顿时急了。早在贞观之初,他就跟群臣相约所有事情没有巨细,都要商量着来,他作为皇帝,除非必要,否则不会独断朝纲。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除非他使出全力,否则只要是大多数朝臣都赞同的事情,他这个皇帝也无力反驳。
  眼看朝局朝着自己最害怕的局面演变了,房玄龄只能赶紧插话说:“不过,就算不毁掉吐谷浑,也是可以的。此一役,我大唐虽然靡费颇多,但是年后只一次收缴赋税,就再次让国库恢复了元气,甚至还要更充盈。可见,当初陛下决定放开商业限制,是有效果的。今天微臣收到了门下省发来的诏书,几经查看以后才发现陛下的安排简直完美,在此,微臣不得不拜于吾皇圣明!”
  说完,房玄龄就跪倒在地,态度诚恳的一塌糊涂。虽然不知道魏征是怎么想的,他可没有拿身家性命帮太子跑路做遮掩的打算,这个时候还是尽早把自己摘出去比较好。
  “诏书?”
  虽然房玄龄成功的将事情说了出来,却并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拍拍桌子,李世民站起身,不耐烦的朝着长孙无忌等人挥挥手说:“朕是不会做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的,此事休要再提!退朝!”
  眼看已经日晒三杆了,房玄龄才松了一口气,拖延了这么长的时间,估计太子已经成功逃脱了吧!就是不知道魏征要怎么解释门下省印鉴的事情?另一个侍中可没有魏征的胆量承担这份罪责。
  不过这关老夫何事!
  解决了自身麻烦的房玄龄,笑呵呵的离开了太极殿。
  另一边,李世民在退朝以后,依照习惯不由自主的从太极殿一直走到了两仪殿。
  就在要进入两仪殿范围的时候,他又生生的站住脚步,转身就去了甘露殿。
  家事国事没一样顺心的!
  进入甘露殿以后,从李涧的手中接过瓷瓶,狠狠的摔到地上,然后接着摔,一直摔到胳膊酸麻,地面全是瓷器的碎片以后,李世民才松了一口气。
  坐倒在地上,接过李涧递来的茶壶,也不嫌凉,一口气抽干后,李世民开口了。
  像是在对李涧说,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朕殚精竭虑,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大唐的长治久安?自汉末以来,天下可曾安定过?如今大唐好不容易结成一片版图,至少明面上没有分裂,这已经是百年,千年以至于万年的基业了。朕扪心自问,从未想过李家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而是希望这个世间长久的太平下去。
  都说盛世难得,自大唐建国以来,不满二十年,在一片疮痍中,建造出了盛世的雏形,可见盛世不是那么的不可得,而是长久安定下自然而然出现的局面。既然二十年的太平能换来一个盛世,那么二百年,两千年呢?朕为万世基业奠定基础,有什么错?”
  甩甩茶壶,见没了茶水,李世民一甩手就把茶壶丢了出去。旁边的李涧保姆一般重新递上了一个新的茶壶。
  喝了一口茶水,皇帝又赌气的将茶壶丢了出去。看到这一幕,李涧只能叹息一声,取来酒,还是烈酒给皇帝。
  这一次终于对味了,狠狠的灌了半壶以后,李世民才大着舌头继续说:“辅机啊辅机,自我们相识以来,朕以为你是最懂朕的一个人,一直以来你我君臣配合,都能将朝政拨动到正轨上。然而这一次,你为何背叛了朕?还代表着群臣和不知道多少勋贵反抗朕?分封刺史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诸侯王才能有的待遇,朕给你们这些国公甚至只是国侯就安排上了,有什么好不满的?你们不知道萧瑀得知自己被封为宋州刺史,世袭罔替的时候,有多高兴吗?
  观音婢啊观音婢,你明知道朕剥夺了辅机直入皇宫的权力,就是为了不跟他过多的冲突,为何每次辅机求见,你都要把他放进皇宫?莫非,朕这个丈夫,就真的不如你的哥哥重要?”
  说到这里,皇帝虎目含泪,又一连喝了好几口的酒。
  这里是甘露殿,从值守的太监到周围所有的侍卫,都是他的心腹,所以在这座大殿里的他,才能短暂的放下伪装,才是真正的李世民。
  等三壶酒喝光,地上的碎片已经被战战兢兢的宦官收拾走了。看了一眼有些繁杂的事务,李世民闭上眼,干脆不再多想。有群臣在,耽搁一天的政务,不打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