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566

  嘿嘿……
  见造船厂已经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李承乾也松了一口气。尽管自己的计划书被现实打击成了蔫茄子,但是在不及后果的投入下,到底是快速的竣工了。
  虽然只有一艘船完成了终极的武装,但是两个月后,三艘船就能全部投入使用。在大唐这个时间段,绝对是堪称自豪的浩大工程。
  “来人,打开库房,今日孤陪诸位共饮,不喝醉的,是孙子!”
  才振臂一呼,胳膊就被人按了下来。
  回过头,李承乾发现按自己胳膊的是李涧。这混蛋,不是应该在登州负责行宫吗?干嘛跑了过来?
  撇开李涧的手,李承乾怒道:“你不是应该在行宫守护母后吗?有什么大事儿要你亲自过来?派一个信使不久行了?”
  李涧嘿嘿笑道:“当然是大事儿,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父皇?”
  李承乾连连摇头:“不回去,这里的事情还没完事儿呢,别想让孤这么早就回长安!”
  说完,就后退几步,隐身到了窜天猴等几人的身后。
  李涧的身手李承乾很清楚,到现在他才不过跟张赟五五开,而按照张赟的说法,李涧的武力还在他之上。他生怕会被李涧绑回长安,那自己的快乐生活就算是彻底完了!
  谁曾想,李涧双手插在袖子里,丝毫没有动手的意思。
  “嘿嘿,殿下用不着这么提防奴婢,也怪奴婢没说清楚,陛下宣您到登州行宫见驾。”
  “父皇来登州了?”
  听到这个,李承乾顿时吓了一跳。不是,怎么不声不响的,这家伙就从长安窜到了登州来?
  顾不上狂欢了,李承乾立刻下令亲率护卫护卫他返回登州。青雀李恪都回去看望长孙了,如今在造船厂主事的就他一个,没了同伴,反而更觉得恐惧。
  是的,就是恐惧。李承乾想不出到底是什么让皇帝来到登州的,或者说,是什么让朝臣们同意皇帝来登州的。思前想后,除了小兕子以外,也只有造船厂了。
  该死,孤还没玩痛快呢,一旦朝堂大佬们介入进来,恐怕刚建造好的舰船就要交出去了!老子累死累活的,可不是让你们捡漏的!
  特别是长孙老狐狸,你要是动这个心思,别怪老子不认你这个舅舅!
  带着一肚子的担忧,李承乾从造船厂连夜赶回了登州行宫。
  原本还如常的登州,此时却大变模样。街道上,每条街道上,都有巡逻的士兵,还都是全副武装的。好多临街的高楼,还都被征辟了,楼顶上轻易就能见到手持弓弩的士兵。不大的登州州府,此时已经被防护成了铜墙铁壁。
  快乐的登州百姓消失了,就连有事要出门的,都溜着墙根走,生怕惊动这些士兵。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微微皱眉。就算是皇帝出行,搞出这么大的排场,也太过分了吧!
  才要抵达行宫,就遇上了熟人。
  一身光鲜铠甲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不就是长孙冲嘛!
  这家伙听说已经娶了豫章,现在不仅是驸马都尉,还是千牛卫将军。事实上千牛卫将军这个职位就是个摆设,皇帝专门给勋贵子弟设置的摆设职位,主要是为了表示荣宠,也是为了让这些勋贵子弟有事可做,免得闲着没事儿变成纨绔,影响勋贵群体形象,或者跟父辈无聊之下就研究造反什么的。
  见到李承乾,长孙冲也很高兴,跳下马,卸掉武器交给身边的千牛卫士兵,一路小跑过来,边跑边喊:“好家伙,承乾啊,登州刺史之前上奏折报告了登州的变化,特别是登州百姓开始信任朝廷的事情。这件事,包括我爹在内,都觉得是瞎扯。可是我们这一路上所见的,确实如此啊!山东之地的百姓,跟京畿道百姓差不多,对皇帝的出现没有多少恐惧,反而格外的欢迎。用不着刺史之类的指挥,他们就夹道欢迎、行礼。真有你的!”
  长孙冲才要跳上马车,却被李承乾伸手阻拦了。
  “先别急着跳上来,表哥啊,咱们兄弟俩的关系这么铁,你铁定不会对兄弟见死不救的吧!说说,父皇这一次到底是干嘛来了?你要是知道的话,等我的战舰出海,就带上你,要知道,我的战舰可是身披铁甲,使用八牛弩火器的无敌战舰啊!”
  闻言,长孙冲咽了咽口水,坐到马车上才说:“陛下说这次出来是来看自己的小公主的,对外宣扬的也是这个消息……”
  见李承乾撇嘴,长孙冲只能再加一条:“还有啊,这是我爹说的,你可别泄露了。其实陛下还想着到泰山封禅,只不过后来换成了看兕子的借口罢了。据我爹分析,这一次,很可能就算是魏征等人,也没办法阻止陛下了。”
  “泰山封禅啊……”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就知道皇帝老爹不是单纯的来看女儿了。要说泰山封禅,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了。不管是对关陇集团的影响、对山东士族的影响,都千丝万缕一般的跟泰山封禅联系到一起。说实话,这个时候举行泰山封禅,单纯就是名声上得利而已,实际上的影响,恐怕只能威振一下山东士族吧!
  还真像是这个混蛋家伙能干出来的事情。
  算了,不是为了摘取老子的胜利果实来的就好。
  告别长孙冲,李承乾进入了行宫。
  因为是按照正式行宫规模修建的,所以登州的行宫不比别的州府小多少,只是比不上洛阳皇宫而已。
  因为皇帝的到来,行宫里面塞满了人。长孙无忌这些亲近大臣,都得到了在行宫里居住的权力,虽然他们的居住只是在空地上搭一个帐篷,但已经是荣宠了。
  正殿没见到皇帝,只见到了苏媛等人。再看看正殿里的摆设,一丝担忧出现在李承乾的心头……
  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偏殿,李承乾顿时在心里大喊一声卧擦!
  此时偏殿里的摆设,分明都是皇帝的,感情皇帝放着正殿不住,把他的窝给霸占了!
  螺旋楼梯上,皇帝就站在远景窗前欣赏美景。见李承乾来了,还不忘损一句:
  “真是不孝顺,正殿那里只能看到行宫前面的一堆民房,你这东面偏殿反倒是最舒适的。也罢,朕就把正殿赏赐给你居住了,朕住在这里就好!”
  事情就怪在这里,面对皇帝明显是土匪的行为,李承乾却只能躬身行礼,谢过皇帝老爹的赏赐。
  再抬头,却见皇帝抱着兕子的襁褓,抱姿很是专业的样子。
第三百六十五章
孙思邈的报复
  “看什么看,你小的时候,朕也这么抱着你来着。幸亏你母后和妹妹没事儿,不然朕扒了你的皮!”
  此时恰逢一阵风吹起,李承乾赶紧上前几步,跟皇帝一起背对着风,为小兕子挡风。
  就是这一个行动,皇帝就没了继续咒骂李承乾的想法,但是下楼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碎碎念。此时此刻,他像一个傲娇老爹,多过像一个皇帝。
  走下楼梯,可能是颠到了,兕子忽然大哭起来,惊慌的皇帝赶紧把孩子交给长孙,示意李承乾跟他一起到书桌前。
  偏殿这里除了澡堂卫生间有隔板,余下的区域都是用屏风分割的,这样一来明明是大殿里面,却不会过于憋闷。这一点让皇帝很是满意,所以毫不犹豫的占据了这里。
  分主次坐下,接过李涧递过来的茶水,李承乾不经意的手抖了一下,差点把茶水洒出来。
  这样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过李世民鹰隼一样的眼睛,暗笑一声,道:“行了,朕没打你那几艘船的主意,不过你也知道利害,玩够了只要交给朝廷就行。朕急召你回来,其实是想考验考验你。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的时间,你虽然没有走遍大唐,但是也路过了不少的州府。再加上朕年前把全天下的商业奏折,不分缓急全都交给你决断,你应该也差不多看出来商业的现状,有什么想法,就跟朕说说。
  虽然你是用指定新商律的借口逃出长安的,但是新商律却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
  李承乾点点头,皇帝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让他偷偷松了一口气。至于新商律,确实不是他一个人就够资格制定的。律法之所以具备威严,就是因为它是基于大多数人利益建立的,有的时候,甚至律法牵扯的东西,会威胁到皇帝的利益。
  封建制度就是这么一回事,有的皇帝能够尊重律法,尊重大多数人利益,就能让天下安定;而当皇帝固执的跟律法对抗,藐视大多人利益的时候,揭竿而起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了。至于像李世民这样强势的皇帝,能够只是偶尔践踏律法,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人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皇帝不行,太子也不行,所以这个新商律只能由朝廷的几位大佬制定,甚至,还需要邀请一些商人代表加入才行。
  哪怕只是做个样子。
  想到这里,李承乾才回答说:“父皇,之前儿臣说,繁荣商业能够促进大唐的发展,甚至最终达到农无税的地步,现如今看来,是完全可行的。只是,如何将发展中的商业完全控制在朝廷手里,而不是放任它自由生长,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钱财动人心啊!如果放任商业发展而不加以管制,那么,毫无疑问,最终天下财富都会慢慢收拢到勋贵家族的手心。这是绝对不行的,虽然现在咱们皇族在商业洪流中稳稳占住了要害部位,但是也不排除发生这种事情的影响。
  自古以来影响政权的,一般都是权力,但是,毫不夸张的说,钱财也有着转换成权力的可能。所以,新商律必须重新给勋贵家族加上笼头,舔可以,张嘴大口撕咬就不行了。另外,不属于勋贵家族的商人,反而需要扶持。什么时候商业圈子真正是凭个人能力,而不是身份影响的时候,商业的发展才算是健康的。”
  对于李承乾的回答,皇帝的表情很是欣慰:“你说的没错,没有什么比勋贵家族的财产甚至要超过皇家要更令人恐惧的事情了。别看朕现在对兵权抓得格外重,但是当有人的财产能够超过大唐一半以上的时候,就算那个人不想,最终也只有造反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朕听说你在郑州的时候,答应了商人,要为他们的子孙后代争取当官的权力?这不是胡闹嘛,先人之所以将商人在名声上打入贱籍,就是为了防止蚕食天下之人的出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陶朱公并非淡泊名利,而是追逐天下权力,恐怕轻易就能鼓捣出一个自己的政权吧。你也清楚,钱的力量有多大。”
  陶朱公称帝?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不是,陶朱公有多大的本事?看起来这家伙是古代财神一般的人物,但是,一样的手段放到后世,都是小店铺老板玩剩下的了。
  一,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
  二,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三,抓住现时得时无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其三是从时而追。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四,销售理论,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贵上极则反贱。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
  五,三八价格,农末俱利。
  六,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七,薄利多销。
  就这七条而已,想想后世的形象代言人、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些还真只是经商中的基础。
  “富可敌国”一直以来都是伪命题,最出名的就是沈万三,钱再多能跟钢刀对抗?当皇帝不讲理的时候,只需要一个“莫须有”就能铲除一切后患,顺便把这家伙的财产取走八分充国库,二分散财于民,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不过像沈万三这样不知道进退的人,终究是少数,或者说,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也是少数。对于更多非家族的商人而言,基本上只要家产积累过多,就会主动分家,免受猜忌了。分家以后,想要复合有多艰难,根本不用说。
  所以,皇帝的担忧,明显是一时生出的警惕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