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566

  当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拆卸下来后,十艘船和一艘返程船出发了。为了让海岸边的众人能够看清楚,十艘船抵达安全距离后,按照横向一字排开,隔着一段距离停一艘。
  落锚以后,船上的东海水师士兵就爬上返程船,独留下一艘破船孤零零的停在海上。
  十艘船停完后,返程船挂着满帆,逃命一般的返回。
  见他们已经出了危险范围,李承乾就拿出一支信号箭,交到皇帝手里。
  李世民对射信号箭这件事很是喜欢,也不用李承乾的弓,依旧是他的那张黑木巨弓,点燃引信后,就斜着射向了空中。
  跟陆地的信号箭不同,这支信号箭的引信很长,这也就让烟雾出现的够高。
  太子号太远了,岸上的信号想要传递过去,只有用信号箭。
  从信号出现,不过十几秒的时间,太子号上就升起了代表领命的信号箭。接着,船体开动了。
  令岸上观战众人惊奇的是,明明太子号显得很笨重,行动起来却很是迅速。
  眼看着太子号靠近了第一艘船,就在众人都在疑惑靶船上根本没人,怎么演示的时候,毫无预兆的,第一艘靶船上出现了烟雾,哪怕在岸边,也能隐约听到八牛弩箭矢爆炸的声音。
  只是三四道火光过后,太子号就继续前进,无情的经过,等太子号行驶过去后,烟雾散尽,海面上哪还有什么靶船的踪影?
  一艘船、两艘船、三艘船……
  十艘靶船全部消失,也不过是一柱香的时间。
  东海水师的战船,刚刚就停泊靠岸,众人都很清楚它有多大。这么大一艘船,哪怕是用投石机砸,也没这么快就被砸光,可是,在太子号的武器面前,就算船上有人,难道还有还手之力?
  见演示已经结束,李承乾又拿出返程的箭矢交给皇帝射出。
  过了一柱香的时间,太子号就靠近了岸边,速度比起靶船来不知道快了多少。
  直到此时,太子号的真身才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看到太子号船身上的明亮,长孙无忌惊呼一声:“这船,竟然是身披铁甲的?”
  跟长孙无忌比起来,侯君集就直接的多,他上了一艘小船,撑着靠近了太子号,在船身铁板上敲了敲,才重新撑回来,说:“是铁板,而且有一指厚!”
  听到一片倒吸气的声音,李承乾嘿嘿一笑,对李世民说:“眼见为实,父皇,不如我等上船看看?”
  “好!”
  见皇帝答应了,张亮连忙吩咐船只过来拉人上船,太子号也打开了侧面的甲板,放下一段木板台阶。台阶是木板的,只能容三五个人一起上。这也是提防战斗中被敌人利用。而运送物资、船上的人上船的时候,会放下一块内衬铁板的跳板。
第三百六十八章
参观
  走上台阶,就是太子号前面的甲板。作为最先迎接敌方攻击的地方,前方甲板的布置是最细心的。不仅有遮挡箭矢的盾牌,还有供伤员撤出的暗道。
  如今控制太子号的是太子亲率,所以金吾卫也就没有控制船只。论跟皇家的亲密程度,他们金吾卫还不及太子亲率。
  走进一间小木屋,就见到了新式的八牛弩。
  八牛弩自带一块爆铁板的防护板,射击角度甚至达到了一百八十度,仰角也能达到四十五度左右。皇帝不知道角度数据,但是看到八牛弩防护屋的构造,就知道它的灵活。
  伸伸手,深知皇帝臭习惯的李承乾就下令舱房向上传递八牛弩弩箭。
  没人送来,命令才传递到武器舱房,李世民就发现自己脚下的木板裂开了,一个带着皮带环的木块,将八牛弩弩箭的底部绑的结结实实,一共两根箭矢,就像是浮出水面一般的从甲板上钻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龙颜大悦:“好方法,这样一来,用不着人送,弩箭就能直接送到八牛弩边。太子,你不要告诉朕,你太子号上所有的八牛弩都能这般接受弩箭供应。”
  李承乾笑了:“不然呢?父皇,您不知道的是,船体之类的部件,其实只要按部就班的制作就好,设置这些机关,才是舰船建造过程中最费时间费脑子的。阎立本从长安带来的工匠,负责的就是这个部分。不只是八牛弩箭矢的供应,事实上武器舱的机关才是最重要的。
  火药武器舱和常规武器舱是分开的。发生意外的时候,武器舱就会直接从船上剥离,因为它是厚重铁板打造的外壳,就算关闭后在船上爆炸,也有很大的概率不会对船造成毁灭性的损伤。”
  没心情听李承乾的显摆,接过李涧双手奉上的火折子后,李世民将弩箭装到八牛弩上,在弩箭长长的引信上一点,立刻将弩箭射到了岸边的石头堆里。
  轰的一声,乱世四射,尽管石头堆附近没人,可是碎石子还是砸到了远处执勤的金吾卫士兵。甚至有一块碎石子还砸到了木屋上。
  眼见八牛弩弩箭的威力竟然如此恐怖,木屋外看热闹的大臣们纷纷涌进了船舱。
  仅仅一支箭,肯定是不够过瘾的。
  见皇帝在四处寻找着什么,张亮立刻吩咐水师士兵将那个好一点儿的返程船开了出来,远远的停在太子号前方。
  焦急的等着控船的士兵游上岸,李世民将第二根弩箭射了出去。
  返程船停在八牛弩射程以外一点的地方,再加上船上起伏不定,本来是很难命中的。但是在皇帝的操控下,弩箭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稳稳的射进了返程船的船舱。
  伴随着一声爆炸声,本来还勉强维持着船型的返程船,甲板以上的部分全部垮塌了。
  八牛弩的弩箭毕竟不是导弹,威力还是有限的,单单一根弩箭看,确实不足以毁灭一艘船。
  用不着李承乾的教导,皇帝看到一个铁制的扳手,再看看“供给”的标注,毫不犹豫的扳了下去。
  下一刻,甲板再次裂开,又是两根弩箭升了上来。
  六根根弩箭,六次爆炸,那艘还能打一段时间渔的返程船,顿时大部分变成了碎片在海上飘荡。
  放下八牛弩,皇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在他看来,六根弩箭炸毁一艘船,还是慢了点。如果这弩箭用于陆地战争,恐怕一些脆弱点的城门都能炸开了。
  李承乾何等聪明,见皇帝皱眉,就戳了戳张亮。
  张亮顿时也反应过来,走到皇帝身边拱手说:“陛下,其实海上作战,用不着将敌人的船彻底炸碎。炸掉他们的船帆、炸掉他们的船底,都能起到决定性的效果。海上作战,首要目标就是让敌人的船瘫痪。运气好的时候,一根弩箭就能达到效果,而这艘船上,标配的将士是二十人,一根弩箭就瓦解了二十人的战力,微臣不觉得有多亏。”
  冷哼一声,李世民悠然道:“朕自然知道这个,用不着你说。朕现在在想的是,太子号上面的八牛弩,实在是多了点。有必要搭载二十多架八牛弩吗?”
  听了皇帝的话,众大臣纷纷看向两侧,果然,太子号前面二字排开五架八牛弩,两侧则是一字排开,再加上船尾的,确实是二十架,再加上船舱里一定存在的替换八牛弩,一艘船上竟然搭载了二十多架八牛弩,简直是奢侈!要知道,单单这些八牛弩,造价估计就要有几万贯了。
  长孙无忌现在才发现自己十五万的报价是多么的可笑,确实啊,十五万,一艘船都买不下来,更别说三艘船加一个造船厂了!
  至于侯君集,早就选择了闭嘴,十五万是他和长孙无忌合计出来的报价,但是要换价格的话,还是长孙无忌开价比较合适。毕竟他是个大老粗,对金钱的概念属实有点模糊,很难给出一个正式的价格。
  再或者……
  侯君集期盼的看向皇帝,现在,也只有皇帝开口,才能让太子少要点了。
  令他意外的是,皇帝并没有开口的意思,而是转身走进了太子号的舱房。
  跟外面的肃杀不同,太子号的船舱里堪称整洁安静。最开始的两个舱房,都是医务室,每个医务室都有两个军医坐镇,有他们在,只要是抬到这里的将士,都会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别看旗语等东西地方很难接受,新式的救治方案他们却背的倒背如流。现如今,大唐所有地方州府,都在普及这些知识,基本上大部分的府兵,都知道了一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医务室后面就是休息区,有的舱房里是木板床,有的则是吊床,供将士自由选择。
  再之后是厨房、仓库,随后就到了船尾的部分。
  一路走来,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让皇帝很是意外,转头问李承乾:“武器舱在哪里?为何朕没有看到?”
  李承乾微微一笑,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了李泰。毕竟,当初出这个主意的,就是他。
  李泰从一边跳出来,嬉笑着说:“父皇,武器舱不在船舱,而是在船舱之下,必须得打开机关,才能出现到战船最底下的通道。武器舱跟生活区分开,能有效的减少明火的威胁。再者,虽然这铁皮舰船威猛无双,却还是有陷落的可能。若是敌人控制了舰船,留在最底下武器舱的人就会玉石俱焚,嘿嘿,父皇觉得儿臣这个安排如何?”
  李世民微微一笑,伸手在李泰的头上揉了揉说:“好一个玉石俱焚,确实如此啊,咱们大唐人从来没有投降之说,甚至不应该让敌人缴获到什么。你这个安排很好,回头到长安,朕再赏赐你。”
  李泰笑着接受了皇帝的夸奖,然后退让到了一边,把谈话的机会让给皇兄。
  得知武器舱的重要后,皇帝也就没有了参观的心思,而是重新走到船尾看着宽阔的海面出神。
  皇帝出神,敢打扰的自然是一个没有。
  好久之后,直到一条鱼跃出水面,李世民才从幻想中挣脱出来。
  回过头对众人说:“朕之前总是觉得,统一中原,开拓疆土,就是超越先人了。现在看来,咱们的视线不应该盯在陆地上,大海上一样应该开拓。看地图,渤海面积之大,甚至超过了几州之地。这些日子来,诸位爱卿应该也看到了海上的产出。海边的百姓,靠着大海至少能衣食无忧,而他们将海产品卖到内陆,还能凭此发家致富。
  登州刺史上书给朕的时候说他想要两手抓,既要清理盐碱地,又要发展渔业,让登州百姓过上好日子。仅凭海边的产出,就能养活一州百姓,更别说这么广阔的大海了。张亮跟朕说,他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就是跟高丽人争夺这片海洋的所属,拼尽全力才不过夺得一半。
  说实话,在朝廷不如何关注东海水师的情况下,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听到皇帝的话,张亮单膝跪地,感慨万千。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得到皇帝的赞赏,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早而已。
  亲自把张良扶起来,李世民道:“张亮,朕亏欠你良多啊。来人,传朕旨意,着升相州都督、郧国公张亮为吏部尚书,检校兵部尚书,追封张父为益州都督,封柳国公!”
  这个安排一下,张亮顿时又跪倒在地。
  他这个相州都督,其实就是虚衔,如今一跃而成为吏部尚书,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最难得的是,他出身贫寒,祖上几代都是老农,虽然没有奢望过,但是皇帝追封他已故的父亲,这是给了张家极尽的荣耀。此刻,他恨不得以死相报皇帝的知遇之恩。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张亮起身后,纷纷上前恭喜。张亮成了吏部尚书,算是正式加入了朝堂的高级圈子,不管如何,还是要好好亲近亲近的。
  李承乾也很为他高兴,历史上张亮的谋反,不排除拥功不得赏而心生怨恨的可能。如今皇帝来了登州,实地考察了他的工作,给出了赏赐,估计这家伙现在恨不得把重孙子的命给卖给老李家。
  就在张亮一一回礼的时候,李世民坐在李涧搬来的椅子上,低声对身后侧面的李承乾说:“张亮能得你的举荐,看样子你对他很是认可啊。你跟朕说说,你给朕密信诉说张亮的辛苦,不是因为他过年时候送给你的几车鱼?”
  李承乾微微摇头,靠近皇帝的耳边低声说:“确实有那一丝关系在,但是,主要还是张亮确实有功。虽然他卡着海关,也给自己家搂过钱,但是,他是真的在巩固海防方面奋斗了。咱们大唐沿海一直没有受到侵扰,就是他的功劳。再说,恐怕儿臣不给他说好话,他也会被您调回长安的吧。儿臣不信您会把三艘船交给他掌控。”
  李世民嘿嘿一笑,并未言语。的确是如此,看到太子号的威猛以后,他就有了这样的盘算。张亮虽然忠诚,但是,还是不够格让他拥有这能够在海外立国的力量。虽然火药被他控制住了,但是这船本身的威慑力就足够了。
  如今,将张亮提拔到吏部尚书的位置,既打发的他乐呵的,又能把东海水师的位置腾出来,何乐而不为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