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566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不由得吓了一跳。
  死士可不是随便就派出来的,培养两千多死士,就连最顶级的家族,都不可能。数量少没准儿还有迹可循,数量多了也是麻烦,因为能将嫌疑锁定到具体的目标上,却没办法治罪。五姓等豪门虽然在走下坡路,但是皇帝仍旧不敢下手太狠,以免引起他们的临死反扑。
  “知道了,下去吧,通知机动队,注意警戒,两千人的数字都出来了,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下一波啊!”
  让窜天猴离开,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李恪,回头吩咐张赟给他们也搬来床铺。三兄弟都是有妻妾的了,住在一起不成体统,但是这个时候,谁还在意那么多?
  想要去看看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娘,但是守在营帐周围的宦官却板着死人脸拒绝了。
  看可以,必须得明天。
  好在后半夜很安静,并没有再出现袭击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起来以后,发现雨虽然还在下,却小了很多。
  无论如何,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请安还是要的。
  可是当李承乾看到皇帝的所在后,却不由得敲了敲脑门。感情,他们一直都在太子的营地里,根本没在中军啊!
  就在他太子营帐的后方,一顶破帐篷怎么看怎么不像是皇帝安身的地方。
  虽然被老爹给当成挡箭牌了,但是李承乾知道,这种事没办法抱怨。
  从皇帝抵达登州起就一直神隐的段云志,此时却跪倒在烂泥坑里。雨夜浇了一整晚,是个人都扛不住。面色苍白的他,浑身颤抖着,但是李承乾清楚,他颤抖不是因为高烧,而是因为面前面色平静的皇帝。
  李世民就是这样,越是平静的时候,心里实际上就越是愤怒。
  “好啊,两千多死士,事发之前,百骑司没有探听到一点消息,事发以后,连人家的尾巴都捉不住。段云志,朕这些年是不是太娇惯你了?”
  听到这个,段云志一脑袋杵到了泥地里,嘶哑的怒吼道:“陛下恕罪,请陛下再准微臣一天时间,要是还查不出这些人的出处,微臣愿意割下脑袋以谢罪!”
  “得了吧,还割脑袋,你的脑袋很值钱吗?朕可以肯定,你的脑袋保不住了。算了,告诉百骑司的人手都回来吧,用不着查了,你们什么都查不出来的。齐鲁之地,虽是中原的一部分,但是朕没想到,这里的水竟然这么深。
  也罢,再深的水,朕也要把它蒸干!来啊,传令给程咬金、李靖、李绩等人,名单之上的人家,全部除名!”
  全部除名?除了屠杀一空,没有别的解释了。
  虽然皇帝下的命令堪称残暴,但是撑伞站在这里的众大臣,却没有一个人敢规劝。两千多人啊!虽说已经猜到了皇帝的一连串所为会引出点什么来,但是两千多人,还是让他们吓了个半死。
  眼下,拿那些山东豪绅下手,皇帝已经堪称仁慈了。两千多死士,怎么也能猜到他们的大致出处,真要处理,恐怕大唐就要乱了!
  这一次的刺杀,估计已经是豪门集体最后的倔强,失去了这么一批精锐,他们就再也没有做小动作的能力了。
  传令的士兵领命而去,明明此时下着小雨,空气清新,但所有人都仿佛闻到了四面八方传来的淡淡血腥味。
  经此一事,谁也没办法阻止皇帝对齐鲁之地来一次大清洗了。遭到刺杀,就是皇帝做事的通行金牌,谁也没有借口阻拦皇帝。
  小雨依旧,可是没了之前那天河漏了的威势,咆哮的淮河,也有了归于平静的趋势。
  一场大雨,好多脆弱的山壁甚至都出现了滑坡,小路泥泞无比,遇到土质软的地方,甚至小腿都会陷进去。尽管如此,可是带兵出去的将军们,还是用最快的速度赶了回来。皇帝遇刺的消息,就像是惊雷在他们头顶炸响。尽管刺杀皇帝的是一些死士,但是他们也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派出来,所以第一时间回来交回兵权,表达自己的态度。
  程咬金,李靖等人没问题,李承乾还不意外,但是侯君集这一次老实的像个乖孩子,却让他很是惊讶。尽管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侯君集因为高昌的事情,被处分的事,还是发生了。这段时期的他,应该对皇帝充满了愤懑之情,面对这一次的诱惑,他竟然没有发动,着实令他意外。
  兵权收回以后,皇帝又召见了各军的司马。现如今他将军队的规章制度改得严密至极,军司马都是他安插进去的人手,能保证相当程度的忠诚。如果他们都说主将没有什么异动,那这一次被派出去的这些人,才是无罪的。
  待到军司马走后,李世民长舒一口气,这才看向一边坐着的李承乾,说:“你之前跟朕说过,将军的自主作战权力不应该剥夺,事实上,朕也没有剥夺,只不过对军队的监控严格到了极致而已。这一次的事情你也看到了,朕不这么做,才是后患无穷啊!”
  李承乾点点头,他确实还是小看了这个年代的人,两千多人竟然就潜伏在这淮河周边,事发之后,还不露马脚。两千多人,没有一个选择苟且的,哪怕只是腿部受伤的人,都选择了了结自己,当真令人觉得恐怖。
  大军重聚后,尽管依旧会派出一两支,但,最多也就是两支而已。
  自淮河开始,皇帝每路过一处,都会留下一地的血迹。皇帝走过的封禅之路,不同于以往,却是鲜血铺就的。
  越过淮河,前进足足半个月的时间以后,一座巍峨雄浑的高山,赫然出现在眼前。
  前一世,李承乾也曾经来到过泰山,但是千年以后的泰山跟现在的泰山,又是两个模样,没了夜间晃眼的霓虹灯,没了黑心的旅馆,此时的泰山,才是真正的属于大自然。而且因为泰山尊崇的地位,现在也没人敢借助泰山的名头挣钱,皇帝也不敢。
  泰山,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这三位泰山封禅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在历史的篇幅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再加上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流,就导致泰山封禅,会成为每一个皇帝发自内心的渴望,李世民本就好大喜功,又怎么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终于见到泰山,皇帝眼中几欲喷出火焰,毫不犹豫的将马车舍弃,改成了骑马,他要一路看着泰山前进。
  激动的不只是皇帝,大臣们都很激动,皇帝于泰山封禅,确实荣耀千年,他们随行,虽然可能不到千年的程度,但是百年还是没问题的。涉及到“名”,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魏征都不行。
  跟这些人不一样,寻常士兵的激动,来自于抵达了目的地。这一路走来,除了大雨的几天,剩下的时间都在赶路,就不是赶路,也在杀人。如今终于抵达目的地,皇帝封禅的礼仪繁琐无比,他们却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休息。
  在整军的激动中,唯独李承乾和李泰激动不起来。李泰激动的原因是泰山之高,要知道祭祀分两场,一场是山下,祭山,一场是山上,祭天。爬山?还是爬泰山,还没开始,他就觉得自己双腿发软。
  李承乾不感兴趣是因为后世上去过,泰山看日出确实是奇景,不过他很清楚泰山并不是世界最高峰,这个时候的人因为它高而崇拜,要是知道吐蕃背后的那个雪山才是最高的,会怎么想?
  估计……
  会嗷嗷叫着抢回来吧!
  吐蕃人的所谓“气疫”,现在已经被亲率证明不过是太高的一种反应而已,而且有亲率的战绩在,曾经被誉为某些方面超越唐军的吐蕃人,也不复当初的地位。涉及到这种荣誉的事情,除了红眼睛没别的路可选。
  已经靠近目的地,所有人都一鼓作气,哪怕天已经摸黑了,依旧前进,直到正式抵达泰山脚下,才停下来。
  吃过晚饭,李承乾才准备安歇,却看到了一脸坏笑的李涧。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明日沐浴更衣,代皇后与陛下一起斋戒三日,以备祭山之礼!”
  “斋戒?不是,有父皇在,孤还用得着斋戒吗?主角又不是孤啊!”
  李涧嘿嘿一笑,看了看帐篷门口,才转过头来说:“殿下,这也就是私下里,奴婢才跟您说。您作为太子,本来只要观礼就好,陛下要您一起主持礼节,用意您还看不出来?这可是彻彻底底的将您太子的身份钉死了啊!这样的大礼仪期间宣告您的太子之位,除非您行大逆不道之事,否则,您的地位就是铁打的,谁也不能撼动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山
  说完,李涧笑着转身离去,脸色也变得正常,好像刚刚那段话不是他说的似的。
  不过,就算他不说,李承乾也知道皇帝的用意。也罢,说到底被人认可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皇帝肯把泰山封禅这个仪式的好处分享给他,已经很不赖了。
  得到通知的不仅是李承乾,连房玄龄等人,也得到了消息。不过他们倒是用不着沐浴斋戒,只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就够了。
  所有人都很清楚,皇帝这一次的礼仪,只要自己参加,今后只要没有大过,基本上地位就稳了。再加上名留青史的喜悦,所有人都兴奋无比。
  三天的斋戒过后,工匠和军士们赶工搭建出来的祭坛,也完工了。五色土的大祭坛,虽然只是简单的堆砌在一起,但是在工部工匠的刻意修整之下,看上去层次分明,恢宏大气。
  礼乐奏起,以军鼓结束,代表诸邪退散。不过就李承乾看来,礼部安排的这个纯粹是多此一举,全大唐最精锐的士兵都在这里了,再说这是拜祭泰山的仪式,哪来的孤魂野鬼?
  眼睛才不自觉的稍微转移一下视线,结果,还真被李承乾看到了一个“孤魂野鬼”。
  且不说一身破烂,就连脸上都抹着锅底灰,要不是脚还踩在地上,估计大白天的都能吓死个人。仔细看之下,才发现这人竟然是袁天罡,毕竟外形看不出来,但是这家伙的八卦步,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踩的这么有神韵的。不得不说,苦练一种技术到了见步识人的地步,还是很厉害的。
  伴随着袁天罡在祭坛上的起跳,又有一大群同样打扮的、多半是道士的人上场,在他的主持下舞动起来。明明是祭山的大典礼,却有了一点野人聚餐的感觉。看到这一幕,李承乾对礼部的安排真是五体投地,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到用这种仪式祭山的?估计头脑一热之下,就往上追溯了不知道几千年。
  舞毕,一身龙袍的皇帝才正式上场,三炷香插入鼎器中,冗长的祭山文章就开始了。虽然很长,但是概括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泰山啊,我是个好皇帝,请你多多庇佑我大唐风调雨顺,朕一定不会忘记四时八节都派遣官员来祭拜你的。接下来我们要登山祭天,希望你不要发怒,不要把我们抖下来……”
  “真是受不了,登个山而已,干嘛弄成这样?”
  一身正式官服的李泰,也出现在这仪式之上,刚入秋的天气,正午时分还很热,一身一丝不苟的朝服穿着,瘦子都要捂出汗了,更别说他。
  眼睛依旧直视前方,李承乾尽量保持嘴唇不动的低声说:“闭上嘴,这个时候捣乱父皇绝对抽死你!你看看左右朝臣,哪个不是一头大汗?谁喊了?”
  “啧啧,要我看,这些人晒晕了都是荣耀的……”
  说完这最后一句,李泰就闭上了嘴,他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冗长的祭文终于念完,一把火,就把文章烧掉,送给了泰山。
  至此,祭山仪式才算是完毕,不过更痛苦的,来了。
  卢宽作为礼官,站到了祭坛之上,扯着嗓子呼喊道:“礼毕,登山!”
  终于到了这一步,好多人都长舒一口气,不过不是苦熬出来的一口气,怎么感觉怎么像是将要领奖时候,因为紧张才长舒一口气的。
  第一个登山的自然是皇帝,而陪同皇帝登山的,多达几百人,之后才是李承乾的东宫队伍。
  登山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最先离开的皇帝队伍,都是双手空空的,而李承乾的东宫队伍,却带着大量的登山工具。
  这个时候登泰山,可没有登山路,没有栏杆,没有缆车,必须得靠自己才行。
  才走过一段好走的山路,就遇到了一处峭壁,前人虽然留下了绳索,但是一旦手滑了,啧啧,下场凄惨啊!
  作为太子,自然是要替官员们考虑的,所以李承乾下令,让亲率队员将已经有些腐朽的绳子给换掉,还拉了一根绳索作为安全绳,至少让人有个借力的地方。
  绳索很少,崎岖的路却太长了,所以当李承乾发现绳索已经用光,路却没走多少。
  暗暗为后面的大部队祈福,李承乾只好拿着登山镐,继续登山。
  亲率的队员,对于登山自然一点儿不惧,再加上李承乾也有登山的经验,所以没多久就追上了前面的皇帝。
  说是皇帝,此时也不比别人强多少,一身宽大的龙袍早就破破烂烂,索性被他撕开,也好方便行动。
  看到李承乾拿着登山镐在坡上一扣,拽着它轻松的爬了上来,李世民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