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566

  “你倒是有准备,反倒是朕却露了笑场,真是不孝啊!”
  无奈,李承乾只能将登山镐交给皇帝一份。
  亲自实验了登山镐的便利之后,李世民担忧的朝下方看了一眼说:“有这好东西,干嘛不多弄点?朝臣中好多都是上了岁数的,朕担心会摔死几个啊!”
  知道这个,早干嘛去了?非得登山!
  腹诽两句以后,李承乾才回答说:“没材料啊,咱们斋戒的三天时间,工匠就打造出了一百多把,儿臣的亲率都不够用的,就算都分下去,能分给几个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您是知道的。要说延期的话,恐怕您也不会愿意吧!”
  见皇帝尴尬的模样,李承乾只能安慰道:“您不用多想,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命珍贵,别看一家只要上来一个人就好,其实为了这次封禅,基本上都是精锐尽出。每个家主的人物,都有一群年轻小伙子的帮助,不会有太多人出事的。恐怕,您不让他们爬山,他们才会沮丧呢!”
  李承乾的话起到了效果,皇帝点点头,继续朝上爬,没有借助左右护卫的力量,就靠自己。在这方面,他也是格外的倔强。
  后世爬泰山都要四小时到七小时的时间,就更不要说现在了。足足三个时辰过去后,天色都暗了下来,可是朝上看去,依旧看不到山顶的所在。
  如果此时看到山顶,再累也能爬上去,但是,看不到的目标,才会令人气馁。所以,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不由得找了个平缓点的地方跌坐在地。
  几个百骑司的人手和几个宦官,只是休息一会儿后就爬起来,开始搭建帐篷。无论如何,山上过夜都是必须的,准备的很充分,也是他们登山难的原因之一。
  见百骑司的人有准备,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下令让窜天猴和刘莽等人也搭建帐篷。爬山最快的就是他们,以至于现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竟然看不到别人。
  生火是别想了,所以每个人拿出来的食物,都是肉干之类的东西,自从发现寒冷的时候喝酒不好以后,酒更成了这个时候的大忌。
  才打开背包,就被人蛮横的抢了过去。
  打开李承乾的背包,见里面都是好东西,李世民撇撇嘴,毫不犹豫的取出一大块风干牛肉,就要开动。
  “父皇,还是先吃鸡腿吧,牛肉干耐储存,鸡腿可不行。”
  看了一眼李承乾递过来的鸡腿,李世民也没生气,放下牛肉干就吃了起来。
  吃了一口点点头,李世民道:“怪不得你,母后跟朕说,用不着带多少吃的,直接跟你要就好,这个鸡腿,比御厨准备的东西好多了,朕很喜欢。”
  一连吃了十个鸡腿,喝了半壶水,皇帝才心满意足,躺在李承乾的褥子上休息。
  沉默了半晌,皇帝的声音才响了起来:“你是不是觉得朕封禅,有些多此一举?”
  李承乾一愣,但还是据实回答道:“刚开始是,但是后来就想明白了。”
  “说说看,你想明白了什么?”
  两口吃完鸡腿,喝了一口水,李承乾才坐到床边说:“从之前那群黑衣人刺杀您来看,显然,封禅的行为令他们忌惮,甚至撕破脸皮也要阻止。仔细想了想,儿臣发现,封禅以后,您的威望就会达到一个新的程度,如果说之前一些家族还能用血统说事,而这之后,他们除了臣服,没有别的选择了。
  对大唐来说,内部只有一个声音,是必须的,或者说,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统一都是很有必要的。众口难调,少数人的利益,跟大多数人的利益比起来什么都不是。尽管皇帝统筹全局,这样有些粗暴,但是不得不承认,比多方势力混战要好得多了。”
  躺着的李世民微微一笑,翻了个身笑道:“想明白就好,朕可以允许共富贵,但是啊,背地里想要捅刀子的人,大有人在。你以为皇帝跟世家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回事?皇帝轮流做,世家,其实就是皇帝的候补啊!自有史以来,你看农民当上皇帝的有几个?就是刘邦,不也是有官职在身?楚汉争霸的时候,陈胜吴广何在?朕就说这么多,你自己考量考量吧!
  论名望,你这个太子,已经很够格了,但是最让朕担心的,是你总是会有妇人之仁。让你上战场,就是想改变这个心性,不过,朕发现,变化不大。虽说对你,用守成之君的标准要求就好了,但是,朕还是怕你会因为这个吃大亏啊!”
  说完,皇帝就闭上了眼睛,显然是不准备回自己的帐篷了。
  把薄棉被盖到皇帝老爹的身上,将一壶水放到他身边,李承乾才退出了帐篷。
  皇帝的帐篷也很大,保暖效果也很好,他显然不是因为帐篷差,而是太累了,不愿意多走这几步。
  看了一眼光杆杆的站在皇帝帐篷周围守卫的百骑司人员和宦官,李承乾无奈的对窜天猴说:“把你们的睡袋分一半给他们,晚上山风重,寒气也重,在外面睡觉,人扛不住。”
  窜天猴点点头,就去下命令,回到帐篷以后,李承乾很清晰的看到了那些人单膝跪地行礼的样子。
  这就好,不漠视人命这一点,李承乾并不准备改。谁说只有残忍嗜杀才能做好一个皇帝了?把杀人的标准往高抬一点,不代表就不会杀人。妇人之仁,也只能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李承乾扪心自问,遇到该心狠的时候,自己能做到狠心,这就够了。
  人在做特别剧烈的运动以后,或许当时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睡一觉以后,第二天早晨醒来,那滋味……
  恨不得全身都擦上药酒的不止李承乾一个,李泰也是如此。令他意外的是,李泰竟然起了个大早,虽然是凭借护卫的帮助,但是至少追上来了。
  “皇兄啊,护卫说正午之前爬不到山顶,晒也要晒死了,所以,我就起了个早。您说说,咱们爬的这么高,下山的时候可怎么办啊!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把药酒递给李泰,李承乾揉着酸疼的肩膀说:“少操心,上山是没办法,下山的时候,礼部要是没有方法,我觉得他们就该滚蛋了,朝堂里要不得尸位素餐的人。”
  李泰点点头,见皇帝老爹已经吃完早饭,赶紧给自己身上擦点药酒,然后走出帐篷,告诉老爹自己滚上来了。
  明明爬了半天的山,皇帝看上去却没有什么,当然,有什么他也不会表现出来。
  休息了一小会儿后,队伍再次前进。这个时候就看出文武之间的差异了,后面跟上来的是尉迟恭和程咬金,两个人都只是带了四五个家将,爬山也不用家将的帮助,尽管两只手都打着绷带,还有血迹,却浑然不觉。
  这样的大礼仪,就是死,也得爬上来啊!
  经过了第一天的折磨,第二天的速度比第一天还要慢,但是因为是一大早出发的,时间方面还是很宽裕的。
  一直到未时,众人才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玉皇顶,只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叫天帝顶。玉皇大帝的名号,最晚到宋朝时期才定下来,殷商以后,都称呼统领万仙的人为天帝,特别是汉朝“君权神授”出现以后,皇帝更是鼓吹天帝的威严,自称为天帝之子。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例外,就是不知道如今沉迷在酒色之间的李渊怎么想。
第三百八十六章
祭天
  天帝顶上有天帝殿,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天帝殿可没有后世恢宏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座小庙。登山不易,这个时候在泰山之上建立一个小庙,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看到天帝殿,皇帝脱掉已经破破烂烂的龙袍,换上了一件崭新的,才恭恭敬敬的走了进去。洗澡是不可能了,他要洗澡的话,山上这些人的饮水都得贡献出来。
  皇帝进了天帝殿,李承乾只好在百骑司和宦官们的包围圈以外,安下自己的帐篷。很显然,能寄身殿内的,只能是皇帝一个人,他这个太子也得在外面被风吹。
  想是这么想的,但是,帐篷还没支起来,他就被李涧给擒拿到了天帝殿内。
  已经整理过仪表的皇帝,就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中。
  “你是太子,既然要跟朕一起主持仪式,自然也能进来住。把你的帐篷,交给你舅爷用吧,挺大岁数的人了,朕劝过他不用来,谁知道他硬是从长安赶了过来。”
  李承乾点头,转身就吩咐张赟去安排。文人嘛,为了哪怕一丢丢的“名”,都会红眼睛。为了所谓的“血统”之说,他们迎娶五姓女,为了自身廉洁的形象,硬是把前院装修的破破烂烂,内院却金碧辉煌。
  如今,泰山封禅这样的大事,谁要是因为一点差错错过了,没准儿会遥望泰山抹脖子。
  此时已经是下午,但是抵达山顶的人,才不过是三支队伍而已。李世民身心俱疲,殿内睡了,李承乾只能打起精神来清点人数。本来这个活儿该是卢宽的,奈何他还没爬上来,只能是他这个太子顶缸。
  尉迟恭、程咬金,还有长孙无忌,就是最先登顶的臣子队伍。别看没有登山镐之类的辅助,可是见尉迟恭和程咬金游刃有余的样子,李承乾很怀疑他们是故意把先登顶的机会让给皇帝的。
  “太子殿下,今日人肯定凑不齐,还是等明日再准备礼仪,后天正式开始吧。我等携带的饮水干粮,应该够用。”
  摊坐在地上,长孙无忌想要行礼都费劲。告别军旅多年,他的身体也不复之前的强壮了。
  李承乾也坐在地上,说:“四天的时间,撑着点够用,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下山的时候怎么办?上山都这么难,就更不要说下山了。上下八天甚至更多的时间,谁能带这么多的水和食物?”
  程咬金扭了扭酸疼的腰,龇牙咧嘴一番后才说:“殿下用不着担心,礼部已经想出了办法。玄甲军的精锐将士,现在正从山底下朝上分散,逐层留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从山下一点一点的往上递交就行。
  他们还会勘察适合上山、下山的地方,重新设置绳索,这样一来,咱们下山的时候,会方便很多。不仅如此,礼部还有修葺泰山登山路的想法,以前没提出来,是朝廷缺钱,现在嘛,嘿嘿。”
  山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卢宽的这个办法虽然有点繁琐,但却是现阶段最好的方法了。泰山实在是太高了,从上到下拉索道不现实,就是热气球,因为山风的原因,飞行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边,嘈杂声响起,又是两支队伍上山了。
  天帝顶虽然不小,但是架不住一家来十几个,一家来二十几个人啊。
  才要开口,没想到各家子弟就自发的退到了山顶之下。新来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跟长孙无忌等人不同,二人都狼狈无比。房玄龄的手包着绷带,脸上也有血迹,杜如晦则是瘸着腿,拄着一个刀鞘当拐杖。
  狼狈归狼狈,却不影响他们登顶的好心情。见这边几人凑在一起,也一步步的走过来。
  房玄龄跌坐在地,叹了一口气说:“真难啊,这些年陷身在文海之中,身体是大不如前啊!”
  杜如晦也感慨说:“我倒是一直有锻炼身体,不还是差点掉下崖壁?唉,我等还不过是五十多岁,有子弟帮助,尚且如此狼狈,更别说那些七老八十的人了。”
  泰山难登,这一遭,肯定要摔死、累坏不少人。但是没有人怪罪礼仪本身,也没人把责任扔到皇帝的身上。登不上来是自身的问题,谁要是找理由,才是可笑。
  伴随着夜幕降临,终于又是两支队伍登上来了,是李恪和高士廉。
  高士廉今年已经六十多,或许在后世还是满山放羊的年纪,如今却已经归属于老人行列了。本来以他的地位,根本用不着亲自来,只要让大儿子过来就好。皇帝在大礼仪期间,也正好将“申国公”的爵位传递给高家长子。
  但是,为了这一次的盛事,高士廉愣是以年老之躯,爬了上来。
  将还剩半瓶的药酒送给高士廉,将帐篷送过去后,李承乾才拖着酸疼的身体回天帝殿。天已经完全黑了,不会有队伍继续登顶。
  天帝殿虽然有一点漏风,但是比起帐篷来还是强一点。
  睡了一晚上以后,身上的酸疼让李承乾不得不醒过来。
  才起身,就看到皇帝正盘膝坐在地上吃米粥。天帝殿里有生火的地方,否则根本吃不上热食。
  见李承乾爬起来了,李世民眼中露出一点赞许,对李涧说:“给太子也盛一碗,剩下的换小碗装,赏赐给已经上山的大臣。”
  接过李涧递来的粥,已经一天半没吃上热乎东西的李承乾,只是一口,就差点幸福的叫出来。该死的米粥,这个时候竟然显得如此的美味。
  吃完饭,太阳已经升起的老高了,今天没有多少人起早,紧绷的神经到了山顶就随之崩溃,必须得好好休息才行。
  陆陆续续的有队伍上山,都憋着一口气赶速度,所以没人落后太多,正午之前,能到的,基本都到了。至于到不了的人,所有人都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
  人一多,帐篷也就多起来。立帐篷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看出势力的划分。最靠近天帝殿的,自然是房玄龄等人,再外一圈儿,则是没有太大权力的国公,再之后,才是世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