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566

  听到嚎叫声,刘福旺禀告说:“太子殿下,号角声的意思是,这三艘船都是倭国的使节船,恐怕咱们不好动手吧。”
  “使节船?”
  看了一眼远处,却很是模糊,李承乾现在恨不得去玻璃作坊踹那几个工匠一脚。引导已经做好了,难道非得手把手的教他们,才能把望远镜做出来?
  指指已经有些破烂的大唐海船,李承乾说:“给魏王号吴王号传信,让那艘船过来。”
  海船虽然残破,但是航行还是没问题,再加上太子号主动出迎,没过多久,两艘船就会合到了一起。一个满脸是血的官员,登上船后本来还很迷茫,可是看到李承乾的服饰以后,顿时嚎哭出声:“太子殿下,还请为下官做主啊!今天要不是您来了,恐怕微臣这一船的人,都要殉国啊!”
  离得老远,这个官员就脱掉官服,表示自己没带武器,而且跪倒在地,嚎哭着一路膝行而来。李承乾很怀疑,这家伙要不是一脸是血,甚至会过来抱他的腿。
  无奈的看着这个胡子一大把,却哭得像孩子一样的官员,李承乾道:“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们是无辜的,哼哼,孤今天就把这群野人扔海里喂鱼!”
  官员抽噎了好几声,才勉强控制住哭腔,道:“启禀太子殿下,微臣苏文莱,是苏州市舶司的总司,苏州本来就是仅次于扬州的海港,自从陛下开放商业禁令以来,发展迅速,每天,至少有一艘船会经过海边,遇到高峰期,每天经过的船只甚至能达到上百。
  苏州作为大唐的海上门户之一,至关重要。微臣作为总司,怎敢松懈?所以,每天,微臣都会坐船在海上,检查过往船只,务求不放过一艘危险的船只。今天也是一样,微臣一大早就带队上船,直到遇到这些倭国人。”
  说到这里,苏文莱顿时怒气上升:“微臣只是要求他们停船接受检查,并要求他们把旗子降下来,谁知道他们的武士就急眼了,而且,那个会唐话的使节,似乎也有意冲突。他们有三艘船,微臣这里只有一艘,更何况他们的武士虽然装备不行,但格外的凶猛,只是一交战,微臣就落了下风,要不是您来的及时,恐怕一船人都没法幸免啊!”
  李承乾点点头,看了看身边的李孝恭。
  李孝恭并没有怒气上头,而是看着苏文莱说:“你的意思是,是他们先动手的?你要他们接受检查也就罢了,为什么要他们降下旗子?”
  苏文莱拱手道:“这位将军,您难道不知道,自从咱们大唐征讨吐谷浑以后,所有外邦使节、商人,进入大唐境内必须要把旗帜给降下来?这是陛下亲自下的法令,陛下既然说全天下,那么陆地上是如此,海上自然也应该如此。”
  许久不出门的李孝恭,知道自己说的有点蠢,只好闭上了嘴。既然这是皇帝下的命令,那么苏文莱这么做,完全是守法的。既然苏文莱没错,那么错的,就只能是倭国人了。
  既然倭国人做错了,那么管他是不是使节,只有死这一个结果。事实上,就算苏文莱有错,李孝恭也准备动手。毕竟,苏文莱一头一脸的血,谁看了都会来气。
  李孝恭才要下令击沉三艘船,结果船舷处的将士却一路小跑的跑过来,禀报道:“启禀太子殿下,河间王,倭国的使节船,派出一条小船靠近,请求登船,是否让他们上来?”
  “呵呵,竟然来人了?那就接见吧。”
  说完,李承乾瞪了一眼苏文莱,让船上的军医把他带下去先治疗一下。
  没多久,一行倭国人就上了太子号。领头的是一个穿着丝绸的倭国贵族,毕竟,不是倭国贵族,可是穿不起丝绸衣服的。至于他身后的武士,武装早在登船的时候就被军士给收缴了。面对苏文莱的时候他们敢硬气,但是如今的处境,如履薄冰,谁也不敢吱哪怕一声。
  倭国贵族隔着很远就要武士们留在原地,孤身一人的走了过来,拱手道:“下国使节苏我直树,见过上国太子殿下。”
  嘴角带着一丝嘲讽,李承乾笑道:“你只是一个倭国使节,孤却是大唐太子,见到孤,你为何只是躬身拱手,却不下跪?”
  苏我直树愣了一下,但还是很快回答道:“太子殿下,大唐不兴跪拜,哪怕是皇帝陛下,也只有大朝会和一些特殊场合,会接受臣民的跪拜。在下知道这一点,您就不要哄骗在下了。”
  这一次,用不着李承乾开口,李孝恭就在一边冷笑出声:“那是针对我大唐臣民而言,你一个下国使节,有什么资格享受我大唐臣民的待遇?”
  苏我直树很明显的呼吸了一下,但还是跪倒在了甲板上。随着他跪倒,他身后远处的武士们,也随着跪倒在地。
  “如此,太子殿下可满意了?”
  听不出咬牙切齿来,李承乾对这个家伙的忍耐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至少这方面,他甚至还要超过渊盖苏文。
  喝了一口茶,李承乾点头道:“孤很满意,这才是适合你跟孤对话的姿势。那么,苏我直树,孤问你,苏我入鹿是你什么人?你为何要对我大唐的市舶司巡检船动手?”
  苏我直树很是惊讶,他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大唐太子,为何知道倭国现在的最高掌权者。
  “苏我入鹿是在下的族叔,至于冲突一事,还请太子殿下听在下解释。”
  “不用解释了。”
  一句话将苏我直树接下来的话噎回去,李承乾敲着椅子扶手说:“不动手的话,孤没准儿还会可怜可怜你们,但是你们动手了,还杀伤了我大唐的将士。讲道理,苏我直树,谁给你的勇气对我大唐人动手?今天莫说我们这边出现了死伤,就算是你只是伤了我们唐人,孤也不可能放过你们。要是孤今天网开一面,恐怕就没脸再上岸了。”
  说完,李承乾站起身,远望远处被魏王号和吴王号威胁着的三艘船,对李孝恭说:“轰沉它们!”
  李孝恭哈哈大笑,一个凌厉的眼神将要申诉的苏我直树吓的说不出话来,随即下令道:“传令,要魏王号吴王号收缴了这三艘船上值钱的物事,然后轰沉它们!”
第三百九十一章
越来越像了
  下完命令,李孝恭见李承乾奇怪的看着他,拱手道:“让殿下见笑了,老夫比较会过日子,自然不会放过送到嘴边儿的肉。”
  见苏我直树自知没办法申诉,已经跑到船舷上朝着远方嚎叫,李承乾就压低身子,跟身后的李孝恭小声道:“河间王,咱们这么干,会不会太绝了?船上值钱的东西,不外乎倭国上贡给父皇的东西,这东西,咱们动的话,不好吧!”
  李孝恭嘿嘿一笑:“那是在咱们昧下来的情况下,您击沉三艘船,确实解气了,可是好东西也就浪费了啊。如今被咱们全部收缴,分文不动的上交给陛下,没准儿还是大功一件。咱们是履行职责了,也没乱伸手,是大功一件,没准儿陛下还会赏赐。至于这些使节把上贡的东西弄丢了,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到时候,问罪也是问罪他们。至于咱们也会被问罪,您也知道这份罪责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儿?不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嘛。见识过朝堂中种种龌龊手段以后,李承乾太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魏王号和吴王号的动作很快,这么一大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收缴完毕,两艘船上的八牛弩射出了终结的弩箭。就算倭国船只上的船长感到不妙,已经下令拼命逃离,又能逃多远呢?
  眼睁睁的看着三艘倭国最好的船,在轰鸣声中变成碎片,苏我直树跪倒在船舷边,抱着栏杆嚎啕大哭。他很清楚,自己在这次的冲突里面根本不占理,如今丢了三艘船不说,看样子,那些贡品太子也不会还给他了。赔了夫人又输小妾,回到倭国,他除了自裁谢罪以外,没有第二个选择。
  哪怕,他是苏我入鹿的族侄。
  船舷边不止是苏我直树和他的武士们,刚刚处理了伤口的苏文莱,也在看。只不过,一大群人里面,只有他在仰天狂笑。他很清楚自己这么干,会引来倭国人的愤怒,甚至会有人动手,但是他已经顾不得了。这种畅快伴随着刺激的感觉,真是令人沉迷。
  终于,有一个倭国武士受不了了,大喊一声“八嘎”,就要冲上来。
  不过,他的脚步也只是迈出了一步而已。下一刻,一支羽箭就钉在他的胸口,竹子的铠甲甚至没能起到一点防护作用。
  “八嘎?九嘎你也给孤受着,这里是大唐,不是你们的倭国,再敢放肆,信不信孤这就带着三艘战舰登门问罪?”
  死了一个武士,但所有倭国人都只能忍耐。看着大唐的太子将弓收起来,苏我直树只能将自己的爆发线撕得粉碎、并无限提高。
  他很清楚,这里是大唐。别看倭国人能够在新罗百济耀武扬威,甚至在高丽都能强横,但是在这个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甚至没有资格跟他们的一个平民相提并论。此时此刻,他无比的后悔,为何没有选择绕行新罗百济,而是从东海直渡?
  被那个热血上头的倭国武士一吓,苏文莱也收起了自己嚣张的态度。他到底是个文人,面对对方可能的报复,也只是开始的时候敢试探试探罢了。
  恭恭敬敬的回到太子身边,苏文莱毫不犹豫的撩起袍服,跪倒在地。
  “微臣谢过太子殿下驰援之恩,也代替死去的弟兄们,感谢殿下为他们出了恶气!”
  李承乾点点头,说:“任何进入大唐领海的船只,任何进入大唐领土范围的人,都必须收敛。父皇要天下外邦知道,大唐人面前,他们都必须低下头来。你一介文臣能奉行旨意、并坚定的在海上执行,居功甚伟。孤会亲自为你上请功折子,也会要求兵部抚恤战死的将士。
  但是,功是功,过是过,不可混淆,你在咱们自己的地盘上差点被外人干翻,实在是丢脸。回去以后,闭门读书三个月思过。思过期间,总结出这一次的报告,递交给朝廷,你懂孤的意思吧!”
  苏文莱点头,道:“微臣明白!”
  虽然被处罚了,但是苏文莱很清楚自己接受的处罚是怎么回事。三个月的时间,就算这些使节到长安闹事儿,有太子在前处置过,朝廷的官员也不好再加以处罚。另外,关于这一次事情的报告,除了求援以外,没别的。
  苏州市舶司虽然只是地方文臣管辖的组织,但是必要的武力还是需要的。经此一事,恐怕所有沿海州府的市舶司,都要进行武装了。就算有大唐的赫赫声威庇护着,自身的实力不硬,又如何能在海上强硬起来?
  李泰李恪这段时间的航行,积累的怒火挺旺盛的,三艘船变成碎片以后,魏王号和吴王号依旧没有收手,而是围着碎片区域转圈儿起来。寻常船只异常困难的转向,在它们两个大家伙的身上,反而如同游鱼一般顺畅。
  俩人这么干可不是为了玩乐,而是要断绝幸存倭国人生的希望。两艘船碾压过的地方,就算海上还有命大的家伙,也再无生路可言了。
  看了一眼龟缩在船舷角落里的苏我直树,李承乾嫌弃的撇撇嘴,对苏文莱和张赟说:“把人带走,上岸以后,给他们最基础的路费,让他们去长安吧。两国对立,不斩来使,要不是因为这个,他的脑袋也保不住。张赟,叫人打水,把甲板清洗清洗!”
  苏文莱和张赟躬身领命。
  最后看了一眼苏我直树,附身贴耳跟苏文莱说了一句话,李承乾才背着手返回了船舱之中。
  对于倭国的历史,李承乾没什么研究,但苏我入鹿这个人绝对是例外。当初的助长看样子是起到了辅助的效果,苏我入鹿这个时候,应该是已经诛杀了山什么的王,几乎彻底架空了皇极天皇。
  疲敌之策,对于国与国而言,算是上上策。对于现在的大唐而言,还没经历理睬倭国。华夏雄鸡嘴角下苟延残喘的一条虫子,吃下没滋味,不吃还碍眼。等什么时候解决了高丽、新罗、百济,才能轮到他。不过,这么一片污浊的土地,再加上没有精力管理,等待倭国的,估计也就是羁縻州的统治策略。
  回到房间,见三个老婆都守在麻将桌前面眼巴巴的看着门口,李承乾苦笑一声,脱掉外袍杀入了战局。
  至于他跟苏文莱说的话,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倭国人能够横渡东海,直达大唐,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海上路线。倭国人敢在大唐如此蹦哒的底气,不外乎北方高丽新罗百济这些肉盾的存在,和东海的天险。没了遮蔽,这样一个蠢国,也只能跟毛毛虫一样鼓涌鼓涌。
  苏州、扬州等地的市舶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长时间任务,就是找出海路来,明确了这条海路,将来不管是预防还是出兵,都有用。
  经过苏州,就是越州,后世上海的区域,这里是长江出海口,比起登州等地来,更适合建设海港,但是,此时,看不到后世的高楼,甚至看不到一点的人烟。一眼望去,全是芦苇。
  “要是谁把这里买下来,啧啧啧,不出意外的话,子孙后代估计能吃老本到世界末日。”
  “皇兄啊,你说这地方?怎么可能!就算有金矿银矿,也不可能吃那么长时间吧!”
  看了一眼船舷,只见李泰不知道什么时候上了船,李恪也露出了半个脑袋。
  笑了笑,李承乾走了过去:“我还以为你们两个能忍到岭南呢,怎么,到了越州这里就忍不住了?”
  李泰挠了挠头说:“您是知道的,虽然我有好多的想法,可是在船上也没办法实践。阎氏确实温柔可人,大海也确实辽阔,可是天天看着,也会厌烦的不是?要不是好歹遇到那群倭国人出了一口气,我俩估计都得疯掉。”
  看到二人上船,正在船长室里当代理船厂的李孝恭也走了出来,见面就斥责道:“这里是海上,不是晚上落锚休息的浅水区边缘,你二人贵为王爷,怎么能贸然过舟?”
  王位上,李孝恭确实低一筹,但是在家族身份上,皇帝都是他的弟弟,所以李孝恭发飙,就是李泰李恪也只能闭嘴挨批。
  二人再三保证不再做这种蠢事以后,才终于打发走了李孝恭。
  走到船舷边,看着已经渐行渐远的长江入海口,李承乾并没有回答李泰的这个问题。
  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设想而已。新的商律重新规定了土地的使用,平民还能随便盖房子,官府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商人就不行了。这么大一片地,估计得几个大商人一起,才能买下来,而且,也不是彻底的占有,而是只能租赁。时间到了,国家有权利收回。
  其实商人们,包括房玄龄、皇帝等人都不知道,这一条,才是李承乾给商业上的最粗一道枷锁。
  在太子号上打发时间,还有什么比射鱼来的更快乐的?一个人玩,再有趣的游戏也会变得无趣,人多了才有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