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566

  李承乾也笑了:“那正好,孤也觉得御膳房的伙食一般,准备告诉东宫厨房明日给咱们送点好的过来。吃好喝好才有力气干活不是?”
  杜如晦哈哈大笑:“本来老臣还担心殿下初来尚书省,恐怕适应不了,现在看来,老臣不知道沾了殿下多少的光,殿下不妨告诉东宫的厨子,弄一份红烧肉过来,老臣嘴馋的紧啊。”
  见杜如晦说的滑稽,李承乾也跟着大笑起来。
  起身,俩人悠闲的走出了尚书省大堂,而此时的六部衙门,依旧忙碌不堪……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老少搭配起来,也很有意思。杜如晦为人并不古板,说拿酒来还真的敢拿。上班期间,特别是如今的紧张时期违规喝酒,那种犯禁的感觉简直令人欲罢不能。
  两个人齐心协力,干活儿的时候就专心干活儿,该休息的时候就轮换着休息,甚至看到有意思的奏折,还能边工作着边调侃一番。如此一来,三省六部工作一样的忙碌,但是只有尚书省大堂并不烦闷。
  又是一天提前完成任务,走出尚书省大堂以后,在李承乾的提议下,杜如晦欣然答应了“关怀下属”的行动,于是,俩人很是无耻的从兵部,开始了名为关怀的嘚瑟……
  后宫—凝阴阁
  皇帝今日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如今正枕在阴妃丰腴的大腿上看百骑司的寻常报告,在他脚下,韦昭容正在帮他按脚。到底是皇帝,李承乾都能享受到的双飞待遇,他又如何能少得了呢?
  当看到密报中叙述的太子近两日所为,李世民怒意顿生,才要起身破口大骂,可是看到“太子与莱国公每日提前结束工作”的字样后,又生生压抑了下来。
  摆摆手,把李涧叫来,李世民想了想才说:“去户部,找登州刺史的那份奏折过来,如果奏折已经送回登州,就去刑部,将汝州那份奏折带来!”
  听清楚皇帝的要求,李涧转身就走。
  放下报告,不用李世民吩咐,阴妃就帮他按摩头部。
  没过多长时间,一身是汗的李涧,就捧着两份奏折回来了。
  虽然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但是李涧自以为两封奏折都拿过来比较好。
  打开登州的奏折,阅读完毕,再拿出汝州的奏折。
  汝州的奏折也看完后,李世民挠了挠头,将奏折丢给李涧说:“把奏折送回去吧,另外,你去一趟东宫和杜家,告诉太子和杜如晦,当差的时候再敢偷着喝酒,朕把他们的腿打断!”
  李涧虽然迷惑,但还是领命离开了。
  听到皇帝的处置,阴妃略有吃惊,想起平日里皇后待自己不薄,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可是太子惹您生气了?什么样的事情值得您动这么大的火气?太子年幼,劝告一番也就是了,如何要打断他的腿?”
  重新躺回阴妃的大腿上,李世民冷哼一声说:“不说打断他的腿,这小子肯定还敢犯!哼哼,这混蛋,是算准了朕不会跟他过多计较,才敢这么胡作非为的。跟太子相比,李祐就不知道差了多少。薛大鼎也是一个蠢货,堂堂长史,竟然顶不住李祐的压力,任其在齐州胡作非为。也罢,你亲自写信叫李祐回来,朕把他交给太子这个当兄长的管教一下,看看能不能改改他的性子。”
  闻言,阴妃大喜道:“若是太子殿下亲自管教,李祐这孩子肯定不会故态萌生了。齐州的事情,还要多谢陛下担待,不然,一个游猎无度,践踏百姓庄稼的罪名,就已经足够让他削掉王号了。”
  李世民嘿嘿一笑,手不知道伸到了哪里,引得阴妃惊叫一声。
  “子债母还,你又没有陪他就藩,你跑不了,朕自然可以多担待他一点,嘿嘿嘿。”
第四百一十九章
贪欢喽
  皇帝这边享受着齐人之福,可就把在家悠闲的杜如晦吓惨了。
  李涧是谁?皇帝的第一心腹宦官,他来传话,不可能是闹笑话。
  战战兢兢的听完李涧的口述,恭恭敬敬的将李涧送走。再回头,他反而安静下来了。
  打断腿什么的,一听就是皇帝专门针对太子的惩罚,这一次他跟太子一起犯事儿,但是无疑大头是太子扛着的。只是警告而已~
  想清楚这一点,杜如晦才长舒一口气,继续去读没读完的书。突然从忙碌中抽身出来,这种幸福感甚至给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欲罢不能。
  而东宫这边,李涧说完以后,李承乾只是回应了一句“知道了”,就继续读手里的情报。
  规矩是死的,他怎么也算是犯禁了,无话可说。最多,把每天的酒换成果汁得了。
  这三年他虽然不在长安,但是暗卫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只要是长安城内,虽然达不到每个角落都有眼线的程度,但是至少暗卫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而这,还是在百骑司的注视下完成的。
  李承乾不相信自己的动作没有被百骑司发现,没有被皇帝得知,但是,只要他还是太子,这样的行动就不是十恶不赦的。一切放在百骑司的面前做,甚至准许百骑司从这边获取情报,这样一来,就算略有反感,皇帝老爹也没办法发作。毕竟,他当初就这么干过。
  相比较辞藻华丽的奏折,冰冷的情报有时候更能帮人分析局势。
  皇帝的政策成功了,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世家力量,现在已经完全从长安扯出,最多就是留下一两个门店,没有多少盈利,纯粹是当作眼线使用的。朝堂、长安城内,世家没有了立足之地,精华凝聚在族地,看似是在潜蛰,但是已经跟社会脱节了。
  不需要过多的落井下石,时代就能慢慢把他们高高抛起,狠狠的扔在石头堆里,然后扬长而去。
  而取得这种成就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本来已经式微的吴中家族,得到了发展。当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以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为代表的新贵族,慢慢占据了大唐的舞台。尽管皇帝已经尽可能的在给勋贵阶级消肿了,但是后浪推前浪,后浪怎么也会出现在海边。一鸡死一鸡鸣,皇权仍旧不是天底下绝对无敌的存在,勋贵群体仍旧是潜在的威胁。
  “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啊!”
  叹息一声,李承乾把手里的密报丢进火盆,点火烧掉。
  皇帝在打击旧贵族之余,扶植起来了新贵族,但是,一旦新贵族威胁到了皇权、诞生了祸乱的萌芽怎么办?难道再培养新贵族来顶替他们?说到底这只是权宜之计,却不能长久使用。
  从分封刺史上来看,皇帝是操心了,他妄图为所有后代操心,奠定大唐万世的基业。没办法,开国皇帝一般都是这样,李世民虽然不是大唐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他也属于开国皇帝的行列。秦始皇焚书坑儒、收天下刀兵,结果如何?为什么陈胜吴广那叫揭竿而起,而不是持刀而起?武器从来不是祸乱是否发生的根本原因。
  刘邦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而是借鉴周代,创造了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并存的格局,然而,若是没有光武帝刘秀的强行“续命”,汉朝未必也能再撑多长时间。
  汉朝以后,中华大地看似有很多的政权交替,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祸乱不平的乱战时期。隋朝虽然统一,可惜跟秦朝一样,两世而亡。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就承受了不一般的压力。
  他想开创万世太平的开篇啊!
  但是,方向还是错了。就算是说出“君为舟,民为水”的他,说到底也没把视线真的投在百姓身上啊。就算是“农无税”让他明白百姓才是决定国朝是否坚挺的基石,但是这混蛋,还是没有把视线放在百姓身上。
  且烦恼着吧!
  烧光密报,李承乾起身伸了一个懒腰。别看他现在是太子,可是大唐这个国家产生的利益,却不仅仅是皇家在瓜分,还有一群勋贵啊。就算他有心让制度的发展走到正确的轨道上,但是,绝不是现在,也绝不能过早。
  自嘲的一笑,李承乾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圣人。什么时候,自己也变得这么容易为国家、为万民操心了?
  确定火盆里的灰烬里没有火光以后,李承乾才起身离开书房。
  刚推开书房门,就看到了武媚。
  天生丽质的她,哪怕是穿着宫女那臃肿的冬衣,却依旧显得靓丽无比。
  蹲身一礼,武媚就端起地上的水盆走进了书房,开始整理书桌。
  这一次,李承乾并没有直接走,而是关上房门,靠在门口看武媚工作。
  先是整理桌面,然后仔细的擦一遍,遇到有墨痕的地方,还要用小木板压着抹布用力的剐蹭好久,确定不会再出墨以后,才会罢手。
  擦完书桌,就是椅子。不管擦拭哪里,她都格外的专注,也格外的仔细,不像寻常宫女那样半认真半应付。
  见她擦完了椅子,李承乾才终于开口问道:“孤很好奇,你是怎么知道孤什么时候结束工作的?看你每次出现在门前,水盆里的水都是温热正好的,能跟孤说说吗?”
  武媚自然知道太子一直在看着她,当下施礼道:“太子殿下工作的时候,总是不会断了茶水,因为您喜欢喝温热茶水的原因,总管方山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您续水。可是,当您快结束工作的时候,就不需要续水了。奴婢也是根据这个,确定您什么时候快结束工作的,也就端着水盆等候在门口了。”
  李承乾微微点头,接着问:“最近在东宫当差,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后悔自己说的为奴为婢的话?”
  武媚摇摇头:“奴婢不曾后悔,东宫很好啊。奴婢也曾去后宫看过,不管哪里的宫女宦官,都没有东宫的有生气。奴婢做不好工作,最多招来呵斥,却从没有被罚。奴婢流落岳阳的时候,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如今能吃饱吃好,已经很知足了。”
  自研了这么多年的察言观色,让李承乾在武媚的话语里感受到了深刻的真诚。
  貌似,是自己太过小肚鸡肠了……
  微微一笑,李承乾道:“等年节过了,太子妃就会回东宫来,她点名要你跟着她,到时候你就过去吧。”
  “是。”
  答应一声,武媚行了一个蹲礼,趁势低下头,开始清理毛毯上的点点灰烬。
  这丫头,甚至能猜到我要转身走了啊。
  带着一丝诧异,李承乾转身推开门,前去宜春宫。这人只要养成了怀里搂着点什么睡觉的习惯,就很难戒掉。
  想起今天早晨的懈怠,李承乾打定了主意,今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荒唐了。
  第二天一大早,成功抵挡住双重诱惑的李承乾,起了个大早,继续自己的晨练。
  后遗症还在,干什么都感觉差了一分气力,甚至原本能轻松驾驭的五石弓,都有点难以控制的感觉。
  晨练完,太阳已经隐约要出现了。洗漱一番,换上衣服,就去上班。
  杜如晦今天依旧起了一个大早,见李承乾踩着阳光走进尚书省大堂,他却没有一点的愠意,反而笑着说:“咱们今天的工作松快了很多,估计不到正午就能处理掉,下午老臣准备去医学院,请孙道长检查一下身体,殿下不妨同行?”
  李承乾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道:“您身体不好去看看正常,我这小伙子年轻力壮的,去干什么?您要想去看病,不妨拉上房相作陪。”
  杜如晦嘿嘿笑道:“还说自己不需要看?看看你,两眼都有点黑眼圈的样子了,气息偶尔短促,坐的时间长了还要敲一下腰。以老夫过来人的经验来看,一定是不知道节制的结果。太子殿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偶尔的阴阳调和是长寿之道,但是调和的多了,可就要被阴气入体喽!”
  张大了嘴,李承乾并不意外杜如晦会这么直白的说话,毕竟这是个小妾之间都能共享的年代。但是,这老混蛋怎么能这么准确的说出他的身体问题?难道真的是因为是过来人?
  再说,老子什么时候虚了?昨晚要不是事先立了flag,怕自己打脸,绝对能把那两个女人收拾老实喽!
  才要辩解两句,可是想起今天早晨晨练的反应,李承乾又只能闭上了嘴。
  “得得得,那孤就陪您一起去。”
  说完,李承乾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看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