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566

  可以看到,皇帝的衣服都穿的乱七八糟,里衣甚至穿到了外面,皮裘披风都披反了。
  跳下马,挥手打掉李承乾将要行礼的手,李世民瞪大了眼睛质问道:“新庄稼在哪?要是敢欺瞒哄骗朕,就算你是太子,朕也要收拾你!”
  眼见皇帝的鞋子都没了一只,李承乾赶紧说:“庄稼就在杜相那里,父皇您还是先进屋里吧,要是您冻坏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说完,李承乾不由得李世民拒绝,就上前扛起他朝着住院楼跑去。
  李涧永远是贴心的奴才,后脚赶来的他已经带齐了皇帝的衣物鞋子。
  一番忙碌以后,邋里邋遢的皇帝消失了,重新穿戴整齐的李世民,见到杜如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伸出了手。
  杜如晦如何不了解皇帝的脾性,赶紧拿出玉米放到了皇帝的手里。
  拿着玉米仔细端详了一段时间,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伸手捏下来一粒,放到了嘴里。
  这些玉米早就干了,牙口再好,又怎么能尝出味道来?
  用力的咬碎以后,李世民皱眉道:“这是新庄稼?这东西莫非也要煮了吃,或者磨成面粉吃?”
  只是一句话,就能知道这不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事实上就算当初是为了演戏,经过这么多年的不间断,春耕大典也成了真实的活动。不管是耕种还是收获,皇帝都是亲力亲为的,最多平时会有别人照料天家田地罢了。遇到不好的年头,皇帝甚至还会到周边村子租借场地,将田地里的粮食打出来然后带回皇宫。
  如此,御膳房甚至有几袋子粮食是皇帝送去的,专门供皇帝食用。
  李承乾点点头说:“确实,不过玉米粒现在已经干了,煮着吃估计滋味不咋滴,如果磨成面粉做成饼子吃,滋味还是不错的。虽然粗砺了一点,但是吃了至少不会饿死人啊!面粉熬粥,甚至比起紫菜汤不遑多让,只是风味不同而已。”
  一边端详着手里的新庄稼,李世民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李承乾面不改色道:“这其实都是儿臣在一本古籍里看到的,也是因为这个古籍记载的不似作伪,儿臣才敢派人去寻找这种神奇的庄稼……”
  于是,李承乾接着将自己如何组织死士,如何派遣他们去寻找这些东西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谎话说一千遍,就半真半假,说一万遍,说谎的人都以为自己说的是真的的了。早就准备好的措辞,让李承乾不管是语调还是神态都无懈可击,他自信,就算说梦话,自己也不会把真相说出来。
  “那本古籍呢?既然记载了这一种,总会有更多种吧!”
  李承乾苦笑:“那份古籍其实是竹简,当年长安连日大雨,偏偏进库房的宦官忘了关门,结果被损毁了。”
  “损毁了?”
  李世民一攥,攥的玉米粒都飞了出来,吓得杜如晦赶紧趴在地上一粒粒的捡。
  “怎么就损毁了呢!那个宦官是谁?朕要将他五马分尸!”
  “那个宦官是方正,他都死了好多年了啊父皇。再说,损毁了也没关系,里面的内容儿臣已经记下来了。这些死士虽然没有将儿臣想要的全部带回来,但是单单带回来的几样,已经足够了!有了这些,儿臣敢跟您断言,要是今后再有哪里闹饥荒,除非是太阳从西面升起来!”
  说完,李承乾一样一样的展示了土豆、番薯和柿子。
  柿子李世民自然是看不上,他看重的是土豆和番薯,既然李承乾说了这东西有追赶玉米甚至反超的潜力,那就多半不会有假。
  抚摸着土豆番薯和玉米,比起抚摸妃子还要深情。
  不知道抚摸了多久,李世民才稍微清醒了一点,看了一眼隔壁的病房,问道:“远去不可知之地的勇士,就是在这里吧!”
  李世民很清楚太子为什么叫自己到这里来,也很清楚完成这件任务以后,那些人就不能称之为“死士”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
  将玉米土豆和番薯踹到怀里,李世民抬腿就走进了病房,关上了房门,甚至没有允许李涧相随。
  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伴随着李世民的开门,“吾皇万岁”的呼喊声也随之响起。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是李承乾依旧看到了张乾等人的表情。
  怎么说呢,狂热都不足以形容这份表情。他丝毫不怀疑,如果皇帝老爹下令让他们把脑袋卸下来给他瞅瞅,这些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
  厉害了。
  看了一眼李承乾,李世民道:“这几样种子送去农学院吧,命他们务必将种子培育好,出了差错提头来见。”
  李承乾点点头,伸手想要皇帝怀里的东西,结果被无视了。
  杜如晦捧着几个玉米粒,笑着对皇帝说:“陛下,这等盛事,应当昭告天下啊!土豆番薯暂且不提,这玉米很快就能推广了。虽说咱们大唐现在已经不需要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正统了,但是将这件事公布开来,正值过年,也好让天下百姓一起同乐啊!”
  李承乾想了想,也说:“父皇,大唐盛世,需要有个引子,占城稻、玉米等物,特别是农减税出现以后,天下百姓才终于不用担心饥荒之灾了。这种由百姓开始的盛事,才适合作为盛世的开篇。盛世的降临,儿臣一直以来都觉得差了点什么,现在看来,已经圆满了!”
  点点头,李世民傲然道:“你们说的有道理,既如此,那就按照你们说的,朝廷向天下州府散发公告,今年,就让咱们大唐全民同欢吧!”
  说完,李世民伸手摸了摸怀里的东西,昂首阔步的走了。
  再待在医学院是不行了,李承乾和杜如晦也只得带上自己的药,连夜离开了医学院。
  至于张乾等人的奖励,李承乾探听得知后虽然面无表情,但是在无人的角落,还是忍不住的苦笑。
  皇帝的许诺如杜如晦猜测的一样,是子爵,当然,是正经儿八百的有封地食邑的子爵。与此同时,赐予还活着的这十九人“李”姓国姓。
  没有大把的钱财,只是一个李姓,就让张乾他们疯了。皇帝亲赐的李姓啊,至于张乾,还不到一晚上的时间。就变成了李乾,这下,可真是跟太子用差不多的名字了。
  名誉方面的奖励,在大唐甚至比后世的效果还要猛烈。
  大朝会刚结束没几天的时间,本来年前最后的工作都接近了尾声,结果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又召开了大朝会。
  也是在这一次的大朝会上,皇帝宣布了新册封的爵位,同时也展示了玉米和土豆番薯等新庄稼。顿时,全场哗然。
  其中当属魏征笑得最开怀,金玉珠宝饥不能食,渴不能饮;打败所有的敌人又如何?单单现在大唐的土地面积就够让人忙不过来的了。在他看来,现在国朝的目光就应该放在百姓身上。商业如何发展,带来的都只是税收的变化,但是若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起到的效果完全不是短暂的税收能够对比的。
  多了不说,单单一项玉米的出现,就比歼灭一个敌国强了不知道多少倍。等到玉米推广开来,天下没有了饥馑之忧,谁就敢说大唐不可能开创万世太平?
  相比较荣耀的李乾等人,司农寺这一次丢的面子可就大了。因为之前的报告以偏概全的原因,这一次他们甚至没能获得新种子的培育资格。要不是相里玄奖跪在朝堂上声泪俱下的请求皇帝再给司农寺一个机会,否则司农寺的没落就可以预见了。
  一番哭诉,让相里玄奖得到了番薯的培育权,同时也立下了必然成功的军令状。
  当然,这些东西李承乾都不关心,他现在关心的只有自己的老婆。
  现在的两仪殿都快变成大棚了,窗户门都蒙着棉被,里面温暖如春。因为苏媛和阎婉在,连皇帝都不好意思到这里来。李承乾和李泰也不好单独一个人过来,但是,当两个人联袂而至的时候,长孙也没办法驱逐了。
  阎婉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苏媛的虽然晚一点,但是却不比她小多少。孙思邈的诊断李承乾还是相信的,这一胎,很可能是双胞胎啊!
  “你们两个啊,东宫和魏王府又不缺美人,怎么几天没见,就想的不得了了?”
  端坐在首位,长孙忍不住连连数落兄弟俩。
  李泰嘿嘿一笑,快步走到长孙的身边抱住她的一条胳膊道:“母后,您这可数落不到我们哥俩头上。父皇宫中妃嫔倒也不少,不还是专宠您一个嘛。”
  面对李泰的耍赖,长孙无言以对,只能连声道:“好了好了,别抱着了,很快就要当爹的人了,怎么还是这般的孩子气。也罢,既然你们来了,那就留下吧。正好本宫看你们父皇今天很是高兴,咱们一家人一起吃顿饭。”
  说完,长孙就起身去找皇帝了。
  等长孙走了,李泰才没规矩的凑到李承乾的身边坐下,丝毫不顾及嫂子也在附近。
  揪住李承乾的脖领子,李泰道:“在工学院研究了这么长的时间,我都没想到方法。到底是什么东西拥有这么大的力气,甚至能够帮助船只逆风逆水航行?以前我不服,现在我服了,你赶紧把答案告诉我!”
  拍掉李泰的手,李承乾无奈道:“哪有服了的人是你这个样子的?算了,正好冒险队将我要的东西带回来了,告诉你也没什么。待会儿饭后,你跟我到东宫来,关于这种动力,我早就记录成一本书了。按照这本书的引导,你总能将蒸汽机研究出来的。”
  “蒸汽机?蒸汽?就是做饭烧水的时候冒出来的那个?皇兄,您不是在逗我吧!那玩意儿能把船带动起来?火药都费劲啊!”
  “行了,别疑惑了,等你看到那本书就明白了。蒸汽机对你而言是一扇大门,再往后的,可就要靠你自己了,我现在接手了尚书省,可没时间研究那些东西了。”
  李泰鄙视道:“你之前有花时间研究?说真的皇兄,我真怀疑你知道的这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我待在实验室里,有最好的团队,日以继日的实验,才能得出来的成果,到你这里好像都不怎么惊讶啊!”
  “瞎想什么呢,滚一边儿去,哪有你这样拍马屁的。”
  对付李泰,李承乾只能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没办法啊,玉米之类的还能用“古籍”当借口,医术之类的还能用“医书”当借口,但是放到科学方面就不行了。科学,特别是科学探索,还真不是脑子里转转就能出来结果的。没有跟实践相结合就出现结果,确实足够吓人。
  不过,也幸好这种吓人已经“到此为止”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长兄如父?
  蒸汽机,已经是他掌握科技的上限了,而且只是清晰知道原理,却没办法具体设计出模型。至于内燃机,李承乾干脆就一点都不懂了。知道这家伙是烧油提供动力,但是怎么烧,动力怎么转换的,却一点不清楚。
  但是,肯定不是蒸汽机能够媲美的东西就是了。
  没过多久,皇帝皇后就一起回来了。明明刚结束完忙碌期,但是皇帝看起来神采飞扬,丝毫没有疲态。是啊,不管哪个皇帝一连得到了一大堆新庄稼,都会神采奕奕的。
  见阎婉和苏媛要行礼,李世民摆摆手道:“罢了,有身孕就不要拘礼了。朕特赦你二人产子之前不必行礼。”
  坐在首位,看着仍旧没有起身的兄弟俩,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说:“你们两个已经是成家、马上就要当父亲的大人了。如今思来,你们玩闹嬉戏仿佛就在昨日一般。平身吧,太子,你来告诉朕,你今天为什么没去上朝?堂堂太子,堂堂尚书令,无故缺席,想要表彰的时候却找不到人,你可知今日有多尴尬?”
  李承乾嘿嘿笑道:“就是因为怕这个,才没去的啊。父皇,您说说,准备奖赏儿臣什么?”
  李世民冷哼一声,但人却是笑着的:“你都已经是太子了,如今又成了大权在握的尚书令,你还有什么想要的?再往上,就剩下朕的这个皇位了。”
  李承乾无奈的一笑,但还是诚恳道:“父皇您春秋鼎盛的,儿臣还用不着动这样的心思。由您在上面为儿臣遮风挡雨,儿臣愿意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再接任。”
  满意的点点头,指指座位,李世民道·:“坐吧,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尚书省的工作处理的很好,杜如晦历来都是孤臣,看似跟谁都和煦,实际上却没跟任何人抱团。你到尚书省不过几日的时间,引诱的他一起犯禁不说,还让他主动出言提醒你,本事不小啊!”
  别说皇帝了,就连李承乾自己也比较惊讶的。事实上杜如晦这一类的人,已经达到了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他们不会主动给家族招揽利益,也不会对旁人伸出援助之手,除非涉及到了勋贵群体的利益,否则甚至不会跟其他人联合。可就是这样,他依旧出言提醒了当时被感动冲昏头脑的他,实在是令人奇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