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566

  “这位是太史左丞李淳风吧,想不到李左丞也是道门的一员。”
  见太子提到了自己,李淳风赶紧起身拱手施礼:“是的太子殿下,下官也是道门出身,承蒙陛下看得起,才官至太史左丞。”
  李承乾又把视线投向了袁天罡,显然,李淳风是被袁天罡带来的。
  袁天罡笑道:“太子殿下忘了当初贫道为您引荐的陆清明了?李淳风虽然身在太史局负责历法,但是他天文也有师承,也有一些建树。去年道门的盛会中,被好多精研星斗的前辈人物称赞,所以,贫道今天就把他带来了,想必太子殿下一定很有兴趣吧。”
  太史局是干什么的?其历、天文、漏刻、视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掌管历法修订、天文观测、并且预言灾祸的地方。灾祸这个东西不好预言,一个操持不好就是妖言惑众,脑袋都不保,所以最后一项也就是名存实亡了。
  不过……
  这家伙天文也不错?
  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
  当初陆清明到了学院成立天文分院以后,立刻招来了一批追随者。对他们而言,一年之中最快乐的就是冬天,因为可以制作蒸馏水冻成透镜看月亮。只不过因为器材原始,最多只能看到月亮,别的星体还看不到。
  至于其它时间,都是打算盘,每个天文学院的学生弄出去都是最好的账房先生。打算盘干什么?测算日食月食,每测算出日食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他们就会兴冲冲的跑过去观测。托他们的福,天狗食日乃亡君死国之兆的说法不攻自破了。
  玻璃作坊还是很上进的,没准儿什么时候就能把望远镜啥的造出来,到了那个时候,没准儿天文学院真的会大发展呢。
  李淳风虽然出身道门,难免神神叨叨的,但是,有生力军加入就是好事儿啊。
  看了一眼李淳风,再看看袁天罡,李承乾很清楚,这家伙是拿李淳风当礼物了。不过,想让老子消气,一个李淳风怎么够?
  伸出一只手,晃一晃,李承乾道:“一个不够,十个!”
  见袁天罡点头,孙思邈和李淳风都愣了,不知道这俩人在打什么哑迷。
  看向李淳风,李承乾道:“李淳风,既然袁道长这么推荐你,说明你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你回太史局,告诉太史令,就说是孤放话的。从今天起,你作为太史局的客卿,非必要的时候,不需要上差,余下时间,就去学院的天文学院吧。陆清明,估计会很欢迎你。”
  “陆道长?好啊,多谢太子殿下美意!”
  对于李淳风而言,陆清明的大名他自然知晓。事实上,当初道门盛会,就是陆清明力压群雄,把他也怼得进退无言的。
  当时,陆清明就说了一句话:“你们谁放大看过月亮?你们谁知道,月亮上是有山有沟壑的?”
  他很好奇陆清明是怎么知道的,太子的吩咐,可以说正和他的心意。
  事情说到这个份上,袁天罡清楚,自己也该滚蛋了。索性也不多留,起身带着李淳风告辞了。
  俩人走了以后,李承乾才脱掉外袍,扔到一边,人在锦塌上从坐着变成了一只手撑着脑袋的侧躺。
  孙思邈叹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李承乾说:“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道门提出的条件,贫道实在是拒绝不了。”
  李承乾笑道:“您啊,放宽心就好。就我看来,袁天罡想把您捧上神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孙思邈绝对会嗤之以鼻,但是这么说话的是李承乾,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此话怎讲?”
  指指桌子上的水果盘,示意张赟丢过来一个冻梨,李承乾边吃边说:“很简单,您不止是一个道士,还是一个医者。这些年来,您教出来的学生扩散四方,就是医院,也开到了襄阳。但是啊,目前对医者印象有所改观的,也只有军中。剩下的,就算尊敬,也是生病的时候才尊敬,还是把医生放在贱业以上的低端位置。
  您这一次名声传扬出去,对整个医者的行业都是有好处的。况且,虏疮可治,相当于咱们对那几种重病发出了挑战,之后,就算别的病症被攻克,百姓们也容易接受了。”
  孙思邈点点头,这才好受了一点。
  “我想吃火锅,您呢?”
  “那就火锅吧,给老道弄坛好酒来。”
  就算心里想开了,好多时候也是要宣泄一下的。所以李承乾毫不犹豫的给了孙思邈这个机会。
  当然了,就李承乾看来,不说这些因素,孙思邈也值得被捧上神位了。
  除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外,现在那些泥胎凡塑,有几个人的功绩能比得上孙道长?
  所谓的立庙,其实更应该是一种纪念,纪念先人做出的事情,并给后辈人指引正确的道路。这么做,比起引人追求长生不死啥的,不是好了太多?
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一批实验
  吃了一顿火锅,喝了一坛子酒,吐了一顿以后,孙思邈也没法回去了,干脆就住在东宫,准备醒来以后,再跟太子探讨虏疮防治的事情。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孙思邈心里不好受的,但是这种事儿,逆来只能顺受,能劝解自己的只有自己。
  既然实验已经确定要进行了,所以牛痘就是最基本的实验材料,自然是不能缺少的。现阶段,别说电子显微镜了,显微镜都没能造出来,想要提取牛痘疫苗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好在牛天花的感染性也挺强的,有可能挤牛奶的过程中,就会被感染。如果再此基础上,改成痘浆直接接触人体,估计会更好。
  下定决心以后,李承乾就开始计划实验过程。
  道门提供的十岁道童,自然是不能用于实验的。十岁的小孩子,谁知道免疫能力是不是足够?牛痘的接种也只是停留在网络的只言片语上,因为兴趣的搜索,能记下来已经不错了,至于一些实验数据,吃饱了撑的才会去找。
  十岁的孩子不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也不妥,既然如此,实验的范围就定到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吧。
  坐在书桌前,一个清晰有序的实验过程,被李承乾构建了出来。
  令他有些无语的是,制定过程中,产生了很强大的既视感,好像……当初初中还是高中制定试验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孙思邈并没有睡太长时间,因为担心醉酒会搞坏老道的身体,李承乾给他喝的不是高度酒,而是黄醅酒。
  下午太阳不曾落山,孙思邈就起来了。自己做了一套类似五禽戏的活动以后,就找到了正在书房里接见黎达海的李承乾。
  想要寻找患有牛痘的母牛,草原是个很好的选择。李承乾给东宫走草原商队下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只要找到患有牛痘的母牛,就尽快送回长安来。
  一直等到太子下完命令,孙思邈才走到李承乾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问道:“你找得了牛痘的母牛干什么?莫非是跟虏疮的防治实验有关?”
  李承乾点头说:“没错,虽然自古以来书籍流通闭塞,医书也是如此,但是以您的身份,怎么也看过战国时期葛洪的医书吧。”
  孙思邈点点头,随即灵光一闪道:“战国时期,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里记载,被疯狗咬的人,只要取疯狗的脑子敷在人的伤口上,就能治病。而且,用药的越早,发病的可能就越小。莫非……”
  李承乾点点头:“没错,就是一样的。只不过,虏疮是人的病,虽说用虏疮病人伤口的血疤也算一种方法,但是,还是用牛痘来更稳妥一点。其实牛痘也能传染,不,过继到人的身上,但是,牛痘的毒性比起虏疮来要小多了。
  因为是同一类病,所以,用主动感染牛痘的方法来获取对虏疮的抗性,怎么想怎么划算不是?”
  孙思邈点了点头:“如果是对照葛洪的例子,这么做未必不可行,毕竟有先例。”
  李承乾继续说:“患了牛痘的牛还是很容易找的,咱们大唐少牛,挨家挨户的找,肯定不如到草原寻找来得快。等找到了患有牛痘的母牛以后,咱们把牛身上牛痘挑破,在人的身上割个小口子,再把牛痘痘浆涂抹进去。这样的话,人被牛痘感染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如果这个主动被牛痘感染的人,发了烧,甚至身上也出现牛痘的疱疹,那就成了。接下来,只要等待症状结束,这个人,就拥有了对虏疮的免疫力。”
  孙思邈点头说:“道理说的通,很有可行性。接下来就是印证了,可笑老道只想着用药石攻克虏疮,从未想过这样的方法。看样子,医道之博大精深,未必只是停留在药石配伍上啊。”
  看了一眼李承乾,孙思邈悚然一惊,毫不犹豫的说:“这次的实验,交给老道来做吧,太子殿下只要在长安等候结果就好。”
  李承乾惊讶道:“您这是什么话?这个实验既然是我提出来的,自然是要我亲自做啊。”
  孙思邈语重心长道:“谁都能做,唯独你不行。清醒一下,你是太子,哪有太子亲自当药人试药的?别闹了,莫说是陛下娘娘,就是其他人也不会同意的。”
  见孙思邈态度僵持,李承乾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太子这个身份固然方便他在这个时代适当的胡来,但是,同时也是对他行为的枷锁。上个战场都有一大堆人保护,更别说拿命去做实验了。
  再三谴责了李承乾的想法以后,孙思邈才告辞离开。他还要去一趟后宫,觐见皇帝,请求皇帝的准许和帮助。虏疮一旦被防治,那将是震惊九州的大事。这样的大事,没有皇帝的参与怎么行。孙思邈虽然不太理会医术以外的事情,但是,还是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的。
  袁天罡并没有信口胡诌,傍晚,孙思邈拿着皇帝的圣旨和兵符出宫的时候,确实是被二十个道士护送着离开的。
  五千玄甲军!
  这就是皇帝的态度!
  这五千玄甲军完全听任孙思邈的差遣,别说数量有五千,就是有一个,也不会有人再对孙思邈产生非分之想。在大唐,挑衅帝王的威严,就算是佛门,都不敢,更别说其他人了。
  袁天罡也履约,在上元节过去后,跟皇帝一起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祭天活动。在祭天活动以后,不知道怎么的就流传出了一些特殊的谣言。
  长安的茶肆,向来都是流言流传的最好中转站。
  “刘兄,你听闻坊间关于孙道长的传闻了吗?”
  “你说的可是关于虏……”
  “对极对极,小弟听闻,孙道长找到了药物以外的一种治病方法,好像是要以毒攻毒,只要稍微的不适以后,就终生不怕那病了。”
  “听是听说了,可是,你觉得可能吗?你我都是行走南北的商人,难道您就忘了当初道州那个村子的事情了?当时倒不是朝廷出手,而是岭南的冯盎下手封锁的,但是,你我都知道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朝廷的手段虽然残忍,但是,至少是最好的办法。这病究竟有多恐怖,你也是知道的,莫非,你相信孙道长就能治好它?”
  “那可是孙道长啊!”
  “孙道长也是人啊,这病,更像是上天降下给人间的惩罚。当初不就有人说过?发病的那个村子,曾经把一个不守妇道的女的,给浸猪笼了……”
  就在两个商人勾肩搭背说话的时候,他们的桌子上忽然又坐下一人。
  俩人惊讶的看过去,只见这人正是这间茶肆的掌柜的。因为彼此都是熟人,也就没有什么避讳的。
  “忙完了?”
  掌柜的点点头说:“忙完了,这会儿还能休息一段时间。刚刚听到你们说的事情了,有一件事,或许你们还不知道啊。”
  “什么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