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66

  “启奏殿下,朱雀门外,也是一样。更有城外而来的百姓,扛着粮食,放在门前,撒腿就跑,如今,粮食已经积攒了两马车,如何处置,还请殿下示下。”
  李承乾哭笑不得的站起来说:“虽说咱们国库空虚了,但是还不到伸手跟子民要钱的地步啊!”
  房玄龄笑呵呵的出班启奏道:“殿下,一丝一毫,皆是百姓心意。如今国朝有难,百姓们都愿意共同承担,这才是盛世的景象啊!老臣以为,太子殿下当下诏感谢百姓的心意。”
  魏征也站出来说:“虽说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但是,他们此举确实不妥。然而,若是因此而问责百姓,实在是让人心寒。如何下诏,如何遣词排句,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李承乾扫视了一眼朝堂,从房玄龄的身后发现了消瘦的马周。
  常何造反,终究也是牵连到了曾为门客的马周。现在他虽然还是中书侍郎,但是在朝堂中,却成了孤臣。
  到底是接续了魏征的风骨、房玄龄的职位的人,李承乾对他还是比较看好的。
  “中书侍郎马周,当初父皇就曾赞誉过你的文章,既如此,孤就亲自写一封诏书,但修改诏书的事情,就交给你吧!”
  马周没想到自己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还会被太子点名,连忙出班道:“幸得陛下赞誉、殿下之托,微臣必定全力以赴。”
  很快,诏书就发了出去。这份诏书不仅制止了百姓们继续给朝廷捐钱捐粮食的行为,也如同一颗定心丸一般,给了所有人信心。
  这个时候,朝廷必然不会打肿脸充胖子的,既然朝廷说没事儿,那就一定会没事儿的。所以,哪怕边关战火连连,长安却依旧是一片安定。
  长安发生的事情,还有边境战局的变化,杜如晦和杨师道,一直都会加班整理成奏折,派人送到定州去。
  作为老臣,杜如晦实在是太了解皇帝了。
  嘴上虽然说这一次交给太子决断,甚至把传国玉玺这样的宝贝疙瘩都送给太子,但是真要他完全置身事外,还是不可能的。
  而事实证明杜如晦的决定是对的,当奏折送到定州的病房里,李世民立刻就急不可耐的坐起来,打开查看。
  当看到百姓得知国库空虚,大战无以为继的时候,甚至捐钱捐粮的时候,他顿时一阵的感慨。
  李涧也已经能坐起来了,见皇帝感慨万千,嘴角还带着笑意,就知道皇帝必然是遇到了极爽的事情。而作为更加了解皇帝的人,他很清楚,这个时候询问一下,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欢笑如此,可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儿?”
第五百一十三章
贺鲁的选择
  李世民转头看了一眼李涧,笑道:“是碰上好事儿了,边关接连大战,国库空虚,后续补给无以为继。这要是以前,恐怕就是一个国朝,因战而亡的时候了。但是,咱们大唐不一样。
  承乾一声令下,不仅国债立刻就被买光,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的捐钱捐粮食给朝廷。你说说,能够缔造出一个这般受到百姓爱戴的朝代,朕何其幸也。”
  李涧笑道:“您一共联想到了三道难关,如今,太子殿下已经破除了其中之一。而在奴婢看来,剩下的两样,也难不到太子殿下。当初您总说要培养出一个前无古人的继承人,现在看,已经快要成功了。”
  李世民得意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谁是他父亲。李涧啊,咱们这次回去以后,朕就把朝政交给太子,你我主仆,征战多年,也困居长安多年,甚至没有领会一下大唐的美好山河,真是亏啊。现在,朕终于理解当初太子为什么缩在岭南两年不肯回长安了。”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一副浮想联翩的样子,直接忽略了李涧不停眨动的眼睛。
  还没规划好第一站,李世民就忽然感觉手中的奏折被人拿走了。愤怒的抬起头,却见孙思邈站在床前,很是生气的样子。
  在医生面前,哪怕是皇帝,也只有缩头挨训的份。
  乖乖的躺回去,李世民尴尬的笑了两声。
  孙思邈怒道:“有什么可笑的,陛下,您贵为天子,自然应当保重身体。您双臂的风湿,倒不是大问题,只要不再受寒,基本不会再出病症。但是,您腰胯部分的炎症,甚至影响到了骨骼。如果不好好休养,最好的情况下都是变成一个瘸子,最坏的情况下,恐怕没法再站起来了。”
  李世民干笑道:“不会这么严重吧,当初朕另一边也被人砍伤过,也没留下什么病根啊。”
  孙思邈的胡子都吹起来了:“您是医生还是老道是医生?”
  “那自然是您,好了,朕知道了。”
  见皇帝重新盖好了被子,孙思邈才松了一口气。
  不管什么病,只要病入骨骼,都会产生很大的后遗症,皇帝的这个病,不好好休养,定然会形成隐患的。可就是他,也只能是见面的时候,才能训斥皇帝两句。其他时间,谁敢忤逆皇帝的意思?
  给皇帝治病,这这点比较烦!
  打开皇帝腰胯上的纱布,看了看伤口,见炎症已经消退了好多,孙思邈才松了一口气。走到李涧的床前,又给李涧检查了一下。
  不得不说,李涧这条命,真是差一点就没了。
  见孙思邈给李涧检查完了身体,李世民想了想才说:“孙道长,朕看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朕下令将定州作为东北方战场的伤员收容所如何?”
  孙思邈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高昌城外——联军营地
  皇帝想到的太子三大难题,第一个就是如何应对国库的空虚。在他看来,拿东宫的储蓄和内务府的钱财供应,只是杯水车薪。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提前征收商税。但是,提前收商税的话,对于朝廷的信誉无疑是一种打击。新商律,更像是一份合约,不仅限制了商人,也限制了朝廷。
  只有双方一起遵守的合约,才是神圣的。
  而国债,事实上已经被李世民给忘记了……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钱,边关的补给就供应得上。而不愁武器的犀利、不愁供应的大唐军队,就没有吃败仗的说法。
  不过,这只是对其余战区而言,对于高昌来说,哪怕援军和守军整合成为了十六万的军队,依然是危险的。当然,也只是实力对比上的危险而已。
  后方强大的力量,给了王玄策无穷的力量,作为大唐的使节,他站在众国的可汗、国王还有将军的面前,却丝毫不惧。
  见营帐里没有给他准备椅子,王玄策指指龟兹的国王,飞鹰毫不犹豫的就拎起他,丢到了一边,把椅子拎到了王玄策的身后。
  见王玄策猖狂至此,不少异族将领抽出了刀子围了过来。
  飞鹰嘿嘿一笑,才要反抗,就听王玄策说:“住手,让他们动手,你掉一根毛发,都会成为咱们大唐收拾他们的理由!”
  听到王玄策的话,本来已经快要搭到飞鹰肩上的弯刀,闪电般的收了回去。
  乙毗咄作为联军推选出来的首领,挥挥手示意士兵们退下,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甚至还翘着二郎腿的王玄策说:“唐国的使节,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是你要是再无礼,本可汗会亲自砍下你的脑袋!”
  王玄策嗤笑道:“砍我的脑袋?来,老子的脑袋就在这,你们有本事就拿,但是,我怕你们没有这个胆量吧!”
  乙毗咄怒道:“我们凭什么没有,唐国的使节,你们的皇帝难道还心存侥幸吗?你们的残暴,已经引起了所有国家的仇恨。没错,你们的城池确实坚固,你们的武器确实厉害,但是,在我们这么多国家联合之下,你们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
  王玄策哈哈大笑:“失败?你不会是因为差点攻破高昌,才这么想的吧。援军没到之前,高昌留守的兵力是机密,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乙毗咄,歼灭你们十几万人,固守城池到最后的,不过是四万人而已。而这四万人,不过才战死了两万。
  仗打到现在,你们还能坚持多长时间?没有开战的时候,你们这些草原民族,尚且需要侵略其它国家。如今,你们统一阵线,自然不能对盟军出手,高昌仍在,你们又不能对大唐的领土动手。我们的将士依然有肉和青菜吃,伤了有药用,你们呢?”
  被王玄策说到痛处,乙毗咄勃然大怒,拔出弯刀就站了起来,一步一步的走向王玄策。
  见乙毗咄要动手,众西域首领、小国国王、将领都大吃一惊。他们自然是不敢让唐军使节有什么损伤的,先前的战争已经证明,大唐的强大,甚至能够跟天下各国同时开战而不落下风。
  原本雄心壮志,在高昌城下一再被消磨,说实话,他们都有了停止战争,向唐国请降的想法了。
  然而,一样的,他们也得罪不起乙毗咄。
  如今,他们只能祈求以后大唐论罪的时候,只会归罪于乙毗咄的身上了。
  眼看着帐内众人一副欲言又止、想动又不敢动的样子,王玄策就鄙夷不已。尤其是见乙毗咄已经站到了他面前,挥动了弯刀,就更是鄙夷不已。从始至终,莫说躲一下,王玄策连二郎腿都没有颤抖分毫。
  弯刀下劈,于毫发之间,停在了王玄策的鼻梁上。
  随手把弯刀扒拉到一边,王玄策道:“别试了,再劈一百次,你也不敢伤老子分毫。现在的大唐,已经不是在颉利雄兵之下,要主动求和的大唐了。太子殿下派我来,并非是跟你们讲条件,而是告诉你们一件事。有胆子发动战争,就不要想着战争能轻易结束!”
  没能下定决心砍了这个使节,让乙毗咄羞愧万分。听到王玄策的话,却还是忍不住说:“你们敢反攻我们?别开玩笑了,你们中原人……”
  话说到这里,乙毗咄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发现,除了武德九年颉利趁虚而入以外,一直都是大唐对外发动战争。薛延陀不过是趁着太上皇丧期稍微动了动,就遭到了大唐最残忍的报复。
  祖辈相传“懦弱的中原人”,在这个朝代,似乎,行不通啊!
  从椅子上站起来,王玄策开口道:“知道你们是什么心思,我也不觉得来了还能回去。虽然对你们营帐的这点秘密没什么好奇的,但是,你们人多,所以你们才是道理。给老子找个好一点的营帐,你们的食物本官实在难以下咽,所以,我们自己带了吃的。”
  乙毗咄嘲笑道:“你明知道自己会被留在这里,依旧敢这么狂妄吗?”
  王玄策嗤笑道:“有本事你亏待老子一下试试,老子直接自裁于此。乙毗咄。你最好祈求我们这一行人,都活的好好的,哪怕少了一个人,唐军也绝不会终止战争,不死不休,不信你可以试试!”
  看着张狂到没边儿了的王玄策,乙毗咄知道,这个人的猖狂,必定是有原因的。如今的中原王朝,有资格放这样的话。
  摆摆手,乙毗咄无奈道:“贺鲁,把他们带到你的营地去!”
  听到这个名字,王玄策一直没有变化的表情,这次终于动容了一瞬,但是转瞬就恢复了。原本他还愁怎么找到阿史那贺鲁这个人,没想到乙毗咄直接安排他们接触了。
  突厥一方的座位上,站起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王玄策仔细看去,只见这个人按着刀鞘的左手,果然是少了一个小拇指。
  心中大定之下,王玄策不露形色,依旧傲然:“贺鲁是吧,记得,我要一间大帐篷,最好还能找几个胡姬,嘿嘿嘿。”
  阿史那贺鲁走过来,平静道:“如今我等都在军中,哪来的女人?就是有,也是一些人的家眷,使节大人莫非对他人之妇,也感兴趣?”
  说完,也不等候王玄策的回答,阿史那贺鲁就朝着帐篷外面走出去。
  王玄策摇了摇头,又讥讽的回头看了一眼乙毗咄以后,才跟着贺鲁一起出去了。
  营地之间是中军大帐,而阿史那贺鲁作为突厥的一个小可汗,自然没有离中心圈儿太远。
  临近营地的时候,王玄策开口道:“贺鲁可汗可是生气了?觉得在下过于狂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