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66

  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这样的思想中心,对于统治而言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朝廷的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代表天的意志统领天下。而臣子受命国君,下吏受命于上吏;社会的关系上,平民受命于贵族,贱籍者受命于所有平民以及贵族。家庭的关系上,妻子儿子都受命于家主。
  看似这样很好的实现了等级划分,对内部的统一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是无形上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下臣必定要按照国君的思想做事,儿子必须听从父亲的教导。负面影响就是君主荒淫则国乱,父亲顽固则子女不知变通。
  这样发展下去……
  半块月饼放到了李承乾的面前,李纲的声音响了起来,将李承乾从思虑中唤醒。
  “小子,老夫吃不了这么大块的,就跟你分着吃吧。见你看着月饼陷入了沉思,跟老夫说说,想到什么了?”
  李承乾叼着月饼,连连摇头。
  想了什么?打死也不能说啊!
  要质疑七八百年一直传承至今的儒家思想?不要命啦!
  在这里对它提出质疑就好比在基督教徒面前污蔑上帝,呵,上火刑架都是便宜你了。
  今天的宴会长孙冲没能过来,等崇文馆建成,这家伙就要回来学习了,所以现在正死命的在军营锻炼自己。前些日子见到了李德謇,人没怎么变,就是轻飘飘的夏衣因汗水粘到肚皮上,能明显的看到八块瘦肉。
  都是疯子啊,一个个在军营吃苦的锻炼下来,免不了都成为健美冠军。
  长孙冲不在,所以长孙无忌就把位置让给了高士廉,让两位老先生能交谈一下。
  欣慰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高士廉笑着对李纲说:“时无英豪让尔贼子成师,怎么样,老家伙,对我这太子外孙可还满意?”
  最见不得高士廉瞎得瑟的样子,李纲瞟了他一眼,冷哼一声道:“高俭,看清楚,在老夫旁边坐着的可是大唐太子,你一个臣子不称呼太子殿下,而攀远亲,成何体统!”
  高士廉全然不在意,哈哈大笑道:“叫外孙怎么了,他母后到老夫面前难道不叫舅舅?我自家孙儿争气,老夫乐得高兴,怎么的!”
  李纲撇撇嘴:“那他也是李家的人,不姓你家的高!”
  高士廉:“……”
  ……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眼看有争吵起来的趋势,但是不管是左边的李承乾,还是右边的长孙无忌,都是把头撇向一边,事不关己。这样高等级的吵架他们都没资格参与其中,要是被那一个强拉着掺和进去,只会被骂的狗血淋头,还不能还嘴。
  不过幸好金钟声响了起来,两位皇帝入场,百官皇亲都要肃穆以对。
  端起酒杯,李世民意气风发道:“诸位皇亲,诸位爱卿,适逢中秋佳节,且我大唐周边没有祸事,自天子至庶民大多都能团圆。且饮胜,共庆佳节!”
  皇帝举杯了,底下的众人也一同举杯。
  跟年宴不同的是,右侧本该是皇亲的席位,此时却只有寥寥几个人占据。此时大殿之上的朝臣为多,连很少参加皇宫宴会的老牛,都捞到了一个位置。
  见没几个儿女出现在这里,李渊的脸色顿时灰暗了一些,也不致酒辞,坐在太上皇的宽大桌子后,安静的当木头人。
  从桌子的位置上,也能看出他如今地位的变化。
  年宴的时候,他的桌子还在李世民之左,稍稍向前。但是如今,他却到了皇帝的右面,桌子也成了倾斜的,像陪酒的多过像太上皇。
  知道父子俩的关系不怎么样,所以看出这一点的人都闭口不言。
  跟年宴的时候一样,有姿容姣好的舞女身穿长袖衣服,入场跳着软绵绵的催眠舞。
  所谓的中秋大宴,其实就是官家的一次管饭。如果都是武将还好些,喝酒喝的烦了,俩人上场打一架就好。可是这是文武齐聚的宴会,上场玩刀会被骂,所以几位将军都本本分分的喝酒吃肉。就连最闹腾的程咬金,都只是跟左右拼酒,隔了一个的都不去打扰。
  这样的宴会未免单调了一些,所以桌案末尾处,走出了一个文臣,隔着舞女对皇帝施礼。
  终于等到出来活跃气氛的,李世民微微一笑,让舞女们退到一边,问道:“何爱卿,你站出来可是想要为佳节赋诗一首?”
  御史台何畅宗,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是在李世民的眼睛里,朝堂官员无关大小之分,每一个的姓名资料都在他的脑子里。
  何畅宗再度施礼后道:“今日恰逢中秋佳节,微臣愿赋诗一首,为陛下及诸位同僚助兴:《中秋》,中秋阴凉夜,团圆好佳节。天下共庆日,君臣短暂歇。”
  念完,何畅宗跪倒在地,等候皇帝的赏赐。
  李世民闭眼回顾了一遍这首诗,虽然意境方面有点儿戏,遣字排句也不怎么样,但是最后那一句“君臣短暂歇”跟之前描写佳节的句子对比,突出了朝廷君臣平日里的勤勉。诗虽然不怎么滴,但是这个马屁却拍的他挺舒适。
  满意的点点头,李世民笑道:“爱卿这诗,嗯……还不错,你在御史台也有三年了吧,朕就调你到吏部锻炼一下,若是……”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底下就出现了两个反对的声音:
  “陛下且慢!”
  “父皇且慢!”
  李世民刚要说出口的话忍不住憋回了肚子。朝下一看,只见魏征和太子都站了出来。
  魏征刚想说话,见太子也战了出来,只能先退回去。
  李承乾无可奈何的看了身后的老先生一眼,硬着头皮说:“父皇,何御史有诗献上,儿臣也愿意赋诗一首,请诸位大臣品鉴!”
  听说太子要赋诗,百官顿时来了兴致。都说太子比起常人聪慧百倍,今日倒要见识见识。
  儿子要表现,李世民并不反对。
  先前出声打断,恐怕这小子是想要跟何畅宗比一比。
  带着这样的想法,李世民点头道:“既如此,你就念吧。朝堂多是学富五车的名仕,也能为你点评一二。”
  李承乾点点头,搜肠刮肚之下才找出一首合适的、能用来剽窃的古诗:“今日是中秋佳节,儿臣忽然想起之前中秋节时,看到天上圆月的感想,故作诗一首《月》,献丑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念完后,李承乾挺直腰杆做了一个四方揖。
第一百二十三章
喝坏了
  临时搜出一首诗,还必须符合此时小孩子身份的,实在是有点难度。
  要说中秋诗,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水调歌头》,可是,就算背出来了,谁会以为这是太子写出来的?
  八岁的孩子嘛,还是《古朗月行》的前四句比较合适。
  啪啪啪!
  响亮的击掌声响起,魏征从座位上站起,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的诗,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很实际,充满童趣。试想我等小的时候,不也把月亮称呼为白玉盘嘛。”
  魏征的点评迎来一片应和声,八岁的太子能够作出这样的诗,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从刚刚太子刚站出来时苦思的样子来看,估计还是现想出来的,这就难得了。
  在这一片应和声里,魏征又一次躬身行礼,对皇帝道:“陛下,既然连八岁的太子殿下也能作出好诗,微臣觉得,作诗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不是什么难事。何畅宗因作诗而晋升,这样的话,我大唐的官职也未免太掉价了些。”
  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何畅宗一脸的凄苦。
  从魏征站出来那一刻起,就说明这件事不能轻易通过了。如果不是太子也作了一首诗,恐怕魏老头的话要更难听一点,没准中秋大宴就要变成御史大夫跟皇帝的争吵会了。
  捂着额头摆摆手,李世民无奈道:“何畅宗,你也听到了,既然魏征舍不得放你离开,你就继续在御史台呆着吧。来啊,舞乐继续!”
  何畅宗一脸遗憾的回到了座位上,魏征离开前,对着李承乾躬身一礼,才转身离去。
  李承乾摸了摸鼻子,重回了座位上。
  刚一坐下,李纲和高士廉就笑了。
  喝了一口酒,李纲道:“小子,察言观色这一点你还要多学学。如果刚刚不是你出去打个援手,魏征跟皇帝恐怕就会争吵起来。等你再大一点,就要随朝观政,虽说调和百官和皇帝的关系,是宰相的职责之一,你这个太子也是一样啊。”
  高士廉则无奈道:“虽然皇帝下令不得进献谗媚之言,可是他到底是喜欢这个。何畅宗挑选的实在是时候,中秋大宴,进献诗句,因此而晋升的话,没人会多言。只是,这家伙小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喽!”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什么了,不管是李纲还是李承乾,都知道,这个叫何畅宗的官员,恐怕今后的日子会不好过了。拍皇帝的马屁只要拍一次,就会被打上“幸进”的标签,被同僚所摒弃。更何况他这次铤而走险,算是把魏征也得罪了,御史台都不再有他的容身之地。
  经何畅宗这么一搅和,本来有作诗打算的大臣,都选择了闭口不言,就剩下了软绵绵的舞蹈。
  继续下去也只是吃东西,没什么意思。李纲擦干净了胡子,在李承乾的搀扶下起身,对皇帝道:“陛下,老臣不胜酒力,已经醉了,恳请陛下准许早退。”
  李世民起身焦急道:“既如此,朕这就遣人送李师回去。”
  李纲摇了摇头,伸手按在李承乾的肩膀上,一老一少一步一步的离开了立政殿。
  走出殿门后,顿时觉得空气好了很多。
  李承乾嘿嘿一笑,说:“李师,咱们俩这就算是中途潜逃了。还好有您当盾牌,否则小子也得在里面熬下去。”
  坐到侍卫推来的轮椅上,李纲微微一笑:“这就是年纪大的好处,你且稍等,估计还有人在咱们后面。”
  果然,过了没一会儿,殿内又有两个人中途离席。
  走近了,李承乾才发现这俩人竟然是高士廉和长孙无忌。
  不过也对,满朝文武,够资格在皇帝宴席上中途离席,并带走一个人的,也只有这两位了。
  离得近了,高士廉开口道:“老贼狡诈,竟然中途离席,好在还知道等老夫。怎么样,准备好酒吗?”
  李纲哈哈大笑:“好在老夫准备了一些,不然还真被你拿住了,来来来,且到东宫谋一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