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66

  一样的疑问,也自魏征的口中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才打算进山,就发现昨日还拒绝他们的流民,今日就在太子亲率的喝骂下,选择了出山。
  虽然这些士卒的嘴很臭,但是动手的,终究是没有一个。从流民们都毫发无伤来看,太子亲率是真的没有动用武力。
  于泰是见过魏征的,认出文官队伍里的魏征后,于泰过来抱拳行礼。
  “郑国公,辛苦了。”
  指着这些流民,魏征问道:“本官问你,太子亲率许给了他们什么条件?为何他们现在却选择了出山?”
  于泰笑道:“郑公说的这是什么话,太子殿下又岂会食言,太子亲率许给流民的条件,就是出山分地上户籍,却要在两倍重赎罪的前提下。没有一点更改,赌约是什么样的,我们这些士兵,就是怎么传达的。至于那些士兵嘴臭了一点,郑公不要在意,太子亲率都是一些粗鲁汉子,骂人骂习惯了,下官回去一定严加管教!”
  说完,于泰抱抱拳头,转身离开了。
  两千太子亲率,除了一千依旧在执行狩猎任务外,另外的一千现在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护送流民出山,另一队则负责在山外接应,将流民送到蓝田县。
  一千人奔走在秦岭和蓝田县之间,可是一个力气活儿。
  虽然说了告辞,可是于泰还是留下了窜天猴,改装成禁军侍卫的样子,混进魏征的队伍里。
  太子殿下曾说过,先让魏征去一趟,太子亲率再去招抚,会更有效率。
  不想今日一试,果然有效,只要是昨日魏大夫去过的流民据点,今日只要太子亲率稍一接触,就立刻答应了出山。而昨日,他们可是借用了刘杨山寨的关系,软磨硬泡之下才说服第二个营寨流民的。
  亲眼看着太子亲率兵不血刃的靠近一个流民营寨,然后公布条件,最后带领流民搬家出山。
  目睹了全过程以后,魏征跟沈士绅一样,几乎都要怀疑自己现在是在做梦。
  这些流民,因何选择太子的苛刻条件,却无视了他的免费条件?
  难道说,太子的名头就比他这个御史大夫要响亮?
  屁!
  一个八岁大的娃娃,有个逼毛的名头!
  险而又险的没有骂出脏话,魏征看了一眼自己身后无精打采的属下,怒道:“走,咱们跟随流民去蓝田县,老夫认输,但是绝对要搞清楚,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跟随着流民出山,魏征铁青色的脸在看到安置好了的流民,露出的笑脸的时候,才稍微缓和了一点。
  探听到太子就在新安置好的流民村落里,魏征表明身份后,被两个衙役带领着进入了村子。
  村口只有两个衙役站着充数,事已至此,流民们根本不可能再回到山里。蓝田县给他们安置的屋舍虽然破旧,土地虽然荒芜,但是这一切却是他们梦里都不敢梦到的场景。
  村中央,有衙役在分饭,沈士绅还是保持着自己的方式,任何流民,只有在安定的度过一夜后,才会被正式分发口粮和田地。
  当魏征见到太子的时候,发现太子居然也在领糜子饭,那已经让他吃怕了的饭食,太子吃起来居然没有一点反感,甚至还眉飞色舞的跟几个老者谈论今后生活的计划。
  明明穿着代表太子身份的淡黄袍服,可是现在看到太子的人,却绝对不会把他和“养尊处优”四个字联系起来。
  没带护卫,就这么跟普通百姓一起分饭聊天的太子。此时,竟然让他都觉得有些耀眼。
第一百三十三章
孙思邈
  又奔走了一上午,魏征也觉得腹中甚饥,干脆走到分发食物的衙役那里,也要了一碗糜子饭。令发饭衙役措手不及的是,这位一看就气度不凡的大官儿,在打了饭后却强行塞给了他几个铜板,说是饭钱。
  一碗糜子饭,一勺子肉汤而已,用不着这么多铜板吧!
  李承乾早就看到了魏征的到来,这一位虽然为了跟流民打成一片,特意穿上了破旧的官服,可是,腰间悬挂的金鱼袋,却出卖了他的身份。也不知道这一位是怎么回事儿,下了朝不知道把东西都放在家里,就进秦岭了。
  蹲到太子身边,魏征想了很久才开口道:“殿下,这次的赌约,老夫现在就认输了。”
  说完这句话,魏征便吃起饭来。
  一大碗糜子饭上,浇着肉汤,看起来挺不错的,可是只有吃的人才知道有多恶心。
  这饭要是换了别的官员过来可能吃不下,但是轮到魏征,这家伙吃的津津有味。甚至,还有闲心跟周边的流民一起聊天。
  出了山的流民们,本来都是忐忑的,可是真的安顿下来后,他们那种满足于现状的神情,本身就是一种宁静。
  人到底是从野兽的行列进化出来了,自从原始的群居社会形成后,小的团体就注定要朝着大的团体靠拢。
  在不考虑武器的前提下,能够群居获得主宰世界能力的,也只有人类了。
  从对话里就能看出流民对今后生活的向往,现在,根本没人谈论那苛刻的赋税,只是在聊屋舍该怎么翻新,土地最好今年就拔草烧地,不然明年直接种植,拔草要费好大的力气。眼下虽然入秋,但天气还不是过于寒冷,种点儿白菜什么的,没准还能收获一点儿,省的漫长冬季,都没有青菜吃……
  饭吃完了,谈话也就结束了,离开了深山,呼吸到城镇空气的流民们,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从抵达这里后就一直没闲着。每家的主人,都在修整自己的屋子。初来乍到的他们,此刻正忙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人都离开了,只有魏征的饭还没吃完。
  静静等着魏征吃完饭,李承乾才说:“魏大夫,你现在就认输,是不是太着急了?这才是赌约的第二天,秦岭里的流民,可不是一波两波啊。”
  把碗筷放到地上,魏征叹息道:“微臣不是输不起的人,从这两天流民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们在咱们两个中,坚定的选择了太子。御史台还有人怀疑殿下动用太子亲率,用威胁的方式让流民出山,现在看来,并非是如此啊。”
  站起身,魏征弹弹衣服上的土,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太子殿下,您能够告诉微臣,到底是因为什么?流民不可能不明白咱们两方的差距,您太子的名头,也未必能抵消苛税和免费之间的差距。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明明微臣开出的条件是免费,为何没有一个人铤而走险?”
  因为是求问,所以魏征这一礼很郑重,弯腰都尽可能的达成九十度。
  站起身,把魏征扶起来,李承乾笑道:“这个原因,就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孤的马车就在附近,不如入内一叙?”
  魏征自然欣然前往。
  马车里,除了一方小茶几外,还有被木塞子塞严实的茶壶、杯子。
  倒了两杯茶后,李承乾才说:“这个问题很残酷,就算是孤,也不愿意轻易谈起。魏大夫,接下来若是孤有什么说错的地方,您也不要发怒啊。”
  魏征点了点头,结果太子递过来的茶水,做好了听长篇的准备。
  “要说流民为何选择承受苛税,摒弃免费的选择,就要先说说百姓对官府的看法了。魏大夫,不管您承不承认,百姓们从来没有将官府看成是守护神什么的。不管官府发布什么公告,他们总是习惯用最恶毒的心思揣测官府的意思,随时随地的提防着被骗。一般的百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饱受深山生活折磨的流民了。
  刚接触流民的时候,那个营寨寨长刘杨就说过,他们知道自身是有罪的。有这个想法的恐怕不是他一个,不然的话,为什么进山的流民到现在都不想出山?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罪,害怕出山以后,会生活的连深山里都不如。
  虽然孤体谅流民的疾苦,联合卫公牛公和李师上了奏折,但是,用重税来对待流民,却不是孤的本意。不管您怎么看,反正孤认为,人都是有奴性的。特别是普通的百姓,他们习惯了官府、豪绅、地主的压迫,绝不会以为朝廷会发善心,免费为他们提供屋舍土地,免费给他们入籍。
  正因为如此,魏大夫,您的条件,在流民眼里,跟欺骗是一样的。您开出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出山,他们只会以为您是在哄骗他们,没准儿还会幻想着出山后,被抓去做苦役之类的。相比较之下,重税的条件,就容易让他们接受了。两倍的赋税,虽然重,但是不到让他们活不下去的程度。一连二十年之久,更是让他们觉得等价,罪孽和赎罪之间的等价。
  而‘表现良好就减少年数’的规定,其实就是最后的保险。孤已经跟蓝田县令吩咐过了,等所有流民都出山安定以后,不管用什么手段,哪怕是拿谁家的小孩子长高了当理由,也要尽快的把所有人的惩罚降低到五年以下,直至没有。
  这样的话,您信不信,流民能很快安定下来,而且,他们在熟悉了回归大唐的生活后,还会对朝廷心存感激。所谓的民心,不就是这么得来的?”
  说完,李承乾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
  茶几对面,魏征已经呆滞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太子强调要加重征收赋税,居然是这个原因。亏他还因为这个,没有直接站出来支持太子。
  是的,当日朝堂之上,只有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官员没有站出来支持。
  好久之后,魏征才从内疚中走出来,恭敬的对太子拱手道:“想不到殿下的安排,原来是这个原因。微臣错怪太子了,还望殿下海涵。”
  李承乾笑着摇了摇头,说到底这个老顽固也是为了流民,他并不会因此而介意。
  “魏大夫,孤已经见到了蓝田县令,这家伙虽然有那么一点疑心,但是对待流民的时候,还是挺不错的。安置流民的事儿,孤就不再多加干涉了。太子亲率还有狩猎野兽,保卫田地的职责在身,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您接手吧。御史台这么多的官员,总不能空手而回不是?”
  魏征惭愧的点了点头。
  他看出来了,太子对于名声什么的,真的是完全不在意。此时,甚至直接让太子亲率抽身,把大量的功劳留给了御史台。
  搞定了流民的事儿,李承乾才准备返回长安。
  百骑司虽然开始了对孙思邈的“海捕”,可是天下到底还是很大,就算是百骑司,恐怕也只是暂时监控起了主要城市。在大唐的国土内寻找指定的一个人,实在是有点难度。
  把魏征送下车后,李承乾拍拍车板,让马夫再回别的村落看一看。特别是刘杨的寨子,怎么说也是有一面之缘的,走之前看看吧。
  跟刚出山的新村子不同,刘杨的村子已经不再有衙役监视,在分发完生活用品和粮食后,衙役们就赶紧朝新的村落赶去。人手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第一次厌烦这个威风乡间的职位。
  刚一进村,就能看到在道路两边割草的村民。
  这些村落都是因为没有人居住而荒废的,想要恢复人气,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
  村子后面山上,依稀还能看到劳作的村民,其中甚至掺杂着皓首老者。
  终于能过上山外的生活,整个村子的上空都弥漫着快乐的气息。
  整整一个上午,恐怕这些家伙都在劳作,这一点,从他们刚刚开饭就能看出来。
  山里面生活久了,使得村民们格外的珍惜粮食。
  官府管饭的时候,给他们制作的是糜子饭,可把粮食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自己做饭后,他们却不约而同的把粮食上交到一起,然后一起吃大锅糜子粥。
  虽然开始了新生活,可是在寨子里的一些习惯,还是没有消失。
  和秦岭里一样,李承乾带了半车的馍当礼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