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566

  看到太子的出现,刘杨大喜,带领着村民们放下饭碗,跪地迎接太子殿下。从衙役们口中得知,他们能获得田地、获得屋舍、上民籍,都是靠太子殿下。
  可是当刘杨抬起头,认清太子的模样后,他顿时震撼的说不出话来,格外失礼的伸手指着李承乾:“你……您……”
  李承乾哈哈大笑,伸手扶起刘杨:“老人家,当时领队的,可不是牛进达、牛大将军,而是孤啊。要不是亲自进你们的寨子,知道你们生活的艰难,孤又怎么会上奏父皇,安抚你们流民呢。”
  刘杨泪流满面,他这辈子也没想过,能够被太子这样的尊贵人物如此对待。估计这件事,足够他余生拿来嘚瑟的。
  挥挥手,让侍卫们把馍发下去。这本来是太子亲率的干粮,见分发后还有剩余,李承乾干脆就把它们带来送给这些流民了。
  蓝田县分发给他们的,都是糜子,虽然流民没有什么怨言,可是看着他们一直吃糜子,李承乾还是有点过意不去。
  新蒸好不久的馍,还很绵软,好多孩子得到后,不等大人呵斥,就急着往嘴里塞。
  山里长大的孩子,明显的发育不良,各个都瘦瘦小小的。
  看到大人们撕下一小块馍塞到嘴里含着,剩下的往自家孩子手里塞的模样,李承乾就一阵心塞。
  见惯了不想吃馒头,就要吃汉堡薯条的后世孩子,相比较之下,唐朝的孩子,真的懂事的令人心疼。
  都是不足一米高的小孩子,可是他们好多人的后背都背着干草干柴。
  感动持续了没多长时间,当听到一声惊呼后,李承乾吓了一跳。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正捂着嗓子,喘不上气来。
  孩子的父亲,正在凶猛的拍孩子后背,可是不管他怎么用力,孩子就是咳不出来。
  “让开,不能硬拍,也不能喝水!”
  就在李承乾准备上前制止孩子父亲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是一个身穿破烂道袍的道士。
  道士手里还拿着号脉用的小枕头,看样子还懂得医术。
  走到孩子身边,道士并没有直接拍孩子的后背,而是把孩子前放趴地,然后才用力的挤压孩子的后背。
  可是按压了好几下,还是没能奏效。
  眼看着孩子就要昏过去了,李承乾也顾不得别的,挽起袖子就冲了上去。
  把孩子抱起来让侍卫扶好,绕到后面,李承乾伸手抱住其腹部。
  “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一边念叨着,李承乾边用力的勒这个孩子。
  只是两下,孩子就咳出了一块馍,成功的恢复了呼吸。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让好多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最靠近的,还是看到了全过程。
  孩子的父亲见孩子恢复了呼吸,还大声哭了起来,双手合十的跪倒在道士和太子面前,连连感谢。
  见自己学的东西终于派上了用场,李承乾也是一阵的后怕。
  该死的公司,居然还有押对的时候。
  当时上急救自救课的时候,他还觉得公司纯粹是多此一举。外卖员学什么急救啊!他们是送餐的,又不是开救护车的。
  可是今日的事情,却让他不由自主的感谢起公司来。
  中年道士见李承乾满脸是汗的样子,不忍心出声打搅。
  等到太子松了一口气,他才问道:“太子殿下,贫道行医多年,见过很多治人噎物的手法,可是你这样的手法,还是第一次得见。”
  回过神来的李承乾转过头,拱手问:“道长如何称呼?”
  道士回了一礼:“贫道孙思邈……”
第一百三十四章
虚惊一场
  “孙思邈?!”
  李承乾跳了起来。
  朝廷对全天下发出了寻找孙思邈的公文,百骑司也发布了寻找孙思邈的任务。
  可是谁能想到,孙思邈并没有身在深山大泽,而是就在长安附近。
  孙思邈也没想到太子会是这反应,吓了一跳,甚至后退了两步。
  急切的拉住孙思邈的道袍,李承乾焦急道:“孙道长,你可知我找你找了好久啊!不知孙道长可有时间?我的恩师李纲,先前因为喝酒伤了元气,现在连屋都不能出。宫里御医说,满天下只有您和佛门的苦竹大师有能力调理好李师的身体。”
  孙思邈笑道:“这倒是御医抬举了,老道也是一个普通的医者,没有传闻的那么神奇。不过太子如此为恩师的身体上心,贫道跟殿下走一趟就是。”
  事不宜迟,李承乾当即就拉着孙思邈上了车,吩咐车夫赶紧回东宫。
  路上,他给孙思邈讲解了“海姆立可急救法”的方法和原理,让孙思邈受益匪浅。
  “想不到太子的这个方法,居然如此有效,而且,原理上也说得过去。相比较之下,贫道的几个手段,就不足为道了。”
  “孙道长自谦了,事实上,只要对症不单单往草药上面思考,医术还是有很多别的分支的。”
  终于见到了药王本人,李承乾不由自主的想要将西医的一些方法告诉他。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华佗要给曹操开颅治病就能看出,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外科手术的萌芽。
  只是,曹操这个疑心帝,不止不接受,还砍了主治医师。中医到现在都没有出现真正的“手术”,恐怕这混蛋就得背一口锅。
  孙思邈对李承乾提出来的“手术”这种治疗方案并不反感,反而兴奋的跟他讨论起来。
  谈话间,药王自动无视了太子幼小的年纪,近乎贪婪的不断询问问题。
  李承乾也忘记了自己现在是八岁的事实,只要孙思邈提问,他就回答。
  一个时辰后,马车回到了长安,下车之际,孙思邈仍在询问。
  掀开窗帘,看到长安的景色,李承乾才惊醒过来。
  无巧不巧的是,孙思邈也正好问到这些知识的来源。
  眼睛看着窗外,李承乾想也不想的就编了一个借口:“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差不多是三国时期的古书,上面没有什么圣贤文章,只有一大堆关于人体器官之类的东西,我看着还有点意思,就全看完了。”
  听李承乾这么说,孙思邈立刻道:“如果是三国时期的,那极有可能是华佗的医术。殿下,不知这本医术现在在何处?”
  李承乾不好思道:“当时天气冷,全看完后,我就把它丢进火盆烧火了。”
  “你……”
  孙思邈的胡子都飞起来了,眼睛也瞪的极大。
  一本堪称生死人肉白骨的绝世医术,结果就被烧火了?如果那本真的是华佗仅余的医术,那这本书的价值,对所有医者而言,都是无价之宝啊!
  李承乾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脖子,他发现,老道士现在似乎,想直接捏住他的脖子!
  不过好在太子的身份,让孙思邈不敢胡来。长舒一口气后,孙思邈才安静下来。
  拱拱手,孙思邈迫切的问道:“殿下,不知这本医书,您记住了几成?”
  我能学到现代医术的几成啊!
  算了又算后,李承乾咬着牙道:“十成!我全记下来了,不过孙道长,那就是一本残篇,算来算去也没几页纸。”
  叹息一声后,孙思邈无奈道:“能留下几页,已经是上天垂怜了。殿下,您是太子,肯定不能行医,老道虽身无长物,可是也能聚揽一批医生,拿出足以让您满意的财物,所以……”
  知识是无价的,这个道理孙思邈也知道。更何况掌握着这种医术的还是太子,想要求取学问,付出的代价就更不可能低。
  不过,李承乾还是出言打断了他:“孙道长,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若是您想学,直说就好,用不着谈钱什么的。我记住的这些医术如果能造福病患,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孙思邈还想说什么,车厢外却传来了车夫的声音:“殿下,已经到东宫了。”
  下了马车,孙思邈才发现马车并没有停在东宫门外,而是一直行驶到了殿前。
  事实上就算是皇帝招待孙思邈,也不会失了礼数。
  虽然此时他只有四十五岁,可是他民间四处行医积攒下来的名望,不亚于八九十岁的大儒。
  刚下车,就有宦官过来引领孙思邈去沐浴更衣。
  山间乱窜的行医生活,让孙思邈的一身道袍都快变成补丁装,上面随便一拍都有泥土掉下来。
  东宫本来没有澡堂,想要沐浴,都是用大木桶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