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之反派的逆袭(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875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南京城距离东京城只有五百里路,大军开拔也就是十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威胁到东京城。
  “曾尚书。”吴彦略微沉吟之后说道:“朕听闻你八万湘军,并不禁止烧杀劫掠,之前尔等为饷银所困,也不是以朕之大明为主,所以既往不咎。但之后若是让朕知道尔等无视军纪,肆意扰民,那就别怪朕军法无情了。”
  曾国藩听到这话不惊反喜,更是诧异无比的问道:“陛下是要给湘军发饷银吗?”
  吴彦点头说道:“理当如此。”
  清廷都没给湘军发过饷银,这边湘军刚投大明国,还未能建功就要拿饷银了,曾国藩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至于投名状苏州城,就算是他的湘军不占,东京城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占领,所以不算功劳。
  但曾国藩还是犹豫的说道:“陛下,湘军有八万人,每月饷银需要四十万两。”
  户部尚书钱江一听这话就懵了,他也是见过大钱的,之前的赎金和外国人的厘金就有不少,但一个月四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正要说话时,钱江就听到吴彦开口了。
  “这个月按时发饷,朕给你四十万两。”吴彦说道:“但朕要你裁军三万人,只留五万精锐。”
  曾国藩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陛下,可我的……陛下您的湘军,乃是臣等精挑细选而来,人人都是精锐啊,三万可战之兵,不可轻易弃之啊。”
  吴彦呵呵笑了起来,问道:“朕的状元军有多少人,朕又打败了多少人?须知,兵贵精不贵多,既然八万都是精锐,那想必再挑出来的五万,自然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当战无不胜。”
  曾国藩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因为状元军确实只要精锐。
  兵贵精不贵多也是大实话。
  曾国藩又问道:“陛下,那三万被裁之兵又当如何安排?”
  吴彦笑着说道:“种田。”
  曾国藩瞬间就懂了,他的皇帝陛下不是真的只要精锐,而是现在缺人种田。
  江南地区富庶不错,但已经是战区的情况下,地主家也没什么余粮了。
  虽然此时不是种田的好时候,但开荒却没什么问题,来年年中就有三万人种出来的粮草,完全足以支撑大明国西进南征。
  “臣领命。”
  曾国藩说完之后,钱江告罪说道:“陛下,户部没有四十万两白银,即便湘军裁军三万,算上状元师,每月饷银也需要五十万两,加上陛下安排定制的新式军服,以及各项粮草等支出……”
  吴彦打断了钱江的话,说道:“朕知道你没钱,所以,朕会把那一万七千多个蛮夷俘虏交给你,你觉得,他们能卖多少钱?”
  钱江双眼一亮,相比于上一次只是雇佣兵居多,这一次有一万多三国正规军,肯定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
  但理智让他说道:“陛下,不可卖俘虏了,这一万多蛮夷要是归去,日后必然祸乱我大明啊。”
  曾国藩也劝说道:“陛下,当杀则杀,臣愿意为陛下背负骂名。”
  郑尚书不愿意了,这曾国藩怎么还能抢他的活呢?
  正要抢着干脏活,却被吴彦出声阻止。
  “卖最后一次吧。”吴彦说道:“或者,你们帮我搞来一千万两白银?”
  一千万两?
  郑尚书听到这话,老老实实的选择了闭嘴。
  曾国藩双眼一亮,虽然觉得不太可能,但还是闭口不言。
  户部尚书钱江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必用这一万七千俘虏,为陛下换来一千万两白银。”
  所以,钱比人重要。
第141章
朕之希望,在于四万万华夏人
  东京城一战的最终战果被大明国公示出来之后,引发了全世界的震动,虽然在东京城公开战果之前,各方势力就已经把战果传遍了四方。
  可每一个得到消息的人,还是忍不住为大明国的大胜而激动到难以自制的程度。
  以三千五对两万,战无不胜的状元营,和首战的状元营白马义从,在只有39人阵亡,121人受伤的情况下,歼敌7632人,俘获12298人。
  外人不知道的是,状元营之所有会有这么多的伤亡,完全是因为状元营首、大明武帝赵无极冲的太猛,状元营疯狂跟进,以至于让部分想要顽抗的联军士兵,有了枪击状元营士兵的机会。
  如果徐徐图之的话,虽然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逃跑,但状元营甚至能够做到零伤亡。
  短时间内,这一战的消息,只有华夏大地上的人能够获知,以及华夏周边的诸如东瀛、越南、沙俄等国家的高层获知,传到欧洲可能就是一个月之后了。
  目前得到消息的所有华夏人,无一不振奋精神。
  要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的大败,以至于出现了种种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大地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时代。
  普通人虽然不懂什么叫半殖民,暂时对于封建统治也没多少抵触心理,可他们对于日常所称呼的西方蛮夷,突然间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人上人,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绪。
  大明国的新任户部尚书钱江,曾经在广东省能够聚集大批民众,冲击英国会馆并纵火报复,可见华夏大地之上的民众们,对于蛮夷欺压的种种不满,对于清廷懦弱的种种不满。
  之前状元营以一万三对五千的大胜,虽然也传播了开来,也让很多人振奋不已,但毕竟是以多敌少。
  而这一次,大明国的东京城,却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以少敌多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大胜,如何能不振奋呢?
  相比之下,和西方蛮夷联手的清廷,以及一直和西方蛮夷纠缠不清,妄图获得西方诸国承认其政权的太平天国,在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心中,完全掉到了不屑一顾的层次。
  这也就导致了,不知道多少有识之士,想要舍弃家业去投奔大明国。
  广东省城。
  一间酒楼里。
  说书先生效率极高的把东京城一战,改编成了就连吴彦听了,可能都觉得过于玄幻的故事,但听者如潮,叫好声如雷。
  “诸位当知道。”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让全场的叫好声、议论声、吃喝声都消停了下来之后,表情崇敬的对着东北方向拱了拱手,这是东京城的方向。
  “大明国武帝赵无极,在大败了三国联军,威慑的清廷和太平天国三十多万大军不敢擅动之后,昭告东京城,也是在昭告天下,而这昭告的内容却只有一句话。”
  虽然在场的听众里,有一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书先生讲这个故事了,但还是忍不住屏息凝神,竖起了耳朵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说书先生提高了自己说话的音量,保持在即将破音但又没有破音的边缘之上,激动无比的说了出来。
  “华夏之希望,在于大明。大明之希望,在于朕。朕之希望,在于四万万华夏人。”
  声音落下之时,叫好声轰然响起。
  无论是从大明打败了列强的民族情节,还是大明国开国皇帝赵无极的汉人身份,或者是对武状元、天下第一高手这样的强者崇拜,更有武帝赵无极于万军之中斩将夺旗的无双勇武,诸如此类种种,除了那些誓死效忠清廷的人,或者是被太平天国洗了脑的人,没几个能够敌视赵无极和他的大明国。
  对于普通人来说,打仗虽然会影响生活,但赵无极的状元军,向来都是有口皆碑,从不扰民不说,还不从国内行商身上收取厘金,只找外国人要钱。
  相比之下,清廷和太平天国,以及之前的湘军,还有更多和湘军一样的勇营,口碑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叫好声作罢,嘈杂的酒楼之中,有豪客往说书先生所在的台子上面,扔了几两碎银。
  “再给本大爷好好说一说,那大明武帝赵无极,以天子之身,一人独守国门的事。”
  “好嘞!”
  说书先生手下碎银,脸上笑容绽放,然后说道:“诸位当知,那大明武帝赵无极,在登基之时曾说过:天子当守国门,君王当死于社稷。还说自己不会居于庙堂之上,有战必身先士卒。”
  “当时檄文公告天下之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觉着那赵无极是为了收买人心,也有很多人说赵无极为人自负,说什么他于人间无敌手。”
  “实不相瞒,当初小的我听闻那武帝赵无极,说了一句不伦不类的歪诗时,也曾笑的露出了我这烂掉了的后槽牙。”
  “大好头颅今犹在,不见天下取头人。”
  说书先生的这番铺垫,完美的切合了众多听众的心思,他们之前也都是这样想的。
  哪有真正意义上天下无敌的人呢?
  就算是单打独斗可以做到天下无敌,可在战阵之上,又有火枪、火炮这些人力难以企及的武器,谁人敢说自己在世间无敌手?
  赵无极是个疯子,大明国迟早要完的说法,随着当初大明国初立的消息,连同那篇檄文中赵无极的独白,传遍了天下。
  台上,说书先生猛然间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惊的所有看客都错愕之时,话锋一转的说道:“然而东京城这一战,却让小的我深知,我是瞎了狗眼啊。”
  笑声中。
  说书先生继续说道:“当是时,两万英法美三国联军,携带一百二十门重炮,想要轰破东京城的城墙。其左右,有清廷五万大军,其后,有八万湘军。更后之处,还有太平天国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那大明国武帝赵无极,真真的就应了他自己说的那句话:天下谓我举世皆敌。”
  “东京城内外无人敢信,武帝能够守住东京城。”
  “然而天下也无人知晓,那武帝乃是真正的天子,有太上老君梦中传技,造出了举世无双的白马神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8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