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校对)第1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2/3565

  崔敦礼原先是兵部尚书,早就建议过增加长安的军事力量,今日再度提议,就和长孙无忌争执了起来。
  “粮食!”
  长孙无忌说道:“洛阳那边转运粮食艰难,不可再增加人口了。”
  崔敦礼觉得长孙无忌太过迂腐了,“就算是不增兵,长安每年新增人口就不在少数,长孙相公却是有些因噎废食了。”
  长孙无忌微怒:“前隋时长安就时有歉收,于是只能去洛阳就食。去岁长安是丰收了,可今年如何,谁能担保?若是粮食不够,难道要让陛下带着群臣和军队再去洛阳吗?”
  崔敦礼微微一笑,“此事还得要问户部。”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高履行,“若是要核算此事,少说三五日,如此,暂且搁下。”
  李治旁听了半晌,此刻微微点头,“户部先说说。”
  高履行说道:“陛下,此事臣大致知晓,长安存粮今年供给不会有问题。”
  这是基本数据,不但高履行知晓,宰相们也知晓。这也是崔敦礼这个建言的根源。
  李治点点头,“如此朕心中就有底气了。”
  长孙无忌问道:“长安存粮能结余多少?”
  呃!
  这个数据不断在变化中,高履行也不清楚,“此事下官不清楚,不过……”
  他指指杨德利,“户部主事杨德利知道。”
  杨德利浑身哆嗦,“臣……下官……下官……”
  长孙无忌皱眉。“慌什么?”
  “下官……没慌!”
  李治微微一笑,“好好说。”
  “是!”
  杨德利开口,“长安……长存存粮……”
  他低着头说话,越说越流利。
  “……己酉仓存粮三千三百九十石。”
  “……丙丁仓存粮五千四百石……”
  开始君臣只是平静的听着,渐渐的就有些惊讶了。
  李治上次见过杨德利,记得这是个极为较真的臣子。可今日一看,这臣子不但较真,而且本职工作也搞得极好。
  这便是干吏!
  帝王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臣子!
  “……今年看似够了,可这是预估了今年的收成,若是收成有变……”
  杨德利低着头,“陛下,收成说不准的呢!记得那年下大雪,村里老农都说明年定然丰收。可第二年却是干旱,歉收……”
  君臣默然。
  杨德利竟然能把户部的存粮算的一清二楚,这个不算是本事,但算清楚了之后,还记得清楚,甚至哪个仓库存粮多少他都一清二楚,这个是什么?
  干吏!
  崔敦礼问道:“你如何记得这般清楚?”
  长孙无忌笑了笑,“较真罢了。”
  贾平安这个表兄他略知,众人都说此人较真。
  李治也笑了起来,“上次朕就见识过。不过较真的臣子……朕以为当嘉许。”
  群臣一阵轻笑,气氛很是快乐。
  杨德利抬头,认真的道:“陛下,臣那些年和表弟相依为命,一直吃不饱。粮食于臣而言……就是上天的赏赐,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但凡是钱粮,臣一见就不会忘记。”
  李治颔首,“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这话说得好。宫中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粮食,可有浪费的?朕以为必然有。各处的官廨可有?定然也有。
  农户耕种不易,当年先帝在时也曾带着朕和皇子们去耕种,只是做做样子,朕就觉着太辛苦。朕尚且如此,那些年年日日都在地里劳作的农户该如何?”
  他起身走了过来,仔细看着杨德利。
  杨德利有些手足无措,脸红的和猴子屁股似的,赶紧低下头。
  李治不禁笑了笑,“朕记得你,记得你是个较真的人。今日听你说了这些,朕才知晓你还是个干吏。如此朕问你,若是天下的粮食不够了,该如何?”
  高履行看了李治一眼,“陛下,这个题目却大了些。”
  崔敦礼也赞同,觉得皇帝这是心血来潮,想考教一下杨德利。但这等题目该是宰相来作答,他一个九品官,哪里有这个眼界?
  这个好熟悉啊!
  杨德利想起了和表弟酒后探讨大唐根基的事儿。
  那时候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谈,表弟那渊博的知识让杨德利如获至宝,记下了许多观点。
  “陛下,什么都行?”
  他还真想回答?
  李治确实是一时冲动,此刻已经有些后悔了。
  但杨德利看样子是想回答,那就姑且听听吧。
  他微微颔首,“只管说。”
  杨德利吸吸鼻子,“其实……大唐有许多粮食。”
  “在哪?”
  崔敦礼饶有兴趣的问道。
  杨德利说道:“权贵家中的存粮多的吓人,可从不拿出来……”
  宰相们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就是你的主意?
  杨德利继续说道:“最要紧的便是把那些隐户清理出来,还有那些被侵吞的田地……清理出来的话,再加上寺庙那些不纳税的田地,少说每年能多一成多粮食。”
  君臣默然。
  若是每年能增加一成多粮食,那还担心什么?李治现在就敢大手一挥,直接和高丽开打。吐蕃要是敢出手,那就来吧。
  但这个不现实。
  动了这些,就动了大唐的根基。
  “这些不好动。”
  咦!
  李治本以为杨德利就是个不知轻重的,没想到竟然知晓。
  还不错。
  臣子可以较真,但不能不知轻重。
  杨德利抬头,“这些目前不能动。可有一样能动。”
  “什么?”
  “水利。”
  杨德利说道:“大唐各地,就说华州吧,有些前隋修建的水渠都堵了,地方官压根就不管。平日里还行,那次遇到了旱情,结果水渠就成了摆设。”
  他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官员都想升官,朝中也定下了升官的准则,譬如说劝农桑,劝学……可臣以为这些都不如一件事……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需要钱粮。”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可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杨德利忘记了畏惧,瞪着眼睛,“今日耗费钱粮去修了水利……可看看前隋修的那些,数十年了,一直在浇灌着那些田地。数十年啊!每年增收一成两成,数十年能增收多少?值不值修建水渠的钱粮?赚大了!”
  这个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可宰相们出身大多不凡,没人意识到这个。以至于后世有人嘀咕,说和前隋相比,大唐更像是游牧民族的风范,不爱弄水利工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2/3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