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科技(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1215

  “怎么?优惠小了?”
  李凡愚还在心里盘算着,听程刚询问才缓过神来,微笑着摇了摇头。
  “一点儿都不小,我都有点儿动心了。”
  “那你这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是什么意思?”程刚有些恼。
  李凡愚耸了耸肩,“我觉得您这个项目在制定之前,还是没有切准产业内现在的脉络,不知道零配企业现在的痛点在哪里。”
  程刚的嘴角一阵抽搐;在这个项目成立之前,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处拜访专家,进行取经。虽然不敢说对启辰制造行业了若指掌,但是对于现在的产业结构和面临的困难还是有很深的了解。
  成立工业园区,也就是看准了现在国营车企止步不前,私企汽车制造业太过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这才想在天城建立工业园区,着手推动产业链的形成。
  他却没想到,自己废了那么多的苦工,还是得到了李凡愚这个行业内人士一个浮于表面的评价。
  这让他的脸面有些挂不住。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哪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对程刚这么说,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反驳回去。但是面对李凡愚,他还是忍住了。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带着些谦虚,问道:“我毕竟不在行业内,教授专家的分析也可能是从全局谈起,在细节方面不够深入。今天找你来,也就是想咨询你这样的业内人士,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跟我详细说说,现在零配企业的痛点到底在哪里?”
  李凡愚点了点头,“前段日子有几个零配供应商到我这里诉苦,说了一大堆日子不好过,经营难度大的问题。
  我是整车制造企业嘛,是他们的采购方。或许他们的话里有装可怜的意思,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困难,我感觉是普遍性的。
  不说别的,就说制造成本的问题。
  这些企业家们说采购价格低,运营开支大,人工成本高等等等等,但是我感觉这都不是主要的问题。
  中华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世界工厂,我们拥有这么齐全的工业门类,但是一直过着苦力的生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技术没跟上去!目前这些企业的问题其实就是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对技术输出的依赖比较强。
  咱们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国内目前的研发技术还跟不上。怎么办?
  要么就冒着被起诉的风险,去盗用别人的技术。要么就咬咬牙,花大价钱去购买技术。如果这两样都不干,那么就只能捡别人的剩菜吃,用一些国外过了专利期的技术。
  但是用人家已经淘汰的技术,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由销路?
  现在国外的专利使用费,简直就跟古代劫道的山贼一样黑。人家把专利搞出来,就算自己不生产,都能靠着中华的这些专利使用企业赚钱。
  我听说美国的朗文材料,在中华的主要部门就两个——一个是业务部,一个是法务部。
  业务部往外卖技术,法务部就盯着我们企业的产品有没有侵犯专利的。靠着这俩部门,他们在中华连续五年实现盈利超过两个亿。
  说白了,我们的企业如果不打破这个壁垒,无论政府给出什么样的优惠政策,都赚不到大头的利润。”
  听完他的分析,程刚已经说不出来话了。
  此时的程刚看着眼前的李凡愚,颇有一种庄公面对曹刿的感觉。自己本来报以信心的东西,原本都是些细枝末节。
  而李凡愚的一席话,无疑是惊醒了他这个梦中之人。刚才升起的一丝不满情绪,现在早已被他抛到了九天门外。
  程刚无语良久,才伸手抓住了李凡愚的胳膊,一脸恳切的看着他道:“你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有了应对的方法?”
  李凡愚耸了耸肩,“之前倒是有过一个办法,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却太大了。”
  程刚大手一挥,“你尽管说!不要怀疑我的决心。”
  哎呦,不错哦。
  李凡愚看着一脸豪迈的程刚,默默的赞了一下。既然如此,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咳咳、其实正信现在的模式,就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了。我们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有实验室和研发团队,有自己的生产工厂。这个产业园区也可以套用这种方式,只不过就是把规模扩大化一些了。”
  程刚消化了一下,有些没想通:“能不能说的具体点?”
  李凡愚搓了搓双手,有点儿不好意思:“具体点就是以工业类高校或者目前有研发实力的企业为核心,用需求和技术吸引零配企业进来。”
  话说到这个地步,以程刚的智商当然不可能不明白。
  这小子,绕了个大弯儿,说白了还是给自己讨好处!
  什么工业类高校!谁不知道天城就一个工大,里边的优秀人才还被你们正信网罗一空?
  程刚不禁好笑,“要是按照你的想法建造工业园区,那这个园区是给市里建的还是给你正信建的?”
  李凡愚的小心思被戳破,老脸一红;没办法,当初这个想法,就是从正信的利益角度出发的。
  要不然废这脑筋干嘛、拉帮人也没有白拉帮的嘛。
  虽然说这个建议有点儿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如果实现,对那些零配企业还是有好处的。
  正信虽然有自己的工厂,但是在不依靠超级生产线这类黑科技的情况下,不可能自行生产汽车上所有的部件。
  现在虽然旗下之后三款车型在售,但是A4和A6的销量已经非常可观。不谦虚的说,就靠着这两款车型,养活一群中等规模的零配企业没有问题。
  正信有很强的技术输出能力。
  而且按照李凡愚的原本的想法,目前的正信汽车实验室的规模也有点儿不够用了。实验室内的设备设施,都是针对发动机研发方面的。
  按照现在的产品下线速度,再次对实验室投入是势在必行。
  如果园区落成,他甚至可以投资一个类似南汽汽车实验中心那种规模的实验室。届时,正信也可以和天城工大,甚至哈工和清华这样的高校进行深度合作。
  这样一来,实验室的规模就可以支撑公司的发展速度,甚至还有富余。
  一些正信用不到的研究成果,比如材料方面的,完全可以转让给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嘛。
  而有了适当的利润,这些企业也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投入到研发之中。和园区内的实验机构合作,走上一条独立设计,独立生产的道路。
  所以你看,好处大家占。
  这想法,简直完美。
第0255章
先行一步,提前布局
  好在程刚不玩儿微博不上B站,不然定会指着李凡愚的鼻子来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虽然没说,他的心里却已经这么想了;亏得自己刚才还听着感觉很有道理、原来都是这小子的套路。
  李凡愚可是真冤枉啊;你自己叫我来的,主意也是你让我出的、人不为己……天打雷劈嘛。
  看程刚的脸色不好,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当听到正信有意投资实验中心,与全国的工业类大学深度合作的时候,程刚终于有些意动。
  不管怎么样,李凡愚所描述的产业生态他还是很看好的。现在又有了李凡愚的许诺,他才松了口,说会针对这个提议在仔细考虑,回头再做答复。
  二人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李凡愚起身告别,回到了公司头一件事儿就是找到了安宁,将刚才的一番谈话跟她说了。
  对于李凡愚这个大胆的创想,安宁也觉得惊艳。
  “如果程市长真的通过你这个提议,那么对公司发展的助力可是太大了。产业园区的项目什么时候启动?”
  李凡愚摆了摆手,“那都是说不准的事儿,快则一年,慢则三载都是它。”
  天城市政府的办事效率算是快的了,就是这样,项目的通过也拖了半年。等到真正选好园区地址,将基建工作完成需要用多长时间,那就得看程刚的魄力和手腕儿了。
  安宁点了点头,也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落实下来的。但是既然李凡愚有接着这个项目来发展正信的想法,提前布局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李凡愚拿扩大实验室,在研发方面追加投资对程刚做出了承诺,她认为倒是可以先行一步,用这个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这个项目尽快落地,为正信争取话语权。
  而且就算是不为了工业园区的事情,实验室的升级也是迫在眉睫了。
  A6下线之后,几个研发团队都把之前手里的项目捡了起来。
  三学霸的ECU项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已经完成了硬软件开发两个部分。但是ECU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控制策略和匹配标定,这两方面需要大量数据积累。
  这个数据积累,包括汽车动力学,汽车实验学,燃烧,传热,流体力学等专业理论的支撑。以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和知识储备,继续研究下去肯定会非常吃力。
  没办法,实验室的规模在那里。即便是设备再先进,也只是动力总成实验室而已。
  实验设备和人才不对口,想要成果自然是千难万难。
  话说EUC这个东西,就相当于汽车的大脑。控制着汽车的油门响应,发动机转数,进气压力等各项主要传感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一辆汽车的操控和驾驶感。
  当初三学霸把ECU当做课题的时候,李凡愚就觉得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
  ECU的开发并不难,但是它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写作项目,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密切协作之下才能搞定的项目。
  国内对这一领域,还是处于空白的状态。
  目前全球的ECU市场,基本都被德国的几个厂商给垄断了。其中博世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正信A4和A6上面应用的,就是博世的产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12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