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530

  而最终,只要刘恒如陈平所希望的那样起兵反叛,那关中就将面临东、北两个方向的叛军近逼,从而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届时,刘弘将不得不起复军方仅有的帅领周勃,去面对自北而来的代王大军——派灌婴前往睢阳,同样是因为这个尴尬的原因:军方无可用之帅。
  到了那时,陈平能做的事就太多了……
  无论是让周勃与代王刘恒的大军合兵一处,共逼长安,陈平在长安城内作内应,亦或是争取函谷关外的灌婴重回诛弘一党的怀抱,都将使刘弘陷入绝望的境地……
  真到了那时候,便是灌婴、周勃大军外加代王刘恒的大军畅通无阻的进入关中,轻而易举的包围长安!
  而刘弘能做的,便只有凭借手中仅存的强弩都尉死守长安,并竭尽全力召飞狐军再入关中勤王。
  但经历了上次的变故,且先不说陈平会不会允许飞狐军再度踏入关中,光是如何将信送出去,都将成为刘弘所面临的问题中最简单的一个……
  “呵呵,陈丞相,初代毒士啊……”
  “便是比之贾诩,也是不逞多让了呢……”
  暗自苦笑着,就听曹奇憋闷的再拜道:“刺客乃史官,本就常居石渠阁内,自代王世子、梁王、淮阳王、常山王至此习读经书,便常亲近代王世子。”
  “若非今日之变,臣等还以为此人乃婀娜奉承之辈,欲高攀代王高枝,以得利好……”
  听着曹奇愤恨的话语,刘弘心中再一冷,面色不由阴沉下来。
  “从几个月以前,就开始做准备了吗……”
  “一步观百步,陈平啊陈平,是个忠臣该多好……”
  事已至此,本以为已经足够高看陈平的刘弘,也不得不承认:单从阴谋诡计,设盘布局的能力来看,陈平绝对没有刘弘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甚至于刘弘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那陈平这一招釜底抽薪,恐怕在代王刘恒回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陈平的脑海之中。
  先是支持遍封齐悼惠王诸子,令刘弘下意识的产生孤疑,从而将此事搁置,最终顺利引起刘肥诸子的不满,为悼惠王诸子再度起兵埋下伏笔。
  甚至于陈平不惜放弃巨大优势,坐视飞狐军出现在长安城外,使刘弘一转颓势,逐渐掌控局面,陈平的最终目的,都很可能仅仅是将刘弘手中的所有底牌逼出,从而更全面的谋划这一次反扑……
  再到之后暗自勾结匈奴,从而使匈奴使团提出武装驻扎的要求,让刘弘以为陈平已是黔驴技穷,垂死挣扎,实际上却暗中谋划,联络悼惠王诸子,并做好刺杀刘启的准备。
  现在,刘弘已经彻底确定,陈平长期告病并非是避嫌,亦或是真的生病了。
  ——陈平是在极力保持低调,从而让刘弘放松警惕,让朝堂的目光外移,从而为计划的施行争取时间!
  直到今日,代王太子刘启遇刺,陈平发起的最终决战,才算吹响号角。
  接下来的每一天,刘弘都要面临着成千上万的难题,以及明枪暗箭。
  但不知为何,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刘弘却没由来的感觉松了口气。
  “这就是帝王吗……”
  “呵呵,真恶心啊……”
  即便刘弘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在潜意识当中,刘弘从来就没有认为汉相陈平,会如此简单的被打败。
  直到陈平图穷匕见的那一刻,刘弘潜意识中的预测才得到证实;原本因未知而藏于心底的恐惧,也因帷幕拉开而不再可怕。
  刘弘非但没有因为陈平的连环计感到绝望,反倒是燃起熊熊斗志,对接下来的一切感到无比期待!
  “若是连一个臣子都收拾不了,朕还如何镇压四海八荒?!!”
  “且看着吧……”
  “陈平,朕一定让你输得心服口服!”
  
第0202章
材官校尉
  ——代王叔一见如故。
  自去岁太皇太后驾崩,朕以此未壮之年以临天下元元,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罪于祖宗神明。
  幸得祖宗庇佑,太一赐福,方凭此眇眇之身获保宗庙,莅临神圣。
  时吕氏作乱,代王叔不远千里以入长安,乃为朕之肱骨臂膀,仍未免遭陈平、周勃等妄臣妖言相惑。
  幸王叔心系刘氏宗庙社稷,方使祖宗基业未毁于吕氏邪戚之手,陈、周妄臣之诡言。
  今悼惠王诸子起兵于关东者,俱乃陈平之流复行诡言蛊惑事,方使社稷临此大难!
  北方匈奴亦虎视眈眈于外,更使国朝外有豺狼环伺,内有诸侯不恭。
  更有甚者,京都长安,亦难逃贼子祸害,粮价一旬三起三落,百姓民苦不堪言……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朕纵万般不愿,亦只得外嫁王叔爱女,方可求得边墙数载安和,倾聚国力以平贼乱。
  然今妄臣陈平,更不顾太祖恩德,悍遣客卿死士数十,以刺王叔子启!
  贼子所欲,诚乃以此嫁祸朕躬,狡迫王叔起兵于北,同悼惠王诸子共逼关中,以置江山凋零。
  幸哉太祖高皇帝在天有灵,乃佑三世平阳侯奇舍身阻刃,方使王叔爱子侥幸未亡,今又得黄老名士,御史大夫北平侯张公施之以药石,当无大碍。
  然贼子之险恶用心,迫朕只得行此险着,以平悼惠王诸子之乱,揭贼子伪善面目于天下人,方或可使太祖高皇帝之基业,勿绝于朕之手。
  哀哉吾汉祚!得立未得数十载,屡遭此等险境。
  太祖高皇帝毕生心血,俱耗于异姓诸侯之乱,朕先皇父孝惠皇帝,更因妄臣言辞相逼,早崩夭亡;先帝朕之手足昆仲,亦难逃吕氏乱臣迫害,落得绝嗣之惨然境况。
  前岁太皇太后驾崩,先有吕氏逆贼欲兴兵作乱,后又陈平、周勃一流挟权自重,因一己之私欲,而险使朕亡于毒酒一樽!
  今复不逾半岁,妄臣更贼胆包天,行此离间天家君臣,复燃战火之事,徒使天下苍生黎庶颠沛流离,百姓民不聊生。
  宗庙困顿,外朝骄纵,朕纵位临神圣,鸡鸣而端坐宣室,犬吠亦不得安眠,终力有不遂……
  俗谚曰,仲季齐心,其利断金;朕先悲于手足年幼,复又幸于王叔之年壮。
  万望皇叔为江山社稷计,佐朕平谋逆之诸侯,行乱之妄臣,复吾汉室国祚之兴!
  及朕之算策,持此密书者当代朕转述,王叔依计行事便可。
  此策成败,关乎吾汉祚宗庙之兴亡,万望王叔忍辱负重,不得将此间内由言于二人知!
  今江山缥缈,朕于宗庙亦有所忧,故留遗诏一封于太后之手:若事有不测,朕崩亡于贼子妄臣之手,太后当扶保王叔继汉宗庙,以续太祖高皇帝之江山社稷。
  若诸事毕,朕侥幸未亡,亦当复论王叔移居睢阳事,以镇压关东,谨防关东诸侯再行无道;王叔幼子启,亦复王晋阳。
  幸哉吾汉祚!得王叔舍身回护,纵太祖、先皇父在天之灵,亦当感念王叔公忠体国。
  待两军对垒箫关之日,朕再与王叔把酒言欢,以述天家宗亲之情。
  侄弘亲呈。
  ……
  洋洋洒洒写下一封绢书,刘弘将手中兔毫轻轻放回砚沿,将绢书自左右上角提起,轻吹几口气,遂将其放入一节竹筒之内。
  “诸事可曾安置妥当?”
  空荡荡的宣室殿内,刘弘阴冷的声音不断回荡,方从角落走出一位发须斑白的侍宦,恭敬上前:“启奏陛下,除代王太子棺椁,余者皆已妥当。”
  “除老奴外,再无人知晓此间之事……”
  听着王忠低声禀告,刘弘却是头都不抬,只将手中竹简规律的旋转起来,似是在思虑什么。
  过了许久,刘弘的声音才复又响起。
  “王忠。”
  “朕可还能信汝?”
  ……
  长安城南城门外,沉寂数个月的南营,终于再次展现出中央禁军驻营应有的模样。
  一队队服饰大同小异,身形却几乎清一色身高臂长,下肢粗壮的士卒,在各自的上官组织下,次序从营房内走出,来到南营内的校场。
  以原南军为班底,原飞狐军强弩校尉为框架所组成的强弩都尉部,终于迎来了编制重组。
  准确的说,是扩编。
  原南军四部校尉,几近八千人,却在诸吕之乱过后凋零大半;在强弩都尉部正式成立之时,被纳入编制的原南军士卒,便只剩下了六百多人。
  即便是原飞狐军强弩校尉部加入,也使得强弩都尉实际战斗人员不足三千;而原强弩校尉中层军官,又几乎尽数随原飞狐强弩校尉,今郎中令令勉一同入宫,担任禁中侍郎。
  这就使得要想让强弩都尉部重新具备原南军那样的战斗力,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补充战员,最起码也要扩编到原南军那样四部校尉,共八千战员的编制。
  而按照惯例,南军编制出缺,俱都以丰沛良家子为补充,别说籍贯非丰沛的人了,就连丰沛本地人,先祖却未曾追随过太祖高皇帝的人家,也毫无可能将家中子弟送入南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