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530

  但现在,光是从校场上嘈杂的各地口音当中,就不难发现:此次扩编所招收的新卒,几乎是将天南地北全部覆盖,各方人士皆有出现。
  有额系细带,腰挂巨剑的燕赵丈夫,有背负重弩,裤腰束紧的北地武士,更有肩臂粗壮,明显最爱巨盾的关东重步兵。
  便是在这样各式打扮的武卒纵横交错,各地口音嘈杂于耳边的氛围中,何广粟迎来了自己在强弩都尉部从军的第六天。
  十数日前,内史属衙开始从长安城内以及附近征召武卒、民夫时,何广粟却非常意外地没有出现在征召名单当中。
  这让本以为有望入军为卒,最差也能被召入民夫队伍,担任民夫军官的何广粟怅然若失,满带着嫉羡,目送着隔壁邻居家的三小子出了门。
  怎料没过几天,居住于城外广明成乡,曾与何广粟一同从军陇右,在何广粟家道中落后不甚往来的同袍找上了门。
  二人痴楞的看着眼前的同袍,不约而同说出同样一句话:你也没被征召?
  感觉到异常的何广粟便和同袍一起出门,将长安左近的老战友挨个找了一遍,最终发现:只要是曾经担任过材官的,没有一个被征召!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这个发现是好是坏,就有一位军官找上了门。
  没有多的废话,直截了当一句:强弩都尉新设,奉陛下诏谕,即立材官校尉,诸位可愿从之?
  那一刻,何广粟心中的感觉,简直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这就像后世,原本在飞行部队开战斗机的退伍老兵,突然接到通知:国家要发动航空航天计划,要不要来参加?
  ——这还有什么悬念?
  何广粟当场就跟着那军官回了南营!
  更让何广粟感到兴奋的是,入了南营之后,当朝九卿副官卫尉丞秦将军,亲自接见了何广粟,在简单的问答过后,便将何广粟任命为材官校尉重盾队司马!
  就这样,何广粟在短短数日之内,便经历了期待入军-落选-入选天子亲军-担任司马,统掌五百人的跌宕历程。
  但不管怎么说,从结果来看,何广粟顺利完成了华丽的逆转,从原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困户,一举转变成了禁军中层军官。
  假以时日,倘若再立下功勋,熬几十年资历,何广粟有望在有生之年,达到千石级别的校尉一级,为家族打下‘将官世家’的厚实底蕴!
  即便是现在,作为统掌五百人的队率司马,何广粟也已经有了每月五十石粟米的俸禄,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而这一切,都是何广粟曾经在陇右服役,以材官的身份,以及两级匈奴人首级退役所带来的。
  若说何广粟还有什么遗憾,就只有没能随大将军一同出征平叛,以及每日都要留在营中,每五日才能回一次家,让何广粟略有些烦恼。
  一开始,何广粟完全无法理解后者:晚上睡在军营,和睡在数里外长安城内的家里,能有什么区别呢?
  只要清晨的操练能按时到,便不会影响战力了呀?
  但经过短短几日的训练之后,何广粟便发现,军官与士卒同住,对于军心的凝聚会起到肉眼可见的积极作用!
  入营不过五日,何广粟便已经基本理清了自己所掌握的重盾队,各级编制、军官也都已安排妥当;上下级关系十分和睦,手下军官对何广粟也都相当服从。
  虽然何广粟认为,属下对自己的遵从,主要还是因为入营当日,何广粟在麾下五百人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一把六石强弩,并精确射中了一百五十步外的目标,以武力征服了麾下士卒;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这一帮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同样对何广粟麾下的重盾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拧成一股绳,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让何广粟没有精力再去思考家中之事,以及平叛大军的原因,便是材官校尉部非人的训练量!
  在何广粟认知力,卫尉丞秦丞吏,原本是个眉目俊朗,富有阳刚之气的和善上官;但入了这南营之后,秦丞吏摇身一变,变成了材官校尉部主将!
  最恐怖的是,这位将衔只比何广粟高一级,统掌何广粟的巨盾队,以及巨弩队的材官校尉秦牧,自己也会参与到‘惨烈’的操演当中!
  而具体的操演内容,更是让本以为‘对材官了若指掌’的何广粟瞠目结舌,甚至怀疑起自己究竟有没有做过材官?
  ——每日清晨天刚亮,就会由刺耳的铜锣声响起;整个材官校尉部必须在半刻之内洗漱整齐,甲盔齐备,在校场列好队形!
  随后,便是各级军官挨个汇报应至、实至、未至人数,将最终统计报告给点将台上的秦校尉。
  汇报结束,就是让何广粟以及一票年纪不小的老战友们苦不堪言的环节:跑步!
  队列保持左右对齐,前后对整的状态,围着南营外一圈圈跑,直到天大亮,离南营不远处的安城门打开,才能回营。
  回营之后,同样只有半刻时间用朝食,饭饱之后,便要回到校场,进行午前的操演:扛木!
  便是在朝食的时间,清晨的人数统计汇报会显现出作用: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抵达校场的,就要排成一列,看着其余士卒用朝食,然后空腹加入阵列,进行上午的操练。
  至于到了朝食还未走出营房的,军鞭二十!
  午时前的操演,何广粟还能大体理解其用意:士卒以伍为单位,每五人扛起一截人腰粗,丈余长的巨木,进行‘肩抗奔袭’‘腹抱卧起’等训练来增强气力,以求更好的完成持盾阻击骑、乘,以及挽重弩的任务。
  午时歇酣半时辰,便是下一个项目了。
  但午后的操演,就让何广粟有些无法理解了。
  ——以屯为单位,五十人为一列,走!
  没有负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目的地,只有一个要求:整齐。
  一列列军卒就在校场内从右到左,从左到右来回走,负责操演的上官却永远只有一个要求:上下一心,左右齐整!谁也不许搞特殊!
  对于这个操演项目的疑惑,何广粟也大致从上官秦校尉口中大致得到了模糊的答案:重盾之所长,乃阵列阻敌,其首要者,当为齐整!
  唯有如此,方可使重盾列之为强,而敌无有可破之处。
  在秦牧的解释之后,何广粟勉强接受了这个项目大致可能也许有那么一点作用。
  但千想万想,夕食后,日暮黄昏前的操演,何广粟挤破脑袋也没能想出来为什么。
  ——从最底层的士卒,到何广粟一级的司马,士卒军官无一例外,都要在营房外席地而坐,手持木枝,在几位先生的教导下识字!
  
第0203章
代太子亡
  何广粟还好些,常用的百十来个字,连蒙带猜还能勉强看懂,用木枝在营房外的地上临摹几十遍,也就大概记住了。
  但那些从小埋头于田埂,只知道种田和砍人的士卒,可谓被这项特殊的操演折磨的苦不堪言……
  偏偏不学还不行!
  秦校尉有令:强弩都尉全员识字,乃圣天子诏谕!
  入营三旬,识字不足百者,直接驱逐出营,永不复征为汉卒!
  更恐怖的是,即便在三个月内认到了一百个字,也还没完——从最开始的三个月起,往后的每个月,都要新学二十个字,月末上官会一一核查。
  也就是说,入营三个月,士卒的认知核查是一百个字,第四个月就是一百二十个字,第五个月一百四十个字……
  不过五天过去,何广粟已经发现好几次,如伍佰,什长等底层军官,在士卒面前表达不满;吓得何广粟赶紧将那几个嘴上没把门的军官叫到屋舍,狠狠批评了一顿!
  强弩都尉要求士卒认字这一点,别说麾下士卒将官不理解了,就连何广粟也是摸不着脑袋。
  但不理解归不理解,在军队历练的经历,早已在何广粟灵魂深处烙下本能:上官的命令,下级只能也必须执行,无论理解与否!
  当然,何广粟也没费太多心思,跟那些年轻人解释什么叫军人的天职——强弩都尉的伙食规格,不说整个汉室最好,起码也是最高规格其中之一!
  即便是最底层的士卒,也能保障每一顿饭都吃到九成饱,三天得到一枚鸡子;据秦校尉所言,每过月余,圣天子甚至会亲至南营犒军,赐下酒肉!
  军饷自也不用说,在汉家独一份:卒月二百钱!
  到了何广粟这一级别,更是进入‘有秩’的范畴:月米五十石,年俸六百石!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放在汉室任何一个地方,都足以使年壮之男子挤破头,想尽一切办法加入其中,并遵守一切规章制度了。
  与丰厚的待遇相比,认字这种小事,也就没有那么别扭了——即便将来退伍回家,认得百八十个字,也能替人写写书信,不必忧于生计。
  想到这里,何广粟便骄傲的抬起头,寻找着新认识的伙伴:巨弩队率,舒駿(jùn)。
  说起这位与自己同为队率,且同属材官校尉的同袍,何广粟可谓满是钦佩。
  这位舒駿舒司马,乃鄣郡人士,属于通俗意义上的南方人。
  在何广粟的认知当中,关东地界,大河以南出身的男子,大都更喜吟诗作赋,虽也习武,却不像北方男儿那般尚武,而是更喜剑搏击刺之术。
  当年在陇右服役之时,何广粟在便曾有一名鲁地出身的同袍。
  毫不夸张的说,何广粟从未见过那般扭捏的男子!
  行伍合力造饭,那人说什么‘君子远庖厨’;外出巡视,那人又经常溜号,好几次都让伍佰误以为有外族入侵,将那男子拿了去。
  碰到和同袍发生争执,动起手脚,那人更是毫无丈夫所为,招招直扑下三路……
  自那时起,何广粟在潜意识中就十分笃定:南方丈夫,或许大都如此——起码鲁地丈夫是那样!
  但眼前这位出身吴地,曾凭借军功一点一滴从南方的郡国兵爬上北方边墙曲长(百长)一职,而后更因鄣郡守举荐而召入关中,出任巨弩队率的舒司马,无疑颠覆了何广粟对南方丈夫的认知!
  如今的强弩都尉,其实也只扩编到计划的一半:原飞狐军强弩校尉部两千人,在失去大部分军官框架之后,将原南军遗卒纳入编制,重新组成了强弩校尉最精锐的一支力量:羽林校尉。
  根据上官秦牧的说法,羽林校尉将来在战场上的职责,是进行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法。
  好像叫什么,覆盖射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