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530

  “呵,倒是老夫着痴了……”
  如果这种‘目标责任制’推行到屯、曲,那必然会引发混乱——屯、曲的主官,几乎都是大头兵爬上来的!
  这样的人,别说对军法战阵了,只怕连上司的命令,理解起来都有些费劲。
  让这些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下令全军无脑骑砍没有任何区别。
  柴武不知道的是:在不过十年之后,汉室野战军从率五十人的曲长开始,就都会变成熟读各家兵法,地形地貌深记于心,放在此时都可堪司马之用的高素质军官所组成。
  “都尉。”
  正思虑间,先前那小将便靠近了些,稍一拱手:“哨卒皆已布下。”
  闻言,柴武不着痕迹的稍点点头,便示意小将坐下。
  “方才,校尉言吾等南下,则北墙或有警,而飞狐都尉鞭长莫及,无以为援。”
  “若以寻常事日,校尉所言,确无不实。”
  说着,柴武取下腰间的干粮袋,语调中稍带上了些提点的意味:“然今岁,匈奴纵犯边,亦勿以千人之军至。”
  对于负责汉室北墙安稳的飞狐军而言,‘千人’这个词,算得上十分敏感。
  在驻扎于飞狐迳之时,但凡边墙哪个方向派人来求援,飞狐军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胡可满千?
  盖因为多年的经验,使得飞狐都尉十分清楚地知道:‘千’,就是判断匈奴人战略目的最主要的参考。
  千人以下,就是某个部落穷的活不过冬天,方舍命入侵,以抢掠过冬物资。
  这样的状况,飞狐军基本是派出一支司马,就不再关注的。
  ——没办法,匈奴人都是骑兵,来去自如;又是以抢掠为目标,等飞狐军支援过去,人家早就抢完东西跑走了。
  而千人及之上,就不一样了。
  通常情况下,匈奴人‘掠夺’的部队不会超过六百;即便超过,也会为了躲避汉军箭矢,减少部队行军密度而分散。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支千人以上,且行军严丝合缝的匈奴骑兵,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汉室边墙,其身后就必然跟着上万乃至于数万大军。
  到了那种时候,飞狐军所要做的就是星夜驰骋,赶赴战争第一线,力保城池不失。
  所以柴武话里的意思,也就很简单了:今年冬天,匈奴人可能会如往常那般,以小股兵马抢掠,但绝不会有大规模入侵!
  见小将一脸疑惑,柴武不由放下送到嘴边的干粮,低声道:“今岁,吾汉家方遣宗室女和亲于匈奴;循例,和亲当岁,匈奴碍于颜面,多不兵犯。”
  “况如今,当朝卫尉丞,正奉诏驻于代北。”
  “加之燕王新立,必厉兵秣马,狄酋该当知晓避其锋芒。”
  说着,柴武再将声音放低了些,补充道:“老夫亦曾书信联络于东胡王,探得今岁,草原无甚灾祸……”
  说到这里,那小将才逐渐放下心中担忧,安心啃食起手中冰冷的干粮。
  草原没有遭灾,就意味着匈奴人的日子勉强过得去。
  匈奴人也是人……
  但凡饿不死,不会有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类,会做出‘以生命为赌注换取生活物资’的愚蠢举动。
  过去数十年的经验也足以证明:除非草原遭灾,不抢汉室就活不下去,不然,匈奴人很少主动攻打汉室边墙。
  看着小将一副心安的模样,柴武不由长叹口气,亦开始享用这顿糟糕的‘早餐’。
  “也不知老夫之后,飞狐都尉何人可堪大任呐……”
  朝堂大致步入正轨,距离令勉自郎中令转任飞狐都尉,也已经时日不远。
  但作为汉飞狐军第一位主将,柴武很清楚:飞狐军,并不是一位合格的主将,就可以撑得起来的。
  就如过去这些年,柴武逐渐培养起令勉一样,飞狐军至少需要一位令勉那样,单以能力而言,随时能接替飞狐都尉的新鲜血液。
  看着眼前的小将,柴武不由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很明显,柴武的倾囊相授,并没有用在对的人身上。
  “唉……罢了罢了……”
  “待令勉掌军,当会自植心腹……”
  正当柴武略有些黯然的收起干粮,打算休酣片刻时,不远处跑来一道人影,不偏不倚跑到柴武面前停下。
  “将军!林外有兵马!”
  ……
  “呸!”
  “区区一彻侯,亦侥幸得之;狂甚?”
  走在部队正中间,刘罢军仍不忘咒骂着那个‘抢走’他军权的小人。
  “哼,朱虚侯……”
  “待来日,丞相召吾入继大统,吾看尔还有何凭仗!”
  越嘟囔,刘罢军就越觉得胸中郁气无以宣泄,只得烦躁的钻出车厢,骑上了自己的爱马。
  在灌婴决定趁夜袭击齐营当日,齐王刘则也几乎同时决定:将军中老弱留在营中,以迷惑睢阳城内的灌婴大军;余者则趁夜离开睢阳城下,从北绕过睢阳,进发数百里外的荥阳!
  而齐军二十余万人马,除了被留在睢阳大营的那千余老弱之外,唯一没有跟随大军前往荥阳的,就是受齐王刘则之命,折返临淄筹备粮草的刘罢军。
  “哼,五十万石,说得轻巧!”
  自遥远的战国时期开始,齐地,就从来不是以‘土地肥沃’著称。
  在战国末期,耕地匮乏的齐国甚至一度曾完全放弃耕作,将所有精力放在商贸之事上;再拿着商贸所得的利益,从他国买入粮食,以维持国内的正常运作。
  若是以后世的角度来看,战国时齐国的做法十分明智:以最小的代价,追求最多的财富。
  但齐国‘累富超其余六国之总和’的庞大财力,仍旧没能支撑其强大起来,反倒是成为关东六国之中,对秦国造成阻力最小的一个。
  究其原因,则是齐国在获得巨大的商贸利益之后,并没有想过将这些财富,折换成相应的军事力量。
  庞大的商贸利益,使得齐国上至君臣,下至黎庶,尽皆沉迷于腰缠万贯的美梦之中;赚得盆满钵满,也只想着奢靡享乐,而不思强兵富国。
  若是战国末,齐国将贸易所得中的一半拿出来,用于军队的建设,军械的升级研发,乃至于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存,也不至于在秦大军压境之时,只能拿的出区区五十万兵马。
  ——要知道关东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也常年掌控三十万以上的军队!
  至于赵、楚,更是分别带甲百万!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齐人在天下人的感官中,便开始留下‘图小利而枉大义’‘吝钱财而无家国’的负面印象。
  发展到如今,秦末战乱过去不久,刘氏齐国也才建起不过十数载,被战争破坏的临淄商贸圈还没有恢复到战国时期的三分之一。
  但耕地缺少的问题,却如同战国时一样,掣肘着这块临海的富庶之地。
  齐王刘则刚继位不久,且年纪不大;朱虚侯刘章则痴迷军事,于内政更一无所知。
  刘章眼中,只有‘须成大事,非粮米百万石不可为’的战略预测;至于刘则,更是‘我啥也不懂,但我就是想做皇帝’的大xx。
  作为刘肥诸庶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个,齐国的状况,刘罢军有着相当明确的认知。
  ——四月搜集的那一百万石粟米,早已经将齐国的所有潜能挖掘一空!
  哪怕秋收刚过,刘罢军也不能保证此番回转,能筹集到足够的军粮。
  ——齐地所产出的作物,就连供给百姓都不够!
  在过去,齐国都是要以齐纨、珍珠等货物,从周边之地换来数以百万石的粮米,才能保证百姓能有粮食吃。
  现在,刘则却是脑门儿一拍,就要刘罢军在半个月之内筹集五十万石军粮……
  “黄口小儿!”
  对于刘则这个侄子,刘罢军可谓嗤之以鼻。
  军阵之事,刘章说啥就听啥;内政之事,王相说啥就听啥。
  到了这争夺天下的时间点,这位幼稚到有些可爱的侄子,居然还在听从刘章的意见……
  “嘿嘿,且瞧之。”
  “敖仓一破,只恐太尉数十万大军,片刻便将至关外!”
  “到了那时……哼哼!”
  在心里做出‘求我我也不回去’的决定,刘罢军不由将目光,撒向远方的天际。
  “千里之远,也不知多久方可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