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530

  自此,秦近十余年无力东出,使韩、魏等国得到了宝贵的踹息时间。
  但韩国这个短视的计谋,最终却为秦荡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事业,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充实的粮食补给。
  经历近十年的修造,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秦国硬生生将那条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水利工程修造完毕。
  而那条长达三百余里的主渠,也因建造者郑国之功,被秦始皇命名为:郑国渠。
  一条宽不过几十米,长不过一百多公里的水渠,在后世人看来只是一条‘县乡’乃至于‘村’级的工程,就连水利一词都沾不上边。
  但在那个科技、技术落后,资源仍旧匮乏的时代,一条这样的渠道,却足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这就像后世,某个国家为了让邻国没空侵略自己,就诱惑其研究蘑菇……
  邻国疲弱是疲弱了,但蘑菇研究出来的那一天,这个国家就可以洗洗睡了。
  郑国渠通,本就肥沃的关中大地产出更甚不说,还瞬间多出了数十万亩良田;恰逢此时,关东列国又开始学起楚国的屈、景、昭三家,纷纷加剧了对平民阶级的剥削。
  在压迫最严重的楚国,甚至出现了百姓耕作一年,结果收获的粮食,还不够缴纳税赋的情况!
  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灭六国者,非秦也;乃六国自身也。
  一边是穷凶极恶,恨不得将农税提到‘田亩产出的百分之一百二’的关东列国;另一边是‘求贤若渴’,准备好田亩土地乃至于房屋,恨不得跪着求关东百姓入关中安家的秦国。
  ‘用脚投票’一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或许就是此时。
  无数百姓抛家舍业,不惜放弃在故土那点可怜的基业,举家迁入关中,以为秦民。
  郑国渠通,土地肥沃,新多出的田亩也有人耕种;秦国大约两成的农税,一年所得几乎能与六国农产之和相媲美!
  到这里,秦统一天下之势,实际上已不可阻挡。
  有了富足的粮米,东出灭国,就被已加冠亲政的秦王嬴政提上了日程。
  先灭韩,后亡赵;待魏王假面缚衔璧,献魏国域堪于秦将王贲之手时,三晋之地,已尽落于秦国之手。
  ‘近攻’的三家扫灭,剩下三家‘远交’的国家,也就被秦列入了征讨名单之内。
  三晋之地正于函谷关外,粮草运输并不算吃力——从函谷关一出,基本就是战争前线。
  而远在辽东的燕,山东的齐,以及荆地的楚,无一不距函谷数以千里;而秦都咸阳,距离函谷关也不下千里之遥。
  若从咸阳往这些地方运粮,粮道太远、运输太吃力不说,沿途损耗也十分庞大。
  六国皆在,函谷关还属秦过的‘边界’;三晋一下,函谷关就算是秦国的‘腹地’了。
  出于这个原因,秦王嬴政才决定:在函谷关外不远处的荥阳建立一座粮仓,以供给大军灭燕、齐、楚三国。
  后燕丹刺秦,燕亡;楚内乱不休,楚亡;齐国更是以一种十分意呆利的方式,成为了关东六国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而那座被秦始皇建立于函谷关外的粮仓,自此成为了关中-关东两片土地的粮食调节阀。
  关东粮食不够,就从敖仓暂取,再从关中补进敖仓;关中遇灾,亦从敖仓取用,从关东补之。
  无论是秦国崩塌,亦或是楚汉争霸,敖仓,依旧支撑着天下百姓心中的那一丝希望:活下来!
  只要活下来,熬到战乱结束,就可以凭借敖仓之粮,重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自秦一统神州大陆至今数十年,近三代人的时间过去;敖仓在天下百姓心中,早已坐稳了‘定海神针’的地位。
  无论灾难有多严重,亦或是战乱有多激烈,只要敖仓还在,天下百姓就不会担心战乱之后,会因遍野黄土而饿死。
  淳朴的华夏人相信:到了大部分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仁慈的汉室天子必然会打开敖仓,将一代代米粮,发放给自己这样命苦的人。
  虽然有汉一朝,敖仓至今还未曾流出过一粒粮食;但只要敖仓立在那里,几百万石粟米存在敖仓,无论发生什么事,天下百姓都不会绝望。
  现如今,身为镇乱主将的灌婴,却发现原本与自己‘对峙’于睢阳的叛军,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偷偷溜到了身后,向着敖仓狂奔?
  若是方才正常时节,灌婴必然会如同半年前那般,站在荥阳城头,望着不远处的齐军大营哀叹,然后再忽悠齐王一句:要不咱俩合伙干呐?
  但现在,灌婴却不会了。
  ——最晚不过半个月前,敖仓最后一粒米就已经跨过了函谷关,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旅途!
  对于敖仓的状况,灌婴自是一清二楚——如今大军的军粮,还是从敖仓存粮中拨出的!
  而叛军得目的,实际上也很难瞒的了太久。
  要想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荥阳城外,相对顺利的占据敖仓,叛军就必须星夜驰骋,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最突兀的方式出现在荥阳一带。
  如此一来,别说是人畜粪便了,就连掩盖车辙、脚印,叛军都不可能顾得上!
  而叛军足足二十余万人,其踪迹,只能说但凡是个有眼睛的人,都很难不发现。
  此时此刻,睢阳大军前军三万余人,早已按照灌婴的布置西出睢阳,赶赴荥阳一带;而叛军的行军痕迹,也基本否定了‘叛军分兵两处,各攻荥阳、丰沛’的可能性。
  正常情况下,灌婴其实应该留一到两万老弱守睢阳,其余大军则尽出,一同奔赴荥阳-敖仓一线。
  但此时此刻,灌婴看着手上的一张绢书,不由陷入了沉思。
  “西至筦城,隔卞水以备齐贼?”
  绢书上的内容,与灌婴原本的打算相差无多:大军西至荥阳附近,再图谋歼灭齐王叛军。
  但这封捐书,却并非是天子刘弘送来的甚至,而是……
  “将那驿骑召来!”
  略有些暴躁的呵斥一声,灌婴将绢书随手丢回案几,来到了堪舆面前。
  “筦城……”
  看着荥阳-敖仓一代的地形,灌婴又在敖仓周围画了个小圈:“卞水,荥泽,汜水,大河……”
  “隔水以备……”
  灌婴自言自语间,一位风尘仆仆,嘴角都已有些干裂的军卒被押入帐内。
  “将军。”
  亲卫一声亲唤,却并没有将灌婴的注意力从堪舆上转移开。
  只见灌婴看着堪舆,侧对着那军卒,语气略带些冷意道:“除此绢书,车骑将军可另有言,令尔转告于老夫?”
  那军卒只摇了摇头:“并无他言。”
  闻言,灌婴稍一思虑,不着痕迹道:“今飞狐都尉于何处?”
  “除老夫外,车骑将军可还传令他人?”
  却见那军卒稍一犹豫,似是下定决心般,对灌婴倨傲的侧脸一拜。
  “禀大将军,车骑另传信于淮阳守,令其不必力战;若贼临城,稍战则退至成皋,于汜水隔岸驻守即刻。”
  “至飞狐都尉,则星夜驰王卷县;不日便至。”
  闻言,灌婴下意识点了点头——不日便至,放在别的部队,或许是‘不知道啥时候能到’;但放在飞狐军身上,那确实是‘没几天就到’。
  根据驿骑所言,其出发时,飞狐军大致于梁北-赵南边界,距睢阳不过数百里。
  若灌婴所料无差,此时此刻,飞狐军到荥阳的距离,很有可能比睢阳到荥阳的距离还要短了……
  稍一感叹,灌婴便将注意力,移回到堪舆之上。
  让灌婴至荥阳以东,申屠嘉退至荥阳以西,自己则率飞狐军至荥阳以北;柴武的目的,已经大致为灌婴所知:将齐军彻底包围在荥阳方圆五十里的区域!
  即便灌婴由于阵营的原因,与柴武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也只能暗自为柴武的计策拍案叫绝。
  荥阳四面环水,南面的荥泽更是绝无通过的可能;再将其他三个方向一堵,叛军便将插翅难逃!
  至于‘全面包围,会不会使叛军狗急跳墙’的顾虑,也因为荥泽的存在而消散——围三缺一,把南面给你打开了,你敢走就走吧!
  有河水相阻,又有敌人在河对岸严阵以待,叛军最后的选择,很可能是在绝望中,踏上荥泽这九死一生的凶险旅途。
  这样一来,非但叛乱可以镇压,还不用耗费一兵一卒!
  无论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还是从中央利益的角度而言,柴武的计谋,都称得上是‘算无遗策’。
  但问题在于……
  “车骑将军虽奉陛下之命,统领北墙战时;然论秩、衔,皆略低老夫一筹。”
  就见灌婴略沉着脸,缓缓转过身,眯眼盯向那驿卒:“以车骑之身,号令大将军……”
  “棘蒲侯可欲以下犯上,乱吾汉家军制邪?!!”
  一声阴沉的怒号,灌婴气质中那丝书卷气顿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雄狮般的怒容,以及目光中隐隐迸发出的血腥!
  驿卒见此,本能一惧,终是勉强稳住心神,不卑不亢的再一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