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30

  顶破天去,也顶多就是‘匠人多粗鄙,损汉官威仪’之类的扭捏之词。
  工匠的阶级地位提升,是刘弘必然要做的;至于朝臣百官,或者说舆论的看法,则需要一点点去引导,一点点去改变。
  暗自下定决心,刘弘便淡笑着望向田叔。
  “朕以为,冶戟监令杨毅,公忠体国,无有私念。”
  “如此忠臣,少府还当任用之,免荒其才?”
  嘴上温声细语的说着,刘弘地眉宇间,却隐隐带着一丝强硬!
  见此,田叔也只能是低头应诺:“既陛下看重,臣自当恭闻圣训。”
  言罢,田叔便开始思虑起来——究竟把这个杨毅,安排到什么位置,才能完成眼前这位‘给杨监令加加担子’的要求呢?
  
第0290章
明升暗降
  回到未央宫之后,刘弘却并没有直接放田叔离去。
  ——悼惠诸子之乱平息,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关外的灌婴大军、周灶大军,以及仍旧驻扎在荥阳的申屠嘉大军,也将要班师回朝了。
  先前柴武入朝,实际上只是作为荥阳战役的‘代表’,如今向朝堂进行一个简单汇报。
  至于灌婴,则是留在了荥阳一带,负责部队战后的遣散和安置工作。
  ——打仗,并不是说把敌人消灭就算结束的……
  尤其是在汉室,每支部队都会有大部分民众青壮被征召的情况下,这些‘临时军人’的遣散问题,也是十分麻烦的。
  柴武的飞狐军自是好处理:一小部分护送柴武入长安,顺便接受封赏;其余部分则是第一时间回到飞狐军,戒备北墙。
  申屠嘉率领的淮阳郡兵,也大可如此:有功代表入京接受奉上,其余部分回到淮阳。
  但灌婴的镇乱大军,和周灶手上的原征越大军,就不是这么好处理的了。
  大将军灌婴的镇乱大军,一开始只以北军三部校尉,约六千余人,再加上从长安征召的青壮士卒万余、以及民夫五万组成,战斗编制不超过两万。
  但从长安到睢阳的沿途,灌婴大军一直在膨胀,一直在吸收各方前来效命的青勇。
  现如今,灌婴大军光是战斗编制,就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为了维持这十万人的后勤保障,仅仅从长安到睢阳这千余里路程,朝堂就在原本征召的五万民夫的基础上,又加征了三万人!
  如今战斗结束,那八万长安左近的民夫倒在其次,如何遣散那大几万‘志愿军’,就成为了灌婴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冷兵器时代的部队遣散,自然不可能是灌婴一声‘解散’,自愿参加战斗的青勇就各自散去——如何制定班师路线,在到达什么地方时,遣散哪一部分编制,都需要灌婴做好预案。
  周灶大军的人员组成,更是复杂得多。
  灌婴大军的战员,还只是灌婴在从长安前往函谷关这一路上,所吸收纳入部队的关中子弟。
  周灶的大军,却是从长安出发开始,东出函谷,经洛阳、睢阳,而后折道南下,过淮阳、淮南,方最终抵达长沙。
  在这长达数千里的征途之上,周灶的大军一直在吸收战员。
  从长安左近的‘京都人士’,到新丰左近的高祖功臣之后,再到沿途的关内人士;洛阳所在区域的河南、河内人;睢阳左近征召的梁人;南下路上吸收的淮阳、淮南人等,几乎包括了汉室整个南方各地的人氏。
  如今,周灶在荥泽以南的密县,进行战斗的收尾工作:阻击那些从荥泽走出的叛军幸运儿。
  而周灶当初带到丰沛一带,而后又带去荥阳-敖仓一代的征越士卒,还不到整个征越大军的五分之一。
  等肃清荥泽一带过后,周灶大概率要再回一趟长沙国,妥善安置征越大军的其余部卒。
  再加上申屠嘉在荥阳保卫战中负伤,不便车马劳顿,这才有的柴武代表四人入京,向朝堂进行进行报告。
  如今,荥阳包围战结束也有一个多月了,灌婴大军也快早在十一月初,就已经完成了部队的遣散、安置工作,并从荥阳出发,班师回长安。
  大半个月过去,十一月也已接近尾声;过不了几天,灌婴大军就将回到长安。
  此次班师,对于朝堂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于朝堂而言,是大将军灌婴战胜归来,班师回朝;对关中百姓而言,是北军,是关中人民的子弟兵,奉天子诏狱讨伐叛贼,而后凯旋!
  大军凯旋而归,朝堂无论是出于嘉赏士卒,收买关中人心的名义,还是出于彰显肌肉,向关东诸侯表明立场的政治考量,都必然是要大肆迎接北军将士的。
  如此一来,胜利之师的迎接仪式,就需要田叔,以及田叔领导下的少府去操办。
  军赏不逾月——大军班师之后的赏赐,也需要少府做好物资筹备。
  对刘弘而言,灌婴班师回朝,又有另外的意义,已经新的问题出现。
  汉军制:凡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均需虎符+调兵诏书双重保险,才能算作‘合法’。
  而调动部队的虎符,全天下只有两只。
  在正常时节,这两块虎符是皇帝掌其一,太尉掌其一;若皇帝年幼,那皇帝那块则有太后代为保管。
  而汉室初的情况,则算是少有的特殊情况。
  高皇帝之时,虎符自然是高皇帝掌其一,太尉掌其一;但高皇帝驾崩之后,本该由孝惠刘盈执掌的虎符,被吕后以‘天子年幼’的名义而‘代为掌控’。
  至于归太尉掌控的那块虎符,则是在高皇帝一朝,被赐予了周勃;在孝惠元年,周勃被罢免太尉一职,虎符也被吕后拿了去。
  到前少帝刘恭登基之后,周勃凭借和陈平一起支持吕后遍封吕氏子弟为王的‘功劳’,得以重新成为太尉;但虎符,却依旧掌控在吕太后手上。
  等吕太后病卧之时,便将两块调兵虎符,交到了上将军吕禄,和丞相吕产手中。
  吕禄那块虎符,被郦寄偷去给了周勃,周勃借虎符发动了‘刘氏左袒’事件;而吕产那块虎符,则是在齐王刘襄起兵叛乱之时,被交到了率军出征的大将军灌婴手中。
  在刘弘穿越之初,两块虎符便分别在灌婴和周勃手上。
  灌婴那块,早在穿越之初,就被刘弘谢绝,并托灌婴‘暂时保管’。
  而周勃手上那块,刘弘却一直没能拿回;即便是飞狐军入京勤王,乃至于周勃被太后张嫣下狱之时,刘弘都没能将周勃手上的虎符拿回。
  直到周勃活活被挽歌‘唱死’,刘弘才得到了那块梦寐以求的调兵虎符。
  而另一块,则一直保存在灌婴手中。
  灌婴此次班师回朝,便是刘弘将第二块虎符拿回,将枪杆子彻底掌控在手的最佳时机。
  但如何在不引起朝臣议论的前提下,让灌婴乖乖把调兵虎符交出来,这就十分考验刘弘地政治手腕了。
  杯酒释兵权,也就说着容易;真操作起来,则需要考虑许多细节。
  在柴武正式取代灌婴,成为大将军之后,灌婴的处置问题,也摆在了刘弘面前。
  过去短短一年之内,丞相曲逆侯陈平、太尉绛侯周勃、内史阳信侯刘揭,以及故皇帝太傅安国侯王陵、卫尉曲成侯虫达、曲周侯郦商都相继病逝。
  若是加上死于年初‘诸吕之乱’的少府舞阳侯樊伉,死于高庙事件的御史大夫平阳侯曹窋、郎中令曹岩兄弟俩,在过去一年,汉室至少失去了八个‘三公九卿’级别的开国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弘太过强硬的剥夺灌婴的兵权,那难免会落人口实,说刘弘‘苛待开国功臣’。
  更何况灌婴虽一直摇摆不定,在刘弘和陈、周之间反复横跳,甚至曾试图保持中立,但明面上的功夫,灌婴做的却是十分漂亮。
  ——诸吕之乱,灌婴不在长安;高庙事变,灌婴没有参与;就连陈平第二次迎立代王、周勃率军攻打未央宫之时,灌婴也远在梁都睢阳,将自己择的干干净净。
  无论是在百姓心中,还是朝臣百官的认知里,灌婴的形象都十分完美——让出征就出征,让打仗就打仗,乖得亿痞!
  这样一个‘人臣典范’,刘弘完全没有下手的理由。
  在历史上,面对如此完美无缺的灌婴,饶是文帝刘恒,都只能让灌婴收获了大满贯——从大将军升为太尉,再成为丞相,最终在丞相大位上老死。
  而刘弘却不可能让灌婴,这么一个‘名垂青史’的骑墙派,在汉室收获大满贯了。
  ——光是史书上,灌婴在刘襄率军抵达荥阳时,对刘襄说出的那句‘我们一去打入长安,杀光诛吕’,就足以让刘弘毫不犹豫的将灌婴,排除出未来的安排之中!
  用又不想用,不用又不行,无奈之下,刘弘只能图谋将灌婴明升暗降,扶上一个看上去尊贵无比,实则毫无权力的位置之上。
  至于这样的位置究竟是什么……
  “陛下,北军将士迎师之典,当以何为要?”
  田叔一声轻唤,将刘弘从思绪中拉回;看着田叔淡然的模样,刘弘心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
  就见刘弘诡异一笑,便招了招手,让田叔靠近一些。
  “迎师之典,或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
  ……
  忙完一整天的事务,田兰才从未央宫内的少府作室走出,回到与未央宫北宫墙仅一街之隔的家中。
  “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