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530

  都不要再打啦……
  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战国时期鼓吹和平,齐墨的结局,也就显而易见了——列国都忙着统一大业,比着谁更不要脸呢,谁能把齐墨无力的‘倡议’当回事?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支派系中,看问题最透彻,也最明白的一门,便是更随相里勤进入秦国的相里氏之墨,即秦墨。
  秦墨,属于墨家最务实的一个派系,相较于行事极端的侠客:邓陵子之墨(楚墨),以及只想耍嘴皮子的相夫氏之墨(齐墨),相里氏一脉尤其注重器械的研究、制造。
  在墨家三分之后,只有这一派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达成墨翟所追求的‘天下和平’之景象,就只有一种办法——统一!
  只有天下合为一国,只有一个王,才会没有争端,没有征战;才能杜绝连年战乱,避免百姓遭受战火的荼毒。
  而战国时期的天下各国,与墨家‘兼爱’思想最契合,对底层百姓最友好,且能力最强、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便是经商君变法而快速强盛的秦国。
  就这样,这一派系便在墨者相里勤的率领下进驻秦国,在秦国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上,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制作精良的武器军械,效果显著的农用器具,使得秦国本就高歌猛进的势头更盛,而后顺理成章的统一了天下。
  秦一统天下,成为大秦帝国之后,帝国的运转,一开始也十分高效——法家负责制定整治刚烈,严把法律;进入秦国的相里氏之墨则负责制造器械,安心做起了工程师。
  甚至连早早自墨家分离的农家,也在相里氏一派的领头人盛情邀请下进入秦国,成为了农业部门的掌控者。
  ——就连如今,汉室也还有前秦之时,负责农业事务的农家后人:农稷(ji)官。
  而墨家分离出的三个派系,如今还能找到的,估计也只有秦墨之后了。
  即便三派皆有后人传承学说,刘弘也只对秦墨感兴趣
  ——不找工匠出身的秦墨,难道要去游侠堆里找刺客出身的楚墨,或是从齐商堆里扒拉辩论家?
  别闹了……
  无论是耍嘴皮的齐墨,还是爱动刀子的楚墨,都对刘弘地视野起不到什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后世人,如果说刘弘还对墨家有那么一丝兴趣,那必然是挥舞着工匠锤的秦墨。
  而秦墨自战国时进入秦国开始,就一直在秦少府做技术宅;如今汉少府的大多数工匠,也都是秦少府工匠的子孙后代。
  所以,要想找秦墨技术宅为自己效力,对刘弘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少府工匠里找。
  多的不说,十个八个,总是能找出来的。
  刘弘甚至笃定:冶戟监令杨毅,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墨者!
  ——监令隶属少府,掌一司之冶造事,秩六百石。
  虽然秩比不高,但职权却出奇的大——别的不说,整个汉室的军用长戟,便都是在冶戟监锻造而出!
  试问除了墨者外,还有哪一个秩六百石的京官,会亲力亲为的参与到锻造之事中,还把脸糟践成那般模样?
  ——在汉室,长得不好看,可是跟‘政治生涯断送’划等号的!
  只有墨者,才能单薄名利到:为了钟爱的科研事业,而丝毫不在意外貌得邋遢,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也只有墨者,会在年俸禄六百石的情况下,穿着一件污秽不堪的衣袍陛见。
  但看着田叔讳莫如深的模样,刘弘终是摇了摇头,没再多问。
  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对于少府有一堆墨家出身的匠人,朝堂是基本知情的。
  但无论是朝堂,还是那些匠人本身,都十分默契的将此事淡化处理了。
  至于原因,刘弘也能猜到的大概。
  ——墨家的传承,是按照‘上代钜子指定下一任’的方式进行代代传承。
  而汉初,齐王田横带着包括墨家当代钜子在内的追随者死去,使得墨家顿时面临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
  ——田横之死,非但将墨家人数最多的齐墨一支全部搭了进去,还让当代墨家钜子,在没有指定钜子继任者的情况下告别人世。
  这就导致如今的墨家,因为没有名正言顺的领导者,而导致支离破碎。
  而秦的灭亡,非但使得法家背上‘乱国’的黑锅,墨家也同样没能置身事外。
  ——以‘焚书坑儒’抹黑前秦,以求得同情的儒家,在猛踩法家的同时,顺道踩了墨家一脚。
  虽然现在的政坛,还没有儒家什么事,但在民间,儒家已经凭借‘有教无类’的文教思想,而逐渐掌握主动权。
  在朝中,也有张苍、贾谊这样出身儒家的大拿在位,袁盎这样情感偏向儒家的官僚,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如果刘弘将复兴墨家的事再拖个五年,难度恐怕就要翻个倍了。
  ——别忘了:历史上的儒家,可是在短短几十年后,就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诗级壮举的!
  要是等到那时,刘弘别说复兴墨家了,怕是连黄老学,都要被儒家的人海战术杀得丢盔卸甲。
  而现在的时间点,却对刘弘而言刚刚好——执政学派是黄老学,秉承‘法无禁止则无咎’;与墨家之间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可即便如此,黄老学对墨家的态度,也是相当暧昧。
  从田叔的态度,刘弘就能判断出黄老学的立场:你的技术,我用,墨家不墨家的,就不要再提了……
  而墨者出身的少府匠人,之所以会接受这种类似白嫖的待遇,则是由于:即便墨家想要登堂入室,也没有足够的力量。
  没有钜子,没有中坚力量;作为嫡系的齐墨都跟田横一起死去,楚墨又变成了游侠众……
  光靠着掌握机械制造能力的秦墨,墨家很难在政坛有所作为。
  所以,如今仅存的墨家派系,即披着‘少府匠人’马甲的秦墨后代,实际上是以一种麻木的态度,对待自身学派的。
  说好听了,叫‘静候时机,以待将来’,说难听点,就是听天由命。
  而墨家的这种状况,刘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因为无论是农业发展,手工业、轻工业发展,还是军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墨家这帮技术宅。
  至于以后盛极转衰,自大的开始推行‘亲亲相隐’的儒家,也需要墨家这个生死大敌的存在,才能脚踏实地的存活下去。
  所以,刘弘已经决定出手,改变墨家因‘没有钜子’而导致的状况了。
  想到这里,刘弘便笑着摇了摇头,富有意味深长的看了田叔一眼,语义晦暗道:“少府以为,匠人者,于国何利、何弊?”
  与古华夏大多数封建时代一样,汉室的阶级排序,遵从士、农、工、商的顺序进行排列。
  只不过士,在后世指的是文人士子,在汉室则指军功勋贵阶级。
  而农、工、商三个阶级,则于后世一般无二:农民,工匠,商人。
  作为阶级排序中,地位只稍高于商人,且远远低于农民的第三级群体,工匠在汉室阶级鄙视链中的地位,可谓十分尴尬。
  至于其原因,更是因为一句可笑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也要拿去卖,既然卖东西,那也属于商人的一种’!
  就算闭着眼睛,刘弘都能猜到这种说法的来源——除了天天嚷嚷着‘奇淫巧技’,提倡恢复周礼,恢复井田制的儒家,还能有谁?
  真要这样说,那农民也是商人的一种——种出来的粮食,农民还要拿去卖呢!
  实际上,对于匠人这个明显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阶级地位,此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庙堂,都不是很认可。
  对百姓而言,无论是做农民还是做工匠,户籍都在农籍里,而不像做了商人那样,会被区别对待的划入‘商籍’。
  而相较于几乎没有难度的耕作,百姓还是更向往掌握一门手艺,已作为家族世代谋生的传承的——技多不压身的道理,华夏人民早就想明白了。
  至于朝堂,对匠人则抱着一种又当又立的态度。
  ——直接鄙视吧?
  舍不得匠人的技术;
  提高地位吧?
  又觉得自己的逼格被匠人拉低。
  因为提高阶级地位,意味着更高的政治权利。
  一想到上朝时,身旁站着和自己同为千石,却一身汗臭的‘粗鄙匠人’,百官顿时感觉自己的逼格不复存在了……
  所以对于刘弘地询问,田叔并不知道如何作答。
  “臣以为,匠者,少府之根基,国之重器也;若无工匠之精妙技艺,则军无强弓硬弩、士无坚甲厚胄,而国无强军也。”
  “故臣以为,匠者于国,实有百功,而弊无多……”
  听着田叔含糊其辞的作答,刘弘废了好大的劲,才忍住继续提问的欲望。
  ——弊端无多?
  刘弘敢打包票:哪怕把‘匠人对国家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扔给朝堂,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