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801

  “少爷……”王义迟疑了会儿才俯身退去。
  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倭寇主力未到,但上虞县城外,姚江两岸,星星点点的小股倭寇正在四处探看。
  “前面都不用管,后面遮挡住。”钱渊小声叮嘱戚继美,“倭寇斥候靠近驱散即可。”
  城头上一个捕快低声赞了句,倭寇来袭,大战将至,钱砍头仍从容淡定,不紧不慢的吃着早餐……呃,不得不说,这模样很符合东南百姓心中对儒将的描绘。
  孙丕扬好笑的瞥了眼,他是明白人,虽然天已大亮,小股倭寇处处可见,但倭寇主力不可能立即抵达战场,不说其他的,光是刚才那场大雾足以让倭寇首领心存忌惮。
  其实钱渊本人不是这么认为的,战前他各个方面已经尽量做到了极致,无论是这一战的大致战略、伏笔、后手都已经做了安排,具体的指挥他不会比戚继美更出色。
  而这一战后……徐海主力应该距离上虞县城不远,胡宗宪急调戚继光何时能抵达战场,击败徐海后如何追击……这些都是胡宗宪的事。
  钱渊伸出右手在空中摆了摆,不禁暗笑摇头,这几年其他的没练出来,但胆量是练出来了,两只手一点都不抖。
  当然了,胆量也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纵使不敌,有这座营地,短时间内倭寇很难击败戚继美所率官军。
  钱渊就静静的坐在姚江边,之前长水镇、桐乡两场大战说起来是大捷,但实际双方动用的总兵力不超过四千人,这次倒是能看看大场面了。
  就这么等着,等着,等着……特么都等到要吃午饭了,姚江隔岸才隐隐出现旗号。
  眯着眼看了眼数百步外的营地,隐隐能看见坐在姚江边的青衫人,徐海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望远镜……这是王义手下斥候力战而亡后被倭寇抢来的。
  镜片中清晰的出现一个神情淡漠的青年,还没等徐海看个清楚,那人突然有所察觉,转头看来,双眉如刀,鬓角似剑,明明无甚表情却流露出一股杀气。
  “感觉在哪儿见过……”徐海小声嘀咕了句。
  嘉靖三十二年,崇德县内,受伤挨饿的徐海曾经在那条巷子里见过钱渊一面,后者铭记在心,前者印象却不深……这是理所应当的,当时给徐海留下深刻印象的,无非是对其有恩的王家姐妹,以及刻薄的沈教谕。
  “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徐海挥挥马鞭,转头道:“吴大虎,不过就千把号人,你就是被那面大旗吓倒的!”
  “扫帚星……”昨日还耀武扬威的吴大虎今日灰头土脸,“义乌兵加上钱家护卫……约莫就是去年桐乡县外那伙人。”
  这话一出,徐海脸色愈发难看,人家这是拿这话堵他呢,你去年带着三千多人在桐乡县外也不是被这伙人一战击溃?
  吴大虎看看徐海脸色,补充道:“不过这股官军人不多,收拢来的兄弟约莫点了点,也就散了两三百人。”
  徐海哼了声,对此并不在意。
  其实胡宗宪、钱渊担心徐海不肯南下的设想是不存在的,徐海是肯定会南下的,原因有二。
  为什么徐海敢上岸侵袭东南沿海?
  归根到底是徐海对麾下倭寇的战力有足够的信心,说到底是官军打不过倭寇,去年卢镗四千大军三刻钟被正面击溃就是明证,即使徐海在桐乡县败了一阵,也是因为谭维率先逃窜而发生的意外。
  为什么徐海一定会南下?
  徐海虽然有足够的信心,也有足够的实力,但不能做赔本买卖,必须短时间内击溃绍兴府官军主力,才能放开手脚大抢一拨后迅速离海遁去。
  所以说,徐海一定会南下,他不会去攻绍兴府兵力最雄厚的余姚县,而是来到上虞县,试图在此和来援的官军堂堂正正一战。
  对胡宗宪、钱渊来说,时间是宝贵的。
  但对徐海来说,时间也是宝贵的。
第494章
明日
  在胡宗宪的计划中,一旦确定徐海主力现身,立即调戚继光西进,并刘显麾下官军,汇集在上虞的官军总兵力将超过万人。
  在徐海的计划中,一旦官军来援,就在上虞县城外摆开阵势,麾下四千精锐,并千余杂牌,足以击溃刘显。
  所以,虽然时间很宝贵,但徐海没有匆匆攻打上虞县,而是让吴大虎带着麾下千人装模作样攻了一阵。
  “部分官军入城了。”吴大虎立即看出了区别,城头上多了不少士卒,一眼扫过去,还有几个身披铁甲的甲士。
  徐海轻轻点头,转头看了眼,在心里盘算了会儿,高声指挥。
  钱渊早就坐不住了,坐在马背上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很快,攻城的倭寇退了下去,大股倭寇沿着姚江撤向西面。
  “展才?”吴成器有点慌了,“往梁湖附近去了,不会沿曹娥江南下吧?”
  梁湖位于曹娥江、姚江交汇处,而胡宗宪那拨人如今距离梁湖不到三十里,一旦倭寇突然南下……
  “不会。”一旁的杨文摇头道:“如若要南下,没必要来上虞,更没必要攻城。”
  “那是?”
  钱渊翻了个白眼,“你见过安营扎寨的倭寇?”
  吴成器这下听懂了,倭寇毕竟不是军队,不讲究安营扎寨,没地儿住了就直接洗几个庄子,梁湖附近村落不少。
  话是这么说,但戚继美还是选派斥候带着不多的几个望远镜西去以防万一……不过这时候胡宗宪应该调令已下,他本人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及微了,曹娥江两侧都是山峦,碰到倭寇往山里一躲,倭寇也没辙。
  到黄昏时分,消息传来,众人都松了口气,徐海率倭寇洗劫梁湖附近数个村落,驻扎下来,斥候看到有倭寇在打制云梯,看样子是准备再攻上虞。
  徐海既然已经到了,钱渊倒是无所谓拖一拖……如果能等到戚继光率军抵达,自己只需要看戏就行了。
  当然了,钱渊也没抱有如此天真的想法。
  当夜,钱渊再一次拒绝了孙丕扬的邀请……没办法,过去这几年,钱渊展现在别人眼里的是气节无双的形象,这时候龟缩到县城里,实在太跌份了。
  这一晚,钱渊还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其实虽然白日没什么运动量,但精神高度紧张,按理来说是应该很快入眠的。
  东南的局面和历史上已经完全不同了,钱渊板着手指头粗略算了算,原时空中徐海应该是去年就被胡宗宪行反间计所败,最终死于刀下。
  而这一世,徐海调头与汪直开战,虽然练出了一支战力不凡的大军,对东南沿海的威胁更大……但不得不承认,钱渊这支蝴蝶扇起的风暴还是保全了太多的人,虽然他不是主动的。
  受钱锐的影响,徐海在嘉靖三十五年到嘉靖三十六年与汪直开战,虽然期间小股倭寇侵袭东南始终没有断绝,但侵害程度却比原时空要小很多很多。
  原时空中,嘉靖三十五年,三千倭寇犯镇江、瓜洲、仪真,焚漕粮三万四千石,复攻扬州,官军同知、都指挥、千户阵亡十二人。
  同年,倭寇犯慈溪,攻余姚,又攻拓林、乌镇,浙东浙西皆遭倭祸极惨;甚至还有倭寇一路快攻到凤阳府了。
  即使是徐海被杀后的嘉靖三十六年,两千倭寇从嘉兴府北上,越长江劫掠海门县,攻通州不克,分兵两路,其中一路劫掠徐州,北入山东,另一路居然攻扬州,犯淮安、陷泗州,在阜宁盘桓几个月,到嘉靖三十七年才被全歼。
  钱渊虽然没那么多印象,但也大致清楚一件事,东南倭寇涉及的区域绝不仅仅只是浙江、苏松两地,事实上北边的通州甚至山东,南边的福建、广东,甚至内陆的江西、扬州附近都经常遭遇倭祸。
  掀开帐篷,钱渊迈步在营地里踱步,仰头看着闪亮的点点繁星,心想自己这个穿越客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终究……终究是能让自己安心的。
  不过这种变化……钱渊哭笑不得的承认,变化的起源在于自己,但关键的转折点并不在自己,而是父亲钱锐。
  王江泾一战后,徐海遭到重挫,是钱锐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徐海转而将目标放在了汪直身上。
  自那之后,徐海几次和汪直开战,同时吞并大量倭寇,以至于前两年都没什么超过两千人以上的倭寇登陆劫掠,无形中保全了无数百姓。
  徐海虽然在海上吞并了无数小股倭寇,但登陆作战,他只会选在浙江、苏松一带,其他地方他并不熟悉,也不想去……福建那是别人的地盘,通江那边倒是无主,但江北可比江南穷得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钱锐功德无量,可惜这种评价是相对于原时空,永远都不可能摆在明面上。
  在心里默算了下路程,如果戚继光速度够快的话,明日午后应该就能抵达上虞,加上刘显、戚继美,官军超过万人,大部分都是最近一两年编练的新军,击败徐海难度应该不大……当然了,这种前提是戚家军要展现出和史书评价一致的超强战斗力。
  在此战之前,戚继光虽身为浙江副总兵,但资历浅,手中没有实打实的功绩,几次在台州击败的倭寇都是散兵游勇。
  明日,会是戚家军大放异彩的历史时刻吗?
  仰望星空的钱渊心里错综复杂的胡思乱想,突然耳边传来低低的喧哗声,入夜后,营地径直喧哗,这是古代军营的铁则,一个不好就是营啸。
  巡夜的士卒已经赶了过去,钱渊身边随行的护卫召集人手,消息很快传来了。
  “怎么是你?”钱渊瞳孔微缩,“你父亲呢?”
  胡桂奇擦拭着头上的汗,低声道:“昨日午后,有小股倭寇沿曹娥江南下,父亲带着幕僚弃船陆行,从山中取道往这边来了。”
  看了眼过来的戚继美,钱渊挥挥手,“你留守,我带护卫队去接。”
  三刻钟后,钱渊用一种令人牙酸的口吻道:“大战将起,总督大人居然亲临前线,明日必将大败倭寇,战后论功,总督大人自是首功。”
  如王寅、沈明臣甚至胡宗宪本人都牙酸,钱渊第一次下东南是以请假翰林庶吉士的身份,第二次下江南是以浙江巡按的身份,但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什么场合,钱渊对胡宗宪的称呼向来是“汝贞兄”。
  “展才。”气喘吁吁的郑若曾看看士卒护卫离的稍远,训斥道:“总督大人身负东南之望,如若有失……”
  “那待在杭州城里不就是了。”钱渊笑吟吟的看着胡宗宪。
  被倭寇逼的弃船是有可能的,但夜间摸黑来营地……这是赤裸裸的抢功了,钱渊虽然无所谓,但心里也终究不舒服。
第495章
开战(上)
  又是个大雾天。
  在钱渊的注视下,朝阳缓缓绽放出红晕,猛然跃出地平线,但刺眼的光芒无法穿透浓厚的大雾,这次别说一江之隔的上虞县城了,就连姚江上的渔船都朦朦胧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