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801

  “而且那些督战队只怕不仅仅为了督战,也是盯着这边的。”
  “但不出兵,就眼睁睁的看着上虞失陷?”中年人振振有词,“总督大人亲赴前线……”
  “好了!”钱渊实在听的不耐烦,打断道:“这位罗先生说的在理。”
  众人安静下来,或惊疑,或诧异,或难解的看向钱渊。
  “出兵三百渡江。”钱渊偏头随手找了把刀硬生生塞在那罗先生手中,“那就拜托罗先生亲自领军渡江,此战胜负,上虞县能否保全,全在先生。”
  “罗某……罗某……”
  “戚把总治军极严,但凡临战不前者,立斩不赦,不用钱某再交代了吧?”钱渊冷笑着瞥了眼这厮手中摇摇晃晃的腰刀:“对了,弃械者,割耳。”
  “罗某……”
  “在钱某面前,严东楼,赵元质也要客客气气,你算个屁!”钱渊早就不爽这厮了,“罗文龙,你说今日我一刀割了你的首级,严东楼会因为和钱某起隙?”
  转头看了眼众人脸色,钱渊笑道:“只怕是大快人心。”
  罗文龙转头看了眼胡宗宪,但后者转过身去,如郑若曾、茅坤面无表情,如沈明臣、王寅也转过头去,而何心隐一个劲的向钱渊使眼色……剁了这厮!
  罗文龙抖似筛糠一屁股坐倒,他是嘉靖三十五年南下,专门负责严嵩父子和胡宗宪之间联络,当然了,他最主要的作用是捞银子。
  因为钱渊的存在,严世蕃今年的进项少了很多,不过钱渊已经给严世蕃去了信,但严世蕃的进项少了,也意味着罗文龙的进项少了……为此他多次在信中、总督府内很是说了些钱渊的坏话,何心隐甚至为此和罗文龙动过手。
  胡宗宪幕中大都是久享盛名的名士,或多或少都曾经走过科举路,如沈明臣、王寅也都是个秀才诸生,他们为了东南倭乱投入胡宗宪幕中,但也都秉持东南士林的基本态度。
  什么态度?
  骂严党就是基本态度,当年赵文华南下除了胡宗宪谁都招揽不到,就是因为他是严党中坚,严嵩义子。
  懒得理会这种小角色,钱渊拿起望远镜,不过这次他没看向倭寇,而是看向了姚江的上游。
  “倭寇又来了。”沈明臣小声提醒。
  众人看去,黑压压的倭寇抬着云梯再次扑向上虞县城,十几个倭寇正在弯弓搭箭试图压制城头士卒。
  随着一声清晰的暴喝声,一个大汉奋起千钧力,将刚搭上城头的云梯推倒,但紧接着两支长箭射穿他的身躯。
  沈明臣、何心隐、王寅急的不可开交,但胡宗宪和郑若曾对视一眼,都心里有数……钱渊还能有闲情雅致戏耍罗龙文,必有后手。
第497章
甲士
  距离六七里外的山丘上,众人环绕之中,徐海右手摁着刀柄满意的看着摇摇欲坠的上虞县城。
  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被赶下城头,但毫无疑问,守军的抵抗力越来越低,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徐海不在乎上虞县城的沦陷,他在乎的是驻守余姚的刘显,为此他向北边放出了不少小股倭寇做斥候,一旦刘显来援,他就能立即整军压上去。
  就在这时候,若有若无的鼓声传来,徐海皱眉细听,鼓声越来越响亮,他拿起望远镜换了个方向,讶然看见姚江对岸的守军正在列阵出营,高高飘扬的旗帜向着对面的倭寇。
  分出偏军对峙,无非是在提醒官军,别想着援上虞县城,徐海不认为对方会主动挑衅。
  对于钱渊、戚继美麾下这不到千人的官军,徐海是反复思索之后才决定以偏军对峙的。
  徐海很清楚,这是块硬骨头,战力强劲,士气高昂,甚至还安营扎寨,看看那模样徐海就不想打……最关键的是,徐海想吃是能吃进肚子里的,但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徐海不希望因为这不到千人的官军导致主力受创,以至于接下来的大战无力,如果能顺利的击溃刘显,这千人还能反了天?
  但在望远镜里清晰的看见,顶盔掼甲的官军士卒排列整齐,缓缓但毫不停留的向前,高举的长枪像是茂密的钢铁森林,平放的狼牙筅闪烁着寒光,鸟铳手在两翼游走。
  对面的倭寇已是举足无措,在预计中,这股官军是不会全力压上的,不说身后姚江上有渔船搭建的桥梁可供倭寇增兵,现在上虞县城都快被攻破了。
  徐海皱眉思索片刻,转身大步下了山丘,翻身上马向着姚江方向疾驰而去。
  “将军,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身边的倭寇头目大声吼道:“要不干脆吃掉他们?”
  “调一千过去就够了,钱展才这些年好大名声,倒要看看这厮是不是三头六臂!”
  乱七八糟的建议在耳边响起,徐海充耳不闻,一直疾驰到姚江边,再拿起望远镜细看,心里不由嘀咕,已经有七八百官军出营了……要不干脆吃掉?
  徐海能看得见,营地里的钱渊自然也看得见。
  “好像是徐海?”戚继美这次没有亲自上阵,而是让杨文掌总,“算是诱过来了?”
  钱渊放下望远镜,摇头道:“不过是小把戏而已,聊胜于无,开始吧。”
  彭峰转身传令,身后山丘上,竖起一面红旗,再往东的峰顶,又竖起一面红旗。
  杨文那边已经和倭寇接战,侧翼的鸟铳不停放枪,惹得百余倭寇冲来,但鸟铳手立即往中路集结,躲入阵列之中,偏偏姚江岸边大军不便横向展开,倭寇也无可奈何。
  杨文率四哨出战,一哨在前,一哨为中军,左右各一哨,基本上没有被倭寇侧击的危险,前哨掷出短矛,又有鸟铳相助,倭寇站不住脚连连后退,但飞掷来的斧头,射来的长箭也造成伤亡。
  “放心吧,杨文聪明的很。”戚继美低声道:“只是装模作样,拖延时间而已。”
  “就怕他看到倭寇站不住脚,猛冲猛打……”钱渊细看对岸,徐海麾下主力正在向这侧移动,其实这很无所谓,钱渊只是想做到最好,或者说让伤亡更少。
  这时候,拿着望远镜一直观察对岸的郑若曾突然道:“不对,倭寇后阵乱了。”
  胡宗宪抢过望远镜仔细看了几眼,“的确有点乱,这是……”
  “大人,援兵到了!”沈明臣吼道:“看!”
  众人顺着沈明臣的手向姚江上游看去,恰恰看到被上虞县城遮挡住的姚江上,五六艘船只正在靠岸,身穿铁甲的士卒跳下船,手持兵器冲上岸。
  “不对,不是援兵。”郑若曾立即看出了端倪,他转头看向了钱渊,这应该是之前埋下的后手。
  钱渊微微点头,“的确不是援兵,但伯鲁兄是如何看出来的?”
  “戚元敬将门出身,熟知兵法,也不缺战阵经验,如果真的是他率兵来援,不会选距离上虞县如此近的地方停船靠岸,一个不好就被倭寇堵住。”郑若曾解释道:“戚元敬必会在距离上虞县至少五里外下船,整军进击。”
  书上得来终归浅啊,钱渊不禁点点头,这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
  一直霸占望远镜的王寅突然尖声道:“展才,你不是说吴鼎庵入城了吗?!”
  王寅和吴成器是老乡,早年就认识,后来都在总督府更是结交为友。
  钱渊板着脸没吭声,他倒是劝吴成器入城,可惜这厮平日里看起来文质彬彬,还能吟诗作赋,会稽典吏、松江推官都是文官,但偏偏上了战场,狂呼猛冲,不避生死,锐不可当,非要主动请缨。
  手中还有望远镜的都细细看去,船只靠岸不过片刻,将近两百士卒已然集结起来,小步跑向上虞县的城墙,就沿着城墙一路向北而去,而冲在最前面的两人众人都很熟悉,一个是护卫队首领王义,另一个就是松江推官吴成器。
  已然起风了,正好是顺风……吴成器无端的在心里如此想,耳边呼啸而过的风,胸膛里怦怦乱跳的心脏,浑身上下似乎全都涌到脑子里的鲜血……
  加速!
  再加速!
  几个手持狼牙筅的甲士越众而出扰乱倭寇阵势,后面的士卒顺势投出第一批短矛,吴成器挥舞双刀第一个沿着缺口杀入阵中,手起刀落连续劈倒两个倭寇,后面百余人齐齐举刀杀来。
  从船只出现,到士卒上岸集结,再到王义、吴成器以城墙为掩护一路杀来,倭寇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
  虽然徐海向北放出不少斥候,而且也有倭寇发现了这六七艘船只,但这批以钱家护卫为核心的士卒目的明确,执行力极强,没有给正在攻城的倭寇任何集结的机会。
  将近两百士卒,全都顶盔掼甲,每个人都身强体壮,战阵经验丰富,除了钱家护卫之外,以从全军中挑出的勇士为补充。
  两百甲士,即使放到数万人对阵的战场上,投入某个关键时间点,这也是一股足以翻盘的强大力量。
  几乎瞬间,聚集在一起准备攻城的三百倭寇被完全击溃,哭爹喊娘的四处逃散,王义偷空瞄了眼城头上指挥方向的旗帜,高声呼和将倭寇向着西北方向驱散。
  徐海的主力远在六七里之外,倭寇只有几十匹马,短时间哪里来得及赶过来,更何况戚继美那边刻意的出军让倭寇主力正在向南移动,唯一保持建制又能及时赶到的倭寇只有两股,一是作为督战队的百余真倭,二是吴大虎身边的数百倭寇。
  选择谁这是理所应当的,真倭的战斗力远比普通倭寇要强。
  这下热闹了,被刻意驱赶的倭寇和赶来的督战队撞在一起,一片人仰马翻,那些真倭还试图让逃兵返身对敌,结果为了逃命的倭寇毫不犹豫手起刀落。
  很快,真倭组成的督战队被冲散,王义、吴成器毫不停留,率甲士穿阵而过,没有去管云梯上正在往下爬或者四散逃窜的倭寇,兵锋直指竖着大旗的吴大虎。
  六七里外的徐海面黑如锅底,只能狠命的甩着马鞭,他很清楚,就算现在主力赶过去,那也是来不及的,难道指望吴大虎能挡得住?
  但这股援军是从哪儿来的?
  为什么斥候没探查到?
  的确,普通意思上,伏兵是很难躲过斥候的眼睛的,但在东南,群起的山峦,纵横的河流给了钱渊这个机会。
  王义、吴成器在抵达上虞击溃攻城倭寇的当晚,就率两百甲士往姚江上游,隐藏在山中。
  直到用望远镜看见红旗招展,他们才乘船从姚江的支流通明江南下,再沿姚江顺流而下,直抵上虞县城外,距离将近十里,又是茫茫大山中藏两百甲士,倭寇斥候如何能探查得到。
第498章
凿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