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801

  “是,已派人传唤。”黄锦谨慎的没有多说一句话。
  昨日朝中有科道言官上书弹劾招抚汪直一事,如今朝中严党、徐党对此事都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评论……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东南亦成了分宜、华亭相争的战场。
  胡宗宪攀附严党得势,钱渊是徐阶的长孙女婿,两人为东南抗倭巨头,合作无间,以至于取得上虞大捷。
  所以在严嵩、徐阶都没有表态之前,虽然东南欲招抚汪直的消息已传入京中,但少有人议论此事。
  而这位冒冒失失的都察院御史……将浙直总督、浙江巡抚、浙江巡按三位全都告了,虽然奏折中基本上全是揣测,但已经在朝中引得暗流汹涌。
  嘉靖帝是无所谓这些的,做好做坏都是胡宗宪、钱渊的事,做好了他不吝封赏,做坏了……虽然很欣赏钱渊,但也不得不丢出去。
  但嘉靖帝关心的是,如果能顺利的招抚汪直,浙江、苏松何时能输送财赋入中枢……户部尚书方钝昨日觐见,直言已经发不出京官俸禄了。
  而这些信息,从兵部的军报中是看不出的,从锦衣卫的密报中也很难看出,但嘉靖帝相信,能够从钱渊的密信中端详一二。
  等了好一会儿,小太监才引徐渭进殿。
  “拜见陛下。”徐渭脸上赤红一片,显然被午后的烈日晒的不轻。
  “起来吧。”嘉靖帝指指对面的圆凳,“黄伴。”
  黄锦端了个汤碗过去,“文长这是去哪儿了,先歇歇。”
  “冰沙啊。”徐渭笑道:“这是绿豆冰沙,酒楼里供不应求。”
  “银子也大把大把的赚!”嘉靖帝都有点眼红,熬制的绿豆汤在深井中冰镇一个时辰,再加入磨成小颗粒的冰屑,一口进去,暑意全消。
  这种好东西一经推出,自然是供不应求,据说连续三次涨价,但还是不够卖。
  “去年展才挖了深窖藏冰?黄锦好奇问。
  “当然没有。”徐渭两三口喝完,“展才有制冰秘法,前年寒冬腊月就提过。”
  这话要是让钱渊知道,得惭愧死,让小七知道,得笑死……钱渊前年倒是提了句硝制冰法,但他到现在都没折腾出来,人家徐渭倒是钻研出来了。
  嘉靖帝看了眼一旁的小太监,“这是从哪儿来?”
  小太监头也不敢抬,“直庐。”
  嘉靖帝眉头一皱,入直西苑撰写青词的诸位翰林中,只有徐渭会去内阁办公场所直庐,这是得到嘉靖帝默许的,因为在东南战局上,钱渊的密信和徐渭的解释在嘉靖帝心中颇具分量。
  “展才有信来?”嘉靖帝立即问了这句,徐渭不会莫名其妙跑去直庐,而兵部并无军报,只可能是钱渊密信送来消息。
  “是,昨日护卫送信入京。”徐渭露出个苦涩的笑容,“臣这是去帮人跑官呢。”
  “跑官?”嘉靖帝眉头皱的更紧了,不屑道:“展才是想回京了?”
  “这般没长性,能干什么大事!”
  “东南尚未平定,回来做什么?”
  “原本朕还想赏他个侍读学士,真是不堪造就!”
  其实嘉靖帝是希望钱渊在东南折腾的,至少这个臣子的折腾是让局势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至少,在招抚汪直还是开战这个选项上,嘉靖帝其实是赞同钱渊的选择,招抚汪直。
  只不过,嘉靖帝不会公然承认……万一以后汪直叛乱,这个黑锅难道让嘉靖帝来背?
  当然是钱渊来背。
  等嘉靖帝一连串的话骂完,徐渭才摸摸脸颊,眨眨眼轻声道:“是替展才跑官,不过不是他自己。”
  嘉靖帝两眼一瞪,你不知道一次性把话说完?不知道抢在前面说清楚?现在尴尬了不是!
  这时候黄锦只能挺身而出,“展才这是替谁跑官呢?”
  “台州同知唐荆川,绍兴府镇海县令宋继祖。”徐渭看了眼嘉靖帝的脸色,小声说:“展才信中明言,招抚一事已定,接下来是……”
  “开海禁通商。”嘉靖帝哼了声,“这厮就是念念不忘开海禁通商,此事哪有那般容易!”
  “展才也是为国财着想。”徐渭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还有私心?”黄锦好奇问。
  徐渭两手一摊,“辣椒就是海商带到杭州一带,展才无意购下,这才……”
  “就是个吃货!”嘉靖帝骂道。
  “人生大事啊。”徐渭笑嘻嘻道:“展才还吹嘘,海外有一种作物,耐旱易活,可代五谷,比稻谷亩产多出数倍。”
  嘉靖帝大笑道:“不知所谓……你告诉他,如真有此事,朕赏他个爵位!”
  “要真有此事,能活万民,回信中臣明言,徐文长给他磕头都肯。”徐渭显然也不信此事。
  黄锦看看嘉靖帝的神色,才出口问道:“文长,展才跑官所为何事?”
  “黄伴,还没听出来吗?”嘉靖帝斜斜靠在榻侧,“自然是为了开海禁通商。”
  “不敢说开海禁,只是通商,即使是通商,也是能做不能说。”徐渭苦笑着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将折叠起的地图铺在金砖上。
  “展才选在宁波府镇海县侯涛山。”徐渭熟练的接过黄锦递来的如意,虚虚指在地图上,“此地扼甬江之咽喉,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此兵家的必争之地。”
  嘉靖帝微微皱眉,“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展才选在侯涛山顶建城,以精兵驻守。”徐渭解释道:“此城与镇海县互为依仗,倭寇来袭,难以破解,在此庇护之下,通商方能无碍。”
  嘉靖帝在心里盘算了下,才微微点头,“他倒是想的周到。”
  “行此事如若踏索虚行,哪里能不谨慎万分。”徐渭低声道:“展才信中提到,如若无碍,这两日就有船队出海。”
  嘉靖帝没吭声,黄锦突然插口问道:“缴纳税银了?”
  “噗嗤。”嘉靖帝没忍住笑出来了,“看看,第一个麻烦来了,黄伴要来抢银子了。”
  “还不是为了皇爷着想……”
  “缴纳税银……现在也没个名义啊。”徐渭笑道:“再说了,这也不是展才第一个麻烦。”
  “噢?”
  “第一个麻烦是,侯涛山要建城,还要建码头、库房,平整道路……展才一个巡按御史,哪里有银子?”
  “那……”
  “用展才信里的话说,这叫空手套白狼。”
  徐渭略略解释了下,对着无奈的黄锦说:“黄公公,税银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戏,不过多少有点……绍兴知府代为收缴。”
  黄锦还没想那么多,嘉靖帝已然冷笑道:“那展才跑官的那两人……谁升绍兴知府?”
  绍兴知府代收,这是一个信号,代表着文官系统有意取代内宦,正式接手海贸关税。
第546章
后手
  天下名士多了,东南更是名士扎堆,但如唐顺之这种牛逼的名士还是很少的,即使是久居西苑的嘉靖帝也听过其名。
  论科考,唐顺之虽是二甲进士,却是会试头名,时文为天下士子所赞,而且还是第一个有御批的二甲考生,嘉靖帝当年御批“条论精详殆尽”。
  论文,唐顺之师法唐宋,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是他提出的,“嘉靖八子”早就名扬天下。
  论武,唐顺之早年就在兵部任职,后起复在台州和谭纶并肩抗倭,多有战功。
  这是个六艺皆精的牛人,后人赞其“顺之于学无所不窥。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
  本就是个传奇人物,经过专心研究说书技艺的徐渭之口,嘉靖帝和黄锦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日在崇德县,倭寇偷城,展才亦不能阻,恰逢荆川公在侧,一杆长枪神出鬼没,刺翻了十余个倭寇……”
  “荆川公还擅算学,打得一手好算盘,户部诸多主事吏员无人可及……收取税银,正需一个擅算学的上官,展才这才想举荐荆川公转宁波知府。”
  “而荆川公两袖清风……”
  “好了,好了。”嘉靖帝挥挥袖袍,“吏部不许,你就去直庐找严东楼了?”
  “呃……”徐渭烦恼的摸摸脑袋,“其实是胡汝贞举荐……”
  “嘿,展才真是个滑不留手的,让胡汝贞去顶锅!”嘉靖帝笑骂道:“但惟中是条老狐狸,严东楼也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谁能瞒得过谁啊?!”
  看徐渭一脸茫然,嘉靖帝噗嗤笑道:“文长啊文长,虽聪明绝顶,但鬼心眼可没你那生死之交多……黄伴,说说吧。”
  黄锦嘴角抽搐了下,“嘉靖十八年,唐荆川上《东宫朝贺疏》请求朝见……”
  当年唐顺之就是为此事触怒嘉靖帝,被一撸到底赶回老家去教学的。
  徐渭两眼无神,嘴巴微微张开,做无限惊恐状,“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