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801

  自嘉靖三十二年起,钱渊的书房向来是钱家的禁地,除了他自己,谁都不许入内,别说最受钱渊信任的张三,最受钱渊重视的杨文,即使是徐渭、小妹,就连叔父钱铮都不得入内。
  当然了,如今小七是可以进的,不过她很少进……因为书房卫生以前是钱渊亲力亲为,后来丢给了小七。
  抿了口凉茶,钱渊微微摇头,徐渭想得太简单了,浙江巡抚这个位置可不好坐,更拿不到手。
  徐渭密信中说起朝中欲新设福建巡抚,吴惟锡很可能被平调……钱渊也有相同的观点。
  论功绩,论能力,吴百朋有这样的资格,不敢说是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最合适的选择。
  其实钱渊并不知道,原时空中的第一任福建巡抚就是当时的浙江巡抚平调过去的,那个人是阮鹗。
  阮鹗卸任的浙江巡抚是由浙直总督胡宗宪兼任,但原时空中浙江、苏松倭乱不息,如今大抵安分下来,浙江巡抚八成是另择他人,不会再由胡宗宪兼任。
  徐渭在信中提议,可使唐荆川或谭子理上位浙江巡抚,前者名望极高,后者有军功在身,都是东南涌向出的名臣良将。
  钱渊叹了口气,如今的宁波,如今的镇海,是离不开唐顺之的,一旦唐顺之调任,他夹带里找不出第二个人选,他也难以相信其他人的节操。
  而谭纶……钱渊记得原时空谭纶曾经担任过福建巡抚,再度和戚继光联手,两人交情日深,多年后戚家军北调蓟门,谭纶又担任蓟辽总督第三次和戚继光合作。
  但这一世,汪直不再作乱,虽台州战事颇多,谭纶也军功累累,但却不像原时空一般大放异彩,升迁浙江巡抚……实在是勉强了点。
  最关键的是,钱渊从来就没想过将东南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如今的东南,浙江巡抚吴百朋是他的人,台州、绍兴、宁波三地府尹都更倾向于钱渊。
  东南诸军中,刘显难当重任,汤克宽老朽,俞大猷、戚继光均和钱渊交情甚深,戚继美、卢斌、杨文、侯继高更是唯钱渊之命是从。
  有诸多文官武将的支持,再加上通商握有财权……这很容易招人觊觎,即使只是些闲言碎语,钱渊也很难承受,毕竟嘉靖帝疑心病太重太重,钱渊不想冒这个风险。
  当时吴百朋上位浙江巡抚只能说是机缘巧合,但接任的又是钱渊的小舅谭纶……别说能不能做得到,只要钱渊有这样的倾向,只怕日后再无所谓的简在帝心了。
  丢下这封信,钱渊苦笑一声,如果没有意外,无论是谁担任福建巡抚,只怕戚继光会和原时空一样南下福建抗倭。
  转头看向悬挂在墙壁上的地图,钱渊随手拿起苗刀比划了下,如若戚继光南下,台州有谭纶在,是不是可以调卢斌所部北上驻扎宁波……
  这时候外间传来刻意加重的脚步声,彭峰的声音响起,“少爷,总督府使人拜见。”
  钱渊皱眉出门,接过名帖看了看,“送回去吧。”
  王寅代表着胡宗宪,郑若曾和他交情极好,钱渊让彭峰送回名帖,这不是拒绝,而是尊重。
  在心里琢磨了下,自从六月胡宗宪招抚汪直后,总督府那边和镇海再无往来,王寅和郑若曾来做什么?
  钱渊转头看了眼书桌上的那封信,微微点头,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来意,但肯定和新设福建巡抚一事有关。
第576章
我不许
  自六月汪直来降,王寅、郑若曾和钱渊已有半年未见,再聚时感慨良多。
  这一年来,东南沿海局势骤变。
  倭寇还没来,突然有白莲教作乱,还袭杀了个致仕的尚书,之后绍兴、宁波、台州颇遭倭患,山阴会稽险些被倭寇攻陷。
  但紧接着上虞大捷,戚继光展现名将风姿,徐海败逃,汪直来降,献上徐海首级,又在镇海设市通商。
  短短半年,水深火热,陡然变得风平浪静。
  不过,所谓的风平浪静也只是表面上,事实上,直到如今,小股倭寇仍然不绝。
  王寅、郑若曾并不是从杭州府来的,他们随胡宗宪移驻处州,约莫千余倭寇盘踞在处州、温州和福建省的交界处,一旦抵挡不住官兵攻势,立即逃遁到邻省,令人头疼不已。
  寒暄了好一会儿,钱渊笑道:“汝贞兄果有干才,自嘉靖三十三年起,不过三四年光景,两浙倭患大抵平息,实是于国有大功。”
  郑若曾精神一振,开口道:“徐海已死,汪直来降,但小股倭寇更是令人头痛,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总督大人细查沿海倭情,重建卫所,缮甲造舰,修造战船,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炮……”
  王寅补充道:“如今东南已有大小战船逾五百艘,三江、三山、龙山等沿海卫所均重建驻兵,总督大人这半年北上南下,唯有一丝停歇……”
  钱渊笑吟吟的静静听着,虽有吹捧之嫌,但大都也是事实,胡宗宪有这个能力。
  几个月前他就在唐顺之面前力承,平定两浙倭患,胡宗宪当为首功。
  “哈,说的多了。”郑若曾摇头笑道:“有总督大人、吴惟锡、谭子理、展才,又有俞龙戚虎这等名将,两浙倭患大抵平息,但福建那边闹得有点大……”
  “光是参将就战死两人。”王寅啧啧道:“一个月前,浙西参将刘显在处州东南处击溃千余倭寇,数百倭寇横行福建,从福宁州南下劫掠福州府,又西进攻入建宁府,福建行都司就在建宁府,居然弃城而逃……”
  “听说了,听说了。”钱渊眼中闪烁着诡异的眼神,“据说危急之时,李时言挺身而出,招募乡勇,散尽家财,力拒倭寇。”
  前吏部尚书李默李时言就是建宁府瓯宁人。
  虽然李默性情刚烈易折,又为人傲慢,但有一点他比严嵩、徐阶要强很多,此人勇于任事,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要不是李默,建宁府只怕一片狼藉。
  钱渊神情微动,缩在袖子里的左手掐指一算,李默是弘治七年生人,比徐阶年长九岁,算起来都没到致仕的年龄呢。
  郑若曾和王寅对视一眼,前者轻声问道:“两浙倭患平息,福建倭乱四起,据说朝中有意从东南抽调文武入闽?”
  “或许吧。”钱渊随口应付了句,他懒得再去猜谜,径直问道:“难不成汝贞兄亦有意?”
  “啧啧,浙直总督改闽浙总督?”
  “怕是不容易吧?”
  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就算朝廷新设闽浙总督,也轮不到胡宗宪来坐,仅仅出于对军权的警惕性,就算严嵩严世蕃都不会支持胡宗宪。
  “闽浙总督……展才说笑了。”郑若曾摇摇头,沉吟片刻后低声道:“福建巡抚。”
  “什么?”钱渊瞪大眼睛重复了一遍,“福建巡抚?”
  钱渊还真没想到,要知道总督一职位高权重,最早可以追溯到威宁候的三边总制。
  如今大明只有三个总督,蓟辽总督、宣大总督、浙直总督,前两者常设,而浙直总督是临时设置的。
  浙直总督胡宗宪是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加兵部尚书……如果调任福建巡抚,这是不折不扣的降职使用。
  所以,不管是徐渭还是钱渊,对福建巡抚的人选,从来都没考虑过胡宗宪。
  “在总督大人之前,彭黯、屠大山、张经、杨宜尽皆败北,朝廷只怕不会贸然从两京兵部选派,只会从两浙、苏松选派。”郑若曾盯着钱渊的双眼,详尽分析道:“编练新军,大胜倭寇,论资历,论战功,唯有两人,其一总督大人,其二浙江巡抚吴惟锡。”
  “展才,你是希望总督大人留在浙江,还是吴惟锡留在浙江?”
  这是郑若曾肯接下重任赴镇海的原因,他非常清楚钱渊对通商一事的重视,身为浙江巡抚的吴百朋留在浙江还是调任福建,这对钱渊是有极大差别的。
  不说其他的,仅仅是之前半年征调如此多的民夫,要不是吴百朋费尽心力筹谋,又替钱渊担责,如何能这么顺利,换个浙江巡抚,怎么可能那么配合?
  而胡宗宪对通商一事向来是不赞成,不反对,只当没看见,这种态度对通商一事其实是有一定阻碍的。
  长时间沉默后,钱渊轻笑一声,“汝贞兄为何有去意?”
  郑若曾这下不说话了,王寅苦笑着摇头……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胡宗宪不甘于如今的战功,其他人不知道,但总督府幕僚和胡宗宪、钱渊本人绝不会不知道,虽然胡宗宪长期掌控东南战局,费尽心血,但他在上虞大捷中的分量并不重。
  胡宗宪相信,这些事……钱渊不会不报与西苑。
  而捕杀汪直的计划被钱渊一手破坏,胡宗宪希望南下福建再立新功,这是他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机会。
  另一方面浙直总督这个位置实在有点烫手,胡宗宪希望找一条退路……毕竟身居高位多年,也有不少消息渠道。
  半个月前,胡宗宪得知,南京户部有意上奏,提议撤销提编……胡宗宪提编六省,职权被侵夺最多的就是南京户部。
  这是个不太好的信号,胡宗宪为此给北京去信,但信使没有带回信来,却带来了个坏消息。
  京中传言,严嵩病重卧床,不能起身,已有十余日未去西苑直庐轮值。
  毕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呃,其实这事儿钱渊知道内情,严嵩还真不是病重,而是服用了嘉靖帝赐下的金丹。
  钱渊在心里琢磨了下,摇头笑道:“浙直总督转福建巡抚……”
  “前些日子有御史弹劾总督大人,纵倭入闽,以此为由,降福建巡抚,是否可行?”
  钱渊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冷冷道:“严分宜会同意吗?”
  看了眼郑若曾和王寅,钱渊补充道:“严东楼会同意吗?”
  严嵩会将浙直总督这个位置拱手让人?
  严世蕃会将浙直总督这个能给他带来无数银子的位置拱手让人?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钱渊不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