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801

  “卢斌,你负责镇海后所,吴淞水师驻守象山北侧,先解决汪直的事。”
  每一条军令下达,将领拱手应是,绝无半分推诿,目睹这一切的胡应嘉隐隐有些不安,钱渊在东南的威望太高,在没有宣布以兵部侍郎衔巡视海疆之前,孤身南下,收复卢斌的吴淞水师,万人众中,直抵阵前,收拢大军,这还是戚继光、俞大猷南下北上之后。
  诸人纷纷离去,只有留守宁波府的戚继美、杨文、卢斌留在原地,还有没接到军令的鲁鹏、董一奎、董一元。
  张三临走时上前附在钱渊耳边小声说了几句,钱渊的视线落在了鲁鹏身上。
  但钱渊这时候没心情关注这些小事,随即看向了董一奎,“浙江总兵向来驻守杭州府,但如若倭患不起,杭州府固若金汤,董总兵暂且留在镇海,本官尚有事相商。”
  董一奎声音干涩的应是,不说文贵武贱,人家名正言顺节制诸军,自己还能怎么着?
第1032章
海瑞
  两年多后,钱渊再一次出现在镇海县城外的码头上。
  举目四望,处处凋零,原本应该人流不息的大路空无一人,两旁专供交易的市场凌乱不堪,甚至几栋屋子被烧的只剩残砖断瓦,有恸哭声顺风隐隐传来。
  钱渊握着苗刀的手青筋毕露,“京中均赞胡克柔有理政之能,真是做的好大事!”
  胡应嘉面无表情的在心里骂娘,第一反应是,镇海乱成这样怪得到我头上?
  第二反应是,这厮还要我沉在水底……也是,元辅还没滚蛋呢!
  倒是一旁的郑若曾劝道:“也不能怪胡知府,搜捕靖海伯,镇海大乱,海商人人自危,更多有无赖趁火打劫……”
  话未说完,城门处有两人大步走来,为首人须发尽张,怒目而视,“董一奎!”
  这一喊响如霹雳,震得董一奎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了半步,来人是宁波推官海瑞。
  海瑞这半年来在东南名声大震,一方面是得唐顺之举荐出任宁波推官,另一方面是因为年初纵火一案。
  边军冲进钱塘县衙抢夺人犯,海瑞站在大牢门口,手持利剑,不对来人,而是稳稳放在脖颈处……啧啧,能不名声大振吗?
  而今日是展现海瑞性情火爆的时刻,只见他大步而来,走到近处突然猛地加速,挥着拳头冲向了董一奎……
  不能怪海瑞太冲动,跟在后面一路小跑而来的宁波同知宋继祖阴着脸解释了几句,今日上午张三攻破府衙抢走了钱锐后立即出城,侯汝谅、胡应嘉、王本固、董一奎一干人也都随即出城。
  当时满城大乱,人心惶惶,而董一奎几十个亲兵趁乱放火打劫,沿街砍杀数名县人,抢劫财物,张三将钱家护卫都一并带走了,海瑞带着府衙、县衙的捕快、衙役无法阻拦。
  “梁生带着护卫队已经进去了。”一旁的彭峰小声说。
  钱渊点点头,抬手指了指码头左侧的空地,扬声道:“一律枭首。”
  其他人听不懂,但跟着钱渊很长时间的戚继美、杨文、卢斌都心里有数,这将是第五座京观,规模大小就要看钱渊接下来下手轻重了。
  那边海瑞被孙铤、张三拦下来,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转头来找钱渊的麻烦,“钱展才,若不是你贸然招抚倭寇……”
  “住嘴!”
  “海刚峰!”
  几声厉喝打断了海瑞的话,不禁孙铤、郑若曾,即使是侯汝谅、胡应嘉也纷纷皱眉。
  钱渊当年设市通商,于国有功,其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招抚汪直,而且以和汪直紧密联系的方式开展海贸。
  这一点不仅科道言官曾经弹劾,而且朝中重臣中,如李默、吴山、杨博、冯天驭都很有意见。
  在东南,因为利益关系,倒是少有人当面指出,但海瑞可不管这些,在浙江来来回回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他承认海贸对国家、民众的好处,但也警惕于海商和倭寇的统一性。
  这是很多文人对海商的认知,即使一时俯首,但时日一长,必露狼子野心,这也是汪直逃窜出海,消息传开后,两浙大乱的一大原因。
  钱渊不在意的挥挥手,先让杨文接手防务,再令周泽、张三接手府衙、钱家老宅各处,最后才转头道:“本官错了。”
  几年前就有过恩怨的海瑞还等着钱渊的刻薄反驳,没想到听到了这句话。
  “通商,寇转为商,此语实在大谬。”
  “如此,当开战,斩汪直首级!”
  海瑞茫然的盯着钱渊,又微微转头,看着周围的侯汝谅、胡应嘉、宋继祖、孙铤、郑若曾。
  几人都在心里吐槽,后面还有一大堆事呢,你还有心情调侃海瑞?!
  钱渊还真没这闲工夫,主要是想留出时间,先让张三带着父亲钱锐回老宅……今日父亲在众人面前现身实在是迫不得已,而护卫队里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松江人。
  比如周泽,他和张三一样都是钱家佃户子弟,而钱家早年和族人不合,钱锐凡事亲力亲为,周泽未必不认识。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钱渊这才启步,随口说:“汪直此僚,盘踞倭国多年,麾下势众更甚徐海,必不能速胜,两年平息已是幸事。”
  “这两年内,蓟辽宣大的粮饷,山东先大旱后大涝的赈灾,治理黄泛、开凿河道的银钱……”
  “商路断绝,税银全无,两京户部枯竭无力……”
  “推官的意思是,任由俺答南侵,黄河泛滥,漕运艰难,至于山东灾民,死就死呗,反正不管你海刚峰的事。”
  听到这刻薄的反讽,海瑞反而松了口气,对,就是这个味儿。
  一路走到县衙门口,钱渊驻足皱眉,几十个大户家主、商行掌柜正在等候,人人脸上都有着焦急,但看向钱渊的眼神中都带着希翼。
  身后的胡应嘉暗叹一声,钱渊在东南的地位绝不仅仅局限在官场和军中,这位青年巧妙的让自己在通商事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用利益织出了一张大网,一柄利剑能将这张大网戳出几个大洞,但只要网中心的那只蜘蛛还在,这张网就有恢复的可能,甚至能将利剑包裹在其中。
  钱渊略微拱手见礼,“诸事均已知晓,钱某南下巡视海疆,恢复通商事,自然责无旁贷。”
  对面人群中响起了一片低低的喘息声,人人脸上都带上喜色,最前方的中年人是前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的次子,拱手笑道:“龙泉南下,难可立解,东南诸君翘首以盼。”
  “直友兄客气了,过些日子再登门造访,这几日尚需理顺诸事。”钱渊的视线落在了走出县衙大门的周泽身上。
  看周泽略微点头,钱渊回头招手叫来孙铤,指着彭峰低声说:“彭峰做事精细,他留在县衙,盯住王本固那厮,一张纸一句话都不能漏出去,实在不行打晕了丢在屋子里。”
  “知道。”孙铤低低应了声,他心里清楚,关键在于盯住王本固,不在于不能泄露信息,而是不能让信息传给王本固。
  从外游山到镇海一路上,孙铤已经全盘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钱渊是得陛下许可秘密出京,所以徐阶来不及通知王本固。
  浙江沿海这么多官员中,只有王本固和董一奎是钱渊的铁杆,而侯汝谅不是徐阶的心腹,入浙两年碌碌无为,不得徐阶重视,胡应嘉就更不用说了,二五仔啊。
  一旦徐阶传信,只可能是给王本固,接下来钱渊要做的事,决不允许王本固通过董一奎再掀起任何风浪。
  转头看了眼侯汝谅、董一奎,钱渊思索片刻才说:“中丞、董总兵暂且在府衙歇息,明日群议正事。”
  也不理睬这两人的神情,钱渊看向海瑞,“梁生,调三十护卫,再从杨文军中选武卒百人,均交于海推官。”
  “许你决断之权,三日之内,镇海再有乱事,本官唯你是问。”
第1033章
扔锅
  回到府衙,胡应嘉看着地上那几扇今日上午才被踹倒的门板,再看看角落处清晰可见的斑斑血迹,抬头正瞥见还戳在大树上的短矛,看似平静但两手微微颤抖。
  在几乎陷入绝望的时刻,钱渊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收拢大军,扣押王本固,处事果决,令众人俯首,即使贵为浙江巡抚的侯汝谅也无力抗衡,这让胡应嘉如何不激动。
  “克柔,钱龙泉跋扈至此,委屈你了。”侯汝谅叹道:“但以兵部侍郎衔巡视海疆,侯某也无能为力,还望克柔以大局为重。”
  呃,胡应嘉差点没反应过来,我委屈什么?
  对了,目前我还是他钱展才的对头呢。
  略一思索,胡应嘉就明白侯汝谅这话的意思了,人家钱渊鞭打王本固,一脚将其踹晕,现在还扣在县衙里,显然是将其作为主要目标。
  咱们就别去凑趣了,顺水推舟将黑锅扣在王本固头上好了,而钱渊之前一系列的言语也显示了他有这方面的意愿。
  所以,要以大局为重!
  把锅扔给王本固,那就是大局!
  至于侯汝谅为什么要如此暗示,那就要问问胡应嘉为什么之前在甬江岸边,侯汝谅、董一奎、董一元、方逢时异口同声反水的时候,他一言不发了。
  胡应嘉心里哭笑不得,但脸上摆出一副为难神情,“汪直逃窜,商路断绝,胡某辜负师相重托,但如若……子民兄诸般作为均为社稷思虑,胡某实在不忍……”
  一旁的侯汝谅、方逢时、董一奎在心里齐齐冷哼一声,什么狗屁为社稷思虑,他王本固是玩命找钱展才报仇,向首辅献媚呢。
  胡应嘉哭笑不得,自己当时真的没必要那么……这不是怕那句事泄导致汪直逃窜,最后查到自己头上嘛。
  看胡应嘉默许,众人都松了口气,这几个人里面,只有胡应嘉是徐阶心腹,其他几个都只是党羽,以徐阶为靠山,但关系算不上特别近。
  在侧厅坐定,抿了几口茶,略微舒缓情绪后,方逢时叹道:“当日王子民行此险事,方某便不赞同,太过阴诡……”
  侯汝谅瞥了眼过去,娘的马后炮倒是精熟,巡抚衙门去文相询,以为我不记得你是怎么回文的?
  “今日所见,钱龙泉直趋阵前,言辞犀利,跋扈非常,旗号一立,众军束手,不敢妄动。”方逢时若有所思道:“如此威势,朝中怎么会放其南下,而且还是加兵部侍郎衔巡视海疆?”
  一时间厅内沉默,的确,按官场规矩来说,钱渊在东南官场、军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朝廷一般是不会让他再赴东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