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801

  钱锐和钱渊都心里有数,以后这些谈判细节能不能变成事实,是需要钱锐参与其中的。
  一方面,钱锐始终参与其中,对谭七指、钱鸿未来掌控海上势力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底,钱渊日后不可能直接指挥,在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玩遥控微操,那钱锐必定会走到台前,成为这一股势力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决策者。
  另一方面,汪直的要求带着暗示,这些年你老子一直在我身边,这次谈判之后,他还会在我身边吗?
  钱锐的留下给出了肯定的回复,他以方顿的身份出现在汪直身边,这会给汪直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汪直也不傻啊,之前几年你钱展才和我的联盟牢不可破,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你老子在我身边!
  “以后要跟着我,你愿不愿意?”
  “唯少爷……”周泽话说到一半顿住了,唯少爷之命是从……这句话在这个场合说不太妥当。
  钱锐笑了笑,“没办法,跟过来的只能是最为信任的人,否则一旦泄露……”
  周泽默默点头,目前知道老爷身份的人就两个人,张一山是游击将军守御宁海,那只能是自己了。
  “你在京中见过鸿儿?”
  “没见过大少爷……不对,是见过的,但没认出来。”周泽瞥了眼不远处还在和汪直争辩的钱渊,笑着说起当日在靖海伯府发生的事,“难怪少爷那日大发雷霆,将刑部郎中揍得皮开肉绽,又给了赵贞吉一记耳光……大少爷受了伤,不过不重。”
  “明日就写信过去,让他回东南吧,总不能让渊儿一人苦苦撑着。”钱锐叹息一声,“此次,张三攻打府衙将我抢出来,只怕众人疑虑……”
  “也未必不是好事。”周泽轻声道:“按少爷计划,日后管束海商,若有难处,除了张三,卢斌、侯继高、杨文可能都会相助。”
  钱锐也点头赞同,应该有不少人都猜出自己和渊儿之间有某种联系,或许还会有人猜到当年徐海之败,但如若自己深居简出,不见旧人,理应不会泄露身份。
  有周泽在,加上长子钱鸿,再加上谭七指……听说他受伤不轻,再带进来一部分钱家护卫,以护卫为骨架搭建框架,另外再行补充,以汪直的名义……很快就能恢复实力。
  船只应该不缺,张琏老巢能补充一部分,王一枝没有独立船队,但闽粤海商的船队全都扣下来,实在不行还能从吴淞水师、两浙水师弄来。
  那种能在雨中发射的鸟铳,也不知道渊儿手上有多少,在海上未必有大用,毕竟海战……不会挑选有风雨的时日,但在其他场合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补充兵源……记得几年前渊儿和谭纶那厮交易过,台州、处州、金华三府始终以乡勇的名义募兵,只是不成军而已,如果肯出银两,以招募伙计的名义,应该很顺利。
  对了,特别是台州府黄岩县,就因为梁生、梁万宁,下梁乡梁家在黄岩县已经是地方豪族了,那边兵源最佳,又肯卖命。
  这边钱锐在仔仔细细的盘算,那边钱渊还在和汪直寸土必争,前者云淡风轻,后者面红耳赤。
  “汪某还没诚意?”汪直气急败坏,“官军驻扎舟山,都将矛尖顶在我喉咙上了!”
  “误会了不是!”钱渊殷切一笑,“此次王一枝之叛影响甚大,未必没有效仿者,驻守舟山……其实是为护卫汪公。”
  汪直都被气笑了,“那我还要谢你了?!”
  “那就不必了……不过,舟山虽是岛屿,但终究是大明之土,官军驻扎,有何不妥吗?”钱渊慢条斯理,“本朝洪武年间,舟山先隶属昌国县,后改为昌国乡,设昌国卫。”
  “虽然昌国卫后迁去象山岛,但舟山依旧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后隶属定海卫。”
  “只是卫所败坏,两个千户所有其名无其实,再到正德年间,海贸大兴,卫所几乎全都参与海贸,有的经商,有的沦为倭寇海盗。”
  “你说说看,官军驻扎舟山,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
  “汪公如今爵封靖海伯,但舟山岛可不是你的封地呢。”
  一连串话有条有理,堵得汪直胸闷,他总不能说是朝廷不要舟山岛,我才接手的,也不能说岛上数万民众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我从倭国迁来的……
  “所以,官军驻扎舟山,只是钱某随口一提而已。”钱渊笑吟吟道:“东南往倭国航路,才是重中之重啊。”
  嘉靖三十六年,钱渊择镇海县设市通商,大量海商云集此处,无穷无尽的海船在这儿装载货物扬帆出海。
  以甬江出海口来划分,海船有三个目的地,其一是北上朝鲜,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近,但利润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只有不多的几家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在钱渊暗中的怂恿下。
  毕竟日后若是行海运事,需要大量相关海域的气候等资料,也需要丰富的经验。
  另两条航线一是往南洋,这也是大部分海商的选择,利润丰厚,基本上货物是供不应求,滞销的情况非常少,但这条航线来回时日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路上有可能会遭遇海盗。
  虽然往南洋的海船都是几家甚至十几家集合船队一起启程,但也难免损失,不说南洋那些西洋海盗,前几个月的张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最后一条往倭国的航线是最为令人垂诞的,相对来说往返时日不长,利润丰厚不让南洋航线,而且因为汪直的存在,除了运气不好碰上暴风雨,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但这条航线,早在多年之前就被汪直牢牢把控在手中,任何人都不要想染指……当年徐海能聚拢起那么多倭寇,也有汪直把控航线,排挤的那些海商只能投向徐海的缘故。
  可以说,汪直纵横海上的势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掌控了这条航线。
  换句话说,汪直如果还将这条航路握在手中,多年之后,说不定就能恢复元气。
  这是钱渊不想看到的。
第1053章
谈判(下)
  这几年,设市通商之后,凭借独占往倭国的渠道,汪直势力膨胀,自然没有和其他人共享这条航线的可能,即使有几家海商被允许走这条航线,也是要交出相当一部分利润的。
  在东亚、东南亚这片海域中,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进出口地点。
  而今天,钱渊是铁了心要汪直交出这条渠道,而被逼到绝境的汪直硬着头皮就是不肯应声。
  一旦交出这条航线,汪直觉得……自己就如摆在案板上的一头猪,任人宰割。
  钱渊有些不耐烦了,挥袖道:“老毛病了,这些年过去,一点没改!”
  “当年你执意排斥那些海商,使得他们无法从沥港参与海贸,结果沦为倭寇,四处上岸侵袭,最终惹得沥港被毁。”
  “此次和当年有什么不同?”
  “那些闽粤海商为什么跟着王一枝、张琏冒险起事,还不是看中你手中这条航线!”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吃独食,总不是好事!”
  顿了顿,钱渊加重语气,“就算留给你,你保得住吗?”
  “如果我要抢,你留得下吗?!”
  要不是汪直在倭国经营了十多年,实在是根深蒂固,上上下下打点的太好,人脉深广,又怕惹得其他海商警惕,钱渊都懒得废话,直接下手抢了。
  但这条航线,钱渊势在必得。
  而原因是他如今说不出口的。
  通商至今,大量海船往南洋方向而去,贩卖货物赚回了大量银钱,但对于东西方的交流这一点,除了和钱渊关系很深的几家海商,以及钱渊通过汪直、毛海峰或买或绑来的工匠、武器之外,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为什么?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洋船队是无法抵达镇海的。
  那些西洋人,至少在如今,只能在南洋或者倭国等地,通过明朝海商的渠道来购买那些能让他们赚取高额利润的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
  而那些去南洋贩货的明朝海船在回程的时候装载的……毛毯、香料等等能让他们赚银子的货物,而钱渊需要的东西方之间除了商业之外的其他交流,少之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钱渊决定,等局势稳定下来,可以试着让西洋船队直接来东南沿海交易。
  交易的地点可以另外选,交易的方式可以讨论,交易的种类、数量、范围,以及挑选西洋商人的标准,都是可以商量的。
  关键是,即使是加上极高额的关税,西洋商人将会有着让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超高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钱渊有资格,也有底气让他们带来一些什么。
  当然了,毫无疑问,东南海商肯定会对此有很大的意见,他们利润就是将货物送到南洋贩卖得来的,西洋人能直接在沿海采买货物,东南海商的利益会遭到侵犯。
  钱渊从来不会让人心不甘情不愿去做事,他之所以在东南有如此根基,一方面来源于他东南击倭的名望,一方面来源于他在设市通商中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但更多来源于他用利益共享织起的这张大网。
  所以,在不远的将来,要安抚东南海商,就必须给他们一点甜头。
  而往倭国的航路,就是甜头。
  长久的沉默后,汪直苦笑道:“说的是,说的是……不让出来,只怕日后说不准那一日又有下一个王一枝……”
  “不是让出来,只是松松手,让别的海商也参与进去。”钱渊劝道:“舟山一战,张琏、王一枝并十多个闽粤海商头目均被生擒,东南沿海谁都知道,我钱龙泉站在你身后!”
  “只做生意,难道你怕了别人?”
  “你徽州人不是号称东南无徽不成镇吗?!”
  “再说了,这件事慢慢来,慢慢来,不急。”
  “什么时候让出来……呸,让其他海商参与进去,等我的信。”
  “别垂头丧气的了。”钱渊笑道:“调拨人手给你,抽调船只给你,又有舟山一战的前车之鉴,有何人再敢冒险?你汪五峰仍然名声赫赫!”
  汪直幽怨的抬头看了眼钱渊,“调拨人手,调拨船只……听我的还是听你的?”
  钱渊打了个哈哈,“到时候再说吧……反正你我一条线上蚂蚱,告诉你也无妨,京中如今局势不太好。”
  “此次钱某人南下巡视东南海疆,是得陛下密令,很难说什么时候就要回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