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801

  “说你滑溜,还真是滑不留手!”赵文华指着干笑着的钱渊笑骂道:“据说那位花容月貌,而且还是个才女呢!”
  钱渊很自来熟的翻了个白眼,“梅村公说什么?晚辈什么都没听懂!”
  “嘿嘿,去年嘉定大捷传入京中,知道别人怎么评价吗?”赵文华一副背后告状的模样,“有人说……钱家子必是站在城头,舌厉如刀,倭寇口吐白沫纷纷溃散……哈哈哈!”
  特么这也太损了,不仅仅说老子是冒功,而且还特地点出了言辞刻薄……
  “孙子!”钱渊黑着脸大骂:“哪个王八蛋……是双人那个王八蛋!”
  “对对对,你都骂别人应该姓黄了!”赵文华笑得都喘不过气来了,“噢噢噢,对了,据说你推倒的那辆马车……当时里面是徐家女眷……展才要小心点,人家说不定就这么讹上你了!”
  钱渊歪着脑袋哼了声,“再不要脸也不至于讹上晚辈……要不是怕他事后不认,晚辈说不定早就应下了!”
  赵文华不在乎聂豹,但很在乎徐阶,毕竟内阁次辅天生就是内阁首辅的对手。
  现在心结一去,赵文华登时亲热起来,拉着钱渊坐下笑道:“还真说不准呢,那位就是个不要脸的,幼子才四岁,已经和陆氏女定亲了!”
  钱渊眼神闪烁,知道对方说的应该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连连摆手,“这如何能比?”
  赵文华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锦衣卫在嘉靖一朝势力太大,话题一转道:“所以,你才应了聂双江?”
  “前一日傍晚知道消息,第二日天还没亮就落荒而逃。”钱渊一本正经的说:“这次是用言语将双江公挤兑到墙角才请了假护送家人迁居杭州,要是不回去……啧啧,怕是脊梁骨都要被人戳断了!”
  赵文华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低声说:“其实不回去也无所谓……双江不足为惧。”
  钱渊眯起眼盯着赵文华的双眼……什么意思?聂豹不足为惧?
  “你不信?”赵文华轻松自如的笑道。
  “信。”钱渊脱口而出,但紧接着低声说:“晚辈还年轻……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梅村公也替晚辈想想,震川公、文衡山、荆川公……多少人为晚辈背书,不回去……最丢人不会是别人,只会是晚辈自己……”
  钱渊咬牙切齿低声咒骂:“震川公那老头去年就和我看不对眼,非要在那篇文章上添上几句……现在好了,把我架得高高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赵文华也没辙,人家也是被逼着回松江的。
  赵文华笑着提起前几日去余杭视察见到的卢斌,“都说展才是个怪人,文坛上没什么名气,倒是军中对你佩服的人数不胜数。”
  特么还是要提起这事儿……钱渊实在是无可奈何了,虽然回松江一事勉强算是敷衍过去了,但赵文华这是……贼不走空!?
  “将门虎子……不过昨天来访,卢斌似乎有点闷闷不乐。”钱渊看似随口道:“毕竟之前嘉定、崇德两战他都是主将,如今却归于卢总兵麾下不能独当一面。”
  “勇气可嘉。”赵文华点头赞道:“多几个如卢斌这样的武将,再多几个如展才、汝贞这样的人才,何忧倭乱不平?”
  钱渊眼角余光扫了扫,胡宗宪面色平静,但眉头不自觉的往上挑了挑。
  “不仅仅是勇气可嘉,卢斌也腹有韬略。”钱渊觉得以后得写封信给卢斌把谎话说圆了,“朝廷已然下令重起募兵制,但似乎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都没什么动作?”
  赵文华脸色阴了下去,恨声道:“张廷彝以为自己手掌兵权,就能真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梅村公曾经提议,但……”胡宗宪轻声解释道。
  钱渊眼珠子转了转,凑近小声道:“梅村公南下督战,一道手令让卢斌招兵……应该不是难事吧?”
  赵文华犹豫片刻,抬头看了眼胡宗宪。
  “的确不是难事,但有两个难处。”胡宗宪扳着手指头道:“卢斌未必肯……”
  “此事包在晚辈身上,一封信保管卢斌听命行事!”钱渊大包大揽,“如今他任游击,能招千余乡勇练兵。”
  赵文华连连点头,这一趟总算没有白来,这小子还算乖巧,终究是松了口。
  胡宗宪接着说:“募兵要先发安家银,但巡抚衙门那边必定是不肯拨银子的。”
  赵文华又转头看向钱渊。
  “简单。”钱渊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杭州府难道这点银子都拿不出来?”
  胡宗宪登时一脸苦涩,连连朝赵文华拱手求饶。
  “那就换个地方招呗,正好杭州挑不出什么好兵,沿海一带不用调了,湖州、嘉兴一带也不行,最好是严州府、处州府、金华府、衢州府等地。”
  “那银子?”
  “在哪儿招的兵,自然是哪儿的府衙拿银子。”
  虽然知道这是个馊主意,但钱渊还是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第125章
提编
  明朝军队后勤的混乱让钱渊实在看不下去,这方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朱元璋,这个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在财政方面从来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往往是就事论事,以最快解决当前问题为首选。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地方官府中,不过政府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能略略做一些修正,比如巡抚一职早年是临时设立专管一事,但到了明朝中后期成了实际上的封疆大吏。
  有总督军务的张经在,如今的浙江巡抚李天宠主要负责的是两方面的事,一是保证后勤供给,二是浙江境内的,准确说是杭州府周边的倭寇剿灭。
  所以没有李天宠的点头,浙江省上下是挤不出银子给赵文华用的,这也是后者愤慨冲着前者不停呲牙的根本原因。
  下面的府衙自然是有银子的,但没有李天宠的允许,谁敢大批量调动银两去募兵?
  当然了,赵文华是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胆量的,只是要看这样做……值不值。
  所以,钱渊这个主意真的挺毒的,这是挑动赵文华去咬李天宠……
  赵文华在心里反复盘算,钱渊的建言靠不靠谱,卢斌能不能承担重任,具体针对哪个府洲下手……
  倒是一片的胡宗宪和钱渊聊上了,两个人都是实用主义者,也都有很强的实干精神。
  钱渊前世下海经商是白手起家,对这些了如指掌。
  而胡宗宪任杭州知府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给周边官兵提供补给,很多思路和钱渊都不谋而合。
  胡宗宪平日里沉默肃穆,但说起政务却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要说起来胡宗宪这段日子过的苦啊,要知道朝廷下令张经任浙直总督,领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省的兵马,便宜行事,但并没有提及补给这方面。
  毕竟浙直总督是第一任,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来磨合,在这种情况下,兵丁一出,当地的官府、卫所就不管不顾了,全让浙江、苏州、松江这些地方的府衙来管,准确说是浙江巡抚、应天巡抚。
  所以杭州府周围,甚至之前在倭乱中受创极重的嘉兴府的官兵、客兵的补给都是由巡抚衙门来负责的。
  但李天宠一转身就将责任扔到胡宗宪头上了,这段时间他累的头发都白了不少,半夜醒转屋内吱吱作响都是磨牙声,恨不得一口咬死李天宠。
  “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二,一是兵源不佳,二是补给不力。”钱渊仔细分析道:“就算客兵一时取胜,也难以久驻海疆,而且远道而来,耗用极大,想要平倭,还是要就地取材,重新练兵,朝廷下令募兵实是明见万里。”
  “其二是补给不力,就晚辈亲眼所见,俞大猷、卢镗等人麾下,直属官兵还勉强过得去,但其余……军纪涣散,兵丁和倭寇短兵相接就溃散,这并不仅仅是其没有血勇,补给不力也是关键原因。”
  赵文华从沉思中醒转,皱眉问道:“展才,仔细说说。”
  “就以杭州前卫的兵丁来说,他们都是不种地的,也没田地种,都以经商卖货为生,赚取银两足以养家。”钱渊叹道:“如今总督衙门下令练兵,这些兵丁被圈在军营中,家中无依,饷银极为微薄,自己一人都不够……”
  胡宗宪幽幽道:“说到底还是缺银子……”
  “是啊,说个简单的。”钱渊笑道:“崇德一战,城头血战,兵丁渐渐不支,乡勇迟疑不肯上前,晚辈下令杀一倭,首级可换三十两纹银,即刻兑现……”
  “结果呢?”赵文华瞪大眼睛。
  “结果……”钱渊扯扯嘴角,“最后七八个乡勇在城头打成一锅粥……抢地上那个倭寇首级。”
  “钱能通神啊……”赵文华啧啧叹道:“都能通神,杀个倭寇算得了什么!”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放在浙江……有钱能使磨推鬼。”钱渊嘿嘿笑了笑,脑海中回忆前世看过的史料,似乎戚家军虽然能打战,但也挺能花钱的。
  “这样看来,倒是可以试试……”赵文华低声道:“千人多了点,五百人吧,让卢斌去办。”
  “好,晚辈今晚就写信。”钱渊不动声色点点头。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突然杨文匆匆奔来。
  钱渊皱眉出亭,“怎么了?”
  “倭寇于浙江沿海多处上岸侵袭,巡视绍兴的李中丞被围。”杨文低声道:“要回松江最好今天就动身。”
  “好。”钱渊疾步走回略略说了遍。
  赵文华幸灾乐祸的笑了,“知道他去绍兴做什么?哈哈,是去拜见季泉公。”
  钱渊和胡宗宪都默然不语,赵文华收敛笑容拍了拍钱渊的肩膀,“勉力吧,明年乡试,后年春闱。”
  钱渊将两人送出府,犹豫了会儿拉了拉胡宗宪的衣袖,“胡知州,领杭州前卫的游击戚继光和晚辈连亲带故……”
  胡宗宪看了眼走在前面的赵文华,微微点头。
  出了府,赵文华笑着回头问:“钱家子说了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