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0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016

  “维持这个盛世不容易,我本以为多亏了自己的本事,谁知道最后,还是依托于他!!!”
  “儿臣知道了。”
  李邦茗点头,满脸悲切。
  十一月初十,太上皇再次探望皇帝,满目悲怆。
  十一日,妃嫔,公主,尽侍候于皇帝,但帝昏沉入睡,久难反应。
  绍德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丑时一刻,帝崩于长生殿,岁四十有九,满城缟素。
  太子承诏继位,改元正隆,时年,岁三十有三。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危机
  正隆九年,春三月。
  天将三更,启明星依旧闪烁明亮,月微微单薄,似乎还带着点露气。
  “阿郎,阿郎!”寇准朦胧间,忽然听到妻子宋氏的声音,他立马惊醒,起身道:“几更了?”
  “阿郎,李相公寻你!”
  妻子疑惑道:“看他的神色,似乎很紧张,应该是有大事吧!”
  “嗯!”寇准一愣,忙穿戴起来,利索地穿鞋而去,披散着头发。
  李迪这时候找我,是为何事?
  再说,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怎么会被人看出来,说什么玩笑?
  一路上思虑着,转眼的功夫,就来到了客厅。
  只见,李迪正焦急的来回转圈,脸上的神色根本就瞒不住。
  “李兄,何事如此急切?”
  寇准平复了心情,问道。
  “相公,大事不好!”李迪立马将寇准的衣袖拉住,四处望了望,这才谨慎地说道:“宫中传来消息,二更天时,薛王薨了!!!”
  “什么?”寇准直接一震,满脸的不可置信。
  “这,薛王不是一直可以吗?”
  “其实,早就染病了,陛下瞒着消息,不曾想,竟然骤然而去!”
  李迪叹了口气,神色不振道:“国家不幸,遭此恶难!”
  “陛下呢?”寇准收拾着衣裳,扎起发鬓,冷静地问道。
  “守在薛王府,怕是还没走吧!”
  李迪无奈道:“我也是得了消息,就来通知你的。”
  “复古啊,复古,你怎么这时才来与我说啊!”
  寇准无可奈何道。
  李迪兼任薛王傅,可以说对薛王府了如指掌,这关头才来言语,真是令人气恼。
  “我也是无法,这是陛下安排的,我岂能违背陛下旨意?”
  李迪愁眉苦脸道。
  “走吧!”寇准收拾了容装,然后挥手道:“老三,准备马车。”
  “别准备了,坐我的吧,门口等着呢!”李迪说道。
  “也行!”
  寇准也不讲究,点头就坐,马车瞬间就去了薛王府。
  而此时,薛王府里三层外三层,被元从军死死的包围,显得格外的凝重。
  “相公!”见到是首相寇准,元从军立马行礼:“没有陛下的恩准您还不能进去。”
  “请通禀一声!”寇准拱手道。
  很快,就有人去通告,一会儿,就跑回来:“相公,陛下有请,李相公也去吧!”
  两人点点头,互相看了一眼,这才脚步沉重地向前而去。
  寇准年迈,凌晨露水重,有些哆嗦,但拒绝了李迪的搀扶,毅然而行进。
  薛王府很大,属于第一批兴建的王府,占地五十余亩,历经三代薛王,不断地扩建,修缮,异常的富丽堂皇,与皇宫相差无几。
  兜走了几个院子,才到了地方。
  只见,其灯火通明,隔着远,耳边就传来了哭泣声,一群女子的哀哭声。
  李迪再也抑制不住,眼眶通红。
  寇准心头也是颇为难受。
  先帝生育七子,而当今,却子嗣艰难,只有二子。
  前两年,皇次子受封建王,因为身子单薄,都没去就藩,在京中,就病逝,年仅二十,没有留下子嗣。
  如今,薛王年仅二十二,虽然纳了无数的嫔妃,但却只有两个女儿,无一男嗣。
  换句话来说,当今,年四十有三,已经绝嗣了。
  要知道,这是前唐如今,几百年来,第二位绝嗣的皇帝,前一位还是哀宗,被朱温杀害而绝的。
  国家不幸啊!
  寇准摇摇头,心中难受。
  走近,只见房中,灯火明亮,而皇帝独坐,浑身笼罩着阴云。
  床榻上,薛王浑身笼罩着白绸,结果不言而喻。
  “陛下——”两人拱手参见。
  “嗯!”
  皇帝心情不佳,挥了挥手,宦官们忙将妃嫔带走,尤其是哭啼啼的贤妃,薛王之母。
  待清静后,皇帝深深叹了口气:“家门不幸,不幸啊!”
  “陛下节哀!”
  “节哀?朕当然知道!”
  李铭(继位后,去掉中间的邦字,以示尊卑)抓了抓头发,冷声道:“天子的家事,即是国事,我还是明白的。”
  寇准二人,这才松了口气。
  “如今,朕膝下,竟无一个子嗣,孙辈都没有,绝,绝,绝嗣,竟然出现在我身上——”
  皇帝难以复加的悲怆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也同样如此,两位卿家,朕当如何?”
  寇准李迪二人沉默半晌,面对这样的严肃问题,好一会儿,才说道:“事到如今,按照宗法制,只能过继子嗣入大宗。”
  “嗯!”
  听到这,李茗点头,沉声道:“我兄弟七人,如今,二哥儿,三哥儿,七哥儿,过继他国,已经不算我这一支,四哥儿只有根独苗,如今,子孙繁多者,只有老五与老六。”
  老五,即夏王,李邦萤。
  老六,即任王,李邦茂。
  两人之国,都在拥挤的半岛上,不过十来万人。
  寇准二人闻言,眉头一皱。
  如果按照年序,当以夏王之子过继,但,任王,则是皇帝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太妃仍旧在世,影响很大。
  显然,皇帝并不想按照年序,而想要过继的是亲弟弟的儿子。
  “任王之七子,年过三岁,聪明伶俐,朕已经派人去接了,下个月怕是要到了。”
  李茗饮了口茶,随口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