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0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016

  “这——”寇准心头一惊,看来皇帝是早就有所准备,人都已经接了。
  “朕,其实只是想听听你们的意思。”皇帝叹了口气,道:“毕竟,这并不合宗法规矩。”
  “臣等惶恐,圣明无过于陛下!”
  寇准酝酿一会儿,这才道:“虽说宗法有云,立嫡立长,兄终弟及,但过继,却并没有要求。”
  “任藩之子,虽然在旁系,但过继入大宗,就是大宗嫡系,理论上来说,并未违背规矩。”
  “是吗?”皇帝言语中,终于带了点欣慰,他说道:“这段话不要传出去,就这么办吧!”
  “诺!”寇准应下,犹豫一会儿,这才道:“太上太皇那里,也应该言语一声才行,有他的一声支持,抵得过臣等万句,藩王们也不敢埋怨。”
  “圣尊?”李茗犹豫道:“皇祖父年纪大了,劳烦他老人家,再说,薛王自幼长于他膝下,骤闻噩耗,怕是不好吧!”
  “太上太皇虽然年迈,但依旧耳目聪敏,想是不碍的。”寇准抬起头,轻言道。
  “行吧!”
  李茗想了想,还是应下。
  兴庆宫,一如既往的明亮,人一上年纪,李嘉就喜欢上了晒太阳,坐在院中,浑身暖洋洋的。
  “圣尊,陛下求见!”服侍的宫娥,轻声说道。
  “哦?让他进来吧!”
  李嘉眼睛都不眨,摆摆手道。
  很快,皇帝身着一件白衫,脚步沉重而来,见到晒太阳的祖父,犹豫再三,这才拱手道:“祖父,孙儿来看您了!”
  “是皇帝来了啊!”李嘉睁开眼,瞅着皇帝一脸犹豫又疲惫的脸色,说道:“你是当我瞎子吗?”
  “孙儿不解!”皇帝诧异。
  “薛王昨夜病逝,你这会儿才来通知我?”李嘉颇为恼怒道,说着就要拿起拐杖来打一顿。
  一旁的宫娥宦官,忙不迭劝道,皇帝逃窜了几步,哭笑不得道:“孙儿不是怕你伤了心神嘛!”
  “我什么没见过?还怕这些?”
  李嘉气呼呼道:“你也是,学不来,更不如你父,四十多岁了,竟然才两个子嗣,意外这东西,越不想越来,这回,头疼了吧!”
  听到这,李茗苦笑道:“孙儿也要努力啊,可是,这是天注定的。”
  “天?老子从来不信天!”
  李嘉指了指天,毫不畏惧。
  过了好一会儿,李嘉才躺下,斜眼道:“你今个来,不止是通信的,还有什么事?”
  “孙儿晓得,大宗不可绝,所以想从兄弟们之下,过继个子嗣,继承大统。”
  李茗轻声道。
  “目前儿子多的,只有老五和老六,按照伦序,应当是老五,但你来见我,想必是想过继老六的儿子吧,毕竟他是你一奶同胞的兄弟。”
  闭着眼睛,李嘉言语道。
  听着这话,李茗心中诧异,心中的政治敏感,让他立马觉察,太上太皇,竟然还有势力在洛阳,他甚至察觉不得,一旦危及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但,随即,他又熄了心思。
  毕竟是皇祖父,与他人还是不同的。
  “皇祖父圣明!”李茗笑着点点头,然后靠近坐些,双手捶打着祖父的两腿,不时地捏一捏,陪笑道:
  “您老言语一句,满朝就没有不服的。”
  “是担心藩王们吧?”
  李嘉随口道,又叹了口气:“放心吧,过继就过继吧,到时候带来,我看看。”
  正隆九月,五月,上无嗣,以任王七子钥为嗣子,八月,封薛王,养于太上太皇膝下。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岁月不饶人
  “圣尊,陛下来了!”
  身躯晃了晃,李嘉这才睁开眼,听到这句话后,才打了个哈欠,说道:“让他进来吧!”
  揉了揉眼睛,年岁大了,就有点好困,八十三岁了,身体终究是不济了。
  很快,明亮空荡的殿中,帷幕重重,皇帝李茗,牵着一位三四岁的孩童,慢慢地走了过来,面带笑意。
  “祖父,这是钥儿!”
  “哦!”
  李嘉抬眼一瞧,只见是个三四岁的孩童,白白胖胖的,脖子上带着项圈,穿着喜庆的红色,小脸嘟嘟的,黑色的眼眸四处转悠,丝毫也不怕生。
  “确实像老六小时候!”
  李嘉挪动了下屁股,认真地瞅了瞅,不由得感叹道:“跟你父亲也像,只是胆子大些,时间过得真快啊!”
  掐指一算,这怕不是公元1022年了吧!
  “祖父您老人家认可就成。”皇帝走近,笑着说道。
  “只是,年岁小了些吧!”李嘉老态龙钟的脸上,有些疑虑道:“你也不知道个大的。”
  “孙儿还年轻呢,从小就培养,日后才能成材嘛!”
  李茗轻声道:“孙儿自幼在您身边长大,晓得您法子多,这孩子年岁太小,就由您带着他吧!”
  “那倒是没错!”李嘉自得道:“你父亲就是懒得动弹,讲究啥君主之仪,所以年纪轻轻就……”
  “你看我,活那么久,就是法子多。”
  李茗笑着点点头。
  五十岁就是年纪轻轻,您老倒是真会说。
  “行吧!”李嘉摆摆手,道:“隔三差五来看看,朝政这东西,抓大放小,莫要锱铢必较,保重身体吧!”
  “孙儿知道了。”
  李茗应下。
  “钥儿?国字辈,国之钥匙,好名字啊!”
  辈分为,复邦国长兴,万载永延绵。
  将懵懂的曾孙拉过来,李嘉看着其圆嘟嘟的小脸,颇为欢喜。
  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了。
  ……
  正隆十四年。
  “太爷,我会背下来,背下来了!”
  八岁的薛王,蹦蹦跳跳而回,见着晒太阳的曾祖父,不由得大笑道,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李白的蜀道难,我已经都能背下了,还受到先生的表扬呢!”
  “是吗?”八十七岁的李嘉,扭头看着曾孙,不由得笑问道:“屈原的离骚会吗?”
  “这个?”钥儿嘟着嘴,低头道:“不会呢!”
  “那就得继续学才行啊!”
  李嘉摸了摸他的脑袋,说道:“生有涯而学无涯,知识这东西,是学之不尽的。”
  钥儿懵懂地点点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离骚背下。
  ……
  正隆二十年。
  薛王十四岁,正式离宫就府,享受难得的自由。
  而在这一年,李嘉已经九十三岁,几乎不怎么走路了,但听说曾孙出宫,依旧被搀着,来薛王府一趟。
  目睹奢华依旧的薛王府,李嘉感慨万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