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1016

  “黑牛将来一定是大将军的——”
  李嘉瞧着欢乐的李黑牛,大声鼓励道。
  “呵呵呵呵——”随即响起了一串脆铃声,小家伙难得一次获得了阿耶的鼓励,歪着嘴,使劲地上下捣鼓着竹马,脸色通红。
  “哇哇哇——”不过一会儿,小家伙就甩了竹马,使劲地踩了几下,坐在地上,抹着鼻涕,踢着脚,嚎啕大哭起来:
  “我不做将军了,我不做将军……”
  李都督加冠年龄的消息虽然隐秘,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不难打听出来,朝野上下,瞬间就动了心思。
  历代以来,婚姻永远是结盟上位的最好的方式,而外戚,也永远是上位最简单的途径。
  君不见,前朝杨玉环,家中3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堂兄杨铦、远房堂兄杨国忠也都在朝中为官,人称五大家。
  虽然一场马嵬坡,五大家化为灰烬,但这却是真的,由不得动心。
第一百七十七章
御史与盐
  自古以来,官位的追逐,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常态,或名或利,皆不能免俗。
  高辛是一名监察御史,在愈演愈烈的纠察风潮中,显得存在感很薄弱,但没办法,御史台目前所能弹劾的,只有中央的朝廷命官。
  说实在的,他很羡慕台院的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弹劾宰相,以及朝堂百官,名气起来,连那个掌控朝廷的李都督也请去府邸做客。
  可是,有什么办法,他虽然是御史台的,但却隶属于察院,监督的是地方,虽说可以监察六部,但早就名存实亡,以目前的情况来瞧,清闲的很。
  唐朝的御史台乃是最高监察部门,其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御史台的正副主官分别为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
  台院,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
  殿院,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
  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监察全国十五道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
  “这茶却是不错!”喝着茶,听着耳边同僚对于百官的指控,高辛虽然听着,但心神早就飘向远方了。
  自从御史台被李都督重视后,地位直线上升,茶水糕点供应一应俱全,就连每月的月俸,都提前些许。
  百官管着百姓,而他们却管着百官,官上之官,却也妥当。
  “前些时日,光禄寺唐少卿殿前失言,理应呵斥一番!”一位年不过二十来许的御史,铿锵有力地说道,目光炯炯有神。
  “在理,明日朝会,你来发言!”
  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御史台一向很宽松,虽说御史大夫并没有权力管控发言,但却掌控考核,一般情况下,各御史们都会将自己的弹劾与大夫过目。
  黄镇作为御史大夫,虽然脾气比较耿直,但私底下却不错,权力不大,底下的两个中丞还可以监督自己,没有多大趣味。
  对于手下弹劾高官博清名的举动,若是以往他还劝阻一二,今个就算了,谁不晓得李都督最喜欢御史台弹劾百官?
  “台宪,明日我要弹劾钟相公监管不严之罪,其家中豪奴抢占土地,百姓为之妻离子散……”
  听到弹劾钟相公,黄镇瞬间精神了,但听到后面,他又没了精神,老调重调?一点意思也没得。
  前些日子,御史台可是大出风头,前前后后弹劾了上百位官吏,一时间大理寺人满为患,连相公也要给几分薄面,称一声黄宪台。
  可是现在不行咯,朝堂里的阉人都弹劾完了,近几日又没得重量弹劾,御史台就闲下了。
  今日这般茶话会,已经弄了好几天了,乏味,无聊。
  像高辛这般的老御史,就老神自在地喝着茶,品尝着糕点,只有那些新来的御史们兴致盎然地述说起来,吃了午膳,一天就过去了。
  “还是太年轻啊!”叹了口气,察院目前令史十人,高辛就是其一,十九岁那年比武输了,就投身科举,还有些本事,入了御史台,平日里低调,一待就是十年,混到了令史的职位。
  “回府咯——”坐上牛车,高辛挪了挪屁股,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如今这日子快活,就是名不成,官不就,一腔热血化为乌有,有些遗憾啊!
  就在他遗憾的时候,御史大夫黄镇就火急火燎地召集他们回来,说有大事商量。
  “又有何事?”一路上,老御史们懒洋洋地问询着,显然这种加班,他们也不舒服。
  “该不会有大案发生吧!”高辛心中莫名的有些激动,平淡多年的心,又泛起了波澜。
  果然,黄宪台带来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消息,不过只针对察院。
  “东莞、新会、海阳、琼山、宁远、义伦等地盐场产盐不足,市场上的盐价涨了近一倍有余,都督很不满意,督促我们察院派遣专人,去往各大盐场审查,谁都逃不了!”
  心中欣喜中又有些彷徨,盐场利益盘根结错,单单个御史身份,可唬不了人。
  “此次非同寻常,每个巡查的御史,都将会配有书令五人,护卫十人,皆由御史个人组配,只要是非罪者,皆可自行纳入。”
  让御史组建属于自己的草台班子,这是李嘉做出的改变之一,一个御史的战斗力是有限的,但若是集合众人之力,再借御史的身份,就会弄出奇妙的结果。
  市场上的缺盐,并没有因为李都督的呵斥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不只是民众吃盐困难,身家单薄的官吏,也有些吃不消。
  借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都督府利用船力,大肆地从外地运盐入番禺,一是为了牟利,二是为了降低盐价,调控市场。
  李嘉其实非常想把那些奸商们抓住,大肆剥削一番,但却治标不治本,海盐就放出那么多,如果抓了盐商,更会造成恐慌。
  “郎君,迄今为止,不过半个月,卖盐所得约莫十万贯!”安国弯着腰,汇报道。
  “咱们赚了十万贯,那些盐场就埋没了上百万贯,真是贪婪的过份了。”
  番禺城每日消耗的盐岂止万斤,再加上作为出口的盐量,番禺的盐耗每个月足有数百万贯。
  盐乃重要的民生之一,刚稳定了粮食,盐就出了问题,李嘉非常确定,肯定有人捣乱,就是为自己出难题。
  没有了盐,盐价或者太过,绝对会影响到民心归附。
  “从建武镇,以及海南运来的盐,还供应不了番禺吗?”李嘉拍了拍额头,问道。
  “不及原先的两成,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盐,加上我们的,也不及以前的五成,而且价格还奇高!”
  安国低着脑袋,说道。
  “盐场,到哪里找盐场呢?”目前现有的盐场都是历代以来逐步扩大成熟的,在哪里能快速地得到海盐呢?
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闻盐场
  广东的盐场有很多,李嘉对此印象有些模糊,一时间想不起来。
  “郎君,雷州徐闻县附近,煎盐的民户许多,其民不事劳作,只知煎盐劈柴,只要是走海路的,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安国抬眼望了一眼思虑重重的李郎君,开口说道。
  “对,徐闻,徐闻盐场!”李嘉眼前一亮,突然就想起来了,雷州半岛一直就有零零散散的盐户,等到建国之后,就成了有数的大盐场,鼎鼎有名。
  他之所以有印象,就是有一个同事的老婆就在那里工作,前三年工作月入七千,奖金五万,三年后就月入过万,奖金就更多了……
  别看现代盐价低,但成本更低,与烟厂,石油,不相上下,甚至更轻松一些,你可以不抽烟,但不得不吃盐啊!
  “等等,你说什么?煎盐?”李嘉讶然,这又轮到我穿越者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吗?
  于是,在安国的目光下,李郎君的笑容有些猥琐,还有些令人不安。
  很快,都督府就有一队人马火速地奔往雷州徐闻县,乘坐的是最快的船,朝发夕至。
  徐闻县令此时正悠哉悠哉地坐在院落中,在树影下,看着书,两个丫鬟服侍着,衙役候着,突然就有一声大喊:
  “不好了,大老爷,突然有一队军士从码头上来,就言是京城派来的,找老爷您!”
  “什么?”手中的书本被惊吓到,县令脸色发白,这徐闻县穷的发慌,日子勉强过得去,咱也没得罪过人,今个怎么突然就祸事临门了?
  连忙收拾一番,刚起身不久,就有一批披甲的军士威风凛凛地走进了衙门,其中领头的一位铠甲亮堂一些,大步流星地向前一步,响亮地说道:
  “县令老爷在吗?”
  “在的,在的!”县令有些慌了,瞧着这身打扮,个个着甲,金光闪闪,虎背熊腰的,一看就是禁军。
  “我且问你,这附近,哪里的盐户多?”领头的军士好不讲理,直接抽出了刀子。
  “将军哪里的话,徐闻未设盐场,哪里有盐户可寻,走私盐,可是要斩手断头的!”县令连忙摇摇头,否定。
  参与私盐贩卖,他可担当不起,官都要做到头了。
  话刚出口,大刀已经到了脖子,县令浑身一抖:
  “徐闻真的没有私盐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