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016

  张世海摸了摸胡须,愁绪已经爬上了眉梢,皱成了一团。
  “契丹人没有,渤海人却是不缺的!”账房先生建言道:
  “近日,长白山那里多多渴求兵械甲胄,与往日相比,多了数倍,想来,大氏韦已然准备好最后一击了!”
  “这与我们何干?长白山与渤海国之争,我等商人,应躲避些许才是!”
  张世海连连摇头,这北地与岭南相比,太过于危险,不说渤海国,就连契丹国内,那些小部落为了些许草场,经常械斗,而大贵族们作壁上观,仿佛在看戏。
  游走于草原部落之间,李氏商会对于契丹内部一清二楚,契丹汗高高在上,只负责收税,大贵族则在朝堂上掌控权力,对于小部落生死不屑一顾。
  每年,因此失去生命的伙计数不胜数。
  “嘿嘿,掌柜的,长白山的大氏韦,可是郎君一手扶持的,这一年来磨刀霍霍,想来已经不甘寂寞了,渤海国想来平静不了!”
  “这又如何?”
  “鸭绿江可直入长白山,咱们就派人去那,等大氏韦去往上京龙泉府时,一番争斗免不了,咱们多准备些器械,就以马易货,渤海马虽然次些,但远比中原的马强!”
  “好!”掌柜的叫了一声好:“咱们就在这鸭绿江上,契丹人无船,咱们可算是进退自如了!”
  “光是凭借大氏韦也不行,听闻渤海国北边虽然是苦寒之地,但部落还是不少,马匹更多一些,多弄些茶砖,天天吃肉,也该喝点茶去油腻了!”
  摸了摸胡须,大掌柜地笑了起来。
  很快,就有数艘船沿着鸭绿江逆流直上,来到了长白山。
  自十多年前长白山喷发以后,渤海国受到重创,刚复国不久就惨遭此祸,不得不说是倒霉透顶。
  而在长白山的另一侧,女真人却在渤海人留下空窗之地,开始繁衍生息,好几个部落再次扎根。
  大氏韦确实没想到,这曾经渤海人废弃的草场,却成为了女真人的乐土,而这些彪悍的女真人,同样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凭借着交换过来的资源,他很快就收服了这群穷得一无所有的女真的,然后与自己带来的渤海兵,一起组成了一只数目达到五千人的精兵。
  这些女真人半渔半农,个个都是神箭手,而且由于经常行走在树林之中,体魄强悍,与那些契丹兵相比,也不遑多让。
  虽然女真人不过两千之数,却在对战时压着三千多渤海兵打,可谓是强悍至极。
  每每看着这群蛮狠的女真兵,大氏韦心中的野望越发的炙热,对于卑沙城内的那个年轻先生,越发的敬佩起来:
  “有了这些女真人,再加上这些铁器,训练了半载,是时候开始见真章了!”
  “龙泉府,我来了——”
  “报,将军,一群自称是李氏商会的商人求见!”一个传令兵大声说道。
  “李氏商会?他们不是一直在卑沙城吗?何时来长白山了?”
  大氏韦心中思量中,不过这对他而言是好事,在这个即将发动的时刻,多一些军械,就多一分成功。
  “让他们来见我——”
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渤海国
  第一次见到这个军队时,董进是诧异的,这支军队完全符合辽东这边的传统——杂乱无章。
  或许是契丹人的强大深入人心了吧,大氏韦完全按照契丹人的模样,编联了这支军队。
  辽军作战,骑兵每500—700人为一队,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队、道、面各有主帅。
  各队轮番冲杀敌阵,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而自己的人马则可以稍事休整。如果敌阵坚固,不强攻,如此轮番冲杀二三天,待敌疲惫,然后派辅助作战部队“打草谷骑”迷惑敌阵,主力部队乘势歼敌。
  大氏韦也是如此,五百人为一队,军队刚够一道,他做主帅,统领这种军队。
  观摩了许久,看着这支强大的骑兵,董进不得不承认,在广阔的辽东,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合适的。
  “如何?”一旁负责商业活动的中年人,连忙问道。
  “这只军队颇为悍勇,号令一出,生死置之度外,简直就是天生的军队,我不知渤海军如何,但若是我们禁军对上,绝对是一败涂地。”
  这群蛮子,坐在马上,就跟黏住一样,再怎么颠簸都无事,而且还射术贼好,马侧还挂着弓,这谁抵得住?
  董进心有余悸地说道。
  得知辽东将发生大战,济州岛不甘落后,连忙派遣最好的骑兵苗子,让董进带领下,观摩这次骑兵大战。
  董进自岭南而出,来到济州岛后,一边培养马匹,一边训练骑兵,可以说,羽林军两个都指挥使虽然统领着骑兵,但对于骑兵的指挥,还没有他领悟深刻。
  “未曾想到,这群蛮子,竟然如此厉害!”中年人叹了口气,随即幽幽地说道:
  “我们汉儿本就不及这些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蛮子,如今又缺马,难怪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这是有原因的!”
  “不如就直接把这群蛮子招募起来,不说辽东中原,光是南国,就无敌手了!想来这群脑袋缺根弦的家伙,一个铁锅,几斤盐就行了!”
  “这……”董进脑袋里不断地转动着,想着这群上好的骑手成为自己的手下,脸上瞬间浮现惊喜之色,这他么该有多爽?
  “这……样好么?”
  “嘿嘿,都督府派快船来咱们济州岛,就是让我们多招募一些骑兵,如果大氏韦胜了,就从他手中把败兵买下来,如果大氏韦败了,就从江边把这群溃兵收拢!”
  “总而言之,咱们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女真人确实厉害,咱们收拢过来,都督府应该不会责怪。”
  中年人的话很轻,但里面的内容却不轻,董进瞬间笑了。
  就在两人的谈话中,大氏韦进行着宣誓大会,一杆清君侧的旗帜抬了出来,随即鼓动大军,开始了征伐之路。
  此时决定出兵,大氏韦也是有苦衷的,之前周国北伐,让整个契丹如临大敌,他坐等机会,待两国交兵之际,再行讨伐。
  结果,周国突然就撤了,而契丹聚集起的数万铁骑散去的很慢,此时才真正的闲散。
  所以,征伐时间,拖到了今日。
  五千骑兵开道,数千步兵在后跟随,这路大军一出长白山,就吓了中京显德府一跳,不消数日的功夫,就攻下了中京。
  而此时,距离上京龙泉府,也就是后渤海国的首都,已经不足三百里。
  烈氏父子瞬间大惊失色,连忙调遣大军进行阻击。
  不得不说,清君侧这个旗帜打出来,那些大氏时期的老臣纷纷站立出来,将烈氏父子窃国的行为,大肆贬斥。
  一时间,整个上泉府微乎其微,后渤海国似乎要回归正统了。
  李氏商会跟在大氏韦的后面,也吃的饱饱的。
  从府库里获得的金银等,都给了李氏商会,而大批量的箭矢,弯刀,长枪头等,又让大氏韦扩大了军力,膨胀到了三万人。
  虽说良莠不齐,但气势却是惊人。
  不过,烈氏父子却不是吃素的,能够抗住契丹人的压力,恢复渤海国,自然是有他的底牌。
  鸭绿府的数千骑兵,正紧随大氏韦后面,如果他前往龙泉府一步,前后夹击的命运就在那等着。
  烈氏父子在龙泉府同样组织了上万大军,并且不断地加厚城池,似乎想让他碰个头破血流。
  这时,大氏韦犹豫了。
  前进,或许他能够攻下龙泉府,但必定损失惨重,渤海国好不容易复国,弄不好就再次被灭国,契丹人可是在一边虎视眈眈。
  回头消灭后面的骑兵,那些可是防备辽东府契丹人的主力,若是被灭,渤海国东门大开。
  虽然权力很有诱惑力,但若是让渤海国再次灭亡,他自己可就成为罪人了。
  明面上他做出一副北上的姿态,暗地里却不断地派遣探子去往东南方,这样又岂能瞒的过李氏商会?
  “不曾想,他竟然退缩了!”董斤摇摇头,可惜道。
  “玉石俱焚吗?契丹人可不是吃素的!”
  “没错,不只是不吃素,而且还吃肉,每天都吃,他们渤海国就是一块肥肉,挂在嘴边的肥肉!”
  两人随即夜没有了探究的欲望,带着整个商队,回到鸭绿江的船上,回航了。
  等到他们到达济州岛,就听到大氏韦夺取南海府(半岛北部,渤海国五京之一,其治所为沃州)的消息。
  南海府地形易守难攻,虽然人烟稀少,但契丹隔了鸭绿府,与龙泉府相隔甚远,的确适合割据一方。
  契丹人还未反应过来,两者就达成了协议。
  大氏韦占据南海府后,自称渤海王,而龙泉府的烈氏父子也很识相,不再调动军队。
  随着大氏韦重新树立起渤海国的旗帜,烈氏父子也不再假惺惺的用渤海国的旗号,树起了安定国的旗帜。
  大氏韦来到南海国后,源源不断地渤海旧民奔逃至此,不过数月,南海府的人口就超越三十万,想来超百万不是梦,如此一来根基也就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