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1016

  这是秀华宫,位置与皇帝的乾和殿相距不远,仅隔着皇后的坤宁宫,位置也是极佳的。
  “奴婢田福,在田少监麾下做事!”小宦官很年轻,也很懂事,低声回了一句,就在前引路,不再言语。
  李嘉继位后,将南汉乱七八糟的后廷官职全部废除,采用唐朝的制度,设立内侍监,首领曰少监,由田忠兼任。
  “这里就是婕妤的宫殿了,若是有事,尽管吩咐!”田福微微弯下腰,说完后,就直接走了。
  雅玉有些手足无措,只能鼓起勇气,来到宫殿中,还未进入,就听到了些许杂言蜚语:
  “雅玉这小妮子,跳到了龙床,转眼就是人上人了!”
  “谁叫人家有本事,敢说话呢!你没看见张尚宫脸都气绿了吗?”
  “嘿嘿,官家刚入宫,心思谁能猜到?这就是命啊!人家要是侥幸怀了龙子,日后更风光呢!”
  话音刚落,几人就瞧见了雅玉的身影,连忙跪下,低头不语。
  “本婕妤以前与你们一般,都是从宫女过来的,本就知晓你们嘴碎又心思多,但今日起,你们都是休华宫的人了,这些臭毛病都给我改了!”
  施施然地站立在这些宦官宫女们面前,雅玉抬着下巴,居高临下地训斥道:
  “刚才碎言的站出来!”
  “奴婢知罪,婕妤饶命——”两个宫女就站了出来,肩膀颤个不停。
  雅玉眉毛一跳,这两人是自己相熟的,难怪跳脱,但决不能轻易的放过,不然以后自己怎能掌管秀华宫?
  “各赏二十个嘴巴,去领吧!”
  “多谢婕妤,多谢婕妤——”
  这惩罚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其余众人为之一震,弯下的幅度更低了。
  “这次第一次,以后秀华宫中的规矩,不准碎言,违者重处,都下去吧!”
  “奴婢告退——”
  瞧着众人态度的变化,雅玉心中松了口气,她躺在床上,摸着自己的肚子,感受下体的疼处,她这才开心的笑起来。
  她才十六岁,但来到宫中已经六年了,该懂的都懂了,父母不过是一县的主簿,宫外没有多少倚仗。
  昨天鼓起了勇气,就是拼搏,后果她已经想好了,但却怡然不惧,老死在宫中,还不如拼一把。
  小宫女在后宫中是最底层的,与自己同期进来的数十个女孩,如今只剩下寥寥数人,要么得罪贵人,要么被宦官玩弄死,大部分还是死在劳累,一病不起,没有银钱请太医,只能病死,破席一卷,就没了。
  要是不搏,过不了几年,她也会死去。
  摸着肚子,感受着疼楚,她笑了,放肆的笑了,然后缓缓睡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从容自若
  忙活了一上午,李嘉这才歇了口气,让御膳房准备一些菜,凑合着吃下,还没动筷子,他又想起来一件事,连忙又派人让去政事堂,让几位宰相过来。
  几位宰相也是一脑门子的疑惑,但连忙收拾一下仪容,来到了书房,与皇帝一起用餐。
  由于是分餐制,李嘉桌子上的菜肴不过五六碟,而各位宰相桌上的菜,也只有四五碟,格外的寒酸。
  “朕自入了皇宫,续了唐统,但一直在思量,前唐虽有安史之乱,但却依旧中兴,但为甚到了黄巢之乱,却失了天下,诸位相公乃大才,还请教我!”
  李嘉吃了一口白嫩的鱼肉,叹了口气,目光看向了四位宰相。
  宰相们两两对坐,由于是皇帝赐宴,心思根本就不再饭上,听到此话,瞬间精神一震:皇帝这是考较自己啊!
  作为臣子,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才能,而是能不能获得君心,君心在握,白痴都能升官。
  这是个表现机会,几位宰相目光流转,心中思量着。
  唯独首相钟允章不动声色,心中波澜不惊。
  “启禀陛下,安史之乱时,朝廷上下齐心,地方忠君无二,故贼军匪徒,犹如脱水之鱼,离山之虎,蹦跶不了几日!而黄乱,地方不靖,中央不安,自是倾颓!”
  钟允章的回答,中规中矩,李嘉只是点点头,面无改色。
  “钟相公所言极是,但在臣看来,前者之时,有肃宗、代宗两位明君,麾下有郭令公等良将,自然肃清匪徒,中兴大唐,而后者,熹宗荒政,地方二心,黄乱难消!”
  首相与次相都发言了,张琮与孙钊二人则只是满口夸赞:
  “两位相公所言极是!”
  “不错,崔相公所言正是!”李嘉夸赞道,“熹宗喜爱马球,尝以球定官爵,荒政乱为,中央不振,地方官吏剥削百姓,乱为无道,此乃前唐所以倾颓也!”
  “朕入了皇宫,满眼的珠宝金银,越王失政,也莫于此!”
  “陛下圣明——”四人连忙赞叹道。
  “大唐复立,千头万绪,怎可奢侈无度,浪费钱财?即今日起,内库珠宝首饰,一律变卖,购买之军械,以强吾军,朕之膳食,每顿不超过六菜,后宫如是——”
  李嘉感叹一声,对着一旁服侍的田忠吩咐道。
  “诺——”
  “诸位相公乃百官之长,也应如此!”
  “臣等有罪!”宰相们立马跪拜接旨,配合这番表演。
  随即,皇帝变卖珠宝强军,每顿只吃六个菜,戒奢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兴王府,又在有心人的帮助下,传遍全国,乃至于诸国之中。
  而那些早就来到番禹,准备参加四月份的恩科考试的贡士们体到这个消息,心中纷纷填满了报国之心。
  有这样的皇帝,大唐怎么不复兴,一统天下?
  随后,整个番禹城的客栈开始爆满,原本无心科举的士子们,听到这则消息,纷纷前往京城,准备报效大唐。
  神武元年,二月初五,建武镇,邕州,李府。
  由于李嘉只是受禅,还未正式的举行登基典礼,所以李维老爷,还没有被封为太上皇。
  但,李府门外,已经挤满了人群,排起的队伍,将整条街都堵住了,还未见消一些,反而更多人前来。
  “门外的人还是这样多么?”躺在椅子上,李大老爷日渐消瘦,但精神挺足的,随口问道。
  “老爷,门外的人多得很呢!赶都赶不走,还要排着队送礼,真是的!”一旁,侯惠娘瞧着老神自在的李大老爷一眼,欢喜道:
  “东西多得很,好多都是未曾见过!”
  “哼,整个岭南都是我们李家的,这点东西算得了什么?”李大老爷中气十足,眼眸中满是不屑:
  “送礼的都记下来,以后再还给人家,至于那些攀亲戚求官的,一律撵走,些许小恩小惠就想求官,想来也不
  是啥好东西,只会败坏我大唐天下!”
  李老爷傲气的很,李家好不容易坐了天下,岂能败坏掉,这是短视的人所为的。
  “老爷,昨天大哥儿派人来了,等过几天,让我们去京城,你这个太上皇还不进京,百官们都求着呢!”
  侯惠娘立马转移话题,笑道。
  “太上皇虽然不错,但邕州才是我的家啊!人老了,活了几十年,也不想挪窝了!”
  李老爷听到这,叹了口气,名位虽说诱人,但年岁大了,落叶归根,也是常理。
  “您是太上皇,我就粘了光,成了太后了,而二哥儿就是亲王了,咱大哥儿就是有本事!”侯惠娘喜滋滋地算着,别提多开心了。
  “啊母,阿母,我呢,我呢?”时年三岁的李宾,流着鼻涕,不断地跳跃着。
  “你啊!你就是亲王咯!”侯惠娘点了一下他的鼻子,笑道。
  “我呢,我呢!”一个两岁多的小姑娘,也跳着喊着,扎着两个花辫子,口中抓着一块酥饼,穿着花红的小袄子,漂亮极了。
  “我家的大姐儿,就是长公主咯!”李老爷一手把小姑娘抱在怀里,亲昵地说道,至于次子则趴在母亲怀里,羡慕的看着。
  李老爷信奉抱孙不抱子的传统,所以对于儿子,一直板着脸训斥着,只有对于李薇儿时,才有好脸色。
  “我们要去京城吗?”小薇儿仰着头,好奇的问道,声音脆脆的,显然,她刚才听到了那些话。
  “是的,咱们一家人都要去京城了,咱们大姐儿要成为长公主了,开不开心?”李老爷看着这个乖巧的人儿,宠溺地说道。
  “那就能看到大哥了吗?”李薇儿再次问道。
  “我要看大哥,我要看大哥……”趴在母亲怀里,注意力却集中在父亲身上,李宾立马欢快起来,大喊道。
  不过,李老爷眼睛一瞪,小家伙就熄了火,撅起了嘴唇。
  自从李嘉走后,李郎君就成了府邸最热门的话题,关于他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小就听惯了李郎君事迹,两个小家伙自然对其好奇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